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扶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658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的扶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上的扶手。
现有技术中,作为伞把车的前腿和推手杆是相互铰接的,当需要折叠时,两根杆件的铰接处向后折,使前腿和推手杆最终折叠成基本相互平行的状态。由于侧扶手设置于前腿与推手杆的连接部,故在童车折叠时妨碍前腿或推手杆的运动。目前一般将侧扶手设置成可卸式,在折叠前将侧扶手卸下,这样使得操作者感到很麻烦。还有一种结构是侧扶手与推手杆之间设置成可相对旋转式,在折叠前将侧扶手折叠至与前腿相平行,但是这种结构会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童车展开状态下,侧扶手与地面呈大致平行的稳定状态,而在童车收拢时,侧扶手可以跟随推手杆收拢至推手杆与前腿呈大致相互平行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前腿、与前腿通过枢轴相铰接的推手杆、侧扶手;所述推手杆或前腿的相邻端部向前延伸,所述的前腿与推手杆的相邻端部之间用枢轴铰接;所述侧扶手上开有长腰槽,所述的枢轴向两端延伸穿入侧扶手上的长腰槽内,所述侧扶手的后部分别设有上支撑块、下支撑块,所述上支撑块的前端与推手杆的后部接触,所述下支撑块的前端与前腿的后部接触;推手杆前部的侧扶手上设有前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推手杆与前腿相互折叠时,可推动侧扶手同步折叠;而在童车展开时,推手杆及前腿可带动侧扶手处于大致水平状态,不需要单独操作侧扶手,方便了使用者。
(2).侧扶手与前腿及推手杆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附


图1为童车在展开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箭头方向为收拢时侧扶手的折叠转动方向;
附图2为童车部分收拢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状态图;附图3为童车完全收拢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状态图;附图4为童车部分展开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箭头方向为展开时侧扶手的展开转动方向。
附图5为童车完全展开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附图6为童车的立体结构图;其中[1].前腿;[2].长腰槽;[3].枢轴;[4].侧扶手;[5].推手杆;[6].上支撑块;[7].下支撑块;[8].前支撑块。
实施例参见附
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前腿[1]、与前腿[1]通过枢轴[3]相铰接的推手杆[5]、侧扶手[4];所述推手杆[5]或前腿[1]的相邻端部向前延伸。可以是附
图1所示,前腿[1]的上端部向前延伸,推手杆[5]的下端部向前延伸,然后两根杆件的延伸部相互铰接。也可以前腿[1]的上端部向前延伸,推手杆[5]的下端与前腿[1]的延伸部相互铰接。还可以是推手杆[5]的下端向前延伸,前腿[1]的上端与推手杆[5]的前延伸部相互铰接。其目的是在前腿[1]与推手杆[5]相互折叠后,给侧扶手[4]能留有一个空间,最终折叠后,前腿[1]与推手杆[5]能大致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同时侧扶手[4]位于推手杆[5]和前腿[1]之间。所述的前腿[1]与推手杆[5]的相邻端部之间用枢轴[3]铰接;所述侧扶手[4]上开有水平方向的长腰槽[2],所述的枢轴[3]向两端延伸穿入侧扶手[4]上的长腰槽[2]内,所述的枢轴[3]的两端部设有径向凸起,使童车折叠时,枢轴[3]可以在长腰槽[2]内滑动。所述侧扶手[4]的后部分别设有上支撑块[6]、下支撑块[7],所述上支撑块[6]的前端与推手杆[5]的后部接触,所述下支撑块[7]的前端与前腿[1]的后部接触。在童车展开时,枢轴[3]、上支撑块[6]、下支撑块[7]给侧扶手[4]提供了三个支撑点,使侧扶手[4]能处于稳定的水平方向,并锁定在该方向上。推手杆[5]前部的侧扶手[4]上设有前支撑块[8]。所述的推手杆[5]前部的侧扶手[4]上开有大于推手杆[5]的直径的缺口,所述的前支撑块[8]位于所述的前部缺口边缘。在自附
图1至附图2的折叠过程中,由于侧扶手[4]上开有缺口,故推手杆[5]以枢轴[3]为转动点向缺口内移动;当推手杆[5]的前部抵触缺口前端的前支撑块[8]时(前支撑块[8]也可以就是缺口的前边缘),推手杆[5]继续折叠,可带动枢轴[3]沿长腰槽[2]向后滑动,最终如附图3完全折叠。当打开童车时,见附图4,上支撑块[6]推动推手杆[5],使枢轴[3]沿长腰槽[2]向前滑动,下支撑块[7]再推动前腿[1]使枢轴[3]沿长腰槽[2]向前滑动,最终回到附图5所示的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的扶手调节装置,包括前腿[1]、与前腿[1]通过枢轴[3]相铰接的推手杆[5]、侧扶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杆[5]或前腿[1]的相邻端部向前延伸,所述的前腿[1]与推手杆[5]的相邻端部之间用枢轴[3]铰接;所述侧扶手[4]上开有长腰槽[2],所述的枢轴[3]向两端延伸穿入侧扶手[4]上的长腰槽[2]内,所述侧扶手[4]的后部分别设有上支撑块[6]、下支撑块[7],所述上支撑块[6]的前端与推手杆[5]的后部接触,所述下支撑块[7]的前端与前腿[1]的后部接触;推手杆[5]前部的侧扶手[4]上设有前支撑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扶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腰槽[2]呈水平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扶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枢轴[3]的两端部设有径向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扶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手杆[5]前部的侧扶手[4]上开有大于推手杆[5]的直径的缺口,所述的前支撑块[8]位于所述的缺口前部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扶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手杆[5]下端部向前延伸,所述的前腿[1]的上端部向前延伸,推手杆[5]的前延伸部与前腿[1]的前延伸部相互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的扶手调节装置,包括前腿[1]、与前腿[1]通过枢轴[3]相铰接的推手杆[5]、侧扶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杆[5]或前腿[1]端部向前延伸并用枢轴[3]铰接;所述侧扶手[4]上开有长腰槽[2],所述的枢轴[3]穿入长腰槽[2]内,所述侧扶手[4]的后部分别设有上支撑块[6]、下支撑块[7]。本实用新型能使侧扶手在童车展开时处于水平方向,收拢时不影响前腿和推手杆的折叠。
文档编号B62K9/00GK2272863SQ9623059
公开日1998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7日
发明者宋郑还 申请人:好孩子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