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履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913发布日期:2019-04-03 00:4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履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履带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橡胶履带技术。



背景技术:

橡胶履带就是用橡胶和骨架材料制成的履带,它被广泛用于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和军用装备。橡胶履带主要是针对特殊场合而使用,像阅兵式的时候,坦克,装甲车等,保护地面。橡胶履带行走系统,噪声低,振动小,乘坐舒适,特别适合于高速转移多的场合,实现了全路面通过性能。先进可靠的电器仪表及整机状态监控系统,为驾驶员正确操纵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除了应用于军事外,也广泛用于大型机械,如挖土机等履带车辆,其功能性和作用相同。橡胶履带加工时,通常需要在履带的内部放置铁齿,缠绕钢丝或帘布,从而达到控制橡胶履带的传动承载,增加产品的韧性与强度等目的,尽可能延长橡胶履带的使用寿命。但是橡胶履带的弹性会降低,减震效果削弱,影响了整车的舒适性和抗震效果。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5836992U,公开日为2016年12月28日,名称为“表面附钢板橡胶履带”,公开了一种表面附钢板橡胶履带,以橡胶履带和钢履带的结合体结构,实现设备承载和行走系统传动的优势的协调统一,稳定性高,适用于复杂的工况条件,提高行驶能力和通过性。接地比压小,延长履带使用寿命。但是该专利的橡胶履带重量较大,不利于履带的轻便化,同时橡胶履带自身的减震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与韧性足够,减震效果好,重量小的橡胶履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橡胶履带,包括若干个履带节,各履带节依次连接组成首尾相连的履带本体,所述履带节包括内节和外节,所述内节和外节之间设有缓冲内腔,所述内节上设有与履带轮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外节上设有花纹部。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履带节内形成缓冲内腔,使履带本体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同时减轻了履带本体的重量。采用内节与外节组合成履带节的结构,降低了履带缓冲内腔的加工难度。所述连接部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履带轮设置与之匹配的形状和大小,所述花纹部可以增加履带本体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内腔内设有至少一个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与履带节连接。通过加强块可以在缓冲内腔内形成支撑点,增加了履带本体的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缓冲内腔的大小,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减震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块一端与内节连接,另一端与外节连接。加强块在与内节与外节同时接触可以保证其支撑效果,增加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块一端与内节连接,加强块与外节之间存在间隙。当履带节形变到一定程度后,加强块同时接触缓冲内腔上下两侧,此时加强块起到支撑作用。通过所述结构,可以保证履带节在形变小时,减震效果好。当履带节受力大时,履带节形变大,此时加强块可以起到支撑,保证履带节强度。过大的形变和弹性在受力大时反而会车辆抖动过于明显,影响舒适性,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保证履带本体在受力小时保证其减震效果,受力大时,保证其强度和减少相对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块一端与外节连接,加强块与内节之间存在间隙。当履带节形变到一定程度后,加强块同时接触缓冲内腔上下两侧,此时加强块起到支撑作用。通过所述结构,可以保证履带节在形变小时,减震效果好。当履带节受力大时,履带节形变大,此时加强块可以起到支撑,保证履带节强度。过大的形变和弹性在受力大时反而会车辆抖动过于明显,影响舒适性,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保证履带本体在受力小时保证其减震效果,受力大时,保证其强度和减少相对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块,所述第一加强块一端与外节连接,第一加强块与内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加强块一端与外节连接,第二加强块与外节之间存在间隙。加强块与履带节缓冲内腔的连接点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形变后的接触点可能发生改变,收形变大小方向影响较大。通过所述结构,可以使两种加强块在受力上形变互相补充,使形变和受力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内节上设有多个第一台阶条,所述外节上设有多个第二台阶条,第一台阶条侧面与第二台阶条侧面接触。由于履带本体在车辆行驶时,需要传递沿着车辆前进或后退方向的力,履带本体1主要受到该方向的力,通过上述连接结构,可以保证内节与外节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台阶条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运动方向的夹角为45°~90°;所述第二台阶条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运动方向的夹角为45°~90°。通过所述结构,可以使连接凸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本体受力方向形成大于45度的夹角,最优情况夹角为90度,第一台阶条突出部分伸入第二凸条凹陷部分,第二台阶条突出部分伸入第一凸条凹陷部分,可以在受力时保证连接强度,避免内节与外节之间发生打滑增。

作为优选,所述内节上设有多个第一密封齿条,所述外节上设有多个第二密封齿条,所述第一密封齿条与第二密封齿条适配;所述第一密封齿条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运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密封齿条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运动方向平行。所述密封凸条可以使内节与外节的连接的密封性加强,所述第二密封齿条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运动方向平行,可以防止气体沿着连接缝隙跑出。

作为优选,所述内节内设有第一加强芯;所述外节内设有第二加强芯。所述结构可以增加履带本体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加工简单;(2)缓冲效果好;(3)相对重量小,强度高;(4)内节与外节连接强度高,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内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外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履带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履带本体1、履带节2、内节3、外节4、连接部5、花纹部6、加强块7、第一加强块7.1、第二加强块7.2、第一台阶条8.1、第二台阶条8.2、第一密封齿条9.1、第二密封齿条9.2、第一加强芯10、第二加强芯11、缓冲内腔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5所示,一种橡胶履带,包括若干个履带节2,各履带节2依次连接组成首尾相连的履带本体1,所述履带节2包括内节3和外节4,所述内节3和外节4之间设有缓冲内腔12,所述内节3上设有与履带轮连接的连接部5,所述外节4上设有花纹部6。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履带节2内形成缓冲内腔12,使履带本体1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同时减轻了履带本体1的重量。采用内节3与外节4组合成履带节2的结构,降低了缓冲内腔12的加工难度。所述连接部5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履带轮设置与之匹配的形状和大小,所述花纹部6可以增加履带本体1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所述缓冲内腔12内设有至少一个加强块7,所述加强块7与履带节2连接。通过加强块7可以在缓冲内腔12内形成支撑点,增加了履带本体1的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缓冲内腔12的大小,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减震效果。

所述内节3上设有多个第一台阶条8.1,所述外节4上设有多个第二台阶条8.2,所述第一台阶条8.1侧面与第二台阶条8.2侧面接触。由于履带本体1在车辆行驶时,需要传递沿着车辆前进或后退方向的力,履带本体1主要受到该方向的力,通过上述连接结构,可以保证内节3与外节4的连接强度。

所述第一台阶条8.1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2运动方向的夹角为45°~90°;所述第二台阶条8.2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2运动方向的夹角为45°~90°。通过所述结构,可以使连接凸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本体1受力方向形成大于45度的夹角,最优情况夹角为90度,第一台阶条8.1突出部分伸入第二凸条凹陷部分,第二台阶条8.2突出部分伸入第一凸条凹陷部分,可以在受力时保证连接强度,避免内节3与外节4之间发生打滑增。

所述内节3上设有多个第一密封齿条9.1,所述外节4上设有多个第二密封齿条9.2,所述第一密封齿条9.1与第二密封齿条9.2适配;所述第一密封齿条9.1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2运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密封齿条9.2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2运动方向平行。所述密封凸条可以使内节3与外节4的连接的密封性加强,所述第二密封齿条9.2条形延伸方向与履带节2运动方向平行,可以防止气体沿着连接缝隙跑出。

所述内节3内设有第一加强芯10;所述外节4内设有第二加强芯11。所述结构可以增加履带本体1的整体强度。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加强块7一端与内节3连接,另一端与外节4连接。加强块7在与内节3与外节4同时接触可以保证其支撑效果,增加强度。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加强块7一端与内节3连接,加强块7与外节4之间存在间隙。当履带节2形变到一定程度后,加强块7同时接触缓冲内腔12上下两侧,此时加强块7起到支撑作用。通过所述结构,可以保证履带节2在形变小时,减震效果好。当履带节2受力大时,履带节2形变大,此时加强块7可以起到支撑,保证履带节2强度。过大的形变和弹性在受力大时反而会车辆抖动过于明显,影响舒适性,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保证履带本体1在受力小时保证其减震效果,受力大时,保证其强度和减少相对位移。

实施例4: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加强块7一端与外节4连接,加强块7与内节3之间存在间隙。当履带节2形变到一定程度后,加强块7同时接触缓冲内腔12上下两侧,此时加强块7起到支撑作用。通过所述结构,可以保证履带节2在形变小时,减震效果好。当履带节2受力大时,履带节2形变大,此时加强块7可以起到支撑,保证履带节2强度。过大的形变和弹性在受力大时反而会车辆抖动过于明显,影响舒适性,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保证履带本体1在受力小时保证其减震效果,受力大时,保证其强度和减少相对位移。

实施例5: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加强块7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块7.1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块7.2,所述第一加强块7.1一端与外节4连接,第一加强块7.1与内节3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加强块7.2一端与外节4连接,第二加强块7.2与外节4之间存在间隙。加强块7与履带节2缓冲内腔12的连接点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形变后的接触点可能发生改变,收形变大小方向影响较大。通过所述结构,可以使两种加强块7在受力上形变互相补充,使形变和受力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加工简单;缓冲效果好;相对重量小,强度高;内节与外节连接强度高,密封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