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装底盘拖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9169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装底盘拖钩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梁式车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装底盘拖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非承载式车身车辆上,车架作为整车的安装基体,也是自救、互救装置的安装基体,一般在底盘车架的前横梁或后横梁上安装有拖钩,所述横梁一般通过螺接、铆接或焊接等方式与车架纵梁连接,拖钩通过螺接安装在所述横梁的前立面或后立面上,这种单横梁的拖钩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在一些异形车架底盘上,单横梁拖钩装置强度上不能满足底盘的自救、互救功能。现有技术中的某特装底盘上,车架尾部根据上装要求采取了下沉式设计,纵梁纵向方向上成“Z”字型结构,不能采取一次冲压成型方式加工,需要拼焊成型,根据有限元分析发现,拼焊焊缝不能满足拖钩牵引的强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装底盘拖钩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异形车架底盘上单横梁拖钩装置强度上不能满足底盘的自救、互救功能,纵梁纵向方向上成“Z”字型结构,拼焊焊缝不能满足拖钩牵引的强度要求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特装底盘拖钩装置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一纵梁相对设置;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固定连接;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纵梁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的连接处相对应;拖钩,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管纵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管纵梁与所述拖钩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拖钩被施加一作用力时,所述管纵梁、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同时分担所述作用力,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将分担的作用力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上。
[000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特装底盘拖钩装置还包括:加强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机构与所述管纵梁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横梁,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横梁与所述管纵梁固定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特装底盘拖钩装置的在拖钩被施加一作用力时,管纵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同时分担所述作用力,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将分担的作用力分别施加于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便于车架外侧布置悬臂结构的载荷,加强纵梁侧向刚度和强度,减少纵梁单侧受拉损坏的风险,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之间增加管纵梁,降低了纵梁变截面处焊缝应力,简化了纵梁的焊缝结构,减少了焊缝降低纵梁的强度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特装底盘拖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特装底盘拖钩装置包括: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5、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拖钩I及管纵梁4。
[0010]所述第二纵梁5与所述第一纵梁6相对设置。
[0011]所述第一横梁2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二横梁3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2与所述第一纵梁6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二横梁3与所述第二纵梁5的连接处相对应。
[0013]所述拖钩I与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
[0014]所述管纵梁4与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管纵梁4与所述拖钩I固定连接。
[0015]其中,在所述拖钩I被施加一作用力时,所述管纵梁4、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同时分担所述作用力,所述第一横梁2与所述第二横梁3将分担的作用力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纵梁6及第二纵梁5上。
[0016]详细介绍第一横梁2的结构。
[0017]所述第一横梁2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梁2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梁2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
[0018]详细介绍第二横梁3的结构。
[0019]所述第二横梁3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横梁3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横梁3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
[0020]详细介绍拖钩I的结构。
[0021]所述拖钩I与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拖钩I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拖钩I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
[0022]详细介绍管纵梁4的结构。
[0023 ]所述管纵梁4与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纵梁4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纵梁4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管纵梁4与所述拖钩I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纵梁4通过焊接与所述拖钩I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纵梁4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拖钩I固定连接。
[0024]本实用新型特装底盘拖钩装置还包括:加强机构。
[0025]所述加强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机构与所述管纵梁4固定连接。
[0026]详细介绍加强机构的结构。
[0027]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横梁7。
[0028]所述加强横梁7—端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横梁7—端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横梁7—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横梁7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横梁7另一端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横梁7另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横梁7与所述管纵梁4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横梁7通过焊接与所述管纵梁4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横梁7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管纵梁4固定连接。
[0029]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0030]将加强横梁7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纵梁6上,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纵梁5上。管纵梁4 一端焊接在加强横梁7上,另一端与第一横梁2及第二横梁3焊接,焊缝设计在与第一横梁2及第二横梁3接触的周边及端面上,降低了第一纵梁6及第二纵梁5变截面处焊缝应力,简化了第一纵梁6及第二纵梁5的焊缝结构,减少了焊缝,降低第一纵梁6及第二纵梁5的强度的风险。第一横梁2通过螺栓与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第二横梁3通过螺栓与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拖钩I通过螺栓与管纵梁4固定连接,避免了中间过渡连接,拖钩I通过螺栓与第一横梁2及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第一横梁2及第二横梁3便于车架外侧布置悬臂结构的载荷,加强第一纵梁6及第二纵梁5侧向刚度和强度,减少第一纵梁6及第二纵梁5单侧受拉损坏的风险,将拖钩I的拉力分配到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及加强横梁7上,使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及加强横梁7之间的第一纵梁6及第二纵梁5和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及加强横梁7受力均匀。
[0031]本实用新型特装底盘拖钩装置也可用于普通边梁式车架,不仅限于异性车架,在普通车架上可以用于改善纵梁的侧向受扭性能,便于车架外侧布置悬臂式载荷。
[0032]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特装底盘拖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纵梁⑹; 第二纵梁(5),与所述第一纵梁(6)相对设置; 第一横梁(2),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 第二横梁(3),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 拖钩(I),与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 管纵梁(4),所述管纵梁(4)的第一端部同时与所述第一横梁(2)、所述第二横梁(3)所述拖钩(I)固定连接; 其中,在所述拖钩(I)被施加一作用力时,所述管纵梁(4)、所述第一横梁(2)及所述第二横梁(3)同时分担所述作用力,所述第一横梁(2)与所述第二横梁(3)将分担的作用力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纵梁(6)及第二纵梁(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机构与所述管纵梁(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包括: 加强横梁(7),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5)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横梁(7)与所述管纵梁(4)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特装底盘拖钩装置,属于边梁式车架技术领域。所述特装底盘拖钩装置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第一纵梁相对设置;第一横梁与第一纵梁固定连接;第二横梁与第二纵梁固定连接,第一横梁与第一纵梁的连接处与第二横梁与第二纵梁的连接处相对应;拖钩与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固定连接;管纵梁与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固定连接,管纵梁与拖钩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特装底盘拖钩装置满足异形车架底盘的自救、互救功能,降低了纵梁变截面处焊缝应力,简化了纵梁的焊缝结构,降低纵梁的强度的风险。
【IPC分类】B60D1/48, B62D21/02
【公开号】CN205203118
【申请号】CN201520871396
【发明人】秦初荣, 王新郧, 罗静
【申请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