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手驱动装置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77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手驱动装置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手驱动装置,其安装在自行车上。
当今普遍使用的自行车,由同一平面中的前后两个轮子,以及把前后两轮连成一体的车身,鞍座、把手和链轮传动构成。这种车子以脚踏为动力,因此,车子需要加速,或在上坡、逆风及快速行驶中,踏力增加较大,骑车人容易产生疲劳及不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采用手脚同时驱动,使发出较大驱动力的自行车,以减少骑车人疲劳。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自行车,具有手驱动装置。该装置在把手周围或水平管周围设有至少一个驱动杆,沿该驱动杆运动时力的传递方向装有至少一个弹簧,在中轴上装有棘轮机构或类似性能的机构,传动件与棘轮机构或类似性能的机构相连,传递构件的一端与传动件相接,另一端与驱动杆相接。
本自行车的另一特点是以曲柄驱动链轮及利用手驱动装置驱动链轮,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合成,在链轮上实现速度叠加。
本实用新型由于可采用手脚同时驱动,因此在加速、上坡或逆风行驶时可提供较大的驱动力;使曲柄容易转过死点;也可增快行驶速度;必要时还可使双脚减少力的输出,以减轻疲劳。同时,由于增加了手的活动量,有利于健康,而且在冬季行驶时,还可减轻双手的冷冻程度。
为了更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参照附图叙述如下图1是手驱动装置传动示意图。
图2是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图。
图3是内棘轮机构传动图。
图4是带凸缘的内棘轮机构传动示意图。
实施方案一参看图1。本自行车设有的驱动杆1、2相固连,该杆可在与把手固连的支承16的孔中转动。在驱动杆1、2的中间位置上沿该杆运动时力的传递方向套装有弹簧3,其一端与转臂5相接触,另一端与把手相接触。在中轴17上装有棘轮机构6,它是棘轮外圆上具有棘齿的内棘轮机构6,与之相啮合的传动件7为棘齿齿条,该传动件的末端具有凸面,传递构件4的一端的角度杠杆14与传动件7相连,另一端的转臂5与驱动杆1、2固连,在转臂5与支点为15的角度杠杆14之间,用与转臂5活动连接的小轴8、杆件9、10及支点为12的角度杠杆11和杆件13相连。在传动件7与棘轮机构6之间,有一固定在中轴外壳18上的脱离杆19,其一端与传动件7末端的凸面能接触。
因此,用手扳动驱动杆1(或2),或1与2,则转臂5及小轴8随即转动,杆件9、10产生位移,角度杠杆11绕支点12转动,从而使杆件13产生位移,角度杠杆14绕支点15转动,使传动件7带动棘轮机构6转动,并使中轴17及链轮转动,成为自行车的一种驱动力。
当放开驱动杆1、2,则靠弹簧3的力量使已产生位移的各杠杆复位,并使传动件7往后移动,在其快退到终了时,由于传动件7末端的凸面与脱离杆19的端部相接触,因而传动件7与棘轮机构6脱开,使自行车倒推行时,虽棘轮机构6转动,但传动件7不产生位移。
参看图2。本设计的自行车,由曲柄驱动链轮及利用手驱动装置驱动链轮,通过行星齿轮机构20合成,在链轮上实现速度叠加。该行星齿轮机构装在中轴17上,该机构有一套21,利用其孔活动安装在中轴17的外圆上,套21的外圆上装有棘轮机构6,传动套22利用其内孔活动安装在中轴17的外圆上,该传动套的一端与链轮23相固连。行星齿轮机构20有一转臂27与套21相固连,齿轮24与中轴17相固连,齿轮26与传动套22相固连,齿轮25利用其轴活动安装在转臂27上,并分别与齿轮24、26啮合。
参看图3。利用行星齿轮机构20时,所采用的棘轮机构6是棘轮外圆上具有棘齿的内棘轮机构6,其固定在套21上。作成棘齿齿条的传动件7与内棘轮机构6外圆上的棘齿啮合。该传动件的背面作成与钢珠28相配合的导向槽,钢珠28及弹簧29装于固连在中轴外壳18上的筒30中。
当曲柄驱动中轴17按箭头A方向转动时,经齿轮24、25、26及传动套22后,使链轮23也沿A方向转动,此时行星齿轮机构20的套21不动。当扳动驱动杆1、2,经传递机构4及传动件7使棘轮机构6按B方向转动,则套21及行星齿轮机构20的转臂27也按B方向转动,这时齿轮25在齿轮24上公转,因此就传动齿轮26及传动套22,使链轮23按A方向转动,因此链轮23上就得到上述两种速度的叠加。
当放开驱动杆1、2,经传递构件4,使传动件7向后移动,由于弹簧28的作用,使该传动件7与棘轮相啮合,就推动内棘轮机构6的外圈按A方向在其内圈上空转,使传动件7复位。
具有行星齿轮机构20的自行车在倒推行时,由于链轮23按B方向转动,只带动套22、齿轮26、25、24及中轴17倒转,内棘轮机构6不运动,所以运动不发生干涉。
实施方案二参看图4。本设计的自行车,也可将手驱动装置的棘轮机构6采用简单形式。这时在中轴17上装有内棘轮机构6,其外圆上作成带有凸缘31,传动件7为杆件,其一端与凸缘31铰连。
车子行驶时,用手扳动驱动杆1、2,通过传递构件4、传动件7,使棘轮机构6带动中轴17及链轮23转动,成为自行车的一种驱动力。本方案未设倒推行机构,可用于脚闸式自行车上。
当用于具有行星齿轮机构20的自行车上时,可将该带凸缘31的内棘轮机构6按图4所示的相反方向安装在套21上,并使凸缘31置于下方。
上述两个实施方案中的棘轮机构6亦可采用设有棘爪的外棘轮机构,也可改用超越离合器或其他类似性能的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手驱动装置的自行车,由同一平面中的前后两个轮子,用车身将前后两轮连成一体,在车身上安装鞍座、把手和链轮传动构成,其特征在于手驱动装置在把手周围或水平管周围设有至少一个驱动杆(1、2),沿驱动杆(1、2)运动时力的传递方向装有至少一个弹簧(3),在中轴(17)上装有棘轮机构(6)或类似性能的机构,传动件(7)与棘轮机构(6)或类似性能的机构相连,传递构件(4)的一端与传动件(7)相接,另一端与驱动杆(1、2)相接。
2.按权利要求
1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中轴(17)上装有一行星齿轮机构(20),该机构有一套(21),利用其孔活动安装在中轴(17)的外圆上,在套(21)外圆上装有棘轮机构(6),传动套(22)利用其孔活动安装在中轴(17)的外圆上,传动套(22)的一端与链轮(23)相固连。
3.按权利要求
2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机构(20)有一转臂(27)与套(21)相固连,齿轮(24)与中轴(17)相固连,齿轮(26)与传动套(22)相固连,齿轮(25)利用其轴活动安装在转臂(27)上,并与齿轮(24)、(26)啮合。
4.按权利要求
1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棘轮机构(6)可以是棘轮外圆上具有棘齿的内棘轮机构(6),与之相啮合的传动件(7)为棘齿齿条。
5.按权利要求
4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传动件(7)的末端具有凸面。
6.按权利要求
1、2、3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棘轮机构(6)可以是棘轮外圆上具有棘齿的内棘轮机构(6),与之相啮合的传动件(7)为棘齿齿条,其背面作成与钢珠(28)相配合的导向槽,钢珠(28)及弹簧(29)装于固连在中轴外壳(18)上的筒(30)中。
7.按权利要求
1、2、3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棘轮机构(6)可以是外圆上具有凸缘(31)的内棘轮机构(6),与凸缘(31)铰连的传动件(7)为杆件。
8.按权利要求
1、4、5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传动件(7)与棘轮机构(6)之间,有一固定在中轴外壳(18)上的脱离杆(19),其一端与传动件(7)末端的凸面能接触。
9.按权利要求
1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驱动杆(1、2)相固连,该杆可在与把手固连的支承(16)的孔中转动,弹簧(3)套装在驱动杆(1、2)的中间位置上,转臂(5)固定在驱动杆(1、2)上,弹簧(3)的一端与转臂(5)相接触,另一端与把手相接触,小轴(8)与转臂(5)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
本自行车设有手驱动装置。因此,在加速、上坡或逆风行驶时可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在必要时还可使双脚减少力的输出,以减轻骑车人疲劳。该装置有驱动杆1、2,当手扳动驱动杆时,经传递构件4,使中轴17上的棘轮机构6转动,带动中轴17转动,成为自行车行驶的一种驱动力;或者经传递构件4及棘轮机构6后,通过行星齿轮机构20,使手驱动与脚踏驱动的速度在链轮上输出时得到叠加。
文档编号B62M1/12GK86203205SQ86203205
公开日1986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1986年5月14日
发明者谢竹铭, 谢鑫泉 申请人:谢竹铭, 谢鑫泉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