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8061发布日期:2020-10-09 18:2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童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儿童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童车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童车的车架多为可折叠结构,从结构上看既有多关节的复杂连杆机构,也有相对简洁的连杆类型。

相关技术文件公开了一种快速收折的儿童车架,包括前腿组、后脚组、手把组、两个折叠结构,各折叠结构包括下关节、上关节、关节支撑座:在各个折叠结构中,下关节与前腿组连接:上关节与子把组连接:关节支撑座与后脚组连接:下关节与关节支撑座可转动连接,上关节与关节支撑座可转动连接:能使下关节、上关节相互间产生相反方向连动转动的连动连杆其一端与上关节可转动连接,所述连动连杆其另一端与下关节可转动连接:还包括能限制下关节、上关节相对关节支撑座转动的控制机构。

相关技术中公开的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车架的收折、展开以及保持收折、展开状态的问题。但是本领域中,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性,在触发车架变形动作前一般需要设计二道锁来保证安全。相关技术中的二道锁设计常常需要用户自行保持解锁机构的解锁状态,一来较为繁琐,二来用户在误操作的情况下可能在展开车架过程中未将其中一道锁复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童车车架,包括用于将所述童车车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且两锁定机构各自独立的控制解锁,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用于锁定童车车架中可相对运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且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

关节座,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部件铰接,所述关节座设有收纳腔,所述第二部件具有至少一部分结合至所述收纳腔的稳定态和摆动脱离所述收纳腔的游离态;所述收纳腔的内壁上设有锁槽;

锁销,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锁销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运动路径上具有与所述锁槽相卡合的锁定位;

第一弹簧,与所述锁销联动、驱动所述锁销进入锁定位;

解锁件,与所述锁销联动、驱动所述锁销脱离锁定位;

保持件,活动安装在所述关节座上,在所述锁销脱离锁定位的状态下,所述保持件探入所述收纳腔定位所述锁销。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保持件具有保持态和回缩态,所述锁销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运动路径上还具有:

所述保持位,所述锁销与所述锁槽脱离且所述保持件处于与所述锁销卡合的保持态;

释锁位,处于所述保持位和所述锁定位之间,所述锁销与所述锁槽脱离且所述保持件受所述锁销抵压以退出所述收纳腔的回缩态。

可选的,所述童车车架还设有驱动所述保持件由回缩态进入保持态的第二弹簧;

所述锁销一端设有第一锁销斜面,另一端设有第二锁销斜面;

所述第一锁销斜面用于与所述锁槽的槽壁相互配合以驱动所述锁销由所述锁定位进入所述释锁位;所述第二锁销斜面用于与所述保持件配合以驱动所述保持件由所述保持态进入所述回缩态。

可选的,所述关节座上设有半封闭的引导腔,所述引导腔和所述收纳腔通过引导孔连通,所述保持件包括与所述引导腔滑动配合的滑动座和贯穿所述引导孔的保持销,所述锁销上设有定位孔;所述保持件处于保持态下,所述保持销探入所述定位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件为杆件,所述第二部件的延伸方向为所述锁销的滑动方向,所述收纳腔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延伸且半包围所述第二部件;所述保持件处于所述保持态下,所述保持销贯穿所述引导孔并延伸至所述定位孔;;所述保持销的运动方向与所述锁销的滑动方向相交。

可选的,所述锁销处于释锁位下,所述保持销在自身运动方向上的投影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定位孔外。

可选的,所述锁销包括:

滑动部,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内;

锁舌,与所述滑动部固定连接且探出所述第二部件外与所述锁槽配合,所述第二部件上设有避让所述锁舌的滑槽。

可选的,所述解锁件包括:

驱动踏板,安装在车架上;

牵引索,一端与所述锁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踏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用于锁定童车车架中可相对运动的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

第二关节座,与第三部件固定连接且与第四部件铰接,所述第二关节座设有第二收纳腔,所述第四部件具有至少一部分结合至所述第二收纳腔的稳定态和摆动脱离所述第二收纳腔的游离态;所述第二收纳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锁槽;

第二锁销,活动安装在所述第四部件上,联动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二锁销处于锁定位;所述第四部件处于稳定态且所述第二锁销处于锁定位下,所述第二锁销与所述第二锁槽配合以锁定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四部件;所述第二锁销还联动驱动自身退出所述锁定位的所述第二解锁件。

可选的,所述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第一侧架,所述第三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架且与所述第一部件位置对应,所述第四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架且与所述第二部件位置对应。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保持件来实现第一锁定机构的释锁保持状态,从而能够实现用户对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先后解锁,在一些用户无法双手操作童车的使用场景中,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儿童车架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儿童车架局部配合关系放大图;

图3为第一锁定机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第一锁定机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第一锁定机构的收容腔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第一侧架;111、第一部件;;112、第二部件;1121、滑槽12、第二侧架;121、第三部件;122、第四部件;

2、第一锁定机构;21、关节座;211、收纳腔;212、锁槽;213、引导腔;214、引导孔;22、锁销;221、锁舌;222、滑动部;223、第一锁销斜面;224、第二锁销斜面;225、定位孔;23、保持件;231、滑动座;232、保持销;24、解锁件;241、驱动踏板;

3、第二锁定机构;31、第二关节座;311、第二收纳腔;32、第二锁销;33、第二解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公开了童车车架,包括用于将童车车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第一锁定机构2和第二锁定机构3,且两锁定机构各自独立的控制解锁,第一锁定机构2用于锁定童车车架中可相对运动的第一部件111和第二部件112、且第一锁定机构2包括:

关节座21,与第一部件111固定连接且与第二部件112铰接,关节座21设有收纳腔211,第二部件112具有至少一部分结合至收纳腔211的稳定态(如图1)和摆动脱离收纳腔211的游离态(图未示);收纳腔211的内壁上设有锁槽212;

锁销22,锁销22在相对于第二部件112的运动路径上具有与锁槽212相卡合的锁定位(如图5);

第一弹簧(图未示),与锁销22联动、驱动锁销22进入锁定位;

解锁件24,与锁销22联动、驱动锁销22脱离锁定位;

保持件23,活动安装在关节座21上,在锁销22脱离锁定位的状态下,保持件23探入收纳腔211定位锁销22。

锁销22在解锁件24的作用下能够运动。锁销22位于锁定位下能够与锁槽212卡合,从而实现第一部件111和第二部件112的锁定,进一步实现童车车架的空间状态的锁定;当解锁件24驱动锁销22克服第一弹簧的作用力退出锁定位时,锁销22和锁槽212分离,此时第一部件111和第二部件112的释锁,为童车车架空间状态的变化提供基础。保持件23的作用在于在解锁件24未施加作用力时,避免锁销22受第一弹簧的驱动而进入锁定位,从而能够实现用户对第一锁定机构2和第二锁定机构3的先后解锁,在一些用户无法双手操作童车的使用场景中,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在各部件的配合关系上,在一实施例中,保持件23具有保持态和回缩态,锁销22在相对于第二部件112的运动路径上还具有:

保持位,锁销22与锁槽212脱离且保持件23处于与锁销22卡合的保持态;

释锁位,处于保持位和锁定位之间,锁销22与锁槽212脱离且保持件23受锁销22抵压以退出收纳腔211的回缩态。

锁销22在运动路径上共有三个关键位置,分别为锁定位,释锁位以及保持位。保持件23在运动过程中具有两个关键状态,分别为回缩态和保持态。第二部件112在运动过程中具有两个关键位置,分别为稳定态和游离态。

当第二部件112处于稳定态时:锁销22处于锁定位,与锁槽212卡合;锁销22受解锁件24驱动会先进入释锁态,此时锁销22和锁槽212分离,解锁件24施加外力消失后,锁销22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会回复至锁定位;锁销22继续受解锁件24驱动会进一步进入保持位,此时锁销22和锁槽212分离且保持件23进入保持态,解锁件24施加外力消失后,锁销22与保持件23相互作用停留在保持位。上述过程能够实现保持件23对锁销22的保持释锁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各部件的运动配合效果,在一实施例中,保持件23设有将自身保持在保持态的保持复位件,锁销22一端设有第一锁销斜面223,另一端设有第二锁销斜面224;

第一锁销斜面223用于与锁槽212的槽壁相互配合以驱动锁销22由锁定位进入释锁位;第二锁销斜面224用于与保持件23配合以驱动保持件23由保持态进入回缩态。

当锁销22收到解锁件24作用力发生运动时,第二锁销斜面224会与保持件23相互挤压以驱动保持件23由保持态进入回缩态,以释放锁销22由锁定位进入释锁位的运动行程。当第二部件112由游离态进入稳定态时,第一锁销斜面223能够驱动锁销22由锁定位进入释锁位,因此用户只需要驱动第二部件112即可完成锁定动作而无需操作解锁件24。同时因为第一锁销斜面223只能讲锁销22驱动至释锁位,因此在锁定过程中保持件23不会对锁销22的运动造成影响。

在具体的空间关系上,在一实施例中,关节座21上设有半封闭的引导腔213,引导腔213和收纳腔211通过引导孔214连通,保持件23包括与引导腔213滑动配合的滑动座231和贯穿引导孔214的保持销232,锁销22上设有定位孔225;保持件23处于保持态下,保持销232探入定位孔225。

如图所示,引导腔213和收容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该设计能够确保保持件23的稳定性。结合保持件23的工作过程不难看出,保持件23的稳定触发依赖于锁销22和保持件23精确的相对位置,因此保持销232的运动轨迹需要较高的精度。引导腔213和引导孔214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保持销232的运动轨迹精度,从而确保锁定机构动作的稳定性。

在运动轨迹的方向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部件112为杆件,第二部件112的延伸方向为锁销22的滑动方向,收纳腔211沿着滑动方向延伸且半包围第二部件112;保持件23处于保持态下,保持销232贯穿引导孔214并延伸至定位孔225;保持销232的运动方向与锁销22的滑动方向相交。

图示方案中,引导腔213设置在收纳腔211的上方。保持销232的运动轨迹。即引导孔21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锁销22的引导方向。垂直的设置在提供较好加工的产品参数的同时能够为保持件23提供较大的对锁销22的保持力矩。在一些特殊产品的设计中,可能会因为部件干涉等原因设置为保持件23运动方向和锁销22方向之间不完全垂直,但两个方向的夹角不应和90度相差过大以影响保持的效果。在图示方案中,引导腔213还设有盖板,以方便保持件23的安装。

在定位孔225的设置上,在一实施例中,锁销22处于释锁位下,保持销232在自身运动方向上的投影至少一部分处于定位孔225外。

图示方案中,定位孔225的截面形状为d字形,为了避免锁销22在释锁位时,保持销232进入定位孔225中。对于需要精确定位的配合关系上,该设计很重要。因为部件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磨损和旷量,因此需要在设计初期留有足够的余量。

锁销22的具体设置上,在一实施例中,锁销22包括:

滑动部222,安装在第二部件112内;

锁舌221,与滑动部222固定连接且探出第二部件112外与锁槽212配合,第二部件112上设有避让锁舌221的滑槽1121。

图示方案中,锁舌221和滑动部222位分体结构,方便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先将滑动部222安装至第二部件112内,在将锁舌221从滑槽1121安装至滑动部222上。该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在解锁件24的设置上,在一实施例中,解锁件24包括:

驱动踏板241,安装在车架上;

牵引索(图未示),一端与锁销22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踏板241连接。

牵引索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将解锁件24设置到用户能够触及的地方,以方便操作。图示中方案采用了驱动踏板241的形式。相较于其他形式而言,驱动踏板241能够提供更大的驱动力矩。在对于童车车架的整体的锁定机构而言,需要在锁止时提供更大的锁止力矩,较大的锁止力矩意味着锁销22和锁槽212之间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或者更大的应力,一般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大的解锁力矩,因此较大的驱动力矩能够提供更顺畅的运动表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3用于锁定童车车架中可相对运动的第三部件121和第四部件122,第二锁定机构3包括:

第二关节座31,与第三部件121固定连接且与第四部件122铰接,第二关节座31设有第二收纳腔311,第四部件122具有至少一部分结合至第二收纳腔311的稳定态和摆动脱离第二收纳腔311的游离态;第二收纳腔31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锁定机构3的第二锁槽(图未示);

第二锁销32,活动安装在第四部件122上,联动有第三弹簧(图未示),第三弹簧在释放状态下,第二锁销32处于锁定位;第四部件122处于稳定态且第二锁销32处于锁定位下,第二锁销32与第二锁槽配合以锁定第三部件121和第四部件122;第二锁销32还联动驱动自身退出锁定位的第二解锁件33。

图示的方案中第二锁定机构3相较于第一锁定机构2的区别在于没有设置保持件23,因此用户可以可以操作第一锁定机构2的解锁件24后,方便的操作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解锁件33。在此过程中第一锁定机构2的锁销22会被第一锁定机构2的保持件23保持在释锁的状态,从而不会影响到童车车架的解锁,改善用户体验。

在第一锁定机构2和第二锁定机构3的配合上,在一实施例中,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架11和第二侧架12,第一部件111和第二部件112设置在第一侧架11,第三部件121设置在第二侧架12且与第一部件111位置对应,第四部件122设置在第二侧架12且与第二部件112位置对应。

童车车架具有相对复杂的空间结构,每个部件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和力学传递都不仅相同,第一锁定机构2和第二锁定机构3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造成第一侧架11和第二侧架12的锁定性能存在差异,造成车架刚性性能的下降;同时还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