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叉肩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091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前叉肩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自行车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止前叉受力而断裂之高强度自行车前叉肩盖。
按一般习知之前叉肩盖1的构造大致如


图1所示,系包括一上盖10及下盖20,该上盖10及下盖20中心各设有一圆形穿孔101、201,用以提供前叉30之中间叉301插入,并沿着穿孔101、201与中间叉管301接触的地方加以焊接,以固定中间叉管301。另外,下盖构造之左右端202、203则分别与前叉30之左叉管40及右叉管50焊接,但是吾人均知,前叉30所受的震动力系整台自行车中最大。不管上下震动或左右扭动,其承受的力量相当大,因此肩盖1与前叉30之焊接强度深恐不够,在自行车长期的行驶之强度尚有待加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强度高的自行车前叉肩盖,无论前叉受到上下、左右的振动力,皆不致使前叉断裂,效果佳。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肩盖,包括一上盖及一下盖,其中该上盖之中央各设有一穿孔,其特征在於该等穿孔各延伸有一道圆形折边,并各提供一圆形折角;其中一圆形折边系从上盖之穿孔向下延伸,而另一圆形折边则从下盖之穿孔向上延伸,两圆形折边彼此相对俾以增加与前叉之接触支持面积也使与前叉的焊固处更加坚实。其中,该下盖之两端则向上延伸一弧形边缘并提供一折角。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肩盖,在上盖与下盖的圆形穿孔处,分别设计的圆形折边和提供的折角,两圆形折边彼此相对,不仅增加了与前叉之接触支持面积,也使圆形穿孔与中间叉管扣之间的焊接更加扎实坚固,使整个肩盖更加结实,使整个前叉与上下盖构成一坚实的结构。显然,本案其强度必然优於习知的肩盖。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肩盖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习知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肩盖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肩盖的剖视图。
参阅图2及图3,本创作包括一上盖10及下盖20,该上盖10与下盖20各设有一圆形穿孔101、201,其特征系该圆形穿孔101、201各延伸有一道圆形折边104、204,其中该圆形折边104系从穿孔101向下延伸,而圆形折边204则从穿孔201向上延伸,亦即,圆形折边104及圆形折边204彼此相对,因此该圆形折边104、204的提供不但增加与中间叉管301之接触面,而且在与中间叉管301焊接处更加坚实。因为该圆形折边104、204提供一道圆形折角A、B,可使该折角A、B一抵顶中间叉管301的壁面,焊接的效果无形之中增加很多,大大地提高强度;另外,该圆形折边104、204的设置使中间叉管301受到支持,使穿孔101、201与中间叉管301之焊接处承受力大大减少而增加强度。再者,该下盖20之左右端202、203则向上延伸一孤形缘边205、206,也提供一折角C、D。使得下盖20与左右叉管40、50能扎实地焊接,不但增加焊接的强度,并左右叉管40、50的接触支持面积加大,大大提高其固定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穿入固定自行车前叉用的自行车前叉肩盖,包括一上盖(10)及下盖(20),其中该上盖及下盖之中央各下设有一穿孔(101)和(201),其特征在於该等穿孔各延伸有一道圆形折边(104)和(204),并各提供一圆形折角A和B,其中一圆形折边(104)系从上盖(10)之穿孔(101)向下延伸;而另一圆形折边(204)则从下盖(20)之穿孔(201)向上延伸,圆形折边系(104)和圆形折边系(204)彼此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自行车前叉肩盖,其中所述的下盖(20)之两端则向上延伸一弧形缘边(205)和(206),并各提供一折角C和折角D。
专利摘要一种穿入固定自行车前叉用的自行车前叉肩盖,包括一上盖10及下盖20,其中该上盖10及下盖20之中央各设有一穿孔101和201,其特征在于该等穿孔各延伸有一道圆形折边104和204,并各提供一圆形折角A和B,其中一圆形折边104系从上盖10之穿孔101向下延伸;而另一圆形折边204则从下盖20之穿孔201向上延伸,圆形折边系104和圆形折边系204彼此相对。俾以增加与前叉之接触支持面积,也使与前叉的焊固处更加坚实。
文档编号B62K21/00GK2339484SQ9821411
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3日
发明者廖学湖 申请人:信隆车料(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