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466发布日期:2018-12-07 22:1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体积较大的电动车,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因素,整体的车架结构较为复杂,车架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驾驶位空间难以保证,驾驶者的驾驶体验较差;另外,现有的可折叠电动车,转向立柱在折叠后,整体占用踏板位置,导致踏板的可利用空间被占用;而且,现有的转向立柱的折叠结构较复杂,无法进行快速的折叠或复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它可以提高转向立柱折叠或复位的效率,并优化转向立柱、主车架的结构,使得转向立柱在被折叠后,还能利用踏板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包括主车架、转向结构与座椅支撑结构,所述主车架包括前段车架、中段车架与后段车架,所述前段车架、中段车架与后段车架形成了“匚”字型结构,且前段车架、中段车架与后段车架为一体成型结构,踏板设置在中段车架上;所述前段车架的端部设有转向套筒,在转向套筒内设有转轴,转向节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向结构包括转向立柱,所述转向立柱的上端连接车把,下端通过前折叠机构与转向节连接;所述前折叠机构包括固定套、连接杆与活动套,所述固定套设置在转向节上且固定套与转向节为一体成型,在固定套的中心设有呈弓形的通孔;所述连接杆包括左边杆、中间杆与右边杆,所述右边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左边杆的直径,中间杆的直径小于右边杆的直径,所述右边杆的截面呈弓形,弓形的弦边为中间杆的外切线,所述右边杆的外端匹配插设在固定套的通孔内;所述活动套可套设住整根连接杆,在活动套上设有螺孔,螺孔内螺接有紧固螺丝,所述紧固螺丝抵在弦边所形成的固定面上;所述活动套的外端、固定套的内端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动齿、定齿;活动套的内端与转向立柱的下端连接。

所述转向立柱呈“匚”字型,且转向立柱的开口方向与主车架一致。

所述转向节的外端设有有轮毂轴,内端设有上连板与下连板,上连板、下连板分别处于转轴的上端、下端,且上连板上具有左限位端、右限位端;所述转向套筒的上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左端、右端分别与左限位端、右限位端匹配。

所述定齿、动齿为棘齿,且动齿的活动方向朝向中段车架方向。

所述座椅支撑结构包括座椅立柱,座椅立柱的上端固定有座垫,下端与桥架通过后折叠机构连接,后折叠机构与前折叠机构结构一致;所述桥架固定在后段车架的端部。

所述固定螺丝的外端设有扳手柄。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匚”字型的转向立柱与主车架,整体结构简单、新颖,且最大限度的增加驾驶者的脚部放置空间,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转向立柱可相对转向节整体折叠,结构一致的转向立柱与主车架,使得转向立柱在折叠后,整体贴合在主车架上,在此情况下,也不占用中段车架的踏板的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受到转向套筒上的限位板的作用,转向节的左右转弯具有极限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去掉车轮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去掉车轮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折叠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包括主车架、转向结构与座椅支撑结构,所述主车架包括前段车架1、中段车架2与后段车架3,所述前段车架1、中段车架2与后段车架3形成了“匚”字型结构,且前段车架1、中段车架2与后段车架3为一体成型结构,踏板4设置在中段车架2上;所述前段车架1的端部设有转向套筒5,在转向套筒5内设有转轴6,转向节7固定在转轴6上;所述转向结构包括转向立柱8,所述转向立柱8的上端连接车把9,下端通过前折叠机构与转向节7连接;所述前折叠机构包括固定套10、连接杆11与活动套12,所述固定套10设置在转向节7上且固定套10与转向节7为一体成型,在固定套10的中心设有呈弓形的通孔(图中未标注);所述连接杆11包括左边杆14、中间杆15与右边杆16,左边杆14、中间杆15与右边杆16整体均呈圆柱体结构,所述右边杆16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左边杆14的直径,中间杆15的直径小于右边杆16的直径,所述右边杆16的截面呈弓形,弓形的弦边17为中间杆15的外切线,所述右边杆16的外端匹配插设在固定套10的通孔(图中未标注)内;所述活动套12可套设住整根连接杆11,在活动套12上设有螺孔18,螺孔18内螺接有紧固螺丝19,所述紧固螺丝19抵在弦边所形成的固定面20上,所述固定螺丝19的外端设有扳手柄21;所述活动套12的外端、固定套10的内端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动齿22、定齿23;活动套12的内端与转向立柱8的下端连接。

所述转向立柱8呈“匚”字型,且转向立柱8的开口方向与主车架一致。

所述转向节7的外端设有有轮毂轴24,内端设有上连板25与下连板26,上连板25、下连板26分别处于转轴6的上端、下端,且上连板25上具有左限位端27、右限位端(图中未显示);所述转向套筒5的上端设有限位板29,限位板29的左端、右端分别与左限位端27、右限位端(图中未显示)匹配。

所述定齿23、动齿22为棘齿,且动齿22的活动方向朝向中段车架2方向。

所述座椅支撑结构包括座椅立柱30,座椅立柱30的上端固定有座垫(图中未画出),下端与桥架32通过后折叠机构33连接,后折叠机构33与前折叠机构结构一致;所述桥架32固定在后段车架3的端部,在桥架32上设有后轮轴3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在进行转向立柱8折叠时,扳动固定螺丝19的扳手柄21,使固定螺丝19的内端离开固定面20,此时,固定螺丝19的退出距离应小于左边杆14半径减去右边杆16的圆心至弦边的弦心距所得出的数值,然后,活动套12随转向立柱8沿轴向向外拉出,受到左边杆14的端面对于固定螺丝19的限位作用,转向立柱8无法与连接杆11分离,此时,固定螺丝19处于中间杆15的位置,由于中间杆15的直径较小,这样,活动套12能够相对连接杆11旋转,从而完成转向立柱8的翻转折叠功能。

当固定螺丝19紧固抵在固定面20上时,则认为车把9处于出厂时认为的最佳位置。在实际情况下,可将右边杆16设计成多边形结构,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转向立柱8的角度,固定螺丝19能够抵在不同角度的固定面20上,从而对转向立柱8进行紧固。

为了防止活动套12相对连接杆11具有抖动的情况发生,特别增加了定齿23与动齿22,进一步提高转向立柱8相对转向节7的相对固定的安全性;另外,将动齿22的棘齿活动方向朝向中段车架2方向,方便转向立柱8在翻转折叠时,顺利的使活动套12沿轴向退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折叠结构的电动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