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型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13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舒适型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交通工具脚踏车的舒适型设计,是一种可以变换姿势骑行,舒适的脚踏车。
迄今已被人们公知的脚踏车有多种型式,但都是为某种固定的骑行姿势而设计的如俯伏骑行的赛车、立式骑行的标准车、坐式骑行的自行车,它们都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车体构成骑行姿势的各种结构,如车把、车座及靠背在骑行中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也就限定了它们的使用范围,所以对气候环境和骑行姿势要求的适应性就差,同时单一姿势骑行久了也容易疲劳。
本发明的任务就是克服以上缺点,设计可以变换姿势骑行的,这样一种舒适的脚踏车,它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强的特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本体具有了可以自由选择变换车把、车座及靠背的骑行姿势所需位置的可调机构,实现了人们可以在骑行中自由变换坐、立、俯伏三种姿势骑行的要求,本发明中的三部分可调机构,也可以分别组成可变换两种骑行姿势的车型。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具有不需任何工具,在骑行中可调换车把空间位置的旋转轴、可调节车把长短的拉伸机构、由四杆机构支撑的可移位的车座,以及可以折叠的靠背。
图(一)为舒适型脚踏车具有,可以调整骑行姿势所需位置的(如图中1所示),带有旋转轴2的车把,从而实现了可以自由改变为坐式与俯伏式骑行的姿势。
图(二)为舒适型脚踏车具有可以拉伸出来的车把3,由两组四杆机构支撑,可以自由移动骑行姿势位置的车座4,可以折叠、自动翻转就位的靠背5,从而实现了可以由立式骑行改变为坐式骑行的要求。
图(三)为旋转轴2的结构图图(四)为可拉伸车把3的结构图 图(五)为可移位车座4的结构图。
图(六)为可移位车座的定位机构〔图(五)〕中24的结构图图(七)为图(六)定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八)为可折叠式自动翻转就位的靠背5的结构图图(九)为图(八)中储能释放机构44的结构图。
图(十)为图(八)中滑片26的结构图图(十一)为车座、两根后支杆与储能释放机构相互关系图。
图(十二)为车座的两根后支杆的结构图。
本实施例,舒适型脚踏车调整车把的高低位置是由旋转轴2实现的,见图(三)为旋转轴2的结构图,用手按动定位键11上,压住弹簧的螺帽10、定位键11就会从连接车把一端的旋转轴中片7上的键槽移出,此时把一端旋转轴中片7,可以在连接车把横梁的旅转轴外片8中自由转动,到相应位置,键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自动就位到另一键槽中,图中9为带有螺扣的轴。
本实施例舒适型脚踏车,由立式骑行变换为坐式骑行,是由可拉伸的套筒式车把3可移位的车座4,和可折叠、自动翻转就位的靠背5实现的。
可拉伸的套筒式的车把见图(四),车把由三层套筒,图中14、15、16组成。在最外层套筒16上包有塑料套把17。当车把收缩时,由带有弹簧的定位钩20与套筒挡头圈21相结合使车把定位。
定位钩20由固定环22紧固在最外层套筒16上,固定环同时可作为固定车闸把手用。当车把拉伸时,套筒由固定在内层套筒外侧的定位环12、13、分别与固定在外层套筒内侧的定位环19、18结合使套筒定位。图(四)中另外描绘了中层套筒15与外定位环13内定位环19的结构情况,及定位环19的展开图形。图中只描绘了一层套筒与定位环的结构,其余每层都是结构相同的,只是尺寸不同而已。
可移位的车座,见图(五),车座是由四根支杆支撑的,为了可以调整高低,每根支杆都是由两根长方形管套在一起组成的。由车座、两组并行的支杆、连接支杆轴的横梁27、组成两组四杆机构(由于视图的局限,只表现出了车左侧的一组四杆机构)实现车座位移的水平和稳定。车座由定位机构24与定位尺条23相互作用定位。定位尺条23用轴连接在两根前支杆的内侧,用定位尺条上的键槽与定位机构24的键定位,图A-A中25为固定在车体三角架上的横轴,起连接两个横梁27的作用,横轴上的弹簧为复位弹簧,当车座后移时储能,当车座需重新立起时,可推动前支杆使车座复位。
可移位车座的定位机构24见图(六)、图(七)。图中35为连接两个定位尺条导槽31(在图七中只画了一侧的定位尺条导槽)和滑块29及键33的支架。图中34为紧固支架35与导槽31的螺钉。32为连接定位机构与车架的轴。定位机构的工作由钢丝拉动,钢丝的一头由滑块29(见图(七)〕上面的圆柱体固定,钢丝的套皮由挡圈28固定。拉动钢丝时,钢丝扦动滑块29,滑块上的斜槽拨动紧固在键33上的螺钉30,使键移位,当键上的缺口对正定位尺条导槽时,定位尺条23可自由移动。放松钢丝,则滑块29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键再次卡住定位尺条23使车座定位。
可自动翻转就位的靠背见图(八)。靠背是由固定靠背用的基杆36、直支杆42、曲支杆38、连接板41、组成的四杆机构实现折叠和翻转就位的。
四杆机构由连接板41上部的管,套在车后架边杆39上与车后架连接的,用顶丝固定可以随需要调整前后所在位置。车后架的主梁43由两根长方管组成,一端固定在车架上,一端由两根支柱固定支撑在后轮的轴上,端头连接后架边杆39。
靠背的自动翻转是由储能机构实现的。储能机构由滑片26〔见图(五)、图(十)〕、储能释放机构44(见图(九))、储能中轴45、储能中轴上的弹簧,以及车座后支杆上的斜块53〔见图(十二)〕实现的。滑片26〔见图(十)〕是由上滑片49、上滑片定位用的螺母50、下滑片51用螺钉紧固在一起,套在后架主梁43上组成的。储能释放机构〔见图(九)〕由斜块47、闸板48、及连接在主梁43之间的两块档板组成。车座后支杆上的斜块53〔见图(十二)〕是由固定在右后支杆上的轴连接在右后支杆上的。斜块可以向车后方向旋转,有弹簧复位,此机构是为解决车座向立式骑行位置移动时,斜块越过储能释放机构上的斜块47的问题而设计的。左边后支杆上固定的方块配合右边的动作,起保持位置的作用。
靠背的工作过程由立式变换为坐式骑行时,车座定位机构24,放开定位尺条23,车座向后移,在车座右后支杆上的斜块53〔见图(十一)〕,推动储能释放机构44的斜块47,闸板48移位,储能中轴45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冲出释放机构44〔见图(八)〕,储能中轴由自身的螺纹与滑片26的螺母连接,带动滑片,滑片通过连接轴拉动带有长孔的拉片40,拉片带动曲支杆38,曲支杆拨动靠背基杆36,此时靠背基杆已经在车座后移时,由后支杆上的方块52和斜块53推基杆36上的圆头,使基杆张起一角度,曲支杆拨动靠背基杆靠背立起,此时车座再向后向下移动,车座的后边推动滑片26〔见图(五)〕带动储能中轴压缩储能弹簧,准备下次工作,这时靠背已经立起,向前方被车座顶住了,向后方有定位柱头37与曲支杆38顶住。如再次变换位置,当车座立起时,靠背可自由折叠起来。
权利要求
1.一种由车架、车轮组成的脚踏车,本发明的特征是车体具有可供选择变换坐、立、俯伏、三种骑行姿势的,可改变车把、车座、及靠背的,骑行姿势所需位置的可调机构,其脚踏车也可以由上述三部分可调机构,分别组成可变换两种骑行姿势的车型。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变换骑行姿势的机构的脚踏车。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车体具有了不需任何工具,可在骑行中改变车把骑行姿势位置的旋转轴,可调节车把长短的拉伸机构,由四杆机构支撑的可移位的车座,以及折叠式的靠背。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脚踏车所具有的,可改变车把骑行姿势位置的旋转轴,其特征是旋转轴由带有定位键槽的旋转轴中片7、旋转轴外片8、由弹簧自动复位的键11组成。
4.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脚踏车所具有的,可调节车把长短的拉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拉伸机构是由多层套筒组成的,是由固定在外层套筒内侧与固定在内层套筒外侧的定位环相互结合定位的。
5.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脚踏车,所具有的,由四杆机构支撑的可移位的车座,其特征是四杆机构中支撑车座,可调长短的每根支杆是由两层套管组成的,由四杆机构支撑的车座具有由定位机构24与定位尺条23相互作用定位的机构,四杆机构带有复位弹簧。
6.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脚踏车所具有的折叠式的靠背,其特征是靠背的折叠动作是由支撑靠背的连杆机构实现的,连杆机构附带有供自动翻转就位的安装在车后架上的储能机构。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一种脚踏车所具有的供靠背自动翻转就位的储能机构,其特征是储能机构由滑片26、储能释放机构44、储能中轴45、储能弹簧、以及车座后支杆上的斜块53组成。
专利摘要
一种可以变换姿势骑行,舒适的脚踏车。其车体具有可供在骑行中任意变换成坐、立、俯伏三种骑行姿势的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有可以改变高低位置,可以调节长短的车把,由四杆机构支撑可以移位的车座及自动翻转就位的靠背。从而解决了过去的脚踏车所共有的,骑行姿势固定,容易疲劳,对气候环境和骑行姿势要求的适应性差的问题。
文档编号B62K15/00GK86103007SQ86103007
公开日198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86年4月29日
发明者曹新生 申请人:曹新生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