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改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373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覆膜改写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膜改写器,特别是涉及对设有用来保护在非使用状态下的改写带覆膜的保护盖的覆膜改写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覆膜改写器,一般来说,是将涂附在绕挂于较外壳本体更突出的改写头上的改写带外面的修正用的或糊状物等的覆膜,在纸面等处进行改写。
因此,当在非使用的状态下,覆膜是露出在改写带的外面,所以容易受到损伤。
为了防止上述情形的产生,则以分离式的盖子包覆绕挂着改写带的改写头全体,或者在改写头中,将配置着未使用改写带的部分,以一端轴向支撑于外壳本体的盖子所包覆。
但是,在前者的状态下,因为盖子是分离式,不仅在使用覆膜改写器的过程中有遗失之虞,更因为必须包覆改写头的全体而提高成本。
反观后者的状态,不仅外壳本体上用来轴支盖子的部分有破损的可能,且用来制作轴向支撑机构的模具将变得复杂且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以提供一种覆膜改写器,具备保护改写带覆膜的盖子,其目的为在覆膜改写器的使用过程中盖子不会遗失,不采用轴支等有破损可能的结构,且有利于节约成本。
本发明可利用以下的构造达成上述的目的。
方案1、一种覆膜改写器,其可将在绕挂于从外壳本体突出、且于左右两侧设有导引部的改写头上的改写带外面所涂附的覆膜,在纸面等处进行改写,其特征为该覆膜改写器设有保护盖,当进行改写时可被收纳于前述外壳本体内,并在不使用时可由外壳本体的前端突出,以保护尚未使用的改写带的覆膜,并在前述保护盖的前端部内面设有卡合部,可在不使用时,将前述卡合部卡合在位于改写头左右的导引部前端的下缘端部,而在使用时,可使该卡合部卡合于设置在外壳本体的被支承部,由此而分别赋予其挡件的功能。
方案2、如上述1中所述,其中前述的卡合部形成卡合凸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通过使前述卡合凸部卡合在位于改写头左右的导引部前端的下缘端部而形成接触,而使保护盖在保护盖的前端部从改写带处分离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弯曲,并使保护盖前端部的内面与改写带之间保持一固定值以上的间隔。
方案3、如上述1或2中所述,其中前述保护盖的左右宽度大于改写头的左右导引部的间隔,并在保护盖的前端内面,设置有比前述间隔宽度更宽且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卡合部。
方案4、如上述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其中设置于外壳本体的前述被支承部,设置在与前述保护盖的内面相互面对的外壳本体的下缘端部。
方案5、如上述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其中,在位于改写头左右导引部的下缘端部设置卡合凸部,并使该卡合凸部与设置于保护盖前端内面的前述卡合部形成卡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覆膜改写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覆膜改写器的非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在第2图中非使用状态的改写头附近的沿III-III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为对应第1图局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为对应第3图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1、1’覆膜改写器 2外壳本体 3、3’导引部3a下缘端部 4改写头 5改写带 6覆膜7下缘端部 8保护盖 9嵌入槽 10导轨11小凸肋 12前端部 12a前端部内面13卡合部(卡合凸部) 14前端内缘15停止凸部 16被支承部 17卡合凸部实施方式第1图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覆膜改写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第2图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覆膜改写器的非使用状态的立体图,第3图是在第2图中的非使用状态的改写头附近,沿III-III线的局部剖面图。
如图所示,在覆膜改写器1中,改写带5是绕挂在较外壳本体2的前端更突出、并在左右两侧具有导引部3、3的改写头4上。
在改写带5的外面,涂附有修正用或糊状物等的覆膜6。
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使第1图中的右侧缘端朝下,将覆膜改写器1握持成纵向,将改写头4的前端按压于纸类的表面,通过将覆膜改写器1在身前拉动,使改写带5沿着改写头4的前端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滑动,进而使覆膜6在纸类的表面进行改写。
薄板带状的保护盖8,被设置在外壳本体2的下缘端部7处,形成在使用的过程中,可朝前后方向(第1图中的左右方向)自由滑动的状态。
保护盖8的左右(第1图中的上下方向)宽度,是略大于改写头4左右的导引部3、3’的间隔。
当使用的过程中,保护盖8如第1图所示,重叠于外壳本体2的下缘端部7,当不使用时,则如第2图所示地,将保护盖8的前端部12朝前方推出,使其停留于改写头4的外围,覆盖住未使用侧的改写带5的外面,形成对覆膜6的保护。
在外壳本体2的下缘端部7处,设置前后方向的嵌入槽9,通过使设置在该嵌入槽9左右的导轨10、10,与设置于保护盖8背面(图示省略)的卡合部形成滑动自如的卡合,可使保护盖8能自由地在前后方向上被推出。
在保护盖8外表面的后半部,于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着多条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小凸肋11,通过以拇指等轻推该小凸肋11,将其在前后方向上推动,能容易地使保护盖8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如第2、3图所示,在保护盖8前端部附近的内面12a处,在左右并列设有卡合凸部13、13作为卡合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通过使前述卡合凸部13、13卡合在改写头4左右导引部3、3的前端的下缘端部3a、3a,能具有防止保护盖8朝后方滑动的挡件功能。
此外,前述左右卡合凸部13、13,也可以形成一条较改写头4的左右导引部的间隔更宽且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凸肋。
在保护盖8的后端部内面,如第3图所示,设有可防止保护盖8朝前方脱离的停止凸部15,其与被设置在外壳本体2下缘端部7的嵌合槽9的前端内缘14相接触。
又如第1图所示,外壳本体2的下缘端部7的前端附近,设有凸肋状以外的适当的被支承部16,在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使保护盖8的前端部内面的卡合凸部13、13,卡合于被支承部16,而避免保护盖8朝前方滑动后脱落。
第4、5图则分别显示其它的实施例,其中第4图表示对应于第1图局部的立体图,第5图为对应于第3图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的覆膜改写器1’中,在位于改写头4左右的导引部3、3处的下缘端部3a、3a处设有卡合凸部17、17,当使保护盖8前进时,设置在其前端部内面12a的卡合凸部13,将跨过卡合凸部17,并在卡合凸部17的前面形成卡合。
这样,因为设置在保护盖8的前端内面12a的卡合凸部13,与设于导引部3、3的下缘端部3a、3a的卡合凸部17、17相接触,因此,保护盖8的前端部12,将在离开改写带5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弯曲,并在保护盖8的前端部内面12a与改写带5之间保持所希望的间隔。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1)倘若根据解决方案1,因为保护盖可在使用覆膜改写器的过程中被收纳于外壳本体内,而在不使用时则推出该保护盖的前端部来保护尚未使用的改写带,因此保护盖不会遗失。
而且,因为保护盖是组装于外壳本体,并未采取轴支等容易破损的装置,因此能放心的使用并有利于制作成本的降低。
再者,无论是在使用或不使用的状态下,因为保护盖设有挡件功能,因此保护盖可在使用状态下产生滑动而不会有使用上的问题,并可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完全保护改写带的覆膜。
(2)倘若根据解决方案2,因为保护盖的前端部内面与改写带的覆膜相接触,因此能有效地防止覆膜受损。
(3)倘若根据解决方案3,因保护盖可完全地覆盖于改写头的左右导引部之间,且保护盖的挡件功能可有效地发挥,因此能充分地保护改写带的覆膜。
(4)倘若根据解决方案4,能在使用状态下充分地发挥保护盖的挡件功能。
(5)倘若根据解决方案5,因为可使保护盖8,在其前端部12离开改写带的方向上容易地产生弹性弯曲,因此可望有效地保护改写带的覆膜。
权利要求
1.一种覆膜改写器,其可将在绕挂于从外壳本体突出、且于左右两侧设有导引部的改写头上的改写带外面所涂附的覆膜,在纸面等处进行改写,其特征为该覆膜改写器设有保护盖,当进行改写时可被收纳于前述外壳本体内,并在不使用时可由外壳本体的前端突出,以保护尚未使用的改写带的覆膜,并在前述保护盖的前端部内面设有卡合部,可在不使用时,将前述卡合部卡合在位于改写头左右的导引部前端的下缘端部,而在使用时,可使该卡合部卡合于设置在外壳本体的被支承部,由此而分别赋予其挡件的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改写器,其中前述的卡合部形成卡合凸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通过使前述卡合凸部卡合在位于改写头左右的导引部前端的下缘端部而形成接触,而使保护盖在保护盖的前端部从改写带处分离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弯曲,并使保护盖前端部的内面与改写带之间保持一固定值以上的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覆膜改写器,其中前述保护盖的左右宽度大于改写头的左右导引部的间隔,并在保护盖的前端内面,设置有比前述间隔宽度更宽且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卡合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覆膜改写器,其中设置于外壳本体的前述被支承部,设置在与前述保护盖的内面相互面对的外壳本体的下缘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覆膜改写器,其中,在位于改写头左右导引部的下缘端部设置卡合凸部,并使该卡合凸部与设置于保护盖前端内面的前述卡合部形成卡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设有不易遗失、破损,并有利于节约成本的设有改写带保护盖的覆膜改写器。其是将涂附在绕挂于从壳体本体(2)突出、且左右两侧具有导引部(3)的改写头(4)的改写带(5)外面的覆膜(6),而在纸面等处进行改写的覆膜改写器(1);还设有保护盖(8),当进行改写时可被收纳于前述外壳本体(2)内,并在不使用时,可使其前端部从外壳本体(2)突出,以保护尚未使用的改写带(5)的覆膜(6);并在前述保护盖(8)的前端部内面设有卡合部(13),可通过将该卡合部(13),在不使用时卡合在位于改写头(4)左右的导引部(3)前端的下缘端部,在使用时卡合于设置在外壳本体(2)的被支承部(16),而分别赋予挡件的功能。
文档编号B65H37/00GK1454790SQ02146829
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日
发明者新屋雅司 申请人:蜻蜓铅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