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式可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4973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5]如图4所示,前梁1通过前梁铰页座8连接前车梁2-1的自由端;本实施例中前梁1与坐垫紧固板6之间还设有“U”型拨叉联系梁9 ;联系梁9的“U”型拨叉端夹紧坐垫轴19并固定在坐垫紧固板6上。本实用新型中的“U”型拨叉联系梁9的作用是用于固定坐垫轴19的位置,防止坐垫轴19的运动;坐垫紧固板6为活页结构。如图5所示,前梁1与车身单兀A折置后的不意图。
[0046]如图6所示,前叉单元B包括前叉11、前轮12和转向手把13 ;前叉11的顶端通过设置在前梁1上的转向轴14铰接前梁1,前叉11的顶端与转向轴14的底端设置有铰页座,前叉11的顶端通过铰页座绕着转向轴14的底端转动。前叉11的底端通过前轮轴连接前轮12,前轮12绕前轮轴转动。转向手把13通过转向立管15铰接转向轴14且转向手把13与转向立管15铰接,转向立管15的底端与转向轴14的顶端设置有铰页座,转向立管15的底端通过铰页座绕着转向轴14的顶端转动。转向立管15的顶端转动设置有转向手把13,转向立管15的管壁沿转向立管15长度方向设有滑槽,转向手把13沿滑槽滑动,用来减小折叠后的自行车的整体尺寸。如图7所示,前梁1与前叉单元B折叠后的示意图。
[0047]如图8所示,为旅行箱安装在车身单元A上展开的示意图;旅行箱包括箱体16和与箱体16转动相连的箱盖17 ;箱体16设置在后盖支架5上且车梁2位于箱体16内;本实施例中的箱盖17上设置有行车轮。如图9所示,为旅行箱安装在车身单元A上折叠后的示意图。
[0048]如图10所示,驱动单元C包括内脚蹬单元、与内脚蹬单元可拆卸式相连的外脚蹬单元、主动链轮18-5和从动链轮。
[0049]内脚蹬单元包括内脚蹬18-1和连接轴18-2 ;外脚蹬单元包括外角蹬18_3、连接轴套18-4、离合板18-6、连接销组件18-7和脚蹬座18-11。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销组件18_7包括销座、销轴和压簧;销座设置在连接轴套18-4上,销轴设置在销座内且顶端伸出销座、底端可伸出连接轴套18-4插入连接轴18-2上的限位槽18-10内;压簧套装在销轴上且顶端抵住销座上、底端抵住销轴上的环形凸肋上。本实施例内脚蹬单元内的连接轴18-2与内脚蹬18-1相连。外脚蹬单元内的连接轴套18-4与外角蹬18-3相连;离合板18_6焊接固定设置在连接轴套18-4的外表面上;主动链轮18-5套装在连接轴套18-4的外表面上且离合板18-6上对称设置的两个离合销18-8插入到主动链轮18-5平面上相对应的离合销孔18-9内实现同步转动,主动链轮18-5通过脚蹬座18-11设置在车身单元内的前车梁2_1自由端上的中轴套21内,且主动链轮18-5与脚蹬座18-11转动连接;主动链轮18-5包括链轮本体和与链轮本体相连的链轮轴套;链轮轴套滑动设置在连接轴套18-4上,链轮轴套通过轴承设置在脚蹬座18-11上并通过卡簧限制轴承的轴向位置。连接轴18-2插入连接轴套18-4内并通过键连接实现内脚蹬单元以及外脚蹬单元之间扭矩的传递,连接销组件18-7插入连接轴18-2上设置的限位槽18-10内实现内脚蹬单元以及外脚蹬单元之间的轴向窜动。从动链轮通过传动轴设置在后车梁2-2的自由端上,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18-5之间设有链条。
[0050]本实施例在自行车完成折叠时,需要拆卸两只脚蹬时,只需手动向上拉开销轴,使得销轴脱离连接轴18-2上的限位槽18-10,并同时向外抽出内脚蹬单元以及外脚蹬单元,即可完成两只脚蹬的拆卸;而主动链轮5通过脚蹬座11固定在车身单元内的前车梁2-1自由端上的中轴套21内,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18-5之间设有链条;此时,后轮是可以转动的;而本实施例中的后轮也是作为折叠后的旅行箱上的运动后轮。
[0051]本实施例中的自行车折叠的步骤与展开步骤的一个逆步骤,因此本实施例就对展开旅行箱可折叠自行车的步骤进行说明:(此时,自行车是呈旅行箱的状态);具体的展开步骤如下所述:
[0052]1、收起伸缩拉杆,把箱盖17向后翻转270° ;此时位于箱体16内的部件就暴露出来;
[0053]2、向前翻转前梁1至展开位置;此时前叉单元B跟随前梁1 一起运动;
[0054]3、向下翻转前叉单元B至展开位置,并锁紧;
[0055]4、扶正转向立管15、往上拉转向手把13至展开位置,锁紧;
[0056]5、向后翻转坐垫轴21将坐垫紧固板6与后盖支架5上的连接螺栓对位,锁紧;
[0057]6、安装驱动单元C内的内脚蹬单元和外脚蹬单元。
[0058]本实施例中旅行箱式折叠自行车,有可伸缩拉杆,底部车轮可以任意转动,特别是折叠后可拖行、推行、(电动)还可以自行;有效地解决了折叠自行车折叠后携带不变问题,同时旅行箱式外形不受乘火车、地铁和城市公交车的限乘规定束缚。
[0059]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旅行箱式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单元A、前叉单元B、驱动单元C和旅行箱D ;前叉单元B通过前梁(1)设在车身单元A的前部,驱动单元C设在车身单元A的下部,旅行箱D与车身单元A相连; 车身单元A包括车梁(2)、坐垫连接杆(3)、伸缩拉杆导管(4)、后盖支架(5)和坐垫紧固板(6);车梁(2)包括前车梁(2-1)和后车梁(2-2),前车梁(2-1)和后车梁(2_2)的连接处相固连且形成一个钝角A,105° <钝角AS 140°,后车梁(2-2)的自由端上设有后轮(10);后盖支架(5)设置在前车梁(2-1)上;伸缩拉杆导管(4)设置在后盖支架(5)上;坐垫连接杆(3)设置在前车梁(2-1)的自由端上,坐垫连接杆(3)的顶部倾斜设置有坐垫安装套(7),坐垫(20)通过坐垫轴(19)设置在坐垫安装套(7)内;坐垫紧固板(6)设置在后盖支架(5)的前端部;前述前梁(1)通过前梁铰页座(8)连接前车梁(2-1)的自由端; 前叉单元B包括前叉(11)、前轮(12)和转向手把(13);前叉(11)的顶端通过设置在前梁(1)上的转向轴(14)铰接前梁(1),前叉(11)的底端连接前轮(12);转向手把(13)通过转向立管(15)铰接转向轴(14)且转向手把(13)与转向立管(15)铰接,转向立管(15)的管壁沿转向立管(15)长度方向设有滑槽,转向手把(13)沿滑槽滑动; 旅行箱D包括箱体(16)和与箱体(16)转动相连的箱盖(17);箱体(16)设置在后盖支架(5)上且车梁(2)位于箱体(16)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式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C包括内脚蹬单元、与内脚踏单元可拆卸式相连的外脚踏单元、主动链轮(18-5)和从动链轮; 内脚蹬单元包括内脚蹬(18-1)和与内脚蹬(18-1)相连的连接轴(18-2); 外脚蹬单元包括外角蹬(18-3)、与连接轴(18-2)相卡合设置的连接轴套(18-4)、用于带动内脚蹬单元以及外脚蹬单元同时转动的离合板(18-6)和用于连接内脚蹬单元以及外脚蹬单元的连接销组件(18-7);连接轴套(18-4)与外角蹬(18-3)相连;离合板(18_6)固定设置在连接轴套(18-4)的外表面上;主动链轮(18-5)套装在连接轴套(18-4)的外表面上且离合板(18-6)上设置的离合销(18-8)插入到主动链轮(18-5)平面上的离合销孔(18-9)内实现同步转动,主动链轮(18-5)通过脚蹬座(18-11)设置在车身单元内的前车梁(2-1)自由端上的中轴套(21)内,且主动链轮(18-5)与脚蹬座(18-11)转动连接; 连接轴(18-2)插入连接轴套(18-4)内并通过键连接实现内脚蹬单元以及外脚蹬单元之间扭矩的传递,连接销组件(18-7)插入连接轴(18-2)上设置的限位槽(18-10)内实现内脚蹬单元以及外脚蹬单元之间的轴向窜动; 从动链轮通过传动轴设置在后车梁(2-2)的自由端上,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18-5)之间设有链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旅行箱式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主动链轮(18-5)包括链轮本体和与链轮本体相连的链轮轴套;链轮轴套滑动设置在连接轴套(18-4)上,链轮轴套通过轴承设置在脚蹬座(18-11)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旅行箱式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连接销组件(18-7)包括销座、销轴和压簧;销座设置在连接轴套(18-4)上,销轴设置在销座内且顶端伸出销座、底端可伸出连接轴套(18-4)插入连接轴(18-2)上的限位槽(18-10)内;压簧套装在销轴上且顶端抵住销座上、底端抵住销轴上的环形凸肋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式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车梁(2-2)的自由端上设有刹车机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式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梁(1)与坐垫紧固板(6)之间还设有“U”型拨叉联系梁(9);联系梁(9)的“U”型拨叉端夹紧坐垫轴(19)并固定在坐垫紧固板(6)上;坐垫紧固板(6)为活页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旅行箱式可折叠自行车;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折叠自行车折叠后许多金属构件暴露在外,非常容易伤人;而且目前火车、地铁和城市公交车已有明文限制折叠自行车带入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旅行箱式可折叠自行车,包括车身单元、前叉单元、驱动单元和旅行箱;前叉单元通过前梁设在车身单元的前部,驱动单元设在车身单元的下部,旅行箱与车身单元相连。优点,本旅行箱式折叠自行车,折叠后车身单元、前叉单元、驱动单元均置于旅行箱内部,展开时旅行箱又是车子的一部分,具有设计巧妙,操作简单的特点。
【IPC分类】B62K15/00
【公开号】CN205059877
【申请号】CN201520670335
【发明人】陈琰
【申请人】陈琰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