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式易于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24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携带式易于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式易于收纳装置,该收纳装置的第一边条部与第二边条部所设的第一结合组件与第二结合组件,可分别供可掀式盖体的第三结合组件与第四结合组件相黏贴,进而使使用者可达到方便收纳或拿取充气组件的目的,以使使用者于水中遭遇紧急状况时,可达到快速开启充气组件的目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类水上活动的兴起,例如:冲浪、泛舟或浮潜等等,使得人们的日常休闲活动更加多采多姿,然而这类的水上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其防护装备就有其必要性,该防护装备中最普及与广为人们所使用的就是救生衣,但是,当人们刚进行水上活动遇到较紧急的情况如海浪、回流或回卷流时,极易因水流动力(即漩涡)而被拉入水面之下,进而使得人因水流动力造成吃水或是旋转造成头部碰撞而出事。

因此,一般水上活动除了装备有救生衣外,也可进一步配戴有救生装置,然而,一般现有的救生装置,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499370《臂挂式救生组件》,包括:一下盖体,其具有一下容室、一下环结合部、一环槽以及一垫圈,该下容室形成于该下盖体内,该下环结合部形成于该下盖体上,该环槽形成于该下环结合部上,该垫圈设置于该环槽内;一上盖体,其以可拆卸方式结合于该下盖体,且具有一上容室、一上环结合部、一环形凸块以及一内固定部,该上容室形成于该上盖体内,该上环结合部形成于该上盖体上,该环形凸块形成于该上环结合部上,该内固定部形成于该上盖体上;一充气组件,其设置于该上盖体内,且具有一充气包、一拉阀组件、一吹嘴以及一防水塞,该充气包为一可充气的救生容器且设置于该下盖体的下容室内,该拉阀组件设置于该充气包上,该吹嘴设置于该充气包上,该拉阀组件具有一阀本体、一弹片、一线体、一拉杆以及一气瓶,该阀本体固定于该充气包上,该弹片的一端固定于该阀本体上,该线体的一端固定于该弹片的另一端,该拉杆固定于该线体的另一端,该气瓶其中一端固定于该阀本体上,且该气瓶的一侧抵靠该充气包,该吹嘴的一端固定于该充气包上,该防水塞设置于相互结合的上盖体以及下盖体上,其中该防水塞具有一塞孔,该吹嘴为一管体;以及一绑带组件,其结合于下盖体上,以使使用者可进一步通过该救生装置达到增加上浮浮力的目的。

并且,请再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488461《臂式充气救生器材》,包括:一保护套;一充气气囊,折叠置于该保护套内;一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与该充气气囊连接,并且,该充气装置连接有一绳带,以供拉动该绳带使该充气装置对该充气气囊充气;一钢瓶,其与该充气装置连接;及一第一松紧带,其设于该保护套上,进而通过充气气囊以使使用者可达到增加上浮浮力的目的。

然而,上述的救生装置,虽均可使用户达到增加上浮浮力的目的,却因该充气装置(如上述只充气气囊与充气包)均挂设于手臂处,因此,当用户开启充气装置后,即可能因使用者手臂粗细不同,导致该救生装置极易从手臂脱离,进而造成使用者危险性提升。

另外,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一般收纳盒体,包括一收纳装置80,该收纳装置80设有一收纳空间81,该收纳装置80设有一盖体82,该盖体82一端设有黏贴组件83,该收纳装置80一侧设有被黏贴组件84,该被黏贴组件84可供盖体82的黏贴组件83相黏贴;一充气气囊90,该充气气囊90设有第一面901与第二面902,该第一面901设有充气装置91,该第一面901设有气嘴92,该气嘴92与充气装置91设置于相对应侧,而使得使用者可借由该充气装置91达到充气气囊90充气开启的目的;

然而,请参阅图3、图4所示,上述的充气气囊90,为了达到节省收纳空间81的目的,而使得使用者于收纳时需要以N字型对折方式才可达到有效收纳的目的,然而,却因此对折方式,须先行将设有气嘴92的第一面901对折后,再进行N字型对折的动作,也使得气嘴92于对折后造成整体充气气囊90厚度增加,导致使用者须将设有气嘴92的第一面901反折,以达到与充气装置91位于同一平面,才可达到厚度降低的目的,并且,因该收纳装置80仅设有一开口,而造成使用者于收纳时若有厚度较厚的情形时,极易导致有收纳不便的缺点,另外,当使用者于水中遇到紧急情况欲通过充气装置91进行充气气囊90充气开启时,极易因充气气囊90于收纳对折时,将该设有气嘴92的第一面901须通过反折后才可与充气装置91达到同一平面,因而造成充气气囊90于瞬间充气状态下,易导致充气不顺畅的情形,进而有充气速度降低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点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易于收纳装置,借由该收纳装置的第一边条部与第二边条部所设的第一结合组件与第二结合组件,可分别供可掀式盖体的第三结合组件与第四结合组件相黏贴,进而使使用者可达到方便收纳或拿取充气组件的目的,以使使用者于水中遭遇紧急状况时,可达到快速开启充气组件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式易于收纳装置,包括:

一收纳装置,该收纳装置内设有容置空间,且该收纳装置内设有背板,且该收纳装置设有顶端、第一侧端与第二侧端,该收纳装置设有第一边条部与第二边条部,且该第一边条部可与本体的顶端与第二侧端相连接,且该第二边条部可与第一侧端相连接,该位于顶端的第一边条部设有第一结合组件,且该位于第二侧端的第一边条部设有第二结合组件,该收纳装置底端连接设有可掀式盖体,且该可掀式盖体分别设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该第一端可与收纳装置的第一侧端位置相对应,且该可掀式盖体的第一端可与收纳装置的第一侧端的第二边条部相连接固定,该可掀式盖体的第二端设有第四结合组件,且该第四结合组件可与第一边条部的第二结合组件相对应黏贴,该可掀式盖体的第三端设有第三结合组件,且该第三结合组件可与第一边条部的第一结合组件相对应黏贴;

一充气组件,该充气组件可设置于收纳装置的容置空间内,且该充气组件设有第一面与第二面,该充气组件具有折线部,且该充气组件的第一面设有充气装置,该充气组件的第二面设有气嘴,且该气嘴位设于折线部;

其中,该容置空间的背板进一步设有连系带,且该连系带设有前段部与后段部,该后段部与容置空间的背板相连接,且该连系带的前段部与充气组件相连接。

其中,该收纳装置进一步设有背盖,且该背盖设置于收纳装置的背板上。

其中,该收纳装置进一步设有可调式扣带,且该可调式带体与背板相连接。

其中,该背盖进一步设有可调式扣带,且该可调式扣带相穿设于收纳装置与背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式易于收纳装置,借由该收纳装置的第一边条部与第二边条部所设的第一结合组件与第二结合组件,可分别供可掀式盖体的第三结合组件与第四结合组件相黏贴,进而使使用者可达到方便收纳或拿取充气组件的目的,以使使用者于水中遭遇紧急状况时,可达到快速开启充气组件的目的。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说明使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收纳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现有收纳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现有收纳装置的充气气囊的气嘴收纳前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收纳装置的充气气囊的气嘴收纳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组件的折线部对折收纳前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组件的进行对折收纳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组件的进行对折收纳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有背盖与可调式扣带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的其可调式扣带应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80 收纳装置

81 收纳空间

82 盖体

83 黏贴组件

84 被黏贴组件

90 充气气囊

901 第一面

902 第二面

91 充气装置

92 气嘴

10 收纳装置

101 顶端

102 第一侧端

103 第二侧端

11 容置空间

12 背板

13 第一边条部

131 第一结合组件

132 第二结合组件

14 第二边条部

15 可掀式盖体

151 第一端

152 第二端

1521 第三结合组件

1522 第四结合组件

153 第三端

20 充气组件

201 第一面

202 第二面

21 折线部

22 充气装置

23 气嘴

30 连系带

31 前段部

32 后段部

40 可调式扣带

50 背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由本说明书所述内容,轻易的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目的。

请查阅图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式易于收纳装置,其包括:

一收纳装置10,该收纳装置10内设有容置空间11,且该收纳装置10内设有背板12,且该收纳装置10设有顶端101、第一侧端102与第二侧端103,该收纳装置10设有第一边条部13与第二边条部14,且该第一边条部13可设置于收纳装置10的顶端101与第二侧端103相连接,且该第二边条部14可与第一侧端102相连接,该位于顶端101的第一边条部13设有第一结合组件131,且该位于第二侧端103的第一边条部13设有第二结合组件132,该收纳装置10底端连接设有可掀式盖体15,且该可掀式盖体15分别设有第一端151、第二端152与第三端153,该第一端151可与收纳装置10的第一侧端102位置相对应,且该可掀式盖体15的第一端151可与收纳装置10的第一侧端102的第二边条部14相连接固定,该可掀式盖体15的第二端152设有第四结合组件1522,且该第四结合组件1522可与第一边条部13的第二结合组件132相对应黏贴,该可掀式盖体15的第三端153设有第三结合组件1521,且该第三结合组件1521可与第一边条部13的第一结合组件131相对应黏贴;

一充气组件20,该充气组件20可设置于收纳装置10的容置空间11内,且该充气组件20设有第一面201与第二面202,该充气组件20具有折线部21,且该充气组件20的第一面201设有充气装置22,该充气组件20的第二面202设有气嘴23,且该气嘴23位设于折线部21;

其中,该第一结合组件131可为黏扣带、钉扣或钮扣;

其中,该第二结合组件132可为黏扣带、钉扣或钮扣;

其中,该第三结合组件1521可为黏扣带、钉扣或钮扣;

其中,该第四结合组件1522可为黏扣带、钉扣或钮扣;

请再参阅图5所示,借由该容置空间11的背板12进一步设有连系带30,且该连系带30设有前段部31与后段部32,该后段部32可与容置空间11的背板12相连接,且该连系带30的前段部31可与充气组件20相连接的结构,而使得当收纳装置10内的充气组件20通过充气装置22充气膨胀后,即可通过该连系带30达到与本实用新型的收纳装置10连接的效果,进而达到避免充气组件20脱离用户抓取范围的目的;

并且,请参阅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组件20收纳的方式,借由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组件20设有第一面201与第二面202,该充气组件20具有折线部21,且该充气组件20的第一面201设有充气装置22,该充气组件20的第二面202设有气嘴23,且该气嘴23位设于折线部21的结构,而使得当使用者于收纳时可先行通过折线部21对折该充气组件20后,使得位于第二面202的气嘴23可与第一面201的充气装置22达到同一平面设置的目的,因此,当使用者欲进行收纳时,依用户习惯对充气组件20进行对折且使气嘴23与充气装置22保持于外侧,请配合参阅图5、图9所示,并通过使用者对折置一定大小后,即可将充气组件20设置于收纳装置10的容置空间11内,以达到快速折叠收纳的目的,并通过该气嘴23与充气装置22保持于外侧,而使得使用者放置时即须将充气组件20的气嘴23与充气装置22位置朝向可掀式盖体15,因此,当充气组件20通过充气装置22开启进行充气膨胀时,可顺着使用者所对折的反方向进行充气开启的动作,并借由该充气组件20的气嘴23与充气装置22于折叠时设置于同一平面,而使得充气组件20进行开启动作时可实现快速展开的效果,进而使使用者于水中进行操作时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使得使用者于紧急情况时达到生存率提升的目的;

另外,请再参阅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装置10的底端连接设有可掀式盖体15,且该可掀式盖体15分别设有第一端151、第二端152与第三端153,该第一端151可与收纳装置10的第一侧端102位置相对应,且该可掀式盖体15的第一端151可与收纳装置10的第一侧端102的第二边条部14相连接固定,该可掀式盖体15的第二端152设有第四结合组件1522,且该第四结合组件1522可与第一边条部13的第二结合组件132相对应黏贴,该可掀式盖体15的第三端153设有第三结合组件1521,且该第三结合组件1521可与第一边条部13的第一结合组件131相对应黏贴,而使得用户欲将充气组件20进行收纳或取出时,可先行将可掀式盖体15的第三端153所设置的第三结合组件1521与收纳装置10的第一边条部13的第一结合组件131相分离后,即可形成第一开口,使用者便可由第一开口将充气组件20取出,若发生充气组件20无法取出的情形时,也可再将该可掀式盖体15的第二端152所设置的第四结合组件1522与收纳装置10的第一边条部13的第二结合组件132相分离后,即可再增加第一开口的开度,进而使用户更方便的取出充气组件20,并且,因本实用新型于折叠收纳时,因该气嘴23与充气装置22设置于同一平面,以使使用者于水中进行开启充气组件20时可达到避免充气组件20有卡住的情形,进而达到顺利充气开启的目的;

请再参阅图10所示,该收纳装置10进一步设有背盖50,且该背盖50设置于收纳装置10的背板12上的结构,而可达到使收纳装置10的背板12结构强化的目的,并且,该背盖50与背板12之间具有间隙,而使得使用者可以利用带体如皮带相穿设后达到结合的目的;

请配合参阅图10、图11所示,该收纳装置10可进一步设有可调式扣带40,且该可调式扣带40除可与收纳装置10的背板12相连接外,该可调式扣带40也可与收纳装置10的背盖50相穿设连结,且该可调式扣带40一端设有卡扣部,且该可调式扣带40另一端设有被卡扣部,该被卡扣部可供卡扣部相卡扣组合,而可借由该可调式扣带40达到使使用者方便系于腰上或是其他部位的目的,进而方便使用者携带使用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效,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精神与技术围内,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容而完成的等效改变及修饰,均仍应为上述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