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817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
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控制模块是卫星中电源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整体卫星电源功率传输的汇集点,用来处理太阳电池方阵输出功率、母线电压调节、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故障隔离和监控管理,以保证电源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卫星承重舱板在卫星中起到支撑卫星防止其整体变形的作用。能源控制模块和卫星承重舱板均是卫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目前公知的能源控制模块和卫星承重舱板各自制作完成后,先将能源控制模块固定于卫星承重舱板,再分别通过各自的安装孔安装在卫星上。该装置适用于对能源控制模块和卫星承重舱板的预留空间没有严格要求的卫星。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微小卫星层出不穷,上述能源控制模块和卫星承重舱板组合后的体积大于微小卫星为其预留的空间,无法满足微小卫星的要求,并且能源控制模块和卫星承重舱板独立设计时存在力学试验彼此干涉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保证能源控制模块和卫星承重舱板现有功能的基础上缩小体积,既满足微小卫星为其预留的有限的空间,又防止两者独立设计时力学试验带来的彼此干涉问题的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
直 ο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装置,包括卫星承重舱板和包括壳体的能源控制模块,其特征是能源控制模块的壳体为卫星承重舱板中部制出的带有凹槽的凸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卫星承重舱板的左、右和顶部的面上均制有与卫星承重舱板为一体的带孔固定凸块,所述凸台左右两端的上、下各有一个与卫星承重舱板为一体的带孔安装定位凸块,凹槽上、下的凸台上分别制有固定孔。所述的凹槽底部制有导线穿线孔,凹槽底部外侧经螺钉固装有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上的导线置于凹槽中。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卫星承重舱板上制出能源控制模块的技术方案,减少了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独立制作后再连接而加大的体积,既满足微小卫星为其预留的有限的空间,又防止两者独立设计时力学试验带来的彼此干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 安装方便,结构可靠,满足环境要求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装置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1位于卫星下舱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制作过程如图1、图2、图3所示,选用铝合金制成中部为凸台,凸台上制有一个凹槽的卫星承重舱板2 ;所述凸台作为能源控制模块的壳体6,凹槽中放置能源控制模块的部件,凹槽底部有穿线孔,能源控制模块电连接器7固装于凹槽底部外侧,连接电连接器的导线穿过穿线孔置于凹槽中,螺钉5将一盖体固定于凸台端面,构成与卫星承重舱板一体化的能源控制模块4。见图2,卫星承重舱板靠近左右两侧和顶部的面上各有两个与卫星承重舱板为一体的带孔固定凸块1,凸台左右两端上下各有一个与卫星承重舱板为一体的带孔安装定位凸块3,凹槽上下的凸台上各有三个固定孔8。见图4,两个对称的卫星下舱段10内均放置有与能源控制模块为一体的卫星承重舱板和蓄电池9,先用定位销通过安装定位凸块上的孔将卫星承重舱板定位在卫星上,再通过卫星承重舱板六个固定凸块上的孔和凹槽上下的凸台上六个固定孔将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的卫星承重舱板固定在整星上。该装置既有效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又能防止能源控制模块和卫星承重舱板结构独立制作时力学试验带来的彼此干涉。
权利要求1.一种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装置,包括卫星承重舱板和包括壳体的能源控制模块,其特征是能源控制模块的壳体为卫星承重舱板中部制出的带有凹槽的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卫星承重舱板的左、右和顶部的面上均制有与卫星承重舱板为一体的带孔固定凸块,所述凸台左右两端的上、下各有一个与卫星承重舱板为一体的带孔安装定位凸块,凹槽上、下的凸台上分别制有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凹槽底部制有导线穿线孔,凹槽底部外侧经螺钉固装有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上的导线置于凹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装置,包括卫星承重舱板和包括壳体的能源控制模块,其特征是能源控制模块的壳体为卫星承重舱板中部制出的带有凹槽的凸台。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卫星承重舱板上制出能源控制模块的技术方案,减少了卫星承重舱板与能源控制模块独立制作后再连接而加大的体积,既满足微小卫星为其预留的有限的空间,又防止两者独立设计时力学试验带来的彼此干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结构可靠,满足环境要求等优点。
文档编号B64G1/22GK202115708SQ20112018897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7日
发明者王涛, 郗志伟, 黄晓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