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6976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机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然而无人机还可以用来向地面交通不便达到的地区空投物资,目前,尚未有成型的无人机投放结构出现在市场上,如果将现有的用于其他领域的投放结构装在无人机上,由于此类投放结构过于复杂,整体重量过大,会加大无人机的负载,致使无人机的载重量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无人机搭载能力大大下降,无法投放更多有用的物资,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便,可靠性强的无人机投放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
[0005]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所述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挡板装置、位于所述挡板装置一侧的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拉动装置及位于所述拉动装置上方的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上方的第一横杆及支撑块,所述挡板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周围的固定框、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的挡板、位于所述挡板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及位于所述固定框一侧的第一固定架,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移动架、位于所述移动架下方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一侧的第一固定杆,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下端的垫板、位于内部的第一支架、位于框体内部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固定块,所述拉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推动杆及位于所述推动杆下方的连接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贯穿所述固定板上下表面的柱体及位于所述柱体下方的旋转部,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推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支撑块呈长方体,所述支撑块竖直放置,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挡板呈长方体,所述挡板竖直放置,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挡板的上端贯穿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框呈凹字型,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与所述固定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移动架呈L型,所述移动架的一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弹簧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竖直放置。
[0011]所述垫板呈长方体,所述垫板水平放置,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垫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及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垫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
[0012]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两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竖直放置,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固定板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气缸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4]所述柱体呈圆柱体,所述柱体贯穿所述固定板的上下表面,所述旋转部呈圆柱体,所述柱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旋转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承载较重的物资,并将其运输至需要的位置,然后通过气缸拉动支撑块向上移动,使得物资掉落到指定的位置,操作简单,投放效率高,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板1、位于所述支撑板1下方的挡板装置2、位于所述挡板装置2 —侧的支撑装置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上的框体4、设置于所述框体4上的拉动装置5及位于所述拉动装置5上方的固定装置6。
[0019]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板1相对放置,所述支撑板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1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第一竖杆11、位于所述第一竖杆11上方的第一横杆12及支撑块13。所述第一竖杆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竖杆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1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1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横杆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1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竖杆1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1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撑块13呈长方体,所述支撑块13竖直放置,所述支撑块13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0]如图1所示,所述挡板装置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挡板装置2包括第一气缸21、位于所述第一气缸21周围的固定框22、位于所述第一气缸21上方的挡板23、位于所述挡板23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24及位于所述固定框22 —侧的第一固定架25。所述第一气缸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下方。所述挡板23呈长方体,所述挡板23竖直放置,所述挡板2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1连接,使得所述挡板2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挡板23的上端贯穿所述支撑板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框22呈凹字型,所述第一气缸21的侧面与所述固定框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2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24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气缸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4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25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25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2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25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框22的侧面固定连接。
[0021]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移动架31、位于所述移动架31下方的第一弹簧32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32 —侧的第一固定杆33。所述移动架3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移动架31呈L型,所述移动架31呈L型,所述移动架31的一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弹簧3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弹簧32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33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33贯穿所述移动架3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移动架31可以上下移动。
[0022]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4呈倒置的凹字型,所述移动架31的一端与所述框体4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框体4上设有位于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41、位于下端的垫板42、位于内部的第一支架4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