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231发布日期:2019-08-16 22:0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调整把手倾斜角度的可收合手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的一种能调整把手倾斜角度的可收合婴儿推车1,包括一可收折的车架单元11、两组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单元11的枢结单元12、一可调整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单元11的顶侧的把手13、两组枢接于所述把手13与所述车架单元11的关节单元14、两组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单元11的左右两侧且连接于所述枢结单元12的锁扣装置15,及数个设置于所述车架单元11的底侧的轮子16。通过按压所述关节单元14,能调整所述把手13相对于所述车架单元11的倾斜角度。每一锁扣装置15具有一可脱离地勾拉于各自的枢结单元12的牵引线(图未示),借通过操作所述锁扣装置15以驱动所述牵引线脱离各自的枢结单元12,进而带动所述枢结单元12枢转并将所述车架单元11收折。

虽然,所述婴儿推车具有上述可将所述车架单元11收折,以及能调整所述把手13的倾斜角度的作用,但碍于所述关节单元14设置于所述把手13与所述车架单元11的连接处,使得所述锁扣装置15的所述牵引线要穿过现有的所述关节单元14且不影响所述关节单元14作动的困难度提高,如此一来,所述锁扣装置15仅能设置于所述车架单元11的左右两侧且低于所述关节单元14的位置,而无法设置于所述把手13,因此,收合时需要双手操控,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包含车架单元、轮子单元、折叠扶手、两关节单元、两枢转单元、操控单元,及两连动机构。

所述车架单元可在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间转换,且包括位于前侧的前杆组、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前杆组且朝上倾斜延伸的立杆组,所述前杆组具有两间隔设置的前杆,所述立杆组具有两分别对应所述前杆的立杆,每一立杆可枢转地连接于各自的前杆。所述轮子单元包括数个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单元底侧的滚轮。所述折叠扶手位于所述车架单元的顶侧且连接于所述立杆,所述折叠扶手可相对于所述车架单元枢转而能调整倾斜角度。所述关节单元分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前杆与所述立杆,每一关节单元用来带动各自的立杆相对于所对应的前杆枢转而使所述车架单元可在所述收合状态与所述展开状态间转换。

所述枢转单元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车架单元的所述立杆与所述折叠扶手且用来调整所述折叠扶手的倾斜角度,每一枢转单元包括两互相对合且可相对枢转的枢接座,及定位组,所述枢接座共同配合界定出容纳所述定位组的容置空间,其中一所述枢接座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间隔的凹室,每一枢转单元的定位组可在一个所述枢接座互相枢转的自由位置,及一个所述枢接座互相卡掣的卡固位置间移动。

所述操控单元设置于所述折叠扶手,且包括容置于所述折叠扶手内的带动块,及外露于所述折叠扶手且用来连动所述带动块转动或移动的操作件。所述连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关节单元且经由所述立杆连接至所述操控单元,每一连动机构用来驱动所述关节单元枢转且包括可移动的拉动索,每一拉动索连接于所述带动块且由所述折叠扶手的内部穿经各自的枢转单元的凹室,并经由所对应的立杆内部连接至所对应的关节单元。

通过操作所述操控单元的操作件,能带动所述带动块转动或移动,而连动每一连动机构的拉动索驱动所述关节单元枢转,以带动所述车架单元由所述展开状态转换至所述收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每一枢转单元的每一枢接座具有座体,及由所述座体延伸出的管体,所述枢接座的座体相配合并界定出所述容置空间,其中一所述枢接座的座体具有所述凹室,且其中一所述枢接座的管体连接于所对应的所述立杆,另一所述枢接座的管体连接于所述折叠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其中一所述枢接座的管体形成有与所述凹室连通的安装槽,每一连动机构的拉动索穿经各自的枢转单元的其中一所述枢接座的所述凹室及所述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每一枢转单元的另一所述枢接座的管体具有连通于其中一所述枢接座的凹室的穿孔,每一连动机构的拉动索穿经各自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每一枢转单元的其中一所述枢接座的座体还具有开槽,每一开槽反向于各自的安装槽且连通于各自的凹室与所对应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另一所述枢接座的管体具有对合于其中一所述枢接座的座体的管底壁,及环绕所述管底壁且由所述管底壁延伸至所述折叠扶手的管围壁,由所述管底壁与所述管围壁配合界定出管槽,所述管底壁形成有贯穿顶底且连通于所述管槽的所述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每一枢转单元的定位组具有可活动地嵌卡于所述枢转座的座体的齿轮件,及弹抵于所述齿轮件与其中一所述枢接座间的弹性件,每一枢转单元还具有穿设于各自的所述枢接座与所述定位组且可轴向移动的枢轴,及连接于所述枢轴且抵靠于所述齿轮件的压钮,通过按压所述压钮,能推动所述齿轮件完全脱离另一所述枢接座的座体,并使另一所述枢接座能以所述枢轴为中心相对于其中一所述枢接座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每一枢转单元的每一枢接座的座体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齿部,每一枢转单元的齿轮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齿部。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每一枢转单元还包括至少一外盖,所述外盖用来封闭其中一所述枢接座的凹室。

本实用新型的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每一关节单元包含挡轴,每一连动机构的拉动索具有索线、连接片,及勾拉件,所述索线连接于所述操控单元的带动块且由所述折叠扶手的内部穿经各自的枢转单元的凹室,并经由所对应的立杆内部朝所对应的关节单元延伸,所述连接片连接于所述索线,所述勾拉件连接于所述连接片且可枢转地设置于各自的关节单元并可脱离地勾拉于各自的关节单元的挡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每一枢转单元的第一枢接座形成所述凹室,并将每一连动机构的拉动索穿经各自的枢转单元的第一枢接座的所述凹室并延伸至所述折叠扶手,因此,能将所述操控单元设置于所述折叠扶手,且不会影响所述枢转单元的所述定位组的作动。本实用新型能以单手操作位于所述折叠扶手的所述操控单元,便能将所述车架单元收合,操作相当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的一种能调整把手倾斜角度的可收合婴儿推车;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3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折叠扶手可相对于一车架单元枢转而调整倾斜角度;

图4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所述车架单元位于一收合状态;

图5是沿着图2中的线V-V所截取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连动机构的一勾拉件勾拉于一关节单元的一挡轴;

图6是一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所述勾拉件脱离所述挡轴;

图7是一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操控单元设置于所述折叠扶手;

图8是图7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两枢转单元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折叠扶手与所述车架单元间;

图9是沿着图2中的线IX-IX所截取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说明其中一所述枢转单元的一定位组容置于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定位组位于一第一枢接座与一第二枢接座互相卡掣的一卡固位置;

图10是一类似于图9的视图,说明按压其中一所述枢转单元的一压钮,并使所述定位组移动至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第二枢接座能互相枢转的一自由位置;

图11是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第二枢接座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12是一类似于图11的视图,但由另一角度观看;及

图13是一不完整的立体组合图,说明所述连动机构的一索线穿设于所述第一枢接座与所述第二枢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所称的前后、左右、顶底、内外是以正常使用方位为准。

参阅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的一实施例,包含一车架单元2、一轮子单元3、一折叠扶手4、两关节单元5、两枢转单元6、一操控单元7,及两连动机构8(见图5)。

所述车架单元2且包括一位于前侧的前杆组21、一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前杆组21且朝上倾斜延伸的立杆组22、一位于后侧且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立杆组22的后杆组23,及一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前杆组21的底杆组24。所述前杆组21具有两间隔设置的前杆211,较佳地,所述前杆211的一端互相连接而呈V字型连接。所述立杆组22具有两相间隔且分别对应所述前杆211的立杆221,所述立杆221在左右两侧上平行设置,每一立杆221可枢转地连接于各自的前杆211。所述后杆组23由三支呈H型连接的杆体组合而成。所述底杆组24低于所述立杆组22且还连接于所述后杆组23,且由四支呈口型连接的杆体组合而成。

所述车架单元2可在一收合状态(见图4)与一展开状态(见图2)间转换,当所述车架单元2在所述收合状态时,所述前杆组21、所述立杆组22、所述后杆组23,及所述底杆组24互相靠近。当所述车架单元2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前杆组21、所述立杆组22、所述后杆组23,及所述底杆组24互相分开。

所述轮子单元3包括数个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单元2底侧的滚轮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子单元3共包括三个滚轮31,其中一个滚轮31位于所述前杆组21的底侧,另外两个滚轮31位于所述后杆组23的底侧。

所述折叠扶手4位于所述车架单元2的顶侧且连接于所述立杆221,如图3所示,所述折叠扶手4可相对于所述车架单元2枢转而能调整倾斜角度,便于不同高度的使用者握推。

参阅图4与图5,所述关节单元5分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前杆211与所述立杆221。每一关节单元5用来带动各自的立杆221相对于所对应的前杆211枢转,而使所述车架单元2可在所述收合状态与所述展开状态间转换。每一关节单元5包含两互相枢接的连结座51、52,及一挡轴53,所述连结座51连接于所述前杆211,所述连结座52连接于所述立杆221,所述挡轴53设置于所述连结座51内部。

参阅图7、图8与图9,所述枢转单元6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车架单元2的所述立杆221与所述折叠扶手4,且用来调整所述折叠扶手4的倾斜角度。每一枢转单元6包括互相对合且可相对枢转的一第一枢接座61与一第二枢接座62、一定位组63、一枢轴64、一外盖65,及一压钮66。所述第一枢接座61与所述第二枢接座62共同配合界定出一容纳所述定位组63的容置空间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接座61、所述第二枢接座62都具有一座体611、621,及一由所述座体611、621延伸出的管体612、622,所述座体611、621互相配合并界定出所述容置空间60。所述第一枢接座61的管体612穿设于所对应的所述立杆221,所述第二枢接座62的管体622供所述折叠扶手4穿设连接。

参阅图8、图9、图11与图12,较佳地,所述第一枢接座61与所述第二枢接座62的座体611、621都具有一基壁613、623,及一环绕所述基壁613、623的环壁614、624,所述基壁613、623与所述环壁614、624共同配合界定出一作动室610、620,及一与所述作动室610、620相间隔且朝向外侧的凹室615、625,由所述作动室610、620围绕界定出所述容纳空间60。所述第一枢接座61与所述第二枢接座62的座体611、621都具有一形成于各自的环壁614、624的内壁面且全周环绕的齿部。所述外盖65用来封闭所述第一枢接座61的所述凹室615。

参阅图11、图12与图13,详细来说,所述第一枢接座61的环壁614具有一形成于顶侧的圆弧形的开槽616,所述第一枢接座61的管体612形成有一反向于所述开槽616且与所述凹室615连通的安装槽617。所述第二枢接座62的管体622具有一对合于所述第一枢接座61的座体611的管底壁626,及一环绕所述管底壁626且由所述管底壁626延伸至所述折叠扶手4的管围壁627,由所述管底壁626与所述管围壁627配合界定出一管槽628,所述管底壁626形成有贯穿顶底且连通于所述管槽628的一穿孔629,且所述穿孔629经由所述第一枢接座61的开槽616连通于所述第一枢接座61的凹室615。

再回到图8、图9,与图10,每一枢转单元6的定位组63容纳于各自的容置空间60,且每一定位组63具有一可活动地嵌卡于所述第一枢接座61、所述第二枢接座62的齿部的齿轮件631,及一弹抵于所述齿轮件631与所述第一枢接座61间的弹性件632,所述齿轮件631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数个间隔设置且全周环绕的卡齿,所述弹性件632用来提供恒使所述齿轮件631朝所述第二枢接座62方向移动的势能。每一枢转单元6的枢轴64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各自的所述第一枢接座61、所述第二枢接座62与所对应的定位组63。每一枢转单元6的压钮66可被按压地连接于各自的枢轴64并抵靠于所对应的齿轮件631。较佳地,所述压钮6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枢接座62的凹室625。

每一枢转单元6的定位组63可在各自的所述第一枢接座61、所述第二枢接座62能互相枢转的一自由位置(见图10),及所述第一枢接座61、所述第二枢接座62互相卡掣的一卡固位置(见图9)间移动。通过同时按压每一枢转单元6的压钮66,以推动各自的齿轮件631至完全脱离所对应的第二枢接座62的齿部且完全沉入各自的第一枢接座61内,每一弹性件632同时被压缩而蓄积势能,此时,每一第二枢接座62能以其所述枢轴64为中心相对于各自的第一枢接座61转动,借此,带动所述折叠扶手4相对于所述车架单元2枢转,以调整其倾斜角度。

所述操控单元7设置于所述折叠扶手4,且包括一容置于所述折叠扶手4内的带动块组71,及一外露于所述折叠扶手4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折叠扶手4的操作件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72是一种可转动的套管且用来连动所述带动块组71转动,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例中,也能采用按压式推钮来带动所述带动块组71上下移动,同样具有能让所述带动块组71产生位移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扶手4由两支L型的管件41所形成,且在所述管件41间留有一供所述操控单元7设置间隙。较佳地,所述带动块组71具有两个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管件41的带动块711,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例中,所述带动块组71也能仅具有一个所述带动块711,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管件41。

参阅图5、图7、图8,与图13,所述连动机构8分别对应且配合所述关节单元5设置。每一连动机构8设置于各自的关节单元5且经由所对应的立杆221连接至所述操控单元7,每一连动机构8用来驱动各自的关节单元5枢转以连动所述车架单元2收合。

每一连动机构8包括一可移动的拉动索81,及一套设于所述拉动索81的弹簧82,所述弹簧82用来提供所述拉动索81复位的弹性回复力。为方便理解,以下针对一个所述连动机构8做为说明,所述拉动索81连接于所述带动块组71的所述带动块711,且由所述折叠扶手4的所述管件41内部并依序穿经所述枢转单元6的所述管槽628、所述穿孔629(见图12)、所述第一枢接座61的凹室615及所述安装槽617后,再经由所述立杆221内部连接至所述关节单元5。所述拉动索81具有一索线811、一连接片812,及一勾拉件813,所述索线811连接于所述操控单元7的其中一所述带动块711且沿着所述折叠扶手4的管件41内部穿经所述枢转单元6,并经由所述立杆221内部朝所述关节单元5的路径延伸,所述索线811在其路径上能自由移动或挠折,不会与所对应的枢转单元6的定位组63产生干涉。所述连接片812连接于所述索线811。所述勾拉件813连接于所述连接片812且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关节单元5并可脱离地勾拉于所述关节单元5的挡轴53。

参阅图7、图9,由于所述枢转单元6的定位组63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60,且所述连动机构8的拉动索81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枢接座61的凹室615,两者分别独立且互不干涉,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将所述操控单元7设置于所述折叠扶手4。同时,通过每一枢转单元6的外盖65封闭各自的第一枢接座61的凹室615,能隐藏各自的索线811,外观上较美观。

参阅图5、图6与图7,借此,当使用者想要收合本实施例时,只要单手转动位于所述折叠扶手4上的所述操控单元7的操作件72,就能带动所述带动块组71转动,进而连动每一连动机构8的拉动索81移动而使各自的勾拉件813脱离所对应的关节单元5的挡轴53,使所述关节单元5的所述链接座51、52相对枢转,即可带动所述车架单元2由所述展开状态间转换至所述收合状态(见图4),且每一拉动索81的索线811在其路径上能自由移动或挠折,不会与各自的枢转单元6的定位组63产生干涉,操作相当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在每一枢转单元6的第一枢接座61形成所述凹室615,并将每一连动机构8的拉动索81经由各自的凹室615穿经所对应的第一枢接座61、第二枢接座62后,再延伸至所述折叠扶手4,而能将所述操控单元7设置于所述折叠扶手4,且不会影响所述枢转单元6的所述定位组63的作动,因此,具有能由所述折叠扶手4操控所述车架单元2收合的作用,操作上相当方便,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