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295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有具备当左右转弯时朝车辆的左右方向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种车辆是在车身框架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能够转弯的车辆。更具体而言,车身框架当右转弯时朝车辆的右方倾斜,当左转弯时朝车辆的左方倾斜。在这种车辆中,为了较大地确保车身框架的倾斜量,沿着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间隔与普通的四轮车辆相比非常窄。因而,这种车辆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紧凑。
[0003]专利文献1:美国外观设计专利5472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这种车辆具备发动机单元,发动机单元包括生成车辆的驱动力的发动机(内燃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作为发动机单元具备发动机以及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对因该发动机的燃烧而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中,通气开口部设置于覆盖转向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前罩的前面。此外,散热装置配置于该前罩的内部。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中,从通气开口部取入行驶时车辆所受到的风(即,在车辆的周围产生的气流)而使之与散热装置接触。由此,进行发动机单元的冷却。
[0005]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的情况下,前罩为了容纳使两个前轮连动的连杆机构而存在大型化的趋势。因在这样的前罩内在避免与连杆机构的干涉的同时配置散热装置致使前罩大型化进而车辆大型化。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单元。
[0007]为了达成所述的目的,本发明能够采取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车辆,
[0008]所述车辆具备:
[0009]车身框架,当左转弯时所述车身框架朝所述车辆的左方倾斜,当右转弯时所述车身框架朝所述车辆的右方倾斜;
[0010]左前轮以及右前轮,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
[0011]后轮,所述后轮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靠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
[0012]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通过变更所述右前轮和所述左前轮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的相对位置而使所述车身框架朝所述左方倾斜、或者朝所述右方倾斜;
[0013]前罩,所述前罩覆盖所述连杆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0014]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和所述右前轮转动;
[0015]发动机单元,所述发动机单元包括发动机,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
[0016]内侧挡泥板,所述内侧挡泥板具有下罩部,所述下罩部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前轮和所述右前轮的各后端部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相比所述发动机单元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且相比所述左前轮和所述右前轮的各上端靠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的下方的位置;
[0017]风扇,所述风扇至少在行驶中产生通过冷却所述发动机单元的一部分而对从所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气流;以及
[0018]通气开口部,所述通气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下罩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相比所述后轮的后端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且相比所述左前轮的左端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右方、且相比所述右前轮的右端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左方,至少在行驶中朝向所述风扇的气流通过该通气开口部。
[0019]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中,将通气开口部设置于覆盖转向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前罩的前面,该通气开口部取入用于对作为发动机单元的一部分的散热装置进行冷却的空气。该配置能够从正面接受随着车辆的行驶而产生的速度快的气流,因此,从积极地利用该气流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单元的一部分的观点出发是理想的。实际上,发明人确认了通过该配置能够获得发动机单元的充分的冷却效果。
[0020]但是,在前罩内容纳有使两个前轮连动的连杆机构。进而将散热装置容纳在前罩内,由此致使前罩大型化,车辆大型化。此外,需要避开连杆机构配置散热装置,因此散热装置以及通气开口部的布局自由度受到限制。
[0021]因此,发明人对既能使车辆小型化又能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单元的结构进行了研讨。具体而言,对车辆的周围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分析,探寻是否还存在气流的速度快而有效地取入空气的其他位置。
[0022]更具体而言,
[0023]对在车辆行驶时在车辆的周围流动的空气的速度进行了分析,所述车辆具备:
[0024]车身框架,当左转弯时所述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左方倾斜,当右转弯时所述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右方倾斜;
[0025]左前轮以及右前轮,所述左前轮以及右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
[0026]后轮,所述后轮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靠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
[0027]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通过变更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的相对位置而使所述车身框架朝所述左方或者所述右方倾斜;
[0028]前罩,所述前罩覆盖所述连杆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0029]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转动;
[0030]发动机单元,所述发动机单元包括发动机,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以及
[0031]内侧挡泥板,所述内侧挡泥板具有下罩部,该下罩部配置于相比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的各后端部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相比所述发动机单元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且相比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的各上端靠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的下方的位置。
[0032]其结果是,发明人发现了在所述车身框架的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在所述下罩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相比所述左前轮的左端靠左方以及相比所述右前轮的右端靠右方的区域(即,距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车辆的中央比较远的位置),存在气流的速度相对快的区域。但是,如果想要设置取入在这样的区域存在的快速的气流的构造,则无法避免车辆朝所述左右方向的大型化。
[0033]另一方面,发明人发现了在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在所述下罩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相比所述后轮的后端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且相比所述左前轮的左端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右方、且相比所述右前轮的右端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左方的区域,存在气流的速度相对慢的区域。
[0034]气流的速度相对慢的区域换言之是气压相对高的区域。因此,发明人转换想法而想到了如果在这样的区域设置风扇来产生压力差,则能够有效地取入空气。
[0035]基于该想法,发明人以至少在行驶中产生冷却所述发动机单元的一部分的气流的方式构成风扇。进而,发明人将通气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车身框架的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下罩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相比所述后轮的后端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且相比所述左前轮的左端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右方、且相比所述右前轮的右端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左方的位置,所述通气开口部至少在行驶中供朝向所述风扇的气流通过。
[0036]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通过风扇的驱动而产生的压力差,将空气从通气开口部有效地导向发动机单元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车身框架的直立状态且未利用所述转向装置使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转动的状态下,位于所述下罩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相比所述后轮的后端靠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且相比所述左前轮的左端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右方、且相比所述右前轮的右端靠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左方的区域遍及比较宽广的范围。因此,能够较高地确保发动机单元、风扇以及通气开口部的布局自由度。并且,无需将取入气流的构造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伸出地设置,因此能够使车辆小型化。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单元。
[0037]也可以构成为,
[0038]所述发动机单元包括散热器,
[0039]所述散热器配置成通过所述通气开口部后的所述气流与该散热器接触。
[004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有效地冷却水冷式的发动机单元。
[0041]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朝向所述风扇的气流所通过的位置。
[0042]在散热器的附近存在气压相对变高的趋势,所以根据所述那样的结构,利用由配置于散热器的下游侧的风扇形成的压力差,能够将包括从散热器放出的热量的空气有效地导向风扇。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单元。
[0043]也可以构成为,将所述发动机配置成通过所述通气开口部后的所述气流与该发动机接触。
[0044]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冷却作为热源的发动机。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单元。
[0045]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风扇配置于朝向所述发动机的气流所通过的位置。
[0046]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通过风扇的驱动而产生的气流有效地送入作为热源的发动机。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单元。
[0047]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通气开口部以与所述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式开口。
[0048]在这样的结构中,利用通过风扇的驱动而产生的压力差,能够有效地取入冷却发动机单元的一部分的空气。换言之,设置在车辆的左方或者右方积极地阻挡从车辆的前方朝后方流动的气流的构造的必要性降低。因而,能够使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更加小型化,并且能够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单元。
【附图说明】
[0049]图1是从左方观察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整体的侧视图;
[0050]图2是示出图1的车辆的前部的主视图;
[0051]图3是示出图1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
[0052]图4是示出转向时的图1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
[0053]图5是示出倾斜时的图1的车辆的前部的主视图;
[0054]图6是示出倾斜以及转向时的图1的车辆的前部的主视图;
[0055]图7是对图1的车辆所具备的内侧挡泥板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0056]图8是从右方观察图1的车辆的整体的侧视图;
[0057]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车辆的下部的构件组的位置关系的图;
[0058]图10是示出当图1的车辆的行驶时在周围流动的空气的速度的图;
[0059]图11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行驶时在该车辆的周围流动的空气的速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0061]在附图中,箭头F表示车辆的前方向。箭头B表示车辆的后方向。箭头U表示车辆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