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375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折叠自行车作为自行车家族的一员,因其骑行方便、可通过折叠原理缩小整车体积、便于携带和搬运等优点,受到人们地喜爱和广泛使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行人正在使用折叠自行车骑行或提着折叠后的折叠自行车穿梭于人群中。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结构类型的折叠自行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折叠后缩小整车体积及便于携带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折叠自行车还普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设计上还都普遍使用三角形的车杠,将前轮和后轮折叠后,此三角形车杠在折叠后一般会凸出来一部分,凸出来的车杠占用了较多的空间;再次,现有的折叠自行车不能对其车把和车座部位进行折叠,导致车体的各零部件折叠收藏效果不佳,既占用了外部空间,使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效果差,凸出的部位比如车杠、车把、车座等又容易撞到周围物品,甚至撞伤人身;另外,现有的折叠自行车折叠步骤复杂,且折叠后的贴合效果较差,折叠自行车折叠后容易松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折叠单元、中折叠环和后折叠单元;

所述前折叠单元包括前车轮部、前连接件和把手部;所述前车轮部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上,并可绕所述前连接件侧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所述把手部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上,且所述把手部可绕所述前连接件后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

所述前折叠单元的前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中折叠环的前部;

所述后折叠单元包括后车轮部、后连接件和后座部;所述后车轮部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上,并可绕所述后连接件侧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所述后座部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上,且所述后座部可绕所述后连接件前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

所述后折叠单元的后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中折叠环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突破传统的三角形车杠设计,将车杠设置为环形的中折叠环,使折叠后的前折叠单元、后折叠单元与中折叠环同心,且中折叠环在折叠后不凸出,既最大限度地减少折叠后的占用空间,又防止凸出部位撞伤人身;另外,将把手部和后座部均设计为可翻转折叠,更进一步地缩小折叠后的占用空间,增强零部件的折叠收藏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前车轮部包括前车轮和前叉;所述前车轮枢接于所述前叉的下部,所述前叉的上部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上,且所述前叉可绕所述前连接件侧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部包括把手和把手支杆;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把手支杆的上部,所述把手支杆的下部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上,且所述把手支杆可绕所述前连接件后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支座和一对把手杆;所述把手支座固定在所述把手支杆的上部,所述一对把手杆左右对称枢接在所述把手支座上,且所述一对把手杆可绕所述把手支座翻转。将把手杆翻转折叠后可以起到将前车轮部和后车轮部进一步贴紧到中折叠环上的作用,使其折叠后的贴合效果好。

进一步地,还包括前翻转页和前翻转开关;所述前车轮部通过所述前翻转页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上,所述前翻转页可绕所述前连接件侧向翻转;所述前翻转开关设置在前翻转页上,所述前翻转开关用于将所述前翻转页锁紧到前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车轮部包括后车轮和后叉;所述后车轮枢接于所述后叉的下部,所述后叉的上部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上,且所述后叉可绕所述后连接件侧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

进一步地,所述后座部包括后座、后座缓冲杆和后座缓冲弹簧;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后座缓冲杆的顶端,所述后座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后座缓冲杆上,所述后座缓冲杆的底端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上,且所述后座缓冲杆可绕所述后连接件前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

进一步地,所述后座部还包括后折叠组件;所述后折叠组件包括后折叠固定件、后折叠翻转件和后折叠连接件,所述后折叠固定件的后端枢接在所述后座缓冲杆的顶端,所述后折叠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中折叠环上,所述后折叠翻转件的前后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后折叠连接件和后折叠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后翻转页和后翻转开关;所述后车轮部通过所述后翻转页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上,所述后翻转页可绕所述后连接件侧向翻转;所述后翻转开关枢接在所述后翻转页上,所述后翻转开关用于将所述后翻转页锁紧到后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车轮部还包括前齿轮、支撑架、后齿轮、链条、脚蹬转杆和脚蹬;所述前齿轮和后齿轮分别枢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前后两端,所述后齿轮与所述后车轮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后叉的下部,所述链条套设在所述前齿轮和后齿轮上,所述脚蹬转杆与所述前齿轮的中部连接,所述脚蹬设置在所述脚蹬转杆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突破传统的三角形车杠设计,将车杠设置为环形的中折叠环,使折叠后的前折叠单元、后折叠单元与中折叠环同心,且中折叠环在折叠后不凸出,既最大限度地减少折叠后的占用空间,又防止凸出部位撞伤人身;将把手部和后座部均设计为可翻转折叠,更进一步地缩小折叠后的占用空间,增强零部件的折叠收藏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元件即前翻转页、前连接件、后翻转页和后连接件结构简单,折叠快捷方便;另外,将把手杆翻转折叠后可以起到将前车轮部和后车轮部进一步贴紧到中折叠环上的作用,使其折叠后的贴合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折叠方便、折叠收藏效果好、贴合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展开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后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前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后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前连接件、前翻转页和前翻转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后连接件、后翻转页和后翻转开关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折叠单元10、中折叠环20和后折叠单元30。

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6。本实施例的所述前折叠单元10包括前车轮部11、前连接件12和把手部13;所,述前车轮部11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12上,并可绕所述前连接件12侧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20;所述把手部13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12上,且所述把手部13可绕所述前连接件12后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20;所述前折叠单元10的前连接件12固定在所述中折叠环20的前部。

本实施例的所述前车轮部11包括前车轮111和前叉112;所述前车轮111枢接于所述前叉112的下部,所述前叉112的上部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12上,且所述前叉112可绕所述前连接件12侧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20。

需要说明的是,前车轮部11的前叉112上部可以直接通过转轴的方式枢接在前连接件12上,但,为了增强前车轮部11的侧向翻转效果,使其能在侧向翻转后紧贴到中折叠环20上,以及在不折叠时将其锁紧在前连接件12上,本实施例还优选地设置了前翻转页14和前翻转开关15;所述前车轮部11的前叉112的上部通过所述前翻转页14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12上,所述前翻转页14可绕所述前连接件12侧向翻转;所述前翻转开关15设置在前翻转页14上,所述前翻转开关15用于将所述前翻转页14锁紧到前连接件12上。

请参阅图6及图8。本实施例的前翻转页14为条形板状,本实施例的前连接件12的下部设置有卡合部121,卡合部121的横截面呈U形,前翻转页14的一端直接枢接在前连接件12上,其另一端与前车轮部11的前叉112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前翻转开关15包括前翻转开关把手151和前翻转开关卡柱152,前翻转开关卡柱152的上端与前翻转开关把手151固定连接,前翻转开关卡柱152的下部通过一前翻转枢接轴16枢接于前翻转页14上,与此对应地,在前连接件12上设置了可以卡住前翻转开关15的卡位槽,通过扳动前翻转开关15绕前翻转枢接轴16转动,控制前翻转页14锁紧到前连接件12上。不需要折叠时,前翻转页14嵌设于前连接件12的卡合部121内;侧向翻转后,前翻转页14从卡合部121中转出并与前连接件12齐平,前车轮111贴紧到中折叠环20上。

本实施例的前车轮部11还设置了前车瓦113,前车瓦113的一端固定在前叉112的上部,折叠时,前车瓦113可随着前车轮111和前叉112一同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20。

本实施例的所述把手部13包括把手131和把手支杆132;所述把手131固定在所述把手支杆132的上部,所述把手支杆132的下部枢接在所述前连接件12上,且所述把手支杆132可绕所述前连接件12后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20。把手支杆132绕前连接件12向后翻转,折叠后可以使把手131贴紧中折叠环20,以减少占用外部空间。

为了使把手131可以进一步进行翻转,以进一步缩小折叠后的占用空间,本实施例的所述把手131优选地设置为包括把手支座1311和一对把手杆1312;所述把手支座1311固定在所述把手支杆132的上部,所述一对把手杆1312左右对称枢接在所述把手支座1311上,且所述一对把手杆1312可绕所述把手支座1311翻转。将把手杆1312翻转折叠后可以起到将前车轮部11和后车轮部31进一步贴紧到中折叠环上的作用,使其折叠后的贴合效果好。

本实施例的所述后折叠单元30包括后车轮部31、后连接件32和后座部33;所述后车轮部31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32上,并可绕所述后连接件32侧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20;所述后座部33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32上,且所述后座部33可绕所述后连接件32前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20;所述后折叠单元30的后连接件32固定在所述中折叠环20的后部。

本实施例的所述后车轮部31包括后车轮311和后叉312;所述后车轮311枢接于所述后叉312的下部,所述后叉312的上部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32上,且所述后叉312可绕所述后连接件32侧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20。

需要指出的是,后车轮部31的后叉312的上部可以直接通过转轴的方式枢接在后连接件32上,但,为了增强后车轮部31的侧向翻转效果,使其能在侧向翻转后紧贴到中折叠环20上,以及在不折叠时将其锁紧在后连接件32上,本实施例还优选地设置了后翻转页34和后翻转开关35。所述后车轮部31的后叉312的上部通过所述后翻转页34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32上,所述后翻转页34可绕所述后连接件32侧向翻转。

请参阅图4及图9。本实施例的后翻转页34为条形板状,本实施例的后连接件32设置有U形卡槽,后翻转页34的一端直接枢接在后连接件32上,其另一端与后车轮部31的后叉312连接。本实施例的所述后翻转开关35枢接在所述后翻转页34上,本实施例的后翻转开关35为条形并在后翻转开关35上设置了一卡槽,后连接件32上设置了与后翻转开关35配合的卡柱36,所述后翻转开关35通过其上的卡槽与卡柱36的配合锁紧将所述后翻转页34锁紧到后连接件32上。不需要折叠时,后翻转页34嵌设于后连接件32的U形卡槽内,后翻转开关35将后翻转页34锁紧在后连接件32上;侧向翻转时,扳动后翻转开关35,使其卡槽与卡柱36脱离,后翻转页34翻转到与后连接件32齐平,后车轮311贴紧到中折叠环20上。

另外,后车轮部31的侧向翻转方向与前车轮部11的侧向翻转方向相反,这样,折叠后,前车轮部11和后车轮部31分别位于中折叠环20的两侧。

本实施例的所述后车轮部31还包括前齿轮313、支撑架314、后齿轮315、链条、脚蹬转杆316、脚蹬317和后车瓦318;所述前齿轮313和后齿轮315分别枢接于所述支撑架314的前后两端,所述后齿轮315与所述后车轮311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314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后叉312的下部,所述链条套设在所述前齿轮313和后齿轮315上,所述脚蹬转杆316与所述前齿轮313的中部连接,所述脚蹬317设置在所述脚蹬转杆316上,所述后车瓦318固定在所述后叉312的上部。折叠时,前齿轮313、支撑架314、后齿轮315、链条、脚蹬转杆316、脚蹬317和后车瓦318可以随着后车轮311和后叉312一同翻转。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所述后座部33包括后座331、后座缓冲杆332和后座缓冲弹簧333;所述后座331设置在所述后座缓冲杆332的顶端,所述后座缓冲弹簧333套设在所述后座缓冲杆332上,所述后座缓冲杆332的底端枢接在所述后连接件32上,且所述后座缓冲杆332可绕所述后连接件32前向翻转并贴紧所述中折叠环20。

为了进一步增强后座部33的折叠效果,并为后座部33的翻转导向,本实施例的所述后座部33还包括后折叠组件334;所述后折叠组件334包括后折叠固定件3341、后折叠翻转件3342和后折叠连接件3343,所述后折叠固定件3341的后端枢接在所述后座缓冲杆332的顶端,所述后折叠连接件3343固定在所述中折叠环20上,所述后折叠翻转件3342的前后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后折叠连接件3343和后折叠固定件3341上。折叠时,配合着后座缓冲杆332绕后连接件32的前向翻转,后折叠翻转件3342在后折叠固定件3341和后折叠连接件3341之间翻转,使后车座331贴紧到中折叠环20上,进一步压缩了折叠后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方法:

扳动前翻转开关15,使前翻转页14脱离前连接件12,带动前车轮部11侧向翻转并贴紧到中折叠环20的一侧;扳动后翻转开关35,使后翻转页34脱离后连接件32,带动后车轮部31侧向翻转(与前车轮部11的翻转方向相反)并贴紧到中折叠环20的另一侧;推动把手支杆132绕前连接件12后向翻转并贴紧到中折叠环20上;将一对把手杆1312绕把手支座1311向中折叠环20方向翻转;推动后座缓冲杆332绕后连接件32前向翻转,与此同时,后折叠组件334的后折叠翻转件3342在后翻转固定件3341和后翻转连接件3343之间翻转折叠,使后座331靠近中折叠环20,完成对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展开时,反向操作即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突破传统的三角形车杠设计,将车杠设置为环形的中折叠环,使折叠后的前折叠单元、后折叠单元与中折叠环同心,且中折叠环在折叠后不凸出,既最大限度地减少折叠后的占用空间,又防止凸出部位撞伤人身;将把手部和后座部均设计为可翻转折叠,更进一步地缩小折叠后的占用空间,增强零部件的折叠收藏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元件即前翻转页、前连接件、后翻转页和后连接件等结构简单,折叠快捷方便;另外,将把手杆翻转折叠后可以起到将前车轮部和后车轮部进一步贴紧到中折叠环上的作用,使其折叠后的贴合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折叠方便、折叠收藏效果好、贴合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