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160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特别是涉及一种设有可调整距离的前、后配置体,以改变钩扣弹簧的张力,可获得不同的弹性的自行车座垫内壳。



图1所示,以往的自行车座垫由一个位于最下层的硬质鞍形座垫内壳1,一个覆盖于座垫内壳1顶面的发泡体或海绵的弹性层2,一个包覆整体的皮面(图未示)所组成,该座垫内壳1的中央部位设有一个上下贯穿的贯孔3,在贯孔3的前、后端缘4、5设有多个相对应的前钩孔6及后钩孔7,前钩孔6及对应的后钩孔7间钩扣有多条排列成辐射状的螺旋状弹簧8。
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以往的自行车座垫,该自行车座垫内壳11的中央部位设有一个上下贯穿的贯孔12,座垫内壳11的周边形成一个环框13,该环框13的周围间隔环设有多个钩孔14,贯孔12中央设有一个配置体15,配置体15的周缘环设有多钩孔16,利用多条弹簧17,一端钩扣于环框13的钩孔14,另一端钩扣于配置体15周边的钩孔16,使弹簧17放射状地环设于座垫内壳11的环框13与配置体15周边环缘间,并将配置体15朝向环框13方向拉撑,使配置体15固定于贯孔12的中央,以提高避震的效果。
上述两以往自行车座垫的弹簧8、17都是以水平的方向钩扣在固定位置的钩孔6、7、14中,所以其水平方向的距离不变且无法调整,因此,水平方向张力、上下弯曲变形的缓冲弹性是在制造时就已经设定好,使用者无法再调整。
如果体重较重的人使用设定的弹簧张力较小时,坐在松驰状态的座垫上,因弹簧只受小的作用力就会被压缩变形,所以受到强大重力的压迫后,可发挥的回复反弹程度较小,所以,会减少座垫可发挥的缓冲弹性,相反地,体重较轻的人,如果坐在弹簧的张力被设定在比较大的张紧的状态,则要较大的作用力,才会使弹簧产生弯曲变形的缓冲弹性,小的震动发挥不了作用,所以使用者必须承受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在自行车座垫内壳中的弹簧间连接一个可调整位移的前、后配置体,以调整弹簧的张力,使用者可依本身需要随时调整座垫的弹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具有一个以硬质塑胶制成的座垫内壳,该座垫内壳的中央部位设有一个上下贯穿的贯孔,该座垫内壳的周边形成一个环框,该环框的周围设有多数个钩孔,其特征在于该座垫内壳的贯孔内设有一个前配置体、一个后配置体、一个位移调整组件及至少两个弹簧;该前配置体以硬质材料制成,其前端设有至少一个钩孔,后侧形成一个枢接面,底部设有一个贯穿前、后的贯孔;该后配置体以硬质材料制成,其后端设有至少一个钩孔,其前侧形成一个与该前配置体枢接面相枢接的枢接面,底部设有一个与该前配置体贯孔对应连接的贯孔;该位移调整组件包括一个螺栓及一个螺帽,该螺栓穿过该前配置体、后配置体的贯孔,并与该螺帽相螺接;至少两个弹簧中的一个弹簧以一端钩扣于该环框前方的钩孔,另一端钩扣于该前配置体前缘的钩孔,另一个弹簧一端钩扣于该后配置体后缘的钩孔,另一端则钩扣于该环框后有的钩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其特征在于该前、后配置体分别包括一个下方基块及一个上方金属固定片,该基块的顶部设有一个顶面透空的固接槽,该固接槽固定该固定片,该前配置体的固定片的前端及后配置体的固定片的后端都延伸凸出超过基块,且其凸出部位各设有至少一个钩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其特征在于该前、后配置体其中一个配置体设有一个贯穿前后的导孔,另一个配置体与该贯孔对应处设有一个套入该导孔内滑动的导杆。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座垫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另一个以往座垫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座垫内壳的上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前后配置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前后配置体组合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前后配置体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前后配置体的另一个实施例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前后配置体的又一个实施例分解立体图。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包含一个座垫内壳20、一个前配置体30、一个后配置体40、一个位移调整组件50及多个弹簧60。
该座垫内壳20由硬质塑胶制成,大致呈鞍形,具有一个后端宽阔的承载部21及一个朝前微微上仰且细窄的前端鼻锥22,座垫内壳20的中央部位设有一个上下贯穿的贯孔23,该贯孔23于本实施例中是以延伸到承载部21及鼻锥22部位为最佳,也可如
图1所示与以往座垫内壳1的贯孔3相同只位于承载部。该贯孔23使座垫内壳20的周边形成一个环框24,该环框24的中间下方位置设有一个连接两侧的补强肋241,环框24的周围间隔环设有多个钩孔25,本实施例共有九个钩孔25;位于鼻锥22部位有两个平行的前方钩孔251,位于承载部21的环框24两侧各有两个侧边钩孔252,位于承载部21后侧的环框24间隔设有三个后方钩孔253。该环框14的后方两角端各设有一个凸向贯孔23的固定片26,每个固定片26中央设有一个固定支架(图未示)的固定孔261,该鼻锥22的前端顶面设有一个支架固定槽27,固定孔261与固定槽27都是供以往支架固定的构造,所以不再加以叙述。
如图4、5所示,该前配置体30以硬质材料制成,包括一个下方的塑胶矩形基块31及一个上方的金属固定片32。该矩形基块31的底部设有一个贯穿前、后的阶梯状贯孔311,该贯孔311前方的孔径大于后方,该矩形基块31的后侧形成一个呈纵向平面状的枢接面312,该基块31的顶部设有一个顶面透空的L型固接槽313,该固接槽313顶面呈水平且末端呈直角转折后伸入该基块31内部,该固接槽313的槽面上设有一个纵向螺孔314。该固定片32对应于固接槽313,也呈L型,套入于固接槽313内,并利用一个螺丝321套穿其顶面的固定孔322,该螺丝321与螺孔314相螺接固定,该固定片32的前端设有两个钩孔323,如图5所示,固定片32的前端及钩孔323的位置是凸伸出超过该基块31的前侧为最佳。
该后配置体40也是以硬质材料制成,包括一个下方的塑胶矩形基块41及一个上方的金属固定片42。该矩形基块41的底部设有一个贯穿前、后的阶梯状贯孔411,该贯孔411后方的孔径大于前方,基块41的前侧形成一个对称于该前配置体30枢接面312的枢接面412,且相互对接,该基块41的顶部设有一个顶面透空的L型固接槽413,该固接槽413顶面呈水平且前端呈直角转折后伸入基块41内部,固接槽413的槽面上设有一个纵向螺孔414。该固定片42对应于该固接槽413,也呈L型,套入固接槽413内,其顶面上具有固定孔422,利用一个螺丝421套穿该固定孔422,且与该基块41的螺孔414相螺接固定,该固定片42的后端设有五个钩孔423,如图5所示,该固定片42的后端及钩孔423的位置以向前凸伸超过基块41的前面为最佳,以便弹簧60钩扣。
该位移调整组件50包括一个螺栓51及一个螺帽52,该螺栓51以其尾端依序穿过该后配置体40,前配置体30的贯孔411,311,并可利用扳动一个内六角扳手(一般脚踏车通用的标准配备工具)而与该螺帽52螺接,该螺栓51的头部511及螺帽52容纳在贯孔311、411较大孔径的部位,于本实施例中,螺帽52在基块31以塑胶注射成型时就先行置入模具内,待到成型后螺帽52就被固定在贯孔311内。如图3所示,多个弹簧60于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前位弹簧61、两个侧位弹簧62及五个后位弹簧63。两个前位弹簧61及两个侧位弹簧62一端分别钩扣位于环框24的前方钩孔251,另一端则钩扣于前配置体30的前端钩孔323;五个后位弹簧63一端分别钩扣于后方钩孔253中,这样就完成了本实用新型座垫内壳20内所有构件的装配组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的操作使用,如图6所示,当旋转该螺栓51或螺帽52而使两者的距离缩短,如图5所示的状态时,因旋转而产生的直线行程可以改变前配置体30及后配置体40间的距离,使两者的枢接面312、412间距缩小,该前位弹簧61及后位弹簧63(如图3)会被拉伸,增加其对应于距离的张力,形成较紧的状态,可适当减少其承受作用力时缓冲的弹性。相反地,如果由图5所示的状态,旋转螺栓51或螺帽52,使其达到图6所示的状态时,则因两枢接面312、412间距加大,该前位弹簧61及后位弹簧63被放松,减少其对应于距离的张力,形成较松驰的状态,所以其承受作用力时缓冲变形的弹性空间增加,可获得较佳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螺栓51及螺帽52螺接组合完成后,如图6所示,可在螺栓51尾端冲压一个具有较大尺寸的卡止部位53,以防止螺栓51脱落。而且,该螺帽52不管调整到位于螺栓51的那个部位都不会脱离,因为靠前位弹簧61及后位弹簧63的张紧张力加以迫固的关系,也可以使用两个螺帽52来增加定位效果。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前后配置体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前配置体71及后配置体72的尺寸缩小,原来的基块31、41与固定片32、42以强度较佳的塑胶(如塑钢)注射一体成型,而结合成一体,其钩孔73、74分别设在前配置体72凸出的前端75及后配置体72的后端76,前、后配置体71、72各只设有一个钩孔73、74,供一个前位弹簧77及一个后位弹簧77的钩扣,也就是说,可使用于如
图1所示的以往座垫内壳1的五个弹簧8各别加装,可分别调整,特别是在使用太久部分弹簧产生弹性疲乏时,可适当地调整。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前后配置体的又一个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前配置体81及后配置体82的左右宽度加大,可以各设有五个钩孔83、84,以供如
图1所示的以往座垫内壳1的五个弹簧8同时加装。而且,为了调整的稳定性,前配置体81两侧各设有一个贯穿前后的导孔85,后配置体82的对应处则各设有一个套入于该导孔85内滑动的导杆86。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各组件相关联位置及构造。
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主要特征部份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以及达成的功效说明如后(1)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在座垫环框的贯孔内设一个前配置体及一个后配置体,两者间设有一个供使用调整的位移调整组件,以调整两者的位移距离,藉以增加或减少位于前配置体、后配置体与环框间弹簧的张力,改变弹簧承受作用力时缓冲弹性。体重较重的人,可调整张力设定在张力较大的张紧状态,使弹簧承受本身较大重力的压迫后,仍具有反弹的空间,受到外来的振动力时,可发挥其回复反弹的缓冲弹性,体重较轻的人,弹簧张力可设定在比较小的松驰状态,其受到较小的作用力,就会产生弯曲变形的缓冲弹性。所以使用者可依其使用性质或体能消耗状况的需要来调整最适当的座垫弹性。
(2)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其构造简单,且可运用在以往弹簧呈辐射状或放射状排列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并且可提供以两个弹簧或多个弹簧进行分别或共同弹性调整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藉于座垫内壳的弹簧间连接一个可调整位移的前、后配置体,以调整弹簧的张力,使用者可依本身需要随时调整座垫的弹性。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具有一个以硬质塑胶制成的座垫内壳,该座垫内壳的中央部位设有一个上下贯穿的贯孔,该座垫内壳的周边形成一个环框,该环框的周围设有多个钩孔,其特征在于该座垫内壳的贯孔内设有一个前配置体、一个后配置体、一个位移调整组件及至少两个弹簧;该前配置体以硬质材料制成,其前端设有至少一个钩孔,后侧形成一个枢接面,底部设有一个贯穿前、后的贯孔;该后配置体以硬质材料制成,其后端设有至少一个钩孔,其前侧形成一个与该前配置体枢接面相枢接的枢接面,底部设有一个与该前配置体贯孔对应连接的贯孔;该位移调整组件包括一个螺栓及一个螺帽,该螺栓穿过该前配置体、后配置体的贯孔,并与该螺帽相螺接;至少两个弹簧中的一个弹簧以一端钩扣于该环框前方的钩孔,另一端钩扣于该前配置体前缘的钩孔,另一个弹簧一端钩扣于该后配置体后缘的钩孔,另一端则钩扣于该环框后有的钩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其特征在于该前、后配置体分别包括一个下方基块及一个上方金属固定片,该基块的顶部设有一个顶面透空的固接槽,该固接槽固定该固定片,该前配置体的固定片的前端及后配置体的固定片的后端都延伸凸出超过基块,且其凸出部位各设有至少一个钩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其特征在于该前、后配置体其中一个配置体设有一个贯穿前后的导孔,另一个配置体与该贯孔对应处设有一个套入该导孔内滑动的导杆。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弹性调整构造的自行车座垫内壳,该自行车座垫内壳环框的贯孔内设有一个前配置体及一个后配置体,该前、后配置体间设有一个位移调整组件,可以调整前、后配置体的距离,藉以增加或减少位于前配置体、后配置体与环框间弹簧的张力,因此,使用者可依本身需要随时调整座垫的弹性。
文档编号B62J1/10GK2217550SQ9520355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8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8日
发明者余彩云 申请人:欣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