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卸运输平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4943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航空装卸运输平台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卸运输平台车,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军用运输机和民用运输机装卸货物的装卸运输平台车。
目前我国使用的民用升降货台有两种一种是升降平台,用于维修和升降货物;另一种是用于民航飞机对行李、货物等进行装卸的平台。第一种平台形状、尺寸、性能指标都不能满足军用运输机的需要,尤其是往伊尔-76或运-八飞机上装卸货物。民航用货物装卸平台虽然能对部分货物进行装卸,但是这种平台是分体式的,平台分两部分,前平台和后平台,前平台为一高台,用米正对飞机舱门,最低高度1636毫米,而运-八飞机后货舱地板高度为1414毫米,平台不能与飞机货舱地板对正,装不上货物。同时这种平台只有装卸能力,没有运输能力,而且只能装卸集装箱和标准尺寸的货板。
目前国外用于空军装卸货物的平台车主要有美、英、德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产品。根据我国伊尔-76和运-八飞机的特点,配备一种载货量为13000kg的装卸平台比较理想。澳大利亚的TASLU型货物装卸运输平台为13600kg级,最大举升高度5.5米,最低高度0.99米,平台长度8.5米,宽度2.818米。这种货物装卸平台的缺陷在于首先,该平台只能往伊尔-76飞机上装货,由于运-八飞机货舱后段有一个4°的斜坡,用此平台装货时,货台不能与飞机倾斜的地板对正,货台装不上去。其次,此平台宽度为2.818米,只能用伊尔-76飞机空运,运-八飞机装不下,不能用其空运。综上所述,目前我军运输机主要靠人力装卸货物,需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装卸时间长、空运能力低,使用的装卸平台不能适应我国军用和民用运输机货物装卸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军用和民用运输机装卸货物和运输货物的平台车,该装卸运输平台车能够将货物举升到一定高度,可实现第一平台上仰0°~5°,可直接为伊尔-76、运-八、安十二、安二六等运输机从后门装卸空投、空运物资;并能够在任一中间高度给飞机、卡车、拖车或静止平台装卸货物。该平台车除具有装卸能力外,还具有运输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装卸和运输能力的民航用货物装卸运输平台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一种装卸运输平台车,包括一能够自行驶的底盘;一由升降装置支撑的传输平台,用于承载货物和传输货板,其中包括一端部可以绕枢轴转动的第一平台;一与所述第一平台的的另一端部相互枢接的第二平台;以及一对主梁,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平台的两边下面,用于支承所述传输平台;所述的第二平台固定在上梁上;四个保持车身平稳的支腿装置,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用于在所述传输平台传输货板时,该支腿装置利用油压支撑地面;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用于支撑所述传输平台前部的半叉架装置,包含有第一臂部,其中一个端部支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平台的底梁上,与该底梁相互铰接,而另一个端部支点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沿所述底盘滑动;第二臂部,其中一个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底盘上并与所述第一臂部在底盘上的支点相隔,另一端部铰接在所述第一臂中部上,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平台的稳定性;和一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顶升油缸,该顶升油缸之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臂部铰接点之上,用于升降所述传输平台;以及一用于支撑所述传输平台后部的折弯架装置,包含有一个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的第一臂部;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臂部的另一个端部铰接的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的另一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底盘上;以及一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顶升油缸,该顶升油缸之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上,用于升降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半叉架第一臂部与所述底盘支点的滑动轨迹位于由所述半叉架第二臂部和所述折弯架第二臂部在所述底盘上支点所成的直线上。
所述折弯架的第一、第二臂部和所述半叉架第二臂部的长度分别是所述半叉架第一臂部长度的一半。
当平台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平台的顶升油缸顶起所述第一平台的仰角是0°~5°。
所述平台还包括一设置在底盘上的同步装置,用于同步升降所述传输平台,该同步装置包括有两个容量相同的油马达,该油马达的出油管分别与所述半叉架装置和所述折弯架装置的顶升油缸相接。
所述油马达的输出轴彼此固定连接。
该油马达的进油管通过一个三通管与总油管相接。
所述位于车身同侧的支腿分别通过液压方式连接于所述同步装置,用于在平台横滚时,所述同侧的支腿在所述同步装置控制使车身倾斜。
所述平台还设置有加宽板,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货板。
所述驾驶室可以横移出所述的平台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一种装卸运输平台车,包括一能够自行驶的底盘;一设置驾驶室的第一平台;
一由升降装置支撑的传输平台,用于承载货物和传输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用于支撑所述传输平台后部的折弯架装置,包含有一个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的第一臂部;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臂部的另一个端部铰接的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的另一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底盘上;以及一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顶升油缸,该顶升油缸之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上,用于升降所述传输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装卸运输平台车巧妙地运用半叉架与折弯架组合,实现平台前仰或后仰的较大角度;两个马达同轴连接的同步装置保证了平台能同步升降,该同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在平台严重偏载的情况下能保持高精度的同步升降;用于支撑平台的四个支腿还可在所述的同步装置控制下用作平台左右横滚(即左右倾斜);该装卸运输平台车在具备装卸能力的同时具备运输能力,并能自行上下运输机装机运输;驾驶室可随平台一同升降,也能在平台上横向移动,使该平台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不超宽,又能在工作时不占平台的有效宽度;传输平台设置加宽板,可适用于装卸不同尺寸的货物。
本实用新型的民航用装卸运输平台车,在具备装卸能力的同时具备运输能力,采用了折弯架结构,实现了平台前仰或后仰的较大角度,可适应各种高度的运输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台横滚功能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输平台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本实用新型的装卸运输平台车如
图1所示,包括一能够自行驶的底盘1、一传输平台2用于承载货物和传输货板,该传输平台包括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第一平台21的一端可绕枢轴3转动,其另一端与第二平台22相互枢接,第二平台22的另一端部可绕枢轴3转动;一对主梁4分别设置在传输平台2的两边下面,用于支承所述的传输平台2,第二平台22固定在主梁4上;在主梁4与底盘1间包含一半叉架一折弯架组合结构,其中半叉架装置5用于支撑第一平台21,包含第一臂部51,其一个端部支点A设置在传输平台的主梁4上,与主梁相互铰接,而另一支点D设置在底盘1上,可沿底盘滑动;第二臂部52,其一个端部支点C铰接在底盘1上并与所述的第一臂部51在底盘上的支点相隔,另一端部B铰接在第一臂部51的中部,用于增强第一平台21的稳定性;一顶升油缸6与底盘1固定连接,该顶升油缸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臂部51和第二臂部52铰接点之上,用于升降传输平台2;折弯架装置7位于传输平台2的后部,包含第一臂部71、第二臂部72和一顶升油缸6,第一臂部71的一个端部支点E铰接在第二平台22上,另一端部与第二臂部72的一端铰接,第二臂部的另一端支点F铰接在底盘1上;顶升油缸6与底盘固定连接,该顶升油缸之顶部设置在第一臂部71上,用于升降第二平台22。折弯架7的第一臂部71、第二臂部72和半叉架5的第二臂部52的长度分别为半叉架5的第一臂部51长度的一半。
在半叉架顶升油缸6的作用下半叉架5的D点在底盘的轨道上滑动,A点可以在AC线上升降运动;在折弯架顶升油缸6的作用下,折弯架7的E点可以A点为平行同步升降;如果需要俯仰,则解除同步,A点不动,E点可以A点为园心、AE为半径转动以达到平台AE俯仰的目的;反之,A点也可绕E点转动达到俯仰的目的。当平台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的第一平台21相对整体平台可上仰0°~5°。
同步装置如图2所示,由油马达8通过齿轮9和链10连接在一起,压力油经总油管11进入三通12,然后分成两支油管13分别进入两个油马达,由于两个油马达容量相同,出口14、15得到的油量相同;出口14与半叉架5的顶升油缸6连接,出口15与折弯架7的顶升油缸6连接,两叉架因而能同步升降,如果不需同步则单独控制两叉架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底盘部分如图3所示,由车架16、前驱动桥17、传动轴18、油马达19、油泵20、发动机23、后轮架24、液压油箱25、阀组26、燃油箱27、电瓶28、电箱29、支腿30和车轮31等组成。前驱动桥17的功能是驱动车行驶并转向;油马达19通过传动轴18将动力传给驱动桥17,发动机23将动力传给油泵20,提供行走和升降的油压;后轮架24分左右两组,分别由两个后桥安装四个车轮31;液压油箱25内装有液压油;阀组26由各种控制阀组成;燃油箱27装有燃油供柴油机使用;电箱29内安装有控制用的各种电器;如图4所示,支腿30在车的左右各两个,通常在平台传输货板时四个支腿在俯压下支撑地面使车身平稳,在平台横滚时(倾斜)左边(或右边)两支腿在同步装置控制下注入高压油,使车身倾斜,如果四个支腿同时支起时,可使整个平台的六个车轮同时离开地面,便于维护、修理和换轮胎。
传输平台2如图5所示,平台面上布置有主动轮32和被动轮33,它们支持货板并在链34和油马达35的驱动下,将货板在台面上前后传输,以达到从飞机上接货板和向飞机送货的目的;加宽板36可将平台加宽,以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货板。
驾驶室可随平台一起升降,也能在平台横向移动,以便在公路上行驶时不超宽,又能在工作时不占平台的有效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折弯架还可单独使用在其它设备上,例如民航用升降平台车,其结构如图6所示。这种升降平台车包括一能够自行驶的底盘40、一设置驾驶室的第一平台41、一由升降装置支撑的传输平台42,用于承载货物和传输货板;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一用于支撑传输平台42的折弯架装置7,该折弯架装置7包含第一臂部71、第二臂部72和一顶升油缸6,折弯架装置的作用原理参看前述航空装卸运输平台。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适当的变形和改变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装卸运输平台车,包括一能够自行驶的底盘;一由升降装置支撑的传输平台,用于承载货物和传输货板,其中包括一端部可以绕枢轴转动的第一平台;一与所述第一平台的的另一端部相互枢接的第二平台;以及一对主梁,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平台的两边下面,用于支承所述传输平台;所述的第二平台固定在主梁上;四个保持车身平稳的支腿装置,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用于在所述传输平台传输货板时,该支腿装置利用油压支撑地面;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用于支撑所述传输平台前部的半叉架装置,包含有第一臂部,其中一个端部支点设置在所述传输平台的底梁上,与该底梁相互铰接,而另一个端部支点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沿所述底盘滑动;第二臂部,其中一个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底盘上并与所述第一臂部在底盘上的支点相隔,另一端部铰接在所述第一臂中部上,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平台的稳定性;和一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顶升油缸,该顶升油缸之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臂部铰接点之上,用于升降所述传输平台;以及一用于支撑所述传输平台后部的折弯架装置,包含有一个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的第一臂部;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臂部的另一个端部铰接的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的另一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底盘上;以及一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顶升油缸,该顶升油缸之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上,用于升降所述第二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叉架第一臂部与所述底盘支点的滑动轨迹位于由所述半叉架第二臂部和所述折弯架第二臂部在所述底盘上支点所成的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架的第一、第二臂部和所述半叉架第二臂部的长度分别是所述半叉架第一臂部长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台车,其特征在于当平台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平台的顶升油缸顶起所述第一平台的仰角是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一设置在底盘上的同步装置,用于同步升降所述传输平台,该同步装置包括两个容量相同的油马达,该油马达的出油管分别与所述半叉架装置和所述折弯架装置的顶升油缸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马达的输出轴彼此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平台车,其特征在于该油马达的进油管通过一个三通管与总油管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车身同侧的支腿分别通过液压方式连接于所述同步装置,用于在平台横滚时,所述同侧的支腿在所述同步装置控制使车身倾斜。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8所述的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设置有加宽板,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货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8所述的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可以横移出所述的平台车。
11.一种装卸运输平台车,包括一能够自行驶的底盘;一设置驾驶室的第一平台;一由升降装置支撑的传输平台,用于承载货物和传输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用于支撑所述传输平台后部的折弯架装置,包含有一个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的第一臂部;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臂部的另一个端部铰接的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的另一端部支点铰接在所述底盘上;以及一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顶升油缸,该顶升油缸之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上,用于升降所述传输平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军用运输机和民用运输机装卸货物的航空装卸运输平台车,包括一能够自行驶的底盘、一由升降装置支撑的传输平台、一对主梁、驾驶室和四个保持车身平稳的支腿装置。该装卸运输平台车的升降装置采用半叉架与折弯架组合,实现平台前仰或后仰较大角度;运用油马达同轴联接的同步装置,保证了平台能同步升降;用于支撑平台的四个支腿还可用作平台左右横滚。该平台车有行走、升降、传输、俯仰和横滚等功能。该平台车可用于运—八、伊尔—七六等运输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民航用装卸运输平台车。
文档编号B64F1/32GK2384864SQ99209389
公开日2000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30日
发明者周远大, 汪绪谦, 张莉, 张 杰, 鲍昆, 向卫, 邓诚实, 黄顺章 申请人: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