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用于人们代步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等。
为了环保及节约能源,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新能源车,如电动车以及太阳能车等等,而为了适应人们携带方便以及小型化,目前,小型的新能源车的发展也越来越火热。
为了携带方便,新能源车可以设置为折叠式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以及后箱板,前箱板的内端与后箱板的内端铰接布置,当前箱板与后箱板处于平铺式时,形成平铺底板,这样,电动车则可以行使;当不使用折叠车时,前箱板的下端与后箱板的下端对接,也就是前箱板与后箱板折叠起来,形成折叠箱体。
在前箱板上连接有拉把,当折叠车处于打开状态时,拉把朝上摆起,处于直立状态,此时,折叠车在行驶时,可以手持拉把;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此时,前箱板的下端面与后箱板的下端面对接,且前箱板的内端面与后箱板的内端面共同形成支撑端面,支撑座椅则被置于该支撑端面上。
现有技术中,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为了使得拉把稳固折叠在前箱板的上端面上,避免拉把摆动,需要设置外在的一些限制结构,以限拉把的摆动,这样,不仅导致折叠车的结构复杂,且拉把的折叠定位也不稳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车结构复杂以及拉把定位不稳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与所述前箱板呈平铺状或对接折叠状的后箱板、置于所述前箱板与后箱板折叠后形成的支撑端面上的支撑座以及拉把;所述后箱板的上端面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中设有上端开口的凹腔,所述拉把的下端形成有嵌入在所述凹腔中的嵌入段;所述嵌入段呈空心布置,且所述底座中横向穿设有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拉把的嵌入段;所述嵌入段的侧壁中设有纵向布置的孔条,所述销轴穿设在所述孔条中;所述拉把的中部设有朝下弯折且卡合于所述前箱板的内端面上的下卡勾以及朝上弯折且可上下移动卡合于所述支撑座的下端面的上卡勾,所述上卡勾位于所述下卡勾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拉把的中部的外周套设有上下移动的活动套环,所述上卡勾凸设在所述活动套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套环中设有驱动所述活动套环复位的纵向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侧壁包括前部侧壁以及后部侧壁,所述底座的后部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拉把的嵌入段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孔条包括大孔位以及纵向布置的小孔段,所述大孔位位于所述小孔段的上端,且连通所述小孔段,所述大孔位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段的直径;所述销轴包括两个大轴段以及两个小轴段,所述大轴段与所述销轴段依序错开布置,且所述小轴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底座两个孔条之间的宽度;所述销轴的大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孔条的小孔段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孔条的大孔位的直径,所述销轴的小轴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孔条的小孔段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销轴的端部具有朝外延伸的外延段,所述外延段置于所述底座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销轴的外延段外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抵接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由于拉把可以相对于底座上下移动,上卡勾也可以上下移动,这样,当折叠车折叠时,拉把中部的上卡勾卡合在支撑座的下端面中,下卡勾卡合在前箱板的内端面中,使得拉把折叠状态时较为稳固,且结构也简单;当需要相对于前箱板朝上摆动拉把时,可以通过移动拉把以及上卡勾,使得上卡勾脱离支撑座,以及下卡勾脱离前箱板的内端面,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处于折叠状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101、后箱板102以及支撑座112,其中,前箱板101的内端与后箱板102的内端铰接,形成铰接端,这样,前箱板101及后箱板102之间则可以以该铰接端摆动;当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处于平铺状时,形成平铺底板;当前箱板101的下端与后箱板102的下端对接,也就是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呈折叠状,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则形成折叠箱体,且前箱板101的内端面与后箱板102的内端面共同形成支撑端面,支撑座112则被置于该支撑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还包括底座105以及连接在底座105中且可以相对于底座105上下移动的拉把103,底座105则设置在前箱板101的上端面上,底座105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凹腔,拉把103的下端嵌入在该凹腔中,形成嵌入段,该嵌入段呈空心布置,且在底座105中横向穿设有销轴104,该销轴104同时也穿过拉把103的嵌入段,这样,当没有其他限制时,拉把103则可以以该销轴104的摆动中心进行上下摆动,而由于拉把103的嵌入段嵌入在底座105的凹腔中,这样,在底座105的侧壁的限制下,此时,拉把103并不可以摆动,这样,只有朝上移动拉把103后,才可以实现拉把103的摆动。
拉把103的中部设有朝下弯折的下卡勾109以及可以上下移动且朝上弯折的上卡勾108,上卡勾108位于下卡勾109的上方,前箱板101的内端面上设有下卡孔,当折叠车被折叠以后,拉把103朝下摆动置于前箱板101的上端面上,这样,下卡勾109卡合在前箱板101的内端面的下卡孔中,且上卡勾108卡合在支撑座112的下端面中,从而使得拉把103稳固置于前箱板101的上端面上。
在实际操作中,当拉把103朝下摆动至前箱板101的上端面时,朝上移动拉把103,且同时驱动上卡勾108朝下移动,使得下卡勾109进入前箱板101内端面的下卡孔的上方,且上卡勾108位于支撑座112的下方,此时,朝下移动拉把103,下卡勾109则进入前箱板101的下卡孔中,并朝上移动上卡勾108,使得上卡勾108卡合在支撑座112的下端面中;当需要将拉把103朝上摆动时,可以朝上移动拉把103,且同时朝下移动上卡勾108,使得上卡勾108脱离支撑座112,下卡勾109脱离前箱板101内端面的下卡孔,进而摆动拉把103。
上述提供的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由于拉把103可以相对于底座105上下移动,且上卡勾108也可以上下移动,这样,当折叠车折叠时,拉把103中部的上卡勾108可以卡合在支撑座112的下端面中,下卡勾109可以卡合在前箱板101的内端面中,使得拉把103折叠状态时较为稳固,且结构也简单;当需要相对于前箱板101朝上摆动拉把103时,可以通过移动拉把103以及上卡勾108,使得上卡勾108脱离支撑座112,以及下卡勾109脱离前箱板101的内端面,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
具体地,在拉把103的嵌入段的侧壁中,设有纵向布置的孔条,上述的销轴104穿过嵌入段的孔条中,这样,在正常状态下,销轴104穿过在孔条的上部中,且抵接在孔条的上侧壁,这样,在底座105的侧壁的限制下,拉把103不可以进行摆动;当拉把103朝上移动时,此时销轴104则置于孔条的下部,此时,拉把103的嵌入段则已经朝上提起,直至脱离底座105的侧壁对嵌入段的限制,这样,拉把103则可以朝下摆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制拉把103单向朝下摆动,底座105的侧壁包括前部侧壁以及后部侧壁,且后部侧壁上设有缺口,也就是说,前部侧壁的高度高于后部侧壁的高度,且缺口的宽度不小于拉把103的嵌入段的宽度,这样,对于拉把103而言,当其朝上提起时,由于嵌入段未脱离底座105的凹腔,这样,底座105的前部侧壁依旧对拉把103的嵌入段形成限制,限制拉把103朝前摆动,而底座105的后部侧壁上设有缺口,则不会对拉把103的嵌入段形成限制,这样,拉把103则可以沿后朝下摆动。
当然,为了限制拉把103随意被朝上提起而摆动,本实施例中,孔条包括大孔位106以及纵向布置的小孔段107,其中,大孔位106位于小孔段107的上方,大孔位106连通小孔段107,且大孔位106的直径大于小孔段107的直径,另外,小孔段107呈纵向布置。销轴104包括两个大轴段以及两个小轴段,且大轴段与小轴段之间依序错开布置,并且,小轴段的长度小于底座105上两个孔条之间的宽度。
上述的销轴104的大轴段的直径大于孔条的小孔段107的直径,且不大于孔条的大孔位106的直径,销轴104的小轴段的直径不大于孔条的小孔段107的直径,这样,当销轴104的大轴段穿设在拉把103的嵌入段的大孔位106中,此时,由于大轴段的直径大于小孔段107的直径,这样,拉把103则无法朝上移动,也就是无法朝上被提起,进而拉把103则无法摆动;当需要摆动拉把103时,可以横向移动销轴104,使得销轴104的小轴段穿设在孔条的大孔位106中,由于小轴段的直径不大于孔条的小孔段107的直径,这样,当朝上提起拉把103时,整个拉把103朝上以后,孔条也朝上移动,使得销轴104的小轴段穿设孔条的小孔段107中,这样,则可以朝下摆动拉把103。
当然,当拉把103被提起以后,拉把103朝下移动复位后,则可以横向移动销轴104,使得销轴104的大轴段穿设在孔条的大孔位106中,进而重新限制拉把103朝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销轴104的端部具有朝外延伸的外延段,该外延段形成在底座105的外侧,这样,当需要对销轴104的横向移动进行操作时,则可以直接横向操作销轴104的外延段则可。
另外,当销轴104横向移动后,为了实现销轴104的横向复位,本实施例中,在销轴104的外延段外套设有横向复位弹簧,该横向复位弹簧抵接在底座105的外侧壁,这样,当销轴104被横向移动后,横向复位弹簧则会被压缩,这样,当作用在销轴104的限制作用力撤除以后,在横向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销轴104则会横向复位。
本实施例中,在拉把103的中部外周套设有上下移动的活动套环110,上述的上卡勾108凸设在活动套环110上,这样,通过该活动套环110在拉把103上的移动,则可以实现上卡勾108的上下移动。
当然,当活动套环110朝下移动后,为了驱动活动套环110朝上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中,在活动套环110中设有纵向复位弹簧111,该纵向复位弹簧111套设在拉把103的中部的外周,且置于活动套环110内,其可以用于驱动活动套环110朝上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