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

文档序号:32340115发布日期:2022-11-26 09: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基本构成单元包括:双足轮式机器人模块化单体(1)以及连接装置(2);双足轮式机器人模块化单体(1)包括:1组机身(3)以及2组轮腿结构(4);2组轮腿结构(4)对称固定于机身(3)两侧;机身(3)包括:外壁(5)、主控板(6)、惯性测量单元(7)、电源管理板(8)、电池(9)以及电池架(10);外壁(5)呈长方体状,包括:前壁(11)、后壁(12)、左壁(13)、右壁(14)、上壁(15)、下壁(16)、块状连接件(17)以及条状连接件(18);前壁(11)、后壁(12)、左壁(13)、右壁(14)、上壁(15)以及下壁(16)通过块状连接件(17)以及条状连接件(18)固接为整体;前壁(11)、后壁(12)、左壁(13)、右壁(14)、上壁(15)以及下壁(16)两两相邻的公共边通过条状连接件(18)固定;前壁(11)、后壁(12)、左壁(13)、右壁(14)、上壁(15)以及下壁(16)相邻的公共角通过块状连接件(17)固定;主控板(6)、惯性测量单元(7)、电源管理板(8)、电池(9)以及电池架(10)分别固定于外壁(5)内部,外壁(5)实现保护以及隔离作用;主控板(6)、惯性测量单元(7)以及电源管理板(8)均为小型电路板,固定在后壁(12)上;主控板(6)用于实现对双足轮式机器人模块化单体(1)的控制;惯性测量单元(7)用于获取双足轮式机器人模块化单体(1)的三轴线位移、三轴线速度、三轴线加速度、三轴角位移、三轴角速度以及三轴角加速度,并传输给主控板(6)用于反馈双足轮式机器人模块化单体(1)的运动状态;电源管理板(8)根据主控板(6)的控制指令,调整电池(9)输出功率分配,同时实现对电池(9)的过充保护、过放保护以及过流保护;电池(9)通过电池架(10)固定于下壁(16)上,为双足轮式机器人模块化单体(1)提供能源;电池架(10)的底部与下壁(16)固连;轮腿结构(4)包括:腿部结构(19)以及轮结构(20);腿部结构(19)包括:第一关节电机(21)、关节电机托架(22)、第二关节电机(23)、大腿(24)以及小腿(25);第一关节电机(21)包括:第一关节电机输出端外壳(26)、第一关节电机外壳侧壁(27)、第一关节电机固定端外壳(28)、第一关节电机元件(29)以及第一关节电机输出轴(30);第二关节电机(23)包括:第二关节电机输出端外壳(31)、第二关节电机外壳侧壁(32)、第二关节电机固定端外壳(33)、第二关节电机元件(34)以及第二关节电机输出轴(35);大腿(24)包括:大腿外壳(36)以及大腿杆件(37);大腿外壳(36)包括:大腿连接件(38)、大腿碳管(39)以及膝关节连接件(40);大腿连接件(38)、大腿碳管(39)以及膝关节连接件(40)依次固连;大腿杆件(37)包括:大腿摇杆(41)以及大腿连杆(42);大腿摇杆(41)截面为梨形,大端开孔用于固定连接,小端开孔用于实现铰接;大腿连杆
(42)为一细长实心杆件,两端开孔用于实现铰接;小腿(25)包括:小腿连接件(43)以及小腿碳管(44);两个第一关节电机固定端外壳(28)分别通过左壁(13)以及右壁(14)预留的孔位与左壁(13)以及右壁(14)固定,第一关节电机输出轴(30)通过关节电机托架(22)预留的孔位与关节电机托架(22)固定;第二关节电机固定端外壳(33)与关节电机托架(22)一侧固连,第二关节电机输出端外壳(31)与大腿连接件(38)的一端固连,第二关节电机输出轴(35)与所述大腿摇杆(41)的一端固连;大腿摇杆(41)的另一端与大腿连杆(42)的一端进行铰接,大腿连杆(42)的另一端与小腿连接件(43)进行铰接;小腿连接件(43)的一端分别与大腿连杆(42)以及膝关节连接件(40)进行铰接,另一端与小腿碳管(44)固连;第一关节电机(21)通过第一关节电机输出轴(30)的旋转驱动关节电机托架(22)旋转,进而带动第二关节电机(23)、大腿(24)以及小腿(25)进行旋转,即腿部结构(19)绕第一关节电机输出轴(30)进行旋转;第二关节电机(23)与第一关节电机(21)间仅发生单自由度的旋转,而无其他自由度;第二关节电机(23)通过第二关节电机输出轴(35)的旋转驱动大腿摇杆(41)运动,进而通过大腿连杆(42)控制小腿(25)绕膝关节连接件(40)转动;大腿外壳(36)、大腿杆件(37)以及小腿连接件(43)组成平行四连杆传动结构,当仅控制第二关节电机(23)转动时,大腿外壳(36)为机架,大腿摇杆(41)为主动摇杆,大腿连杆(42)为连杆,小腿连接件(43)为被动输出摇杆,通过第二关节电机输出轴(35)的转动直接控制小腿(25)以同样方式运动;小腿(25)为轮结构(20)提供安装底座,通过第一关节电机(21)和第二关节电机(23)联动控制足端运动;轮结构(20)包括:足端连接件(45)、轮毂电机托架(46)、轮毂电机(47)以及包胶轮毂(48);轮毂电机(47)包括:轮毂电机输出端外壳(49)、轮毂电机外壳侧壁(50)、轮毂电机固定端外壳(51)、轮毂电机元件(52)以及轮毂电机输出轴(53);包胶轮毂(48)外侧包覆胶层,胶层两侧带有切角,以使轮子能够倾斜转动;足端连接件(45)的一端与小腿碳管(44)的末端固连,足端连接件(45)的另一端与轮毂电机托架(46)固连,实现连接腿部结构(19)和轮结构(20)的作用;轮毂电机托架(46)的一端与足端连接件(45)固连,轮毂电机托架(46)的另一端与轮毂电机固定端外壳(51)固连,将轮毂电机固定端外壳(51)与足端连接件(45)固连;轮毂电机固定端外壳(51)与足端连接件(45)固连,轮毂电机输出轴(53)与包胶轮毂(48)固连,轮毂电机输出轴(53)的旋转驱动包胶轮毂(48)相对于小腿(25)旋转;包胶轮毂(48)与轮毂电机输出轴(53)固连,包胶轮毂(48)绕轮毂电机输出轴(53)进行旋转,实现在水平面内运动;连接装置(2)包括:管夹(54)以及连接杆(55);管夹(54)固定在需连接的双足轮式机器人模块化单体(1)的左壁(13)、右壁(14)、前壁(11)以及后壁(12)上,连接杆(5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双足轮式机器人模块化单体(1)上的预留好的孔位以及管夹(54),通过管夹(54)提供的预紧力使连接杆(55)与管夹(54)相连接,进而通过连接装置(2)将多个双足轮式机器人模块化单体(1)固定连接,实现不同的轮
式机器人构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以双足轮式机器人为单体模块,单体模块能够独立运动,也能够任意拼接成不同构型的多足轮式机器人,每个单体模块同时携带不同的载荷,各个单体模块载荷之间协同工作,实现四足、六足、八足等多足轮式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电池架(10)采用桁架结构,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关节电机托架(22)以及轮毂电机托架(46)为镂空结构,实现减轻重量以及散热的功能;关节电机托架(22)以及轮毂电机托架(46)的侧面具有加强筋结构,以提高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大腿连接件(38)、大腿碳管(39)、小腿连接件(43)以及小腿碳管(44)均为中空部件,内部中空能够排布线缆,使结构紧凑,大腿连接件(38)与大腿碳管(39)实现对大腿杆件(37)形成包络,起到保护作用。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足端连接件(45)为中空结构,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将轮毂电机(47)线缆引入小腿碳管(44),使结构紧凑;足端连接件(45)预留标准化接口,能够更换不同型号的轮毂电机(47)。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胶轮毂(48)径向截面为工字形,在与轮毂电机输出轴(53)相连的面上布置减重孔,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同时降低对整体宽度的影响。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连接杆(55)的外形包括:常规的直杆、弧形杆或折角杆,以组成不同形状的足轮式机器人构型;连接杆(55)能够采用不同材质的管件或杆件,以适应不同任务对强度和承载能力的不同需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属于空间操作领域。本发明的一种模块化可变构型的足轮式机器人,以双足轮式机器人为单体模块,单体模块能够独立运动,也能够任意拼接成不同构型的多足轮式机器人,每个单体模块同时携带不同的载荷,各个单体模块载荷之间协同工作,实现四足、六足、八足等多足轮式运动,解决现有足轮式机器人构型单一,运动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的问题。不能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的问题。不能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瑞 杨翼 杨科莹 蔡晗 周春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1/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