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3785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以其便捷、绿色环保等优点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电动车是基于现有自行车的结构对其进行改造,通过增加电池、驱动系统以及电控系统能够使得车子在电能驱动下快速运行。

为了方便携带和存放电动车,在原有的固定结构的电动车的基础上发展出可折叠的电动车。但现有的可折叠电动车,电动车的车身架之间不能相互容纳,车把手和脚踏板不能折叠,造成电动车在折叠状态时体积依然很大,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电动车折叠时体积庞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折叠方便,折叠状态体积小,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包括前轮支架、设置在前轮支架底部的前轮、固定在前轮支架顶部的把手机构、设置在前轮上方的踏板组件、后轮支架、设置在后轮支架底部的后轮、设置在后轮支架上的坐垫机构、与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活动连接的车身架以及电源,后轮支架包括后轮支撑架和固定在后轮支撑架底部的后叉,后轮设置在后叉上,电源设置在后轮支撑架上,车身架包括套在前轮支架上的连接套筒、与连接套筒和后轮支撑架铰接的上连杆以及与连接套筒和后轮支撑架铰接的下连杆,后轮支撑架的一侧具有供容纳折叠状态时上连杆和下连杆的第一容纳腔,前轮和/或后轮为驱动轮,电源为驱动轮供电。

优选地,把手机构包括套在前轮支架顶端部的固定套筒,固定套筒的顶端部铰接有把手座,把手座的两侧分别设有把手固定杆,两个把手固定杆分别铰接有把手活动杆,每个把手固定杆上还套有用于保持把手活动杆水平的定位套筒。

更优选地,把手活动杆上都套有用于抓握的把手套。

优选地,踏板组件包括处于连接套筒底部且套在前轮支架上的踏板套筒以及分别铰接设置在踏板套筒左右两侧的左右踏板。

优选地,坐垫机构包括与后轮支撑架的顶端部铰接的坐垫架,坐垫架上方设有坐垫,坐垫架下方设有与后轮支撑架铰接的用于减震的减震弹簧。

更优选地,后轮支撑架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折叠状态坐垫架的第二容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更优选地,坐垫架具有用于容纳折叠状态时处于第一容纳腔内上连杆的第三容纳腔。

更优选地,后轮支撑架上还设有供减震弹簧与后轮支撑架相连接的端部在折叠时滑动的滑槽。

更优选地,后轮支撑架、下连杆和坐垫架都为镂空结构。

优选地,车身架还包括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设置上连杆上的定位凹槽,与定位凹槽配合设置在坐垫架顶端部的第一凸起、设置在后支撑架上的第一锁紧孔、设置在坐垫架上的第二锁紧孔,穿过第一锁紧孔和第二锁紧孔的锁紧螺栓以及设置在上连杆端部与锁紧螺栓配合的倒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车身架在折叠时能相互容纳,同时车把手和脚踏板都能折叠,使得折叠状态体积小,节省空间,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中后轮支架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中后轮支架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中坐垫机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中把手机构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的车身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的折叠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的折叠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8所示,该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包括前轮支架10、设置在前轮支架10底部的前轮20、固定在前轮支架10顶部的把手机构30、设置在前轮20上方的踏板组件40、后轮支架50、设置在后轮支架50底部的后轮60、设置在后轮支架50上的坐垫机构70、与前轮支架10和后轮支架50活动连接的车身架80以及电源90,前轮20和/或后轮60为驱动轮,电源90为驱动轮供电,这样驱动轮带动整个电动车运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后轮支架50包括后轮支撑架51和固定在后轮支撑架51底部的后叉52,后轮60设置在后叉52上,电源90设置在后轮支撑架5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身架80包括套在前轮支架10上的连接套筒81、与连接套筒81和后轮支撑架51铰接的上连杆82以及与连接套筒81和后轮支撑架51铰接的下连杆83,后轮支撑架51的一侧具有供容纳折叠状态时上连杆82和下连杆83的第一容纳腔511,在折叠时,上连杆82在竖直平面内围绕与后轮支撑架51的铰接部位向下转动,下连杆83在竖直平面内围绕与后轮支撑架51的铰接部位向下转动,上连杆82和下连杆83都收容在第一容纳腔511内,减小折叠状态下电动车的体积,节省占用空间。

如图5所示,坐垫机构70包括与后轮支撑架51的顶端部铰接的坐垫架71,坐垫架71上方设有坐垫72,坐垫架71下方设有与后轮支撑架51铰接的用于减震的减震弹簧73,在折叠时,将坐垫架71在竖直平面内围绕与后轮支撑架51的顶端部铰接部位向下转动,同时减震弹簧73围绕与坐垫架71铰接部位向下转动,使得坐垫架71向下折叠,减震弹簧73处于坐垫架71内。后轮支撑架51的另一侧设有供容纳折叠状态时坐垫架71的第二容纳腔512,这样在坐垫架71向下折叠时,坐垫架71和减震弹簧73都收容在第二容纳腔512内。第一容纳腔511与第二容纳腔512连通,坐垫架71具有用于容纳折叠状态时处于第一容纳腔511内上连杆82的第三容纳腔711,在坐垫架71收容在第二容纳腔512时,处于第一容纳腔511内的上连杆82收容在第三容纳腔711内,同时,上连杆82具有第四容纳腔,在上连杆82收容在第三容纳腔711时,减震弹簧73处于上连杆82的第四容纳腔内,这样减小折叠时电动车的体积,节省空间。

后轮支撑架51上还设有供减震弹簧73与后轮支撑架51相连接的端部在折叠时滑动的滑槽513,这样在减震弹簧73围绕与坐垫架71铰接部位向下转动时,减震弹簧73与后轮支撑架51相连接的端部在滑槽513内滑动,直至减震弹簧73容纳在第二容纳腔512内。

值得注意的是,后轮支撑架51、下连杆83和坐垫架71都为镂空结构,减轻重量,便于携带。

如图7所示,车身架80还包括锁紧结构84,锁紧结构84包括设置上连杆82上的定位凹槽841,与定位凹槽841配合设置在坐垫架71顶端部的第一凸起842、设置在后支撑架51上的第一锁紧孔843、设置在坐垫架71上的第二锁紧孔844,穿过第一锁紧孔843和第二锁紧孔844的锁紧螺栓845以及设置在上连杆82端部与锁紧螺栓845配合的倒钩846,这样保持上连杆82在使用时保持固定,保证行车安全。

如图6所示,把手机构30包括套在前轮支架10顶端部的固定套筒31,固定套筒31的顶端部铰接有把手座32,把手座32的两侧分别设有把手固定杆33,两个把手固定杆33分别铰接有把手活动杆34,每个把手固定杆33上还套有用于保持把手活动杆34水平的定位套筒35,在需要使用把手活动杆34时,将定位套筒35移动至把手固定杆33和把手活动杆34的铰接部位,防止把手活动杆34出现折叠;而在折叠状态时,将把手座32围绕与定位套筒31的铰接部位向下转动,把手固定杆33上的定位套筒35移动至把手固定杆33和把手活动杆34的非铰接部位,向下折叠把手活动杆34,减小折叠时电动车的体积,节省空间。把手活动杆34上都套有用于抓握的把手套341。固定套筒31与前轮支架10顶端部采用螺栓锁紧,使用者抓握把手活动杆34时,把手活动杆34通过固定套筒31带动前轮支架10在连接套筒81内转动。

踏板组件40包括处于连接套筒81底部且套在前轮支架上的踏板套筒41以及分别铰接设置在踏板套筒41左右两侧的左右踏板42,在折叠时,可将左右踏板42都向上折叠,减小折叠时电动车的体积,节省空间。

如图8和图9所示,该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的折叠过程:将上连杆82在竖直平面内围绕与后轮支撑架51的铰接部位向下转动,下连杆83在竖直平面内围绕与后轮支撑架51的铰接部位向下转动,上连杆82和下连杆83都收容在后轮支撑架51的第一容纳腔511内;坐垫架71在竖直平面内围绕与后轮支撑架51的顶端部铰接部位向下转动,同时减震弹簧73围绕与坐垫架71铰接部位向下转动,使得坐垫架71向下折叠,坐垫架71和减震弹簧73都收容在后轮支撑架51的第二容纳腔512内,同时处于第一容纳腔511内的上连杆82收容在坐垫架71的第三容纳腔711内,处于坐垫架71内的减震弹簧73收容在上连杆82的第四容纳腔内;抓握把手活动杆34时,把手活动杆34通过固定套筒31带动前轮支架10在连接套筒81内转动90度,把手座32围绕与定位套筒31的铰接部位向下转动,把手固定杆33上的定位套筒35移动至把手固定杆33和把手活动杆34的非铰接部位,向下折叠把手活动杆34;处于连接套筒81底部的左右踏板42都向上折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