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5844发布日期:2019-12-24 20:45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摩托车脚踏板结构,尤指一种使脚踏座构件通过中空柱状构件设置于吊架钣件上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为一种由引擎或马达驱动,利用手把操纵方向的二轮或三轮摩托车,由于有着操纵简单、行动方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

一般而言,低踏板型摩托车都设有后座脚踏板,后座脚踏板提供乘客在摩托车行驶中可以置脚的空间,摩托车行驶中后座乘客若是双脚悬空不但会感觉疲累且容易撞击地面突出物与行进中的移动物体,因而发生危险。

如图1至图3所示,其分别为具现有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摩托车结构示意图、具现有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摩托车内部结构示意图及现有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摩托车脚踏板结构设置于一具有一吊架101、二管体102及一动力单元103的摩托车1上,每一侧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包括有:一吊架钣件11、一结合钣构件12、一脚踏座构件13及三锁固件14。吊架钣件11设置于管体102上,吊架101连接吊架钣件11及动力单元103,结合钣构件12具有三接合部121,结合钣构件12及三接合部121分别焊接于管体102及吊架钣件11上,脚踏座构件13通过三锁固件14而固设于结合钣构件12上。

在现有技术中,后座脚踏板必须承载乘客踩踏脚踏板上车的瞬间负荷,故结合于整车车架的二管体102上的脚踏板结构必须具有高刚性,脚踏板结构在车架上的脚踏座构件13都是另外加工如结合钣构件12的结构,再以焊接等方式与整车车架结合,为了使脚踏板结构具有高刚性,故现有技术的结构都较复杂且重量重,尚有需要改进之处。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创作人思及一种摩托车脚踏板结构,将脚踏座构件通过中空柱状构件设置于吊架钣件上,达到结构简化、减少钣件及结构高刚性的功效,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实用新型的精神,亟思一种具有上述功能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脚踏板结构,使脚踏座构件通过中空柱状构件设置于吊架钣件上,因而达到结构简化、减少钣件及结构高刚性的功效,本创作者思及以下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设置于一具有一吊架、二管体及一动力单元的摩托车上,包括有:二吊架钣件、至少一中空柱状构件及二脚踏座构件。二吊架钣件分别对应设置于二管体上,吊架连接二吊架钣件及动力单元,至少一中空柱状构件分别对应设置于二吊架钣件上,至少一中空柱状构件穿设所对应的每一吊架钣件,二脚踏座构件通过至少一中空柱状构件而分别设置于二吊架钣件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至少一分别对应至少一中空柱状构件的锁固件,每一中空柱状构件形成一对应每一锁固件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二分别穿设二吊架钣件并以焊接方式分别固设于二吊架钣件上的支撑构件。

上述至少一中空柱状构件可以焊接方式分别对应固设于二吊架钣件上。

上述每一中空柱状构件可为一圆形柱状体。

本实用新型中,在每一吊架钣件上,每一支撑构件可位于至少一中空柱状构件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在每一吊架钣件上,每一支撑构件可位于至少一中空柱状构件的中央处。

上述动力单元可枢接于吊架上,并可绕吊架的枢轴作旋转运动。

上述每一吊架钣件可包括一第一u型结构及一第二u型结构,第二u型结构连结第一u型结构及管体。

上述第一u型结构、第二u型结构及管体可以焊接方式连接。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附图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具现有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摩托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现有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摩托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具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摩托车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摩托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另一摩托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吊架钣件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组装完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另一组装完成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摩托车

101吊架

102管体

103动力单元

11吊架钣件

12结合钣构件

121接合部

13脚踏座构件

14锁固件

2摩托车

201吊架

202管体

203动力单元

21吊架钣件

211第一u型结构

212第二u型结构

22中空柱状构件

23脚踏座构件

231贯孔

24锁固件

25支撑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4至图10,其分别为具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摩托车结构示意图、摩托车内部结构示意图、另一摩托车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吊架钣件结构示意图、图7a的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组装完成示意图及另一组装完成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设置于一具有一吊架201、二管体202及一动力单元203的摩托车2上,动力单元203枢接于吊架201上,并可绕吊架201的枢轴作旋转运动,每一侧的摩托车脚踏板结构包括有:一吊架钣件21、二中空柱状构件22、一脚踏座构件23、二锁固件24及一支撑构件25。

二吊架钣件21分别对应设置于二管体202上,吊架201连接二吊架钣件21及动力单元203,在每一吊架钣件21上设置有二中空柱状构件22,二中空柱状构件22穿设所对应的吊架钣件21,每一中空柱状构件22为一圆形柱状体,并形成一对应每一锁固件24的内螺纹(图未示),脚踏座构件23通过二中空柱状构件22而设置于吊架钣件21上,每一脚踏座构件23具有二对应二锁固件24的贯孔231,支撑构件25穿设吊架钣件21并以焊接方式固设于吊架钣件21上。

位于车架的管体202上的吊架钣件21负责支撑动力单元203的重量与行驶中后轮的冲击力,所以必须为高刚性的结构,吊架钣件21承载来自行驶中的负荷,而脚踏座构件23仅承载乘客踩踏脚踏座构件23上车的瞬间负荷,两者负荷的来源是错开非互相叠合,因此将吊架钣件21与脚踏座构件23结合便可以达到减少钣件及减轻重量的目的。

如图7a至图8所示,每一吊架钣件21包括一第一u型结构211及一第二u型结构212,第二u型结构212连结第一u型结构211及管体202,且第一u型结构211、第二u型结构212及管体202以焊接方式连接,详细而言,第二u型钣件212的开放端两侧分别焊接于车架的管体202两侧而成为一高刚性结构,再使二中空柱状构件22穿过第一u型结构211的两侧,以焊接方式固设于第一u型结构211上,如此可以再提升吊架钣件21的刚性而得以降低吊架钣件21的材料厚度,并可将锁固件24穿设脚踏座构件23的贯孔231,利用中空柱状构件22的内螺纹进行锁附固定,而使脚踏座构件23稳固地结合于吊架钣件21上。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每一吊架钣件21上,支撑构件25位于二中空柱状构件22的中央处及下方,如此可以使脚踏座构件23承载乘客上车的瞬间负荷时,位于脚踏座构件23下方的支撑构件25顶靠脚踏座构件23并提供支撑力,使脚踏座构件23不会因瞬间负荷过重而向下翻转并导致脚踏板结构受损。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将中空柱状构件22设置于吊架钣件21上,以中空柱状构件22穿设吊架钣件21的两侧,穿设处施以焊接使吊架钣件21与中空柱状构件22结合成为脚踏板结构,配合支撑构件25强化脚踏座构件23的支撑力,因而达到结构简化、减少钣件及结构高刚性的功效。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