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轮贴合型的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86321阅读:来源:国知局
纳环形摁钮50的摁钮槽513,环形摁钮50内侧设有贯穿摁钮槽513槽底的顶压柱501,弹簧位于摁钮槽513内并套在顶压柱501上。
[0126]顶压柱501的位置和数量与定位通孔52均对应,在环形摁扭处于未摁压状态时,定位柱623穿过定位基块622和定位通孔52,使第一部5与第二部6无法发生相对的转动,当摁压环形摁扭,顶压柱501向上移动并进入定位通孔52内,将定位柱623挤出定位通孔52使之缩入第一孔6221内,使定位柱623不再限制第一部5和第二部6的转动,第一部5和第二部6可再次转动。
[0127]如图7所示:顶压头5010呈圆柱形,略小于定位通孔52的直径,定位通孔52与顶压头5010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 ;定位通孔52朝向顶压柱501的一侧设有用于增加导向作用的延伸孔壁。
[0128]顶压头5010的直径小于定位通孔52,顶压头5010在环形摁钮50的作用下可以被顶入定位通孔52内,将定位柱623顶出,使定位机构的定位作用失效,第一部5和第二部6可发生相对的转动。延伸孔壁用于增加定位通孔52的长度,使其对定位柱623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
[0129]顶压头5010的长度与定位通孔52深度相同。在环形摁钮50摁压使顶压头5010进入定位通孔52内时,顶压头5010需将定位柱623完全顶出定位通孔52,并且顶压头5010还必须位于定位通孔52内,即顶压头5010和定位柱623的接触面处于第一部5和第二部6的转动平面内。
[013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顶压头5010和定位通孔52之间的检验:将顶压头5010放入定位通孔52,从另一侧观察顶压头5010的位置,即可判断顶压头5010的长度是否与定位通孔52的长度相同,是否符合需求。以此来限制顶压柱501的伸出量,防止顶压柱501伸出过度进入第一孔6221内,导致第一部5和第二部6难以转动。
[0131]同时,关于顶压柱501的伸入量,也可在顶压柱501尾部(环形摁钮50端)设置限位结构,防止顶压柱501过度伸入,但是相比上述的顶压头5010的限位方式,上述的限位方式更易于测量和判断。
[0132]顶压头5010和定位柱623的顶部均呈圆顶,由于顶压头5010和定位柱623 二者接触面位于第一部5和第二部6的交界面上,若采用不带倒角边的顶压头5010和定位柱623,则在转动的过程中顶压头5010或定位柱623很容易可在第一孔6221或定位通孔52内。因此,通过增设圆顶,使二者在交界面上具有一定的过渡弧面。若采用倒角亦可达到相似的效果,但采用圆顶效果更佳。
[0133]通过摁压环形摁扭,使折叠自行车解除限位,使自行车可以从X形的使用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变,在转动过程中,松开环形摁扭,当定位柱623再次对准定位通孔52时,定位柱623在定位弹簧621的作用下再次将定位柱623送入定位通孔52内,使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并且第一部5和第二部6再次限位无法发生转动,保持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当折叠自行车从折叠状态至展开的X形的使用状态,亦是同上相同的流程。
[0134]顶压柱501上的弹簧一端抵触摁钮槽513 —端抵触环形摁钮50,提供环形摁钮50一个回弹的力,使定位机构中的环形摁钮50常时间处于弹出状态。
[0135]第一部5还包括第一传动轴53,第一传动轴53朝向传动杆30的一端设有第一方形连接部,第一方形连接部与第一方形槽101相配合;与第二方形连接部与第二方形槽的配合形式相同,方形连接部的形状呈方形柱状,插入方形槽内,使两轴对接并同步转动。
[0136]靠近第一部5的第二壳体61上设有弧形通孔614和固定在第二壳体61上的弧形限位块64,弧形通孔614和弧形限位块64围绕在中心传动组件63外周侧并位于同一圆周上,弧形限位块64内设有沿其弧形长度方向的弧形通孔614,弧形弹簧安装在弧形通孔614内,并且两端伸出弧形通孔614。
[0137]如图4和图5所示,X形中心架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51并伸入弧形通孔614的凸块55和位于第二壳体61内并与凸块55连接的连接块66 ;凸块55随第一部5和第二部6相对旋转而跟随弧形通孔614活动;连接块66的尺寸大于弧形通孔614的宽度,连接块66的一侧与伸出弧形限位块64的弧形弹簧一端对应。弧形通孔614和弧形限位块64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弧形限位块64分别位于两组弧形通孔614之间,形成环形。
[0138]弧形限位块64和弧形通孔614的作用均是限制与凸块55相连的连接块66的转动角度,弧形限位块64限制连接块66的转动角度,弧形通孔614限制凸块55的转动角度,由于凸块55、连接块66最终都与第一部5相连,故此处通过限制凸块55、连接块66与弧形限位块64、弧形通孔614之间的转动角度,限制第一部5和第二部6的转动角度。防止第一部5和第二部6相对转动360°,防止其转动过度,使连接块66的转动幅度限制在90°内,如图1中所示,鞍座组件2相对车头组件3的转动角度仅有90°。
[0139]并且,当折叠自行车打开时,在定位机构对第一部5和第二部6的的定位基础上,弧形限位块64还能提供凸块55 —定的限位定位能力同时,还能够承受鞍座组件2上人体重量所施加的向下的压力,通过弧形限位块64和凸块55的配合,有效承受这部分人体的压力,防止定位机构中的定位柱623的损坏,有效延长中部X形中心架的定位机构的使用寿命O
[0140]弧形限位块64两端还设有通孔,其通孔内放置有弹簧,当自行车处于X展开状态或者折叠状态时,连接块66均与弧形限位块64抵触。当自行车处于展开状态时,一旦使用者摁压环形摁钮50将X形中心架的定位解除,第一部5和第二部6会受到弹簧的作用,迅速的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车架瞬间缩起,之后使用者将自行车进一步折叠至折叠状态,在进入折叠状态前,连接块66再次挤压弧形限位块64上的弹簧,定位机构完成定位,自行车进入折叠状态。而当自行车从折叠状态进入展开状态时,其顺序和折叠的顺序相同。
[0141]沿弧形通孔614两侧的第二壳体61内侧面上分别设有两条第一滚珠槽615,两条第一滚珠槽615分别位于弧形通孔614的两侧,连接块66内侧面设有与两条第一滚珠槽615对应的两处第二滚珠槽660,第一滚珠槽615和第二滚珠槽660之间设有多个限位滚珠56 ο
[0142]连接块66的作用在于通过连接块66、弧形通孔614和凸块55将第二部6紧紧的贴合于第一部5上,连接块66与第二部6夹紧,因此摩擦力也较大,而此处的多个限位滚珠56位于第一滚珠槽615和第二滚珠槽660之间,可极大的降低第一部5和第二部6转动的摩擦力,而且不降低二者之间的夹紧力,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延长了使用寿命。
[0143]其中,第二滚珠槽的形状可以如图9所示,第二滚珠槽呈两条弧形线段并与连接块的旋转中心同心设置,所有的限位滚珠均位于弧形槽内,彼此抵触并保持各自的位置。
[0144]其次,第二滚珠槽的形状也可以如图8所示,第二滚珠槽由多个半球形的槽组成,各个限位滚珠位于其各自的半球形的第二滚珠槽内,与图9中的第二滚珠槽相比,图8的第二滚珠槽对于限位滚珠的位置限制更为明显,不易产生限位滚珠跳出现象,本实施例中采用图8中的第二滚珠槽。
[0145]第一部5内侧的外壁面和第二部6内侧的外壁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环形滚珠槽57,两个环形滚珠槽57之间设有多个排列呈环形的滚珠56。
[0146]第一部5和第二部6的滚珠槽57用于滚珠56的放置,滚珠56放置在滚珠槽57内后,可极大的降低第一部5和第二部6之间的摩擦,减少磨损降低折叠自行车展开或折叠时的摩擦,使之使用更为方便。
[0147]关于折叠自行车的转向系统:
[0148]其转向系统核心处为位于X形中心架内的中心传动组件63,中心传动组件63包括中心传动轴631、车头锥齿轮530、前轮锥齿轮650,第一传动齿轮633和第二传动齿轮632,中心传动轴631贯穿并固定第一传动齿轮633和第二传动齿轮632,第一传动齿轮633和第二传动齿轮632同步转动,第一传动齿轮633与车头锥齿轮530相连接,第二传动齿轮632与前轮锥齿轮650相连接;中心传动轴631两端均套设有中心轴承,2个中心轴承分别固定于第一部5和第二部6内。
[0149]如图13到图16所示,车头组件3与第一传动轴53相连,并共同转动,第一传动轴53的内端具有车头锥齿轮530,车头锥齿轮530随车头转动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633转动,由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