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用轮毂装置及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8435135阅读:来源:国知局
转,进而,通过另一方的轮毂轴222的切口部222b与止转部件267的异形孔部267b抵接而卡合,另一方的轮毂轴222被限制成不绕轴心225旋转。
[0168]与此相对,在设有盘式制动装置218的制动用盘的一侧的链条支架210的后拨叉12,也相接设有止转部件270 (也称为一方的止转部件270),但设置于该止转部件270的轮毂轴插通用的孔部270b或插入该孔部270b的一方的轮毂轴221的截面设为单纯的圆形状,不需要如设置于另一方的轮毂轴222或另一方的止转部件267那样的切口部。该止转部件270设为金属制,配设于后拨叉212和壳体236的从主体部件227的开口部226向外部露出的部位之间。
[0169]在该止转部件270,也形成有与形成于后拨叉212的作为被卡合部的槽212a嵌合卡合的作为卡合部的突部270a。而且,该突部270a嵌合于后拨叉212的槽212a内,相对于后拨叉212,以止转部件270不以轴心225的方向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进行卡合。
[0170]但是,如图16、图17、图20(a)?(e)所示,止转部件270通过多个螺钉272,在形成于其背面侧的壳体接触面部270d且以直接接触的状态固定于一方的壳体236的从主体部件227的开口部226向外部突出的部位。另外,将与电动机224连接的连接配线224a引导到外部的配线取出用切口部270f形成于止转部件270的背面侧(面向壳体236的面)的、侧视时不与使螺钉272插通的螺钉插通孔部272c重叠的部位,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侧视时与形成有突部270a的部位重叠的位置(止转部件270的下部)。
[0171]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止转部件270的与后拨叉12接触的框架接触面70g,形成有微小的凹凸部,在与一方的轮毂轴21螺合的螺母66拧紧时,止转部件70的框架接触面70g强烈地与双叉形状的后拨叉12接触。
[0172]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6、图17、图21所示,在壳体236的安装止转部件270的面的外周部,安装有大致环状的配线保持用部件271。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配线保持用部件271的一部分,形成有从主体部271a突出的多个突起271c,以插入对应于壳体236而形成的孔部(未图示)的方式构成。而且,使电动机224的连接配线224a穿通于配线保持用部件271的中央孔部271b,并且穿过止转部件270的配线取出用切口部270f,以取出电动机224的连接配线224a的方式构成。
[0173]在上述结构中,在使用者骑行电动自行车201时,作用于踏板207的踏力由检测装置231检测,并且经由链条206传递到自由轮219,自由轮219进行旋转。自由轮219的旋转从外体261经由单向超越离合器263传递到内体262,由此,内体262、安装部件230、罩部件228和主体部件227 —体地旋转,轮毂体223以轴心225为中心而旋转。
[0174]另外,根据由检测装置231检测到的踏力,控制部214控制电动机224的驱动。此时,通过旋转轴235与转子234 —同旋转,经由减速机构245,轮毂体223以轴心225为中心进行减速旋转。由此,后轮204通过作用于踏板207的踏力和根据该踏力输出的电动机224的旋转驱动力(辅助动力),被旋转驱动。
[0175]另外,在检测到制动动作或下坡骑行等时,控制部214使电动机224等进行再生动作。即,随着后轮204的旋转,轮毂体223进行旋转,经由减速机构245,电动机224的旋转轴235及转子234也连动旋转,所以由此进行如下动作,即,将由电动机224发电的电力送到蓄电池213,对蓄电池213充电。
[0176]这样,在由电动机224产生辅助驱动力,或使其进行再生动作时,不言而喻地需要定子233良好地固定。可是,如图23、图24所示,在现有的电动用轮毂装置780中,因为采用的是轮毂轴781和止转部件793以倒角部781c、793c彼此卡合的构造,所以在电动机784的驱动时,可能会在止转部件793和轮毂轴781和电动机壳790之间产生晃动。特别是,在电动用轮毂装置780的电动机784被切换成辅助驱动力产生动作和再生动作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因为力作用于电动机壳790的卡合孔部790b的频度有可能增加,或作用的力有可能变大,所以电动机壳790的卡合孔部790b变形等损伤的可能性升高。
[0177]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止转部件270和保持定子233的电动机壳232的壳体236通过螺钉272以彼此接触的状态而固定,因此,止转部件270和壳体236能够以无晃动的状态而固定,能够防止产生上述晃动。另外,由于以突部270a而与作为框架的后拨叉212卡合的止转部件270直接固定于壳体236,因此,通过由后拨叉212限制了位置的止转部件270,能够直接承受限制保持定子233的壳体236的旋转的力。因此,一方的轮毂轴221和壳体236以卡合部221a和卡合孔部236a进行卡合,虽然限制了壳体236的旋转,但能够减轻经由该路径作用于轮毂轴221和壳体236的卡合部分的力。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在电动机224切换成辅助驱动力产生动作和再生动作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壳体236损伤,可靠性提高。另外,由于作用于电动机壳232的壳体36的热量直接传递到与电动机壳232直接接触的止转部件270,或者经由止转部件270直接传递到链条支架210及后叉211等框架202,因此,能够将电动机224的热量良好地散发到外部,由此,可靠性也提尚。
[0178]另外,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止转部件270的、侧视时不与使螺钉272插通的螺钉插通孔部270c重叠的部位,形成有将与电动机224连接的连接配线224a引导到外部的配线取出用切口部270f。由此,能够边经由配线取出用切口部270f将与电动机224连接的连接配线224a引导到外部,边无障碍地将止转部件270固定于壳体236。
[0179]另外,在止转部件270,形成有与形成于后拨叉212的作为被卡合部的槽212a进行卡合的作为卡合部的突部270a,通过将配线取出用切口部270f形成于在侧视时与止转部件270的槽212a重叠的位置,能够将与电动机224连接的连接配线224a良好地取出到不与作为框架的链条支架210或后叉211重叠的位置。S卩,如图24(b)所示,因为在取出连接配线724a的一侧的现有止转部793,沿着周方向整个一周而形成有边引导连接配线784a边使其弯曲的弯曲凹部793b,所以必须在弯曲凹部793b作上表示最好在哪个方向上取出连接配线784a的标记等。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配线取出用切口部270f仅设置于周方向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作标记等,并且,由于能够将连接配线84a取出到良好的位置,因此,作业性良好。
[018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有外装变速器或盘式制动装置218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不局限于此,对于未设有外装变速器或盘式制动装置218的情况而言,如上所述,也同样可应用固定止转部件270和电动机壳232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仅关于设有电动机壳232的一侧的一方的轮毂轴221而用螺钉272固定有止转部件270和壳体236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不局限于此,在没有外装变速器的电动自行车中,对于设有减速机构245的一侧的另一方的轮毂轴222也可以用螺钉固定止转部件267和支承框250等。
[018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动用轮毂装置220设置于后轮204,但也可以设置于前轮20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也可进行再生动作的电动自行车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不进行再生动作的电动自行车也可应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0182]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83]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具备电动用轮毂装置的电动自行车,但也可应用于电动自行车以外的电动车辆,例如,电动式轮椅、或者电动二轮车或电动汽车等。
【主权项】
1.一种电动用轮毂装置,具有:传递人力驱动力的人力驱动力传递轮体、相对于框架而固定的轮毂轴、相对于该轮毂轴而旋转自如的轮毂体、配设于该轮毂体并使轮毂体旋转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将来自所述人力驱动力传递轮体的人力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轮毂体的花键接头, 在所述花键接头,一体地形成有承受来自所述驱动力传递轮体侧的人力驱动力的输入花键部和将人力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轮毂体的输出花键部, 所述输出花键部的直径形成为比所述输入花键部的直径大, 在所述轮毂体形成有与所述输出花键部对应的形状的花键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体的花键部形成于凹部,该凹部形成于所述轮毂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外装变速器的自由轮,在所述自由轮设有所述人力驱动力传递轮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花键接头的输出花键部的直径形成为与自由轮的安装人力驱动力传递轮体的筒状体的直径相等,或者比所述筒状体的直径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轮毂体的非密封式轴承, 在轮毂体内的面向旋转自如地支承轮毂体的至少一个轴承的部位,形成有可保持润滑脂的润滑脂保持部,在该润滑脂保持部保持有润滑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轮毂轴插入形成于轮毂体的贯通孔,从轮毂体的外部向内部突入, 电动机的旋转轴和轮毂体经由设置于轮毂体内的减速机构而连动, 减速机构具有:形成于旋转轴的太阳齿轮、设置于轮毂体内的圆环状齿轮、与太阳齿轮和圆环状齿轮啮合的旋转自如的行星齿轮, 行星齿轮由设置于电动机的支承部件支承, 支承部件在轮毂轴的轴心方向具有与贯通孔相对的凹部, 面向所述凹部的空间为所述润滑脂保持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为推力滚针轴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脂保持部形成于比所述轴承更靠轮毂轴的轴心方向的里侧的部位。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承配设有套圈,在该套圈与轴承的安装部位之间,也填充有润滑脂。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外装变速器的自由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电动机壳,其固定有电动机的定子,且卡合轮毂轴; 止转部件,其外嵌于轮毂轴,并且与框架卡合,以限制围绕轮毂轴的轴心旋转的状态下被安装, 所述止转部件和所述电动机壳通过螺钉以彼此接触的状态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动机切换成对车轮施加辅助驱动力的辅助驱动力产生动作和通过来自车轮的力而产生电力的再生动作而被使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轮毂轴被左右分割,在轮毂轴之间,配设有与轮毂轴同轴心地旋转的旋转轴。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止转部件的、侧视时不与使螺钉插通的螺钉插通孔部重叠的部位,形成有将与电动机连接的连接配线引导到外部的配线取出用切口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止转部件形成有与形成于框架的被卡合部卡合并相对于框架而限制周方向的旋转的卡合部,所述配线取出用切口部形成于侧视时与所述止转部件的所述卡合部重叠的位置。
16.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用轮毂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用轮毂装置,其不会大幅度地增大花键部的相对于轴心方向的长度,能够良好地向轮毂体传递人力驱动力。该电动用轮毂装置设有将来自飞轮(60)的人力驱动力传递到轮毂体(23)的罩部件(28)的花键接头(53),在花键接头(53)上,一体地形成有承受来自飞轮(60)侧的人力驱动力的输入花键部(53b)和将人力驱动力传递到罩部件(28)的输出花键部(53a),输出花键部(53a)的直径形成为比输入花键部(53b)的直径大。
【IPC分类】B62M6-65
【公开号】CN104755367
【申请号】CN201380055005
【发明人】三好武博, 西森雅人
【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5日
【公告号】WO2014087653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