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手动转向平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8042发布日期:2020-01-21 22:3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手动转向平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技术领域,涉及儿童推车、儿童三轮车,特指一种车辆的手动转向平衡机构。



背景技术:

童车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其中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儿童电动车五大类。儿童推车以及儿童三轮车是儿童学步前所使用的玩具,使用对象是无自主能力的学步前儿童,所以很多的童车后面会安装推杆,大人通过推杆实现车辆速度和转向的控制。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童车,有的推杆不能控制方向,有的推杆能控制方向,但结构复杂,控制不精准,而且非常费力,不利于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限制转向角度,能够自动复位的手动转向平衡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手动转向平衡机构,包括前轮架和主车架,所述前轮架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主车架前端的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一端安装在前轮架、其另一端安装在主车架上;

所述主车架上设置有手动转向机构,手动转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主车架后端的手动架以及设置在手动架和前轮架之间的驱动件,所述手动架通过驱动件实现前轮架的转向控制。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对称设置,且依次穿过主车架以及第一弹性体与前轮架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车架和手动架之间的驱动件上套装有第二弹性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杆或者绳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轮架的中部对称设置有安装第一弹性体的第一安装部,所述主车架的前端均对称设置有安装第一弹性体的第二安装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轮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转向杆,所述转向杆的中部连接有安装转轴的固定件。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车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中空的承重杆以及设置在两承重杆23前端的连接件。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的中部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限制前轮架转动的限位柱。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杆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车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连接件平行设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轮架和主车架均为对称结构,且转轴的轴线与连接杆的轴线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前轮架和主车架之间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体,在前轮架左右转动后,都能够及时提供复位力并辅助转向回位,实现自平衡,保持车辆的直线行驶。本实用新型转向角度越大,弹性体提供的回位力越大,车把回位越省力;另外,弹性体伸缩位置也限制了前轮架的转向角度,不容易摔倒,更加了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架通过驱动件实现前轮架的转向控制,在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的作用下,实现前轮架自动复位,操作简单、灵活,非常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转向平衡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手动转向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限位柱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1-前轮架;2-主车架;3-第一弹性体;4-车座;5-手把;6-前轮;7-后轮;8-脚踏板;

11-转轴;12-第一安装部;13-转向杆;14-固定件;

21-连接杆;22-第二安装部;23-承重杆;24-连接件;25-支撑件;29-限位柱;

31-手动架;32-驱动件;33-第二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车辆的手动转向平衡机构,包括前轮架1和主车架2,所述前轮架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转向杆13,所述转向杆13的中部连接有安装转轴11的固定件14、其上端连接有手把5、其下端设置有前轮6,前轮6的两侧设置有脚踏板8。所述主车架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中空的承重杆23以及设置在两承重杆23前端的连接件24,所述连接件24的中部设置有所述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前端设置有轴孔。所述前轮架1通过转轴11转动设置在主车架2前端的连接杆21上,所述连接杆2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体3,第一弹性体3为弹簧、橡胶、弹力绳等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体3的一端安装在前轮架1、其另一端安装在主车架2上。

为了方便弹性体3的安装,所述前轮架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安装弹性体3的第一安装部12,所述主车架2的前端均对称设置有安装弹性体3的第二安装部22,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22可以是安装凸起,也可以是安装槽或者其他固定弹性体的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主车架2上设置有手动转向机构,手动转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主车架2后端的手动架31以及设置在手动架31和前轮架1之间的驱动件32,所述手动架31呈工字型,所述手动架31的上横杆用于大人手动转向,下横杆通过转动销设置在主车架2上,下横杆的两端通过销对称设置有驱动件32,所述驱动件32为驱动杆或者绳索。驱动件32依次穿过主车架2以及第一弹性体3与前轮架1连接,所述手动架31通过驱动件32实现前轮架1的转向控制,在第一弹性体作用下,实现前轮架自动复位,操作简单、灵活,非常省力。

为了更好的转向复位,所述主车架2和手动架31之间的驱动件32上套装有第二弹性体33,所述第二弹性体为弹簧、橡胶、弹力绳等弹性元件。

如图4所示,为了更好的限制前轮架的转动,本实施例在所述连接杆21的前端设置有限制前轮架1转动的限位柱29,所述限位柱29与固定件14上的限位槽相适配。

为了增加两承重杆23的可靠性,所述承重杆23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车座4的支撑件25,所述支撑件25与连接件24平行设置,所述主车架2的后端设置有两个后轮7。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轮架1和主车架2均为对称结构,即前轮架1沿转轴11的轴线对称设置,主车架2沿连接杆21的轴线对称设置,保证车辆的重心在统一平面内,有利于保持骑行的平衡性。另外,转轴11的轴线与连接杆21的轴线相互垂直,保证前轮架1在转动时的灵活可靠性,还能减少磨损,增加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所述驱动件32为驱动杆且设置在连接杆21的一侧,所述手动架31通过一根驱动杆实现前轮架1的转向控制。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