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方法及列车装载和卸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1327阅读:1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路运输方法及列车装载和卸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铁路运输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列车装载和卸载的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同铁路线没有关联的用户对于通过铁路运输货物具有不同的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请求铁路公司为指定类型的货物提供特殊的铁路车;然后要求在一个授权的车站可以得到它们;通过卡车运输货物到车站,在车站卸载并再装载货物,因此在整个装载操作期间保持铁路车不动。在目的地必须使用同样的过程。
另一个可能性是要求从最近的授权车站用拖车运载提供的铁路车,直接装载铁路车,在整个装载操作期间保持铁路车暂停不用,并且然后将其返回初始车站;在目的地必须使用一个相似的过程。
在这两种情况下,装载的铁路车必须挂靠到第一个可利用的列车上,经常要等好几天。
在通过铁路处理了第一个行程以后,经常铁路车必须在枢转中心被处理,损失了几天的时间用于改线操作。
本质上说,恰当地使用铁路车有用的体积或容量的优点必然伴随有一系列其它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系统丧失了竞争力。
尤其是—公路运输载货或者通过拖车将铁路车运输到最近车站的成本;—从卡车到铁路车的运输成本;—在额外处理过程中货物毁坏的成本;—在装载/卸载操作中铁路车暂停不用的成本;—引导铁路车进入转载站的成本;—在旅行过程中与转换操作有关的成本;
—用于调节列车的调度以及在随后枢转中心的成本;—与返回时间延长有关的在客户身上产生的成本;—由于铁路车较长的返回时间而产生的铁路车暂停不用的成本;—由于投诉管理、返回确认要求等等而产生的系统成本。
除了上面的,当铁路车是列车沿着指定路线运行的编组表的一部分的时候,还存在着自然的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所引的现有技术的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个系统,能保证操作简单、快速实施并且柔性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目标是提供一个系统,它高度安全并且保证同传统系统的互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目标是提供一个系统,它能够同其它运输系统一起实施,比如船、卡车和火车,都用于输入和输出货物。
一个进一步目标是提供一个系统,它允许最适度的成本并且遏制了操作成本。
一个进一步目标是提供一个系统,它在所有天气情况下能有效操作。
一个进一步目标是不但允许结合更复杂的设施而且允许结合更简单的设施一起操作。
一个进一步目标是能够在没有特殊操作限制的情况下在电轨道上实现装载和卸载操作。
这些目的将在下文叙述中变得更加清楚,这些目标以及其它目标将通过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铁路车运输方法和装载卸载列车的装置来实现。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将通过随后对优选的但不排他的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图示的仅仅是非限制性的例子,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装载和卸载枢转站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枢转站的透视图;图3是在运输车道和铁路车上的一个货载单元的操作的示意性前视图;图4是在运输车道和铁路车上的一个货载单元的操作的示意性前视图;图5是在运输车道和铁路车上的一个货载单元的操作的示意性前视图;图6是在运输车道和铁路车上的一个货载单元的操作的示意性前视图;图7是构成运输车道区以及铁路车的更详细的透视图;图8是一个货载单元从图7的区向一个铁路车转移的示意性前视图;图9一个货载单元在向铁路车装载期间侧输送带移动的透视图;图10是一个货载单元在向铁路车装载期间侧输送带移动的示意前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构成运输车道的区的以及铁路车的更详细的透视图;图12是一个货载单元从图11的区向一个铁路车转移的示意性前视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构成运输车道的区的以及铁路车的更详细的透视图;图14是一个货载单元从图13的区向一个铁路车转移的示意性前视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构成运输车道的区的以及铁路车的俯视平面图;图16是前面附图的区和铁路车的前视图;图17是图15和图16中所示的区的透视图;图18是一个货载单元从图15-图17的区向一个铁路车转移的示意性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实质上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卡车第一次运输到装备有专门枢转站的最近的车站,枢转站由附图中的参考数字1表示;将货载单元2放置在地上或者放置在一个转移系统4上,转移系统又提供了一个自动装载平台5,自动装载平台5通过辅助伺服远程控制系统将货载单元装载到一个铁路车3上,水平转移系统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也可以通过提供带有一个移载机的装载平台来与同样的系统一起工作。
在不同路线交叉的车站,会发生一个列车和另一个列车之间的调车,这种车站经常具有高容量和高自动化的转移系统,直到货载单元2到达装备有专门枢转站的最后车站,在这里货物公司将货载单元储存在地面上或者储存在具有滚柱式输送器或类似装置的一个自动贮存设备中,该设备将在此后有更详细的描述,并且在这里通过水平转移系统再次发生从铁路车的卸载。
在几分钟或几小时的停车时间以后,货载单元2通过一个起重机或升降车被装载到卡车7上,卡车7运送装载单元2,起重机通常由参考数字6表示。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允许将货物从列车转移到卡车上,也可以转移到轮船或另一个列车系统上。
在转移到轮船上的情况下,储存系统也可以容易地用来完成在轮船本身装载,通过提供有电动带、滚柱、轮、链条或者装运叉的组件5充分利用水平转移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也可以用于将货物从一个列车系统转移到不同的列车系统上,或者在列车之间转移。
所述系统使用标准组件货载单元,也就是20到40英寸的集装箱及其所有的变化,最好提供有ISO车钩及其类似物,并且适于装载在联合运输的铁路车上。
运输系统的组织包括在固定线路上以规律时间间隔发车,具有固定的编组,具有在彼此相距大约100-200公里的工业区的车站或枢转站预定的停站,并且如果穿过的区域在交通方面没有兴趣的话将有更长的行程。
所述车站优选地根据以下参数选择相对于居住区的位置;可用空间;好的道路和公路联接;通向不同的主铁路线的接近的支线。
所述方法可以通过具有不同复杂程度和尺寸的枢转站来操作;举个例子,有三种枢转站总枢转站,单轨运输和运送枢转站,以及如图中所示类型的具有多个工作轨道的运输和运送枢转站。
所述枢转站也可以仅仅使用所提供的基础设置的一部分来操作;特别地,储存系统可以不必使用。
枢转站1是建立在通过提供有电动带、滚柱、轮、链条或者装运叉的组件5来水平转移的方法的基础之上的,组件5的这些部件相互独立但是作为单独一个系统来动作。特别地,存在两种组件一种组件允许在单一轴线上的双向转移,一种组件允许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轴线双向转移。
组件的有些组件的连接适合于移动货载单元2,另一些组件的连接专门用于储存;另一些组件的连接仍然适合于允许装载到铁路车或从铁路车卸载。
枢转站1因此包括适合于双向和垂直转移的一个装置5,该装置平行于轨道安装,以使得在铁路车3上接收或放置个别的货载单元2,不但是个别地而且是同时地在多个铁路车上。
特别地,为了容纳长列车而在单轨枢转站每次提供的单独一个列车开始活动并且提供有足够长的旁轨,一个用于改线操作的到尽头的轨道也从这个旁轨处分支。
特别参考图3至5,由参考数字8指示的轨道优选地在一个沟渠9中排列,并且在侧边提供有两个转移车道5,每边一个在车场一侧的第一车道适合于装载,而在轨道一侧的第二车道适合于卸载。
当列车暂时不在的时候,这两个转移车道可以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升降转移车道相互连接。
平行于车场一侧的转移车道,有可能安置一个寄存平台,通常由参考数字4指示,寄存平台能够再次水平地自动将货载单元2移动或者转移到转移车道5上,寄存平台适合于为卡车装载区域或者任何运输类型的装载区域供货,寄存平台提供有一个有关卡车运输系统的自动推进单元或者龙门起重机6,如图中给出的例子。
同样的转移路径系统可以用于接收货载单元,这些货载单元已经由卡车或者任何其它运输系统运送到枢转站,并且再次通过自动推进单元或者龙门起重机被放置在接收线上。
货载单元就这样储存在为给定目的地而预先确定的区域,并且随后转移到专门用于装载的车道上,并且随后装载到在一个预定位置的铁路车上。
一个相似的系统操作在用于卸载的转移车道上,该系统在每个列车离开以后被清扫。
当一个货载单元必须被转移到随后的列车上时,它被暂时储存在最有用的位置以随后被装载。
从经济角度考虑,转移车道可以仅仅作用在列车的一个区上,或者在其整个长度上,依赖于要沿着一半或者三分之一长度被移动的容积。
在具有低容积的车站,储存和卸载系统可以用自动推进车辆代替,自动推进车辆装载和卸载卡车并且还为铁路车装载车道供货。
在这种情况下,列车到达的频率包括较长的间隔,以使得能保证接收线的卸载和进给线的装载。为了以最佳方式工作,必须使用最好同样的并且编组不变的铁路车。
图中所示类型的双轨枢转站允许同两个同时出现的列车一起工作,并且对于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就像在几分钟内,从一个列车卸载并再装载到另一个列车上来讲是特别有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两边的这两个轨道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转移车道5和一个不小于80 40-英尺货载单元或160 20-英尺货载单元乃至混合形式的自动储存系统。
这两个转移车道的每一个都提供有一个连接系统,当装载区域没有列车的时候连接系统可以被升起。
转移车道包括独立的区5,区5彼此具有预先设定的距离在纵向排列,并且能够彼此独立而相继地开动直到货载单元2被最终安置。
提供不同长度的区是可能的,依赖于一个人是否希望个别地操作每个单独的集装箱或者成对地操作集装箱。
当货载单元是较短类型的,它影响单独一个区5;当货载单元是较长类型的,它同时影响两个区,依赖于区的长度。
造成一个单元双向前进或者后退的区根据需要可以包括多种转移和支撑装置。
举个例子,图7至10阐释了包括两个滚柱式输送器10的一个区5,滚柱式输送器10适合于使货载单元2容易地前进。货载单元2提供有定位块,例如所谓的扭锁型,定位块从平台的支架上突出。
也可以用电动链条代替的滚柱被排列得能在货载单元2的侧部下方工作或者用轮子同自由球轴承提供的表面结合;在这种情况下,集装箱必须放置在适合允许在整个系统上移动的表面上。
为了保证货载单元2沿着输送器在中心前进,输送器可以提供有具有自由滚柱的边档或者提供有另一个导向和定位系统。
滚柱式输送器的中间部分可以通过硬化结构而减轻。
每个区5优选地提供有独立的电机,电机随着货载单元2靠近而被自动激活,并且货载单元一通过电极就停止。
自动货载单元定位系统的操作可以通过一个光电和电视摄像机的整体系统来控制。
区必须对货载单元2产生横向前进或者后退,并且为了这个目的被提供在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具有两个带元件11或者具有同自由球轴承联合的轮。
带元件11提供有一个升降系统,升降系统具有一个预先设定的行程,并且能在行程的两个方向上操作,允许将叠置的货载单元2移动到右边或者左边。
如果必须移动一个长的货载单元,这两个带元件或轮元件经常一起操作,并且通过相连区的带元件同时移动。
专门用于使铁路车3前进和装载的区5提供有用于纵向移动的滚柱10以及用于横向移动的带元件11的一个组合系统。这两个移动都通过光电系统控制,光电系统激活和停止操作并且保证货载单元在中间。
在特殊情况下,像一个板那样的由钢或者其它合适材料制成的结构被插入货载单元下面,以使货载单元在枢转站的移动方便;提供所述板以使得自由离开接近扭锁单元的区域。扭锁可以用于外部锁定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板可以沿着整个路径跟随货载单元,不但在枢转站而且在列车上,直至目的地终点,或者可以留在枢转站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枢转站提供有一个板堆积和分配系统。插入的板相当地简化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区可以通过如图11和13或者图15和17中的例子提供。
图11特别展示了一个具有两套滚柱的系统,滚柱分别由参考数字12和13指示,为了在纵向和横向移动货载单元,滚柱彼此直角排列并且机动化。
为了同货载单元啮合或者脱离啮合,至少一套滚柱能够垂直移动。
图13阐释了一个相似的系统,该系统提供有两套轮子而不是滚柱,分别由参考数字14和15指示。
在这最后两种情况下,滚柱或轮子允许在专门的方向上前进,而货物通过由插入所述组件的框架中的自由球轴承的系统被运载。
图15和16阐释了一个进一步的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移动的区55取代了前面所述系统的固定区。
一个或多个区55可以沿着侧轨56移动,并且通过导向装置57自动控制。
装运叉58将货载单元2从卡车转移到固定的装载/卸载区5上,并且从固定区5转移到移动区55上,并最终转移到铁路车3上。
图15和16阐释的系统更加经济,同时仍然具有本发明的本质的优势,因为每个货载单元2可以通过移动区55被装载到选择的铁路车内部,移动区55可以从所述装载位置移动到下一个选择的铁路车3的装载位置。
如上面所述,枢转站可以通过组织成区形式的转移车道来组织,区提供有带、滚柱、链条、轮、或者装运叉的电动元件,这些元件具有一个固定的或者可移动的位置,可以升起并且适合于将货载单元横向和/或纵向移动。
卡车7优选地通过龙门起重机6来装载,但是也可以通过自动推进机装载,或者通过上面描述的水平转移系统装载,水平转移系统还能够将不适合运输或者必须保持停放很长时间的货载单元寄存在地面。
而且,一些货载单元2被装载到半拖车上,半拖车随后运递并且因此暂时停放在枢转站的区域。
由于有关转移区的定中心的明显的问题,运载集装箱铁路车被使用,并且重要的是铁路车经常使用在同样的线路上,并且因此最好在同样装备的枢转站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必要,列车可以在一个传统的联合运输枢转站中被卸载或装载。
铁路车还具有带、链条、滚柱或适合于升起的轮子元件11,具有一个预先设定的行程,以便于同货载单元脱离啮合并且允许装载和卸载。铁路车还可以提供有用于允许操纵叉滑动以转移集装箱的装置。
每个具有带、链条、滚柱、轮子或者操纵叉的区都优选地提供有一个独立的电机,电机通过一个电源操作,保证了当列车在枢转站的时候静止,或者可以具有一个以地面为基础的机械致动系统,该系统还将运动传送到铁路车上的转移系统;所述系统在操作结束时停止。铁路车还提供有一个通过压缩空气和/或通过弹簧来电子开动的接合系统,用于允许在安全固定器上的货载单元的定中心;这些接合还增加了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并且铁路车还可以具有可自动定中心的可收回的侧导向器,侧导向器还适合于方便货载的定中心。
枢转站可以提供有一个电视摄像机系统来控制其正确的操作。
一个相似的电视摄像机系统可以安装在铁路车上。
所述的系统可以安装在当前流通的铁路车上,但是优选地是给系统提供一队特别适合于通过侧转移来装载的铁路车。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系统的操作如下。
每天,枢转站的操作员直接从总公司接收与要被运输的货载单元相关的指令,总公司接收客户的要求并接受对个体列车和指定目的地的预定,根据在列车上可用的空间以及联合货载来安排工作货载到最近的或者最方便的枢转站的行程。
总公司必须总是更新信息并且迅速介入,通知客户有关提前或者延迟的信息。优选地,枢转站或者直接地或者通过承包公司来处理公路供应运输,以便于最优化装载时间并最小化货载单元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无论如何,假如在指定时间传送是有保证的,客户就能够直接处理枢转站的供应运输。
运输可以使用一般的拖车或半拖车来运载集装箱。有可能为一些枢转站提供自动装载的装置来传送货载单元,因此允许货载单元在没有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卸载。为了这个目的,有可能使用在其端部具有小型起重机的半拖车或者类似的系统,比如具有一滑动系统的集装箱,或者与铁路车的那些装置相似的系统。
在接收了通过计算机送到总部或者在枢转站收集的运输记录以后,比如通过电子邮件,卡车司机来到客户的货载处。
一到达枢转站,司机通过龙门起重机或者自动推进的起重机自己来卸载车辆;在操作结束时,司机申请了一个具有条形码的粘性标签,这个标签能够伴随着所有运输和储存的步骤。
在这时,无论如何货载单元2被放在已经提供于设备中或提供在地面上的储存位置,以便于在预期的时候方便货载单元的恢复流通。这个操作通过枢转站操作者来半自动实现。
在列车及时到达指定目的地之前,枢转站操作者将适合被装载到进站列车上的货载单元沿着供货车道移动,将每个货载单元放在程序化的装载位置前面,当列车到达的时候这个装载位置可以是空的,或者在被考虑的车站将被排空。通过首先为装载车道端部供货然后为中间部分供货从而发生了货物的布置。
对每个枢转站恰当的编程允许仅仅在列车的一个部分工作;如果必要的话,通过一个先进调配,有可能在装载区域安置列车的另一个部分。
一旦到达,列车就缓慢前进,直到它接近最终位置,并且如果必要的话,通过一个辅助牵引装置移动到最终位置。
列车乘务员必须在此时准备排列在铁路车上的移动系统,因此准备了卸载步骤;在用于输送的系统从所述组件运动到地面的情况下,这个操作通过地面人员来实现。
在这个步骤,为了这个目的而修改的用于在铁路车上移动的系统允许货载单元的脱离和卸载,将货载单元2的扭锁解锁。然后联合的滚柱和链条系统被致动,允许水平地移动货载单元。
排列在前面的每个预定的接收站通过光电装置被自动激活并且方便卸载;直接地或者通过电视摄像机来实现监控。
一旦卸载步骤结束,装载步骤通过设置在轨道另一侧的车道开始了,这再次通过联合运动将货载单元放置在指定车站,这反过来又同装载操作相合作。
在铁路车上的电激活的接合系统允许将适于保持货载单元的安全固定器定中。在定中操作结尾时,货载单元连接到其位置上并且锁定,以安全地运输。
在部分列车乘务员的必要确认之后,列车可以在计划时间离开。列车一离开轨道,清除留在卸载车道上的货载单元的操作就开始了。这个操作通过向着用于连接到储存区域的地方集中货载单元而再次半自动实施。
如所提到的,存在两个能够缩回的具有输送带的连接区;当升起的时候,它们保证了用于货载单元侧向移动系统的连续性。
根据传送的需要,接收单元可以被—临时储存在自动储存系统中;—再装载到铁路车内;—直接安排路径来装载;—储存在半拖车或拖车上;—发送到其它类型的运输工具上;—储存在地面用于长期储存。
很明显,最可取的是将储存限制在最小必要时间上。
卡车可以由司机直接装载或者如果司机未被授权可以由枢转站的人员装载。在货载单元适于通过列车连续到不同目的地的情况下,它们被放置在储存系统中,或者如果接收它们的列车是直接跟随的列车或如果列车是由枢转站的操作情况允许的就被直接放置在装载车道上。
在每个行进列车中,枢转站人员更新列车的装载计划,更新的装载计划可以被随后涉及的枢转站中的人员查看。
操作模式是建立在功能简化和协调简化的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假定由于货载单元的原因而当前并不通过铁路运输的一定比例的货物的运输工具是半拖车,因为对于这种运输工具来讲,获利与货物的使用价值是矛盾的,并且因为由于当前系统的高操作成本而带来的铁路费用是高的。
很明显,一个流线型且有效的操作模式显著减少了成本,并且系统的操作模式极其简单因此是基本的特别地,它是基于—一个总公司,通过直接提供信息系统的组织化的电子邮件同其客户联系;—一个中央贸易办公室,它同涉及的所有客户建立开放的合约;合约能根据货载单元并根据目的地来提供费用,具有或者没有公路收集和/或运送;—枢转站操作者,负责通过卡车来收集和运送货载单元,并且负责恰当地运营枢转站;—一个中央系统控制,它跟随着列车,控制它们的活动,安排人员的活动时间表并同总公司紧密接触地工作;—一个维护区,它直接维护枢转站或者通过第三方维护。
列车通过卫星跟踪系统沿着其路径被跟随。
系统的效率是建立在一个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的,信息系统控制—遵从列车调度时间表;—货载单元的位置;—在枢转站的货载单元的循环;—遵从运送时间。
客户通过因特网在通过密码检验了许可以后,可以知道他们的货物在哪里以及什么时候预期交货。
实际上已经发现本发明获得了指定的目的和目标,已经提供了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来自铁路车的货物的脱离通过将铁路车用作用于运输的支持而不用作用于容纳货物的箱体来实现,试着将货载单元比作到达车站的乘客,在第一列车上车,下车非常简单和便宜,将连接列车带到目的地车站并通过另一个运输工具抵达其最终目的地。
列车上以及因此在铁路车上的“占用坐席”仅仅在运输时间被占用,没有特殊的不经济的方面和系统复杂性。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允许从任意地理位置收集并运送任意的多个最小化货载单元,具有预定的、有保证的和适度的返回时间并且明确地比当前铁路运输系统成本低,在图示的例子中最小化货载单元大约30立方米60/80立方米,重量大约20-30吨。
枢转站也可以被用作一个用于较小批次的集合点,这些批次可以一起装载在去预定目的地的一个货载单元上。在这种情况下,枢转站可以用作一个运送点或者通过卡车运送货物到目的地,通过小的公路车辆或者通过与已经出现在分配区域的急件递送人接触。
通过分析直接成本和系统成本,很明显提出的市场价格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是有竞争力的,竞争对手当前的组成是通过卡车运输直接从始点到终点。
系统可以用在码头区,用于运送货物到列车系统而不是当前发生的卡车系统。
考虑到低的返回时间以及可以通过在载枢转站工作的人员提供的帮助,这个分配系统对于船载易腐烂货物、活的动物以及冷藏箱来讲尤其有用。
可以期望完美满足联合运输观念的这种系统的用户将从有利于促进系统传播的补助金中增加利润。
应该注意到列车将具有空载区,也就是说没有被货载单元占据的空间。这种空载区是自然的并且允许处理任何紧急任务或者允许处理未料到的问题,比如罢工、线路中断等等。
空载区的出现并不造成不充分装载或铁路车不充分利用的问题,由于铁路车循环时间的减少这些问题无论如何都能弥补。通过经验,也可能创造一个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对那些提前确定运输时间表因此允许更好地安排工作的人给予奖赏;而且,因为运输是通过货载单元进行的,也由于在某些情况下空集装箱的运输,运输工具必须平衡。
在使用货载单元置于其上的板或底板的情况下,有必要再次在铁路车上提供多面板的反馈,以重新排列个体枢转站的存货清单。
至于集装箱或货载单元,它们可以属于货物和运输公司,它们直接处理后勤;至于集装箱,相信考虑到来自远航运输的这个运输系统的广泛使用,在正常循环中已经存在了充足的可用性;实际上,一些集装箱可以因此满载地返回到它们的原始港口附近而不是空载返回。
至于车站中的必要路面的可用性,应该注意到货物为联合运输中心、大的工业设备和港口赋予了特权;因此,对于指定目的肯定是充足的空间逐渐变得可用。而且,应该注意到有可能使用二级车站并且/或者进行最接近它们的新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也可以根据具有低运输频率的单独线路来激活;而且,列车也可以在没有特殊问题的情况下被安排在二级线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一个创新在于平行于轨道的装载和卸载车道的系统,它允许在短时间内装载和卸载整个列车,并且大多数货载实时地从一个列车转移到另一个列车。
一个进一步的优势是在没有特殊操作限制的情况下在电轨上工作的可能性。到目前为止,在没有一个系统逻辑的情况下与在某一时刻装载和卸载一个单独客车有关的结构已经被开发。
所述方法的一个进一步的创新在于提供了一个柔性网络系统,该系统不受在专门枢转站工作需要的限制,并且具有按常规时间运行的纵横列车系统,并且因此允许将货载单元运输到任何地方。
注意到即使在今天,铁路车系统是用与其刚出现就建立起来的操作标准同样的标准组织起来的,并且因此肯定有用于新操作方法的空间,不但在枢转站的功能组织中而且在系统的操作模式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具体地解决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用于“送货上门”运输的列车的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也可以用于将货物从靠港的轮船转移到列车,反之亦然,从短程列车到定期列车,从列车到卫星运输装置,举个例子比如像仅限于在城市内部使用的所谓的“轻型列车”。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通常对于将标准集装箱或者任何其它货载单元从任何运输工具转移到另一种运输工具来讲是有用的。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容许无数的修改和变化。所有的细节可以用技术相同的元件代替。
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尺寸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而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混合铁路运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将从一车辆到达的货载单元放置在位于最初铁路枢转站的保持位置;从所述保持位置拾取所述货载单元,并将其移动到一个装载/卸载位置,所述装载/卸载位置与预定的用于停靠列车的轨道相邻;将所述货载单元从所述装载位置转移到所述列车上;在一个到达枢转站,将所述货载单元从所述列车转移到在所述枢转站中用于装载/卸载的一个位置;从所述装载/卸载位置移动所述货载单元并且将其排列在一个保持位置;从所述保持位置移动所述货载单元并且将其放置在一个装载/卸载位置,以便于将其转移到一个新的列车上或者将所述货载单元装载到一个车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卸载位置与列车停靠处的轨道相邻,所述货载单元装载在列车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位置与所述装载/卸载位置相邻。
4.如前面权利要求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载单元是标准化的。
5.如前面权利要求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载单元通过水平平移运动来移动。
6.一种用于装载和卸载列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水平平移货载单元的一个工具,所述工具适合于将货载单元从车辆转移到列车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平移工具包括至少一个转移车道,转移车道沿着轨道的一侧排列并且适合于将货载单元从所述转移车道转移到等候在轨道上的列车的铁路车的装载平台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平移工具包括至少两个转移车道,每个转移车道用于轨道的每个边,在轨道旁边,一个第一转移车道适合于装载并且一个第二转移车道适合于卸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列车出现的时候,所述转移车道通过能升起的一个转移车道相互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场一侧,一个寄存平台平行于转移车道排列,并且适合于自动转移货载单元或者再次水平地将货载单元转移到适合于为所述车辆的装载区域供货的一个转移车道上。
11.如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由卡车构成,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区域具有一个自动推进单元或龙门起重机。
12.如权利要求6至1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转移车道系统,所述转移车道系统能够用于接收从所述车辆到达并且引入一个接收线的货载单元。
13.如权利要求6至12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转移车道包括独立的区,区彼此具有预先设定的距离在纵向排列,并且能够彼此独立而相继地开动直到货载单元的最终安置得到实现。
14.如权利要求6至13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使用短区,当货载单元是较短类型的,它将影响单独一个区;当货载单元是较长类型的,它同时影响两个区。
15.如权利要求6至1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的每一个都包括适合于使所述货载单元前进容易的两个具有滚柱、链条、轮子或操纵叉的车道,如果使用轮子,所述装置还包括适合于减少摩擦的自由球轴承。
16.如权利要求6至1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载单元提供有定位块,例如扭锁型定位块,它从路面的支架突出。
17.如权利要求6至1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插入所述组件和货载单元之间的一个板或底板,允许通过突出扭锁来锁定并且保证系统中的最佳处理。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区包括电动链条,电动链条排列得使它们能在货载单元的侧部下面动作。
19.如权利要求6至1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载单元包括一个用于引导货载单元的系统。
20.如权利要求6至1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载单元包括一个用于引导货载单元的系统,该系统由具有自由轮的边档构成。
21.如权利要求6至2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区提供有一个或更多的电机,当货载单元靠近时电机被自动激活,并且货载单元刚一通过电机就停止。
22.如权利要求6至2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动定中工具,比如像光电或电视摄像机那样的光学传感器组成的整体系统,适合于控制用于设置货载单元的自动系统的操作。
23.如权利要求6至2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区包括适合于使所述货载单元横向前进或后退的具有带、链条、滚柱、轮子或操纵叉的两个元件。
24.如权利要求6至23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带、链条、滚柱、或轮型的所述元件提供有一个升降系统,该升降系统具有一个预定的行程并且能在行程的两个方向操作,允许将叠置的货载单元移动到右边或者左边。
25.如权利要求6至2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元件共同操作,并且如果它们移动长的货载单元,通过临近的区的带元件同时移动。
26.如权利要求6至23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不但用于铁路车前进而且用于铁路车装载的区提供有用于纵向移动的由滚柱或轮子组成的联合系统,并且提供有用于横向移动的带、滚柱或操纵叉型元件,这两个运动都通过像光电或电视摄像机那样的光学系统来控制,该光学系统激活或停止操作并且保证货载单元的定中。
27.如权利要求6至2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钢或其它材料制成的一个板或底板插入货载单元下面,用于使其在枢转站的移动方便。
28.如权利要求6至2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允许为系统提供插入的板,这样这些板就每次一个地设置在系统上,并且然后货载单元能够被排列在上面。
2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套滚柱、轮子或操纵叉,它们彼此以恰当的角度排列并且被电动化,以便于纵向和横向移动货载单元。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套滚柱、轮子或操纵叉能够垂直移动,以便于同货载单元啮合或脱离。
3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套或更多套轮子。
32.如权利要求6至3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卡车通过龙门起重机装载。
33.如权利要求6至3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卡车通过自动推进机装载。
34.如权利要求6至33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铁路车还具有带、滚柱或轮型元件,这些元件适合于升起预定的行程,以便于脱离货载单元,以允许装载和卸载。
35.如权利要求6至3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在铁路车上的具有带、链条、滚柱、轮子或操纵叉的每个区提供有一个独立的电机,电机通过电源操作,当列车在枢转站不移动的时候电源保证安全。
36.如权利要求6至3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在铁路车上的具有带、链条、滚柱、轮子或操纵叉的每个区通过以地面为基础的机械系统致动,该机械系统对其传送运动。
37.如权利要求6至3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铁路车提供有适合监控货载的电视摄像系统。
38.如权利要求6至3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铁路车提供有一个通过电子、压缩空气和通过弹簧来开动的接合系统,用于允许在安全固定器上的货载单元的定中心;所述接合系统对于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更加有用;铁路车进一步提供有可自动定中心的可收回的侧导向器,侧导向器还适合于方便货载的定中心。
39.如权利要求6至3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铁路车提供有一个锁定系统,当货载单元被直接装载到铁路车上以及适合于方便滑动的板被插入的时候,锁定系统作用在扭锁单元上。
40.如权利要求6至39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区线,适合于从车辆装载和卸载货物,以及至少一个移动区线,所述移动区线位于所述固定区线和铁路车之间;所述移动区适合于接收来自固定区的货物,并且适合于将所述货物装载到沿着所述铁轨的一个选定位置的铁路车上,所述移动区适合于接收来自沿着铁轨的一个选定位置的铁路车上的货物并且将所述货物装载到一个选定的固定区上。
41.如权利要求6至4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区沿着轨道线移动,轨道线提供有磁导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移动区的运动和位置。
42.如权利要求6至3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卡车通过所述水平平移工具来装载。
43.如权利要求6至3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卡车提供有水平平移工具以及自定心工具。
44.如前面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可以同不同类型的运输工具交错使用,包括海运工具。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卡车第一次运输到装备有专门枢转站(1)的最近的车站;将货载单元(2)放置在地上或者放置在一个转移系统(4)上,转移系统依次又提供了一个自动装载平台,自动装载平台通过辅助伺服远程控制系统将货载单元(2)装载到具有用于水平平移的系统的一个铁路车(3)上。
文档编号B65G67/02GK1635965SQ03804336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0日
发明者圭多·波尔塔 申请人:圭多·波尔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