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轮车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596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轮车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闸,具体地说是一种双轮车闸,如自行车闸、摩托车闸等。
现有的双轮车闸可分为压圈闸、抱轴闸和倒蹬闸三种。压圈闸又可分为压车圈内侧和压车圈侧部两种,它们的缺点是磨擦件与车圈的内侧或外侧部直接磨擦产生制动,但同时磨损掉车圈上的电镀层,很不美观,也影响使用寿命。这种车闸制动时费力、易出故障。抱轴闸虽然克服了磨损车圈电镀层的不足,但必须在车轴上占据一个空间,使车叉夹角增大,不美观。这种车闸只能在生产厂安装,拆装困难。倒蹬闸虽然克服了磨损车圈电镀层和占据车轴空间的不足,但不易掌握,尤其在不平道路上行走时表现尤为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菱形机构,拉动“3”字形闸臂,带动摩擦器产生制动的双轮车闸。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由闸线和固定在双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上的闸体构成,闸体主要由1个可沿纵轴拉动的菱形机构,在菱形机构的横轴两端,分别铰接着可绕闸臂轴作定轴转动的2个“3”字形闸臂的一端,闸臂的另一端固接着1个摩擦器构成。
可以在2个闸臂轴上,共同套装1个钢丝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拨在2个“3”字形闸臂上的凸起处。
摩擦器可以由辊子装在辊轴上,与固定在双轮车叉上的金属摩擦片产生间断接触摩擦构成。辊子可用橡胶、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摩擦器还可以是通用的闸皮结构,闸皮由金属壳内装1个摩擦片构成,摩擦片可用橡胶或塑料制成。
本双轮车闸的固定方式,闸臂轴的一端,穿过套入闸臂孔内的偏心轴套的孔内,用螺母拧紧;闸臂轴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底座,用螺母拧紧,固定底座固定在双轮车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明显的1、由于本发 明采用了菱形框架与“3”字形闸臂相结合的结构,使得本闸闸臂动作灵活,闸力大,使用省力,安全可靠。
2、菱形框架与“3”字形闸臂相结合的车闸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可以安装在前车叉的前边或后边,作前车闸,也可以安装在后车叉的前边和后边,做后车闸,还可以安装在中轴处作底闸,使用范围广。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弹簧7安装在两闸臂上的示意图;图3、为辊子式摩擦器10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在双轮车上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5、为闸臂轴5结构示意图;图6、为偏心轴套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闸线1通过螺纹管2的内孔、菱形机构3的纵轴,并由卡子4固定在菱形机构3的下端,在菱形机构3的横轴2个端点,分别铰接着可绕闸臂轴5作定轴转动的2个“3”字形闸臂8的一端,在2个闸臂8的自由端,分别固接一个摩擦器10,摩擦器10是闸皮结构,由金属壳内装1个摩擦片构成,摩擦片用橡胶制成。本发明的固定方式如图4所示闸臂轴5(如图5所示),它的一端穿过套入闸臂8孔内的偏心轴套16的孔内,用螺母18拧紧;闸臂轴5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底座6,用螺母15拧紧,固定底座6,固定在双轮车上。偏心轴套16(如图6所示),与闸臂轴5之间,两个边无间隙,另外两个边有间隙,每边间隙为1-3毫米,用来调节两个闸臂8之间的距离。
这种车闸的动作过程是当拉动闸线1时,菱形机构3的纵轴缩短,同时,菱形机构3的横轴伸长,2个闸臂8的自由端向内收缩,带动闸皮与双轮车圈外侧接触产生摩擦,形成制动。当闸线不受拉动时,自由端松开,使闸皮与双轮车闸脱离接触。
本发明的第2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闸线1通过螺纹管2的内孔、菱形机构3的上端及下端,并由卡子4固定在菱形机构3的下端,在菱形机构3的横轴2个端点分别铰接着可绕闸臂轴5作定轴转动的2个“3”字形闸臂8的一端,如图2所示,弹簧7套装在2个闸臂轴5上,弹簧7的两端分别拨在2个“3”字形闸臂8上的凸起处。在2个闸臂8的自由端,分别固接一个摩擦器10。摩擦器10如图3所示,是辊子结构,辊子12套装在辊轴11上,辊轴11由螺钉9固定于闸臂8的自由端,辊子12可与车圈外侧接触产生转动,同时,与固定在车叉14上的摩擦片13接触,产生摩擦制动。其固定方式如图4所示闸臂轴5(如图5所示),它的一端穿过套入闸臂8孔内的偏心轴套16的孔内,用螺母18拧紧;闸臂轴5的另一端,穿过底座6,用螺母15拧紧,固定底座6,固定在双轮车上。偏心轴套16如图6所示,与闸臂轴5之间,两个边接触,另外两个边有间隙,每边间隙为1-3毫米,用来调节闸臂8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的动作过程是当拉动闸线1时,菱形机构3的纵轴缩短,此时,菱形机构的横轴伸长,使2个闸臂8的自由端向内移动,压迫弹簧7,向内收缩,并带动辊子12与双轮车圈外侧接触,形成转动,转动的辊子12与摩擦片13产生接触摩擦,形成制动。当闸线1不受拉动时,弹簧7的弹力迅速将2个闸臂8的自由端弹开,使辊子12与双轮车圈外侧脱离接触,成为非制动状态。
以上两种实施例,经3个月试用,闸臂动作灵活,闸力大,使用省力,安全可靠,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双轮车上作制动车闸。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轮车闸,由闸线(1)和固定在双轮车上的闸体构成,其特征在于闸体主要由1个可沿纵轴拉动的菱形机构(3),在菱形机构(3)的横轴两端,分别铰接着可绕闸臂轴(5)作定轴转动的2个“3”字形闸臂(8)的一端,闸臂(8)的另一端固接着1个摩擦器(10)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车闸,其特征在于在2个闸臂轴(5)上,共同套装1个钢丝弹簧(7),弹簧(7)的两端分别拨在2个“3”字形闸臂(8)上的凸起处。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轮车闸,其特征在于摩擦器(10)由辊子(12)套装在辊轴(11)上,与固定在双轮车叉(14)上的金属摩擦片(13)产生间断接触摩擦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轮车闸,其特征在于其固定方式由闸臂轴(5)的一端,穿过套入闸臂(8)孔内的偏心轴套(16)的孔内,用螺母(18)拧紧,闸臂轴(5)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底座(6),用螺母(15)拧紧,固定底座(6)固定在双轮车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轮车闸,它主要由1个可沿纵轴拉动的菱形机构3,在菱形机构3的横轴两端,分别铰接着可绕闸臂轴5作定轴转动的2个“3”字形闸臂的一端,闸臂8的另一端固接着1个摩擦器10构成。它可以安装在前车叉的前边或后边,作前车闸;也可以安装在后车叉的前边或后边,作后车闸;还可以安装在中轴处作底闸。本车闸结构紧凑、动作灵活闸力大,使用省力,安全可靠,可广泛作为自行车和摩托车等双轮车闸。
文档编号B62L1/00GK1192417SQ98104560
公开日1998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2日
发明者袁庆余 申请人:袁庆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