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靠泊装置以及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52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船舶靠泊装置以及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靠泊装置以及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



背景技术:

在海上进行作业时通常需要通过运输船舶将人员输送到作业现场,运输船舶通常采用与靠船桩配合的方式进行靠泊,并且在运输船舶与靠船桩配合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船舶的平稳,才能保证将作业人员安全地输送至作业现场。

尤其是对于海上风力发电机行业而言,海上风力发电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海上风力发电机距离陆地较远,且相对陆上的风力发电机而言故障率较高,需要维护人员多次到海上风力发电机场所进行维护。而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维护更是处在初期阶段,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维护的成本高,并且现阶段的海上风力发电机运行维护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运维船多数采用的是渔船或木船,通常采用将运维船的前沿与风力发电机的塔基顶靠的方式或者采用将运维船的船绳系于风力发电机的塔基进行侧靠的方式,将运维船靠泊于风力发电机的塔基处,运维人员即可直接从运维船爬上风力发电机平台。但是由于海上的风、浪、流共同作用,会使顶靠后的运维船和风力发电机的塔基之间出现相对运动,使运维船沿船舶的艏-艉方向(纵向)、左-右舷方向(横向)以及船的上甲板-船舱底方向(竖直方向)发生晃动和摇摆,尤其在风浪较大的海况下,维护船的船首会在风浪影响下严重偏离风力发电机塔基的舷梯,导致维护人员在攀爬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跌落至运维船或者水里等安全事故,不但危及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风力发电机不能及时得到维修,给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的效率和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亟需一种船舶靠泊装置以及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靠泊装置以及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能够提高船舶靠泊装置与靠船桩之间的抵靠力,从而减小船舶的摇晃幅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靠泊装置,用于辅助船舶靠泊于多个靠船桩,船舶靠泊装置包括:支撑部、具有多个接收部的抵靠部以及与多个接收部相对应的磁力吸附组件,支撑部的一端与船舶的船体连接,另一端与抵靠部连接;抵靠部沿横向布置有多个与靠船桩相对应的接收部,接收部的至少部分区域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接收部具有与相对应的靠船桩的至少部分侧面轮廓相适应的内部轮廓,使得多个接收部中与靠船桩相对应的接收部能够分别紧密压靠相对应的靠船桩的至少部分侧面区域;磁力吸附组件设置在抵靠部上,使得磁力吸附组件在多个接收部靠近相应的靠船桩时能够吸附靠船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磁力吸附组件为通电后能够产生磁力的电磁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船舶靠泊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磁铁的电气连通和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抵靠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磁力吸附组件的容置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多个接收部包含至少第一接收部组和第二接收部组,使得当船舶通过抵靠部顶靠多个靠船桩时,第一接收部组中的多个接收部或者第二接收部组中的多个接收部能够分别紧密压靠相对应的靠船桩的至少部分侧面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多个接收部并排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每两个相邻的接收部之间具有过渡部,过渡部上设置有引导部,引导部能够在船舶通过抵靠部顶靠多个靠船桩时,将靠船桩引导进入接收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接收部的内部轮廓与靠船桩的侧面轮廓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支撑部背离抵靠部的一侧设置有肋板,并且肋板支撑于船舶的船体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包括上述的船舶靠泊装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靠泊装置,通过设置具有能够与靠船桩配合抵靠的多个接收部的抵靠部,并在抵靠部的靠近多个接收部的位置处设置磁力吸附组件,从而能够提高船舶靠泊装置与靠船桩之间的抵靠力,减小船舶在登靠过程中的摇晃幅度。同时,采用接收部与抵靠部的至少部分侧面区域紧密压靠的方式,增加了抵靠部与靠船桩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船舶由于风浪扰动产生的多个方向的摇动和晃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的船舶靠泊装置的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船舶靠泊装置与靠船桩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船舶靠泊装置的抵靠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抵靠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抵靠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抵靠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抵靠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图2的船舶靠泊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图2中的船舶靠泊装置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船舶靠泊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运维船;10-船舶靠泊装置;11-支撑部;12-抵靠部;121-接收部;122-导电片;12a-第一接收部组;12b-第二接收部组;123-容置空间;124-过渡部;13-控制箱;14-电缆;15-肋板;16-引导部;20-甲板;2-靠船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船舶靠泊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靠泊装置能够应用于船舶中,与靠船桩相配合,提高船舶靠泊效率,尤其可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的运维船上,在海上风力发电机需要维修人员进行运维作业时,能够提高运维船靠泊于风电基础的靠船桩时的靠泊效率,并且能够减小海上风浪对运维船的扰动,使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抵达风力发电机组处进行作业。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靠泊装置以及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海上风力发电机运维船1(以下简称为运维船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的图1中的运维船1的船舶靠泊装置10的一种状态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的图2所示的船舶靠泊装置10与靠船桩2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如图1所示,船舶靠泊装置10包括:支撑部11、具有多个接收部121的抵靠部12及与多个接收部121相对应的磁力吸附组件,支撑部11的一端与船舶的船体连接,另一端与抵靠部12连接;抵靠部12沿横向布置有多个与靠船桩2相对应的接收部121,接收部121的至少部分区域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接收部121具有与相对应的靠船桩2的至少部分侧面轮廓相适应的内部轮廓,使得多个接收部121中与靠船桩2相对应的接收部121能够分别紧密压靠相对应的靠船桩2的至少部分侧面区域;磁力吸附组件设置在抵靠部12上,使得磁力吸附组件在多个接收部121靠近相应的靠船桩2时能够吸附靠船桩2。从而能够提高船舶靠泊装置与靠船桩之间的抵靠力,减小船舶在登靠过程中的摇晃幅度。同时,采用接收部与抵靠部的至少部分侧面区域紧密压靠的方式,增加了抵靠部与靠船桩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船舶由于风浪扰动产生的多个方向的摇动和晃动。

具体地,船舶靠泊装置10设置于运维船1上,并靠近运维船1的前端。船舶靠泊装置10具体包括:支撑部11、抵靠部12、控制箱13以及电缆14,其中,支撑部11安装于运维船1的甲板20上,抵靠部12与支撑部11连接,包括多个横向(即,当船舶顶靠靠船桩时,对应于多个靠船桩的排列方向)布置的与靠船桩2相对应的接收部121,并且多个接收部121对应风力发电机的靠船桩2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至少形成能够与多个靠船桩2配合抵靠的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和第二接收部组12b。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维船1,在靠泊于风电基础的靠船桩2时,能够通过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或者第二接收部组12b中的多个接收部接收相对应的多个靠船桩2,并使多个接收部121的内部轮廓紧密贴合多个靠船桩2的至少部分侧面区域。从而能够配合运维船1的推进器(图中未示出),将该运维船1靠泊于风电基础的靠船桩2上,提高抵靠部12与靠船桩2之间的对准效率,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快速地抵达风力发电机组处进行作业,提高了运维的工作效率。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靠泊装置10进行更好的说明,在描述多个接收部的排列方向时,设定风力发电机的多个靠船桩2的排列方向为横向,而设定每个靠船桩2的延伸方向为纵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支撑部11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例如硬度较强的钢材。支撑部11被配置成板状结构,其通过一个侧边沿竖直方向直立地设置于运维船1船头处的甲板20上,可以将支撑部11垂直连接于甲板20上,或者倾斜一角度连接于甲板20上。并且支撑部11和甲板20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方式或者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栓螺母配合连接,或者通过卡接结构相互卡接。而且,当船舶的甲板20为金属材料时,支撑部11与甲板20之间还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对支撑部11以及甲板20进行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部11背离抵靠部12的一侧设置有肋板15,支撑部11能够通过肋板15支撑于船舶的船体处,从而辅助支撑部11为抵靠部12与靠船桩2之间的抵靠过程提供更有利的支撑作用。能够在抵靠部12具有较小厚度的情况下,增加船舶靠泊装置10与靠船桩2之间的抵靠力,避免船舶靠泊装置10为了能够给运维船1提供较大的抵靠力与靠船桩2配合,需要将抵靠部12设置为具有足够的厚度,而增加运维船1的承载量。或者由于抵靠部12厚度较小,使得运维船1与靠船桩1之间的抵靠力不足,导致运维船1在靠泊过程中出现较大晃动的问题。

抵靠部12设置于支撑部11的背离运维船1的船体一侧,采用具有摩擦性能的材料制成,具体地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示例性地,该具有弹性的材料可以是橡胶,例如丁晴橡胶、氯丁橡胶等,或者还可以为具有摩擦性能的复合材料,例如聚氨酯材料。使得当抵靠部12配合船舶推进器与靠船桩2进行顶靠时,抵靠部12与多个靠船桩2之间能够产生较强的摩擦力,减少运维船1与靠船桩2之间的相对运动。当然抵靠部12还可以通过将接触面进行表面粗糙处理,同样可以增大抵靠部12与靠船桩2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地,抵靠部12包括多个一体成型于其前端面的接收部121。

请一并参见图4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抵靠部12的结构示意图。多个接收部121沿抵靠部12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凹设延伸,形成多个间隔的槽形结构,使得当船舶靠泊装置10安装于运维船1后,每个接收部121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后的靠船桩2的设置方向相同,多个接收部12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彼此同高度地设置,并且相互之间以并排形式紧密地排布。接收部121的内部轮廓(即接收部121内壁形成的轮廓)与靠船桩2的侧面轮廓相同,使得每个接收部121都能够沿靠船桩2的径向接收靠船桩2,示例性地,图中示出的风电基础的靠船桩2的侧面轮廓呈圆柱形,对应地,接收部121的内部轮廓则设置为圆柱形凹槽,并且每个接收部121朝向靠船桩2形成的两个侧向的延伸边设置为能够沿径向包裹靠船桩2的侧面区域的一半。当抵靠部12顶靠于靠船桩2时,能够使相对于靠船桩2的接收部121与靠船桩2的侧面区域紧密地贴合,从而为运维船1的靠泊提供较大的摩擦力,相对于靠船桩2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从而减小运维船1在靠泊于靠船桩2时,因受到风浪的扰动产生的多个方向的摇动以及晃动,使运维船1在靠泊过程中具有平稳的状态,保证运维人员能够安全地攀爬风电基础。上述相对于靠船桩2的接收部121指的是:当船舶靠泊装置10贴近靠船桩2时,抵靠部12的多个接收部121中大致与靠船桩2对准的接收部121。

需要注意的是,接收部121的数量要设置为多于靠船桩2的数量,使多个接收部121对应风力发电机的多个靠船桩2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形成至少两组接收部组: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和第二接收部组12b。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和第二接收部组12b中的多个接收部121与多个靠船桩2的数量相同,并且每组的多个接收部121相互之间的距离与多个靠船桩2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在运维船1需要靠泊于靠船桩2时,抵靠部12能够通过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或者第二接收部组12b中的接收部121与多个靠船桩2进行压靠,从而形成至少两种抵靠方案。当然,接收部组不限于两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设置更多个接收部组,使运维船1与靠船桩2之间的定位更加简单、方便。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以下的实施例中以风电基础具有两个靠船桩的示例进行描述。

如图4中所示,多个接收部121的内部轮廓与两个靠船桩2的外部轮廓相同,并且被紧密相邻地排布,因此多个接收部121中对应两个靠船桩2的设置位置,能够通过相互之间间隔两个接收部121的两个接收部121组成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或第二接收部组12b。在运维船1靠泊于靠船桩2时,采用抵靠部12的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或者第二接收部组12b与两个靠船桩2进行抵靠配合,使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中的两个接收部121与两个靠船桩2之间紧密压靠,或者使第二接收部组12b中的两个接收部121与两个靠船桩2之间紧密压靠。由此,抵靠部12能够为运维船1提供冗余配置,保证运维船1在靠泊于靠船桩2时具有多种抵靠方案,避免在海上出现风浪影响时,因运维船的船舶靠泊装置无法与靠船桩2准确对准,而造成的不能快速将运维船1靠泊或者无法靠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维船1只要将船舶靠泊装置10的抵靠部12大致对准于靠船桩2即可执行靠泊动作,提高了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接收部121的设置数量与两个靠船桩2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接收部121之间的距离有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接收部121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接收部121的数量要保证多个接收部121中能够对应靠船桩2之间固有的距离,至少形成两种抵靠方案。例如假设风电基础具有两个靠船桩2,两个靠船桩2之间的固有距离为靠船桩2直径的两倍,而抵靠部12此时应当包括至少5个接收部121。此时需使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和第二接收部组12b中的两个接收部121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靠船桩2中心之间的距离,即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可由第一个和第四个接收部121组成,而第二接收部组12b由第二个和第五个接收部121组成。此时抵靠部12可以采取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或者第二接收部组12b与靠船桩2顶靠,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靠船桩2接收于接收部121中。避免以往的运维船通过靠泊装置靠泊于靠船桩时,由于在海上出现风浪的情况下难以将靠泊装置对准于靠船桩,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使运维人员无法登靠风电基础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多个接收部121被紧密相邻地设置,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请参见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抵靠部12的接收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抵靠部12还可以被配置成:将相邻的两个接收部121通过过渡部124被过渡连接。此时,多个接收部121同样应对应多个靠船桩2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以及过渡部124的长度来设置。以风力发电机具有两个靠船桩2为例,需使得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和第二接收部组12b中的两个接收部121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靠船桩2中心之间的距离,保证在运维船1和靠船桩2的靠泊过程中至少形成两种抵靠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相邻的两个接收部121之间通过过渡部124连接时,抵靠部12还可以包括引导部16。示例性地,引导部16为导向轮,其朝向远离所述抵靠部12的方向,通过转动轴突设于过渡部124处。在运维船1靠泊于靠船桩2时,如果海上出现风浪扰动,当多个靠船桩2没有被抵靠部12中的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或者第二接收部组12b准确接收,而是抵靠在过渡部124处时,引导部16则能够快速地对多个接触引导部16的靠船桩2进行引导,辅助靠船桩2快速被接收于至少一组接收部组的多个接收部121中,从而提高运维船1的靠泊效率。当然,上述引导部16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能够将靠船桩2快速引导进入接收部121中的其他结构。例如引导部16还可以是对过渡部124进行圆滑处理形成的弧面结构,或者还可以是分别沿纵向方向临近两个接收部121突设在过渡部124的两边缘处的转轴结构。当然,上述引导部16的设置以不干涉靠船桩2与接收部121之间的压靠作用为前提。

在上述实施例中,多个接收部121的内部轮廓均与靠船桩2的侧面轮廓相同地设置,皆为圆柱形的曲面结构,使得抵靠部12顶靠于靠船桩2时,与多个靠船桩2相对的多个接收部121能够与靠船桩2紧密贴合。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将多个接收部121与多个靠船桩2相对应地设置,其中,抵靠部12与靠船桩2相对应是指:每个接收部121的延伸方向与靠船桩2安装后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个接收部121的内部轮廓都与靠船桩2的至少部分侧面轮廓相适应。由此,使得当运维船1通过抵靠部12顶靠靠船桩2时,抵靠部12中的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和第二接收部组12b中的多个接收部121能够分别紧密压靠多个靠船桩2的至少部分侧面区域。

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收部121的内部轮廓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示例性地,当接收部121设置为横截面为方形的槽状结构时,请参见图6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抵靠部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抵靠部12的前端面上朝向远离支撑部11方向,一体式设置多个平行的方棱结构,每两个方棱结构以及过渡连接于两个方棱之间的抵靠面即形成一个横截面为方形的接收部121。当接收部121设置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槽状结构时,请参见图7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抵靠部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抵靠部12的前端面上朝向远离支撑部11方向,一体式设置多个平行的角棱结构,每两个角棱结构之间即形成一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接收部121。或者当接收部121设置为横截面为梯形的槽状结构时,请参见图8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抵靠部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抵靠部12的前端面上朝向远离支撑部11方向,一体式设置多个平行的较小的角棱结构,每两个角棱结构以及过渡连接于两个角棱之间的抵靠面即形成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的接收部121。上述几个实施例的接收部121同样可以沿径向贴合靠船桩2的至少部分侧面区域。当然,接收部121的内部轮廓的曲面结构也可以为非平整面的曲面,或者将接收部121部分的内部轮廓面积镂空处理,同样不会影响接收部121与靠船桩2之间的配合。另外,多个接收部121相互之间,内部轮廓也可以被构造成相同或者不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部121被并排布置,即多个接收部121在竖直方向上同高度地设置,使得船舶靠泊装置10的结构简单,制作工艺也简单,在与靠船桩2进行抵靠时多个接收部121相互之间不会产生额外的扭矩对结构本身造成影响。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接收部121相互之间在竖直方向上还可以不同高度地设置,只要保证每个接收部121与靠船桩2相对应地设置,并不会影响抵靠部12与靠船桩2之间实现配合顶靠作用。另外,接收部12还可以不是整体地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只要其至少部分区域由弹性材料制成,同样可以实现在抵靠部12与靠船桩2之间压靠时提供摩擦力的作用。另外,多个接收部121的纵向长度可以被相同或者不同地设置,只要是能够实现抵靠部12与靠船桩2之间的抵靠作用,接收部121也可以具有较短的纵向长度。

请一并参见图9、图10、图11,图9示出了图2的船舶靠泊装置10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2中的船舶靠泊装置10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10的船舶靠泊装置10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船舶靠泊装置10还包括对应多个接收部121设置的磁力吸附组件。磁力吸附组件与接收部121相对应地设置,此处的相对应指的是磁力吸附组件设置于抵靠部12处,并且临近多个接收部121,使得磁力吸附组件在多个接收部121紧密压靠相应的靠船桩2时能够对靠船桩2产生吸附力,在海上出现较大风浪的情况下,辅助接收部121与靠船桩2之间保持紧密配合。当然,如果磁性吸附组件的磁力足够强,当接收部121与靠船桩2配合压靠后,可关闭船舶推进器,只由磁性吸附组件提供磁力,使运维船1靠泊于靠船桩2。

靠泊期间,由于接收部121能够在磁力吸附组件的辅助作用下与靠船桩2侧面区域紧密贴合,从而减少运维船1在风浪的扰动下,产生的多个方向的摇动和晃动,使运维船1的靠泊过程更平稳,保证运维人员的攀爬安全。而且由磁力吸附组件提供吸附力的方式,能够减少运维船1的动力消耗,从而节约了能源消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磁力吸附组件为通电后能够产生磁力的电磁铁,具体地,磁力吸附组件为导电片122,该导电片122为对应接收部121的内部轮廓设置的弧形金属片结构,从而使导电片122能够对压靠于接收部121中的靠船桩2进行更大面积地吸附。为将该导电片122临近多个接收部121设置,沿抵靠部12顶侧面竖直向下延伸开设多个容置空间123,容置空间123的内部轮廓对应导电片122设置为弧形,使得导电片122被配置成:当将导电片122被置入容置空间123中后,每个导电片122对应位于一个接收部121处,在保证船舶靠泊装置10结构简单的同时,能够使运维船1更平稳地与靠船桩2配合靠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控制箱13被安装于甲板20上的相对于支撑部11背离抵靠部12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控制单元通过电缆14与导电片122电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单元进一步对导电片122的电气连通或断开进行控制。当海上出现较大风浪时,通过船舶推进器配合抵靠部12与靠船桩2顶靠的方式可能会导致抵靠部12与靠船桩2之间出现滑移现象,此时,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电磁铁电气接通,对靠船桩2产生吸附力,辅助抵靠部12紧密贴合靠船桩2,保证运维船在靠泊过程中的平稳。在运维船1将运维人员输送至风电基础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电磁铁断电,电磁铁的磁力消失,从而可将运维船1驶离风力发电机组处。当然,还可以在运维船1上设置相应的传感器,用于感知船舶的运动幅度,从而在海上出现风浪使运维船1在与靠船桩2靠泊时出现晃动时,传感器可将船舶的运动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即可根据船舶的运动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接通电磁铁辅助靠泊。

上述实施例中,磁力吸附组件为通电能够产生磁力的导电片122,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磁力吸附组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的能够产生磁力的结构,同样可以将其他的磁力吸附组件相应设置为弧形的片状结构,同导电片122的设置方式布置于抵靠部12中。另外,磁力吸附组件还可以为永磁铁,只是当磁力吸附组件为永磁铁时,在运维船1需要驶离风力发电机时,需要船舶推进器能够提供大于永磁铁磁力的马力,使抵靠部12与靠船桩2之间脱离抵靠。

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抵靠部12与支撑部11采用分体式结构连接,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抵靠部12与支撑部11还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当为一体式结构时,示例性地,可以将弹性材料的抵靠部12采用一体注塑方式连接于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撑部11上,当然,支撑部11和抵靠部12之间一体式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的方法进行连接。另外,当抵靠部12与支撑部11为一体式结构时,支撑部11也可以不是刚性材料,示例性地,支撑部11也可以采用与抵靠部12相同的弹性材料制成,此时可选用弹性模量相对较大的弹性材料,并将支撑部11设置足够的厚度,以便于将支撑部11与抵靠部12一体成型设置的同时,保证支撑部11有一定的硬度,能够为整体结构提供有效支撑。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靠泊装置10设置于运维船1的船头位置处,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靠泊装置10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船舶靠泊装置10的具体设置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当运维船1为通过尾端与靠船桩2配合时,对应地,即可将船舶靠泊装置10设置于运维船1的船尾处,同样地,还可以靠近运维船1两侧船舷设置,只要能够实现通过抵靠部12与靠船桩2配合顶靠即可。

以下结合图2以及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舶靠泊装置10应用于风力发电机运维船1中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具体地:通过将船舶靠泊装置10设置于运维船1与靠船桩2配合的一端处(船头处),运维船1带动抵靠部12朝向风电基础的靠船桩2方向推进。当运维船1逐渐靠近靠船桩2时,调整运维船2的船头方向,抵靠部12配合船舶推进器,选择任意一种抵靠方案,即可以选择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第一第二接收部组12a和第二接收部组12b中任一者中的两个接收部121分别接收两个靠船桩2,并进行压靠配合。此时,如果海上风浪较大,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导电片122接通电源,通过导电片122产生的磁力使靠船桩2与接收部121紧密压靠在一起,使运维船1在靠泊过程中保持平稳状态,保证运维人员安全地攀爬至风电基础。当运维船1将运维人员输送完毕后需要驶离风力发电机组时,控制单元控制导电片122断电,导电片122的磁力消失,即可将运维船1驶离风力发电机组处。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靠泊装置10还可以被应用于其他的船舶中,辅助船舶进行靠泊,设置方式以及应用原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同,故不再加以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靠泊装置,通过设置具有能够与靠船桩配合抵靠的多个接收部的抵靠部,并在抵靠部的靠近多个接收部的位置处设置磁力吸附组件,从而能够提高船舶靠泊装置与靠船桩之间的抵靠力,减小船舶在登靠过程中的摇晃幅度。同时,采用接收部与抵靠部的至少部分侧面区域紧密压靠的方式,增加了抵靠部与靠船桩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船舶由于风浪扰动产生的多个方向的摇动和晃动。保证运维人员能够被安全并快速地输送至风电基础,提供运维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并且,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