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汽车拆解移动式顶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0115发布日期:2019-10-08 19:17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报废汽车拆解移动式顶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拆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移动式顶举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报废汽车拆解领域,需要经过预处理、人工拆解、粉碎、粉碎等步骤,在进行人工拆解时,需要将轮胎、电平、发动机等重要部件人工拆卸下来。而实施人工拆解,可以采用多人同时对同一辆车进行拆解,或将报废车辆放置在拆解线上,在固定的工位实施重复操作。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不可避免的有些拆解工序需要将整车抬起才能实施,例如拆解轮胎。但现有的提升顶举装置一般都是固定式结构,不能进行移动,使用不便,而且设备复杂,造价较高。而常规的千斤顶虽然可以移动,但没有设置行走轮,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搬运,而千斤顶自身较重,搬运不便。而且当从汽车车身取出千斤顶时,使用者必须俯身去取千斤顶,存在潜在的危险。部分千斤顶为避免这一问题,在底部设置行走轮,设置行走轮后会使整个千斤顶底部的刚度不够,而且行走轮作为千斤顶底部的支撑造成行走轮容易损坏,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移动式顶举装置,方便移动,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移动式顶举装置,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下端设置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下端设置多个支撑柱,第二底板上设有滑动孔,支撑柱下端穿过滑动孔,支撑柱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第二底板下端设有行走轮,支撑柱下端面至第二底板的高度小于行走轮下端至第二底板的高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柱下端设有支撑平板。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平板上设有耳板,耳板与支撑柱通过销钉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螺纹孔,支撑柱外侧设有外螺纹,支撑柱上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柱上端设有旋转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柱下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安装孔,支撑柱下端与安装孔螺纹连接,支撑座的四周设置多个水平设置的支撑腿,多个支撑腿处于同一个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移动式顶举装置,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千斤顶非工作情况下,在弹簧的作用下,支撑柱下端面至第二底板的高度小于行走轮下端至第二底板的高度,行走轮下端与地面接触,保证行走轮可以正常行走,实现整个装置的移动转移,当千斤顶处于工作状态时,千斤顶顶紧汽车底座,顶紧力大于弹簧的弹力,第一底板带动支撑柱向下移动,支撑柱与地面接触,支撑柱对整个汽修千斤顶进行支撑,行走轮悬空,从而既可以方便移动,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不会损坏行走轮。

2、设置的支撑平板保证支撑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止因为接触面积过小造成压强过大而损坏地面。

3、支撑平板上设置的耳板支撑柱通过销钉连接,使支撑平板可以调整与地面的接触角度,当地面不平时,保证支撑平板与地面的贴合度,从而整个结构更稳定。

4、支撑柱与第一底板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支撑柱调节第一底板至支撑柱下端的高度,从而实现汽修千斤顶支撑高度的调节,当需要支撑的地面出现凹陷而造成千斤顶行程不够时,通过调节第一底板至支撑柱下端的高度调节整个汽修千斤顶的高度,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千斤顶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支撑柱4,弹簧5,行走轮6,支撑平板7,耳板8,销钉9,旋转柄10,支撑座11,螺纹孔201,滑动孔301,安装孔1101,支撑腿110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移动式顶举装置,包括千斤顶1,千斤顶1可以选用机械千斤顶,也可以选用立式液压千斤顶,例如雍晟的立式液压千斤顶,也可以选用巨牛的液压爪式千斤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所述千斤顶1下端设置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第一底板2下端设置多个支撑柱4,第二底板3上设有滑动孔301,支撑柱4下端穿过滑动孔301,支撑柱4上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设置在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之间,第二底板3下端设有行走轮6,支撑柱4下端面至第二底板3的高度小于行走轮6下端至第二底板3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支撑柱4之间的角度为120°。

所述支撑柱4下端设有支撑平板7。

在非工作情况下,弹簧5将第一底板2弹起,支撑柱4下端面至第二底板3的高度小于行走轮6下端至第二底板3的高度,支撑柱4下端悬空,行走轮6下端与地面接触,保证行走轮6可以正常行走,实现这个汽修千斤顶的移动转移;

在工作状态时,千斤顶1逐渐顶紧汽车底座,顶紧力大于弹簧5的弹力,第一底板2带动支撑柱4向下移动,支撑柱4与地面接触,支撑柱4对整个汽修千斤顶进行支撑,行走轮6悬空,从而既可以方便整个装置的移动,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不会损坏行走轮6。

所述支撑平板7上设有耳板8,耳板8与支撑柱4通过销钉9连接。

所述第一底板2上设有螺纹孔201,支撑柱4外侧设有外螺纹,支撑柱4上端与螺纹孔201螺纹连接。

所述支撑柱4上端设有旋转柄10。旋转柄10卡装在支撑柱4上端的安装孔中。当需要调节支撑柱4下端至第一底板2的距离时,转动旋转柄10,方便支撑柱4的转动,第一底板2上升或下降,当处于顶紧工作状态时,千斤顶1至支撑柱4下端的距离增大或减小,从而满足当地面出现较大的凹陷或凸起时,整个装置的行程任然能够满足使用。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柱4下端设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上设有安装孔1101,支撑柱4下端与安装孔1101螺纹连接,支撑座11的四周设置多个水平设置的支撑腿1102,多个支撑腿1102处于同一个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腿1102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通过水平设置的支撑腿1102增大支撑柱4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整个装置更稳固,而且支撑腿1102向周围延伸,可以克服轻微凹凸的地面支撑,支撑柱4与支撑座11螺纹连接,方便支撑座11的拆卸。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