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多用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90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行车多用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轨陆用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行车多用筐。
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是我国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为装载物品或携带幼儿的需要,人们通常在自行车的后衣架上装有载物筐或幼儿座椅,其结构一般是用金属丝(或竹、木条等)作为筐体架,其四周平面内设有护网而成。其虽具有方便可行的优点,但也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其用途单一,即载物筐只能载物,幼儿椅只能携带幼儿等;二是一般采用固定式结构,其设计欠合理,尤其是幼儿椅,幼儿乘坐不舒适;三是安装折卸麻烦,给人们的生活需要带来许多不便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自行车多用筐,它不仅能有效地供人们载物,而且还能使幼儿乘坐舒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对自行车多用筐的优化设计而实现的。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筐体架的前面立管上设有与之相配合扶手滑套8,其上设有扶手3,筐体架的后面上方靠中央位置上设有弹簧4,将靠背(筐盖)2与其连接为一体;靠背(筐盖)2的上端设有晴雨伞1;其筐底架上设有固定卡7,将其与自行车后衣架5连固在一起;筐底架前面的横管上设有脚蹬连接环9,其与脚蹬6连接,筐体架的四周平面内分别设有护网。
其技术特征是靠背(筐盖)2上两边的竖管长度大于其两边横管的长度。晴雨伞1的伞架下端设有套管,将其套装在靠背(筐盖)2的上端,筐体架用金属管制造,护网用金属网制造。
本实用新型因为其结构设计采用组合及折叠式,所以其改变了原固定式的格局,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一筐多用,它既可供人们载物,又可供幼儿乘坐;同时由于靠背(筐盖)上端设晴雨伞,幼儿乘坐时避免了日晒雨淋;提起扶手,幼儿双腿可伸向一侧,安全可靠且乘座舒适,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另外由于其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所以其具有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市场潜力大,易于推广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筐幼儿座椅主视图。
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筐幼儿座椅左视图。
图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筐载物筐的主视图。
图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筐载物筐的左视图。
图5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筐载物筐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
图1、2、3、4、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筐的具体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多用筐包括有由折叠晴雨伞1,靠背(筐盖)2,扶手3,靠背弹簧4,自行车后衣架5,脚蹬6,固定卡7,扶手滑套8,脚蹬连接环9等组成。(如
图1、图2、图5所示)。其工作过程如下如需用其携带幼儿时,应先将脚蹬6放下,后把扶手3提起,再把晴雨伞1套装于靠背2的上端,让幼儿坐于筐内即可(如
图1、图2所示的状态,幼儿图中未画出)。如需用此筐装物品时,应先取下靠背2上端的晴雨伞1,并按下扶手3,使扶手滑套8接触筐底横管,后往筐内放置物品,再将靠背(筐盖)2盖上,最后再将脚蹬6折叠起来即可。(如图3、图4、图5所示状态)。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一筐多用,操作方便,使用此筐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市场潜力大,适于推广普及。
权利要求1.一种含有筐体架、护网、扶手、脚蹬、筐底及筐盖的自行车多用筐,其特征在于在筐体架的前面的立管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扶手滑套(8),其上设有扶手(3);筐体架的后面上方靠中央位置上设有弹簧(4),将靠背(筐盖)(2)与其连接为一体,靠背(筐盖)(2)的上端设有晴雨伞(1);其筐底架上设有固定卡(7),将其与自行车后衣架(5)连固在一起;筐底架前面的横管上设有脚蹬连接环(9),其与脚蹬(6)连接;筐体架的四周平面内分别设有护网。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多用筐,其特征在于靠背(筐盖)(2)上两边的竖管长度大于其两边横管的长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多用筐,其特征在于晴雨伞(1)的伞架下端设有套管,将其套装在靠背(筐盖)(2)的上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多用筐,涉及无轨陆用车辆领域。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筐体架前面的立管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扶手滑套(8),其上设有扶手(3),筐体架后面上方靠中央位置上设有弹簧(4)将靠背(筐盖)(2)与其连为一体靠背(筐盖)(2)上端设有晴雨伞(1),其筐底架上设有固定卡(7)。筐底架前面的横管上设有脚蹬连接环(9)与脚蹬(6)连接,筐体架的四周平面内设有护网。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一筐多用,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B62J9/00GK2203948SQ9423569
公开日1995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4日
发明者和建军 申请人:和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