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514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围住底部地配置的侧壁可重合于底部地折叠的折叠容器。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下述申请中提出这样一种折叠容器,该折叠容器将具有可上下移动的插入杆部的倾倒抑制构件配置到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将插入杆部插入到形成于底部和长侧壁的透孔,从而当从外侧施加负荷时,长侧壁不倒下或变形。
(专利文献1)专利申请2003-202231号在上述先提出的申请中公开的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杆部由折叠容器的输送过程中和处理中的振动等偏移上升,存在从形成于底部和长侧壁的透孔脱出的问题。
另外,为了防止从形成于底部和长侧壁的透孔排出的状态的倾倒抑制构件简单地移动,或当将折叠状态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或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进行折叠时,必须用手保持倾倒抑制构件以防止倾倒抑制构件与作业者的意思相背地移动,因此,存在折叠容器的组装作业或折叠作业的作业性差的问题。
另外,当在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从外侧朝内侧施加负荷使长侧壁变形时,倾倒抑制构件从长侧壁离开,存在倾倒抑制构件的长侧壁的倾倒和弯曲防止功能受到损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先有申请的折叠容器具有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有底部,用铰链连接于底部的长边侧堤部(土手部)的长侧壁,及用铰链连接于相同底部的短边侧堤部的短侧壁,在配置于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形成插入杆部,同时,对应于上述插入杆部,分别在底部和长侧壁穿设透孔,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将上述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杆部插入到上述透孔;其中第1,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形成在倾倒抑制构件的最下位置可与形成于长侧壁的弹性板部的配合凹部配合的配合凸部,第2,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形成辅助弹性板部,该辅助弹性板部具有在倾倒抑制构件的最上位置可配合凸设于长侧壁的辅助配合凸出部的槽,第3,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形成在倾倒抑制构件的最下位置可插入到形成于长侧壁的接合凹部的接合肋。
由于在倾倒抑制构件形成配合凸部,在该抑制凸部的最下位置,该配合凸部可配合到形成于长侧壁的弹性板部的配合凹部,所以,可防止折叠容器输送过程中和处理过程中的振动等导致的倾倒抑制构件的偏移上升,因此,可防止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杆部从穿设于底部和长侧壁的透孔脱出。
由于在该倾倒抑制构件形成辅助弹性板部,该辅助弹性板部具有可在该倾倒抑制构件的最上位置配合凸设于长侧壁的辅助配合凸部的槽,所以,可防止从形成于底部和长侧壁的透孔排出的状态的倾倒抑制构件简单地移动,同时,当将折叠状态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或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进行折叠时,不需要用手保持倾倒抑制构件以防止倾倒抑制构件移动,所以,可提高折叠容器的组装作业或折叠作业的作业性。
由于在倾倒抑制构件形成可在该倾倒抑制构件的最下位置插入到形成于长侧壁的接合凹部的接合肋,所以,当长侧壁变形时,倾倒抑制构件跟随长侧壁的移动,因此,可防止倾倒抑制构件从长侧壁离开、倾倒抑制构件的长侧壁的倾倒弯曲防止功能受到损害。


图1为本发明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折叠容器的组装途中或折叠途中的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折叠容器的折叠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5为配置于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的透视图。
图6为配置于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的背面透视图。
图7为配置了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8为配置了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与长侧壁的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9为配置了与图7同样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10为配置了与图8同样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侧断面图。
图11为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另一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2为配置了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另一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13为配置了与图8同样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侧断面图。
图14为配置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的透视图。
图15为配置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的背面透视图。
图16为配置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的正面图。
图17为配置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另一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9为配置了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20为配置了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与长侧壁的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21为配置了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22为图21的另一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23为配置了与图20同样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与长侧壁的侧断面图。
图24为配置了与图20同样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和底部的与长侧壁的侧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只要不超越本发明的宗旨,则不限于本实施例。
本发明的折叠容器由底部1,以铰链连接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长侧壁2,及以铰链连接于比长边侧堤部1a的高度低的短边侧堤部1b的相对的短侧壁3,从图1所示组装成箱形的状态,先如图2所示那样使短侧壁3重合到底部1地例下,然后,使长侧壁2重合到已重合于底部1的短侧壁3地倒下,从而如图3所示那样,可按低高度紧凑地对折叠容器进行折叠。另外,从图3所示状态,使长侧壁2大体垂直立起,然后,通过使短侧壁3大体垂直地立起,从而如图1所示那样,可将折叠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
长侧壁2具有横向伸长的大体长方形的板状部2a,在长侧壁2的两垂直端形成与板状部2a大体垂直而且朝长侧壁2的内壁面方向延伸的纵向伸长的接合框2b,在接合框2b沿上下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形成适当数量的与板状部2a大体平行的配合孔2b1(在本实施例中,形成2个配合孔2b1)。
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上部两端角部附近分别形成大体匚字状的狭槽2c,通过形成大体匚字状的狭槽2c,从而使由狭槽2c围住的部位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单臂状的接合弹性片2d。在接合弹性片2d的内面侧的前端凸设接合凸部2d1,接合凸部2d1的接合框2b侧形成于与接合框2b的内面侧的面大体平行的垂直面。
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上下端形成与板状部2a大体垂直而且延伸到外侧的上端水平肋2e和下端水平肋2f,另外,当将板状部2a的外面(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形成适当数量的垂直肋2g和水平肋2h。
短侧壁3具有横向伸长的大体长方形的板状部3a,在板状部3a的上下端分别形成与板状部3a大体垂直而且延伸到外侧的上端水平肋3b和下端水平肋3c,另外,在板状部3a的左右端分别形成与板状部3a大体垂直而且延伸到外侧的端部垂直肋3d。在端部垂直肋3d的外侧形成纵向伸长的延长框3e,在延长框3e沿端部垂直肋3d形成适当数量的配合凸部3e1(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形成于上述接合框2b的2个配合孔2b1,形成2个配合凸部3e1)。配合凸部3e1可插入到形成于上述长侧壁2的接合框2b的配合孔2b1。另外,在板状部3a的外面(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形成适当数量的垂直肋3f和水平肋3g。
为了从图3所示折叠状态将折叠容器组装成图1所示箱形,先使大体水平状态的长侧壁2朝垂直方向回转,如图2所示那样大体垂直地立起。然后,使重合于底部1地折叠的短侧壁3从大体水平状态回转到垂直方向时,短侧壁3的延长框3e与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框2b对置地接近,另外,当使短侧壁3朝垂直方向回转时,短侧壁3的延长框3e的端部垂直面推压从长侧壁2的内面凸出的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朝外侧方向反抗接合弹性片2d的弹性使接合弹性片2d弯曲。当使短侧壁3朝垂直方向回转时,将凸设于短侧壁3的延长框3e的配合凸部3e1插入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框2b的配合孔2b1。在凸设于该短侧壁3的延长框3e的配合凸部3e1插入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框2b的配合孔2b1的过程中,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从短侧壁3的延长框3e的端部垂直面脱开,接合弹性片2d由其弹性返回到原来位置,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接触或接近短侧壁3的延长框3e。因此,即使短侧壁3要朝底部1的方向回转,短侧壁3的延长框3e也接触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阻止朝底部1的方向的回转,从外侧将负荷施加到短侧壁3,也不会朝底部1方向倒下。同时,使另一方的短侧壁3从大体水平状态朝垂直方向回转,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
当折叠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时,朝从短侧壁3的延长框3e脱离的方向即外侧方向推压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反抗其弹性使长侧壁2的接合弹性片2d弯曲。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在从短侧壁3的延长框3e脱开的时刻,使短侧壁3朝底部1方向回转,将1对相对的短侧壁3重合到底部1。然后,使1对相对的长侧壁2重合到已重合于底部1上的1对相对的短侧壁3上,从而可折叠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
下面主要根据图5和图6说明配置于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1。
倾倒抑制构件S1具有配置到相对的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2a1,倾倒抑制构件S1具有形成于横向伸长的长方形的背板部s1,从背板部s1的上边朝水平方向延伸的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从背板部s1下边朝水平方向延伸的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及连接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两端与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两端的端部垂直连接板部s4。
从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的两端附近的下面垂设与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大体垂直的插入杆部s5。在本实施例中,插入杆部s5作为一例由相互平行地配置的3片垂直带板部s5a和连接垂直带板部s5a的一方的端部的垂直连接带状板部s5b构成。由方柱、圆柱、方筒、或圆筒等柱体构成垂直插入杆部s5。
在上述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的上面立设相对的倾斜板部s6a,倾斜板部s6a的上端由与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平行的水平板部s6b连接。另外,由相对的倾斜板部s6a、水平板部s6b、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形成的背板部s1侧的开口部由背板部s6c封闭。由相对的倾斜板部s6a、水平板部s6b、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及背板部s6c形成具有作业者的手指可插入的凹部的开口把手部s6。该开口把手部s6在组装成箱形的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配置倾倒抑制构件S1时,朝外侧开口地构成。另外,在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与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的中央部附近形成连接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与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的相对的垂直板部s7a,由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及相对的垂直板部s7a形成的开口部由前板部s7b封闭。另外,通过使背板部s1越过端部垂直连接板部s4朝外侧延伸,从而形成垂直的滑动凸部s8。
如图4所示那样,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的中央部隔开预定间隔地形成连接上端水平肋2e和下端水平肋2f的1对垂直导向肋2i。另外,在垂直导向肋2i的相对的面分别凸设垂直的限制轨2i,在限制轨2j与板状部2a之间形成可插入构成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1的滑动凸部s8的间隙。
在位于形成在长侧壁2的相对的垂直导向肋2i间的下端水平肋2f穿设可插入上述1对插入杆部s5的1对透孔2f1,另外,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在上述1对透孔2f1的正下方的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穿设可插入上述1对插入杆部s5的1对透孔1a2。符号2k为根据需要在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附近对垂直导向肋2i进行架桥地形成的水平加强肋,在形成水平加强肋2k的场合,在水平加强肋2k穿设透孔2k1,该透孔2k1处于穿设于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正上方,并可将插入杆部s5插入。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及穿设于根据需要形成的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f1从长侧壁2的上端水平肋2e观看时一致地构成。
对于倾倒抑制构件S1,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滑动凸部s8插入到凸设于相对的垂直导向肋2i(形成于长侧壁2)的对置面的垂直限制轨2j与板状部2a的外面2a1间的间隙,从而在形成于长侧壁2的相对的垂直导向肋2i间可朝上下方向移动地配置。
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如图9和图10所示那样,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1对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穿设于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1、及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同时,插入杆部s5的一半程度或其以上位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内地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相对纵向垂直的断面形状这样构成,即,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位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内,该长边侧堤部1a由水平部1a1、内壁1a3、外壁1a4构成大体倒U字状。
如上述那样,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下方移动,如图9和图10所示那样,使倾倒抑制构件S1移动到最下位置,从而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地构成。这样,通过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从而在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从外侧朝内侧方向施加负荷时,可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当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折叠作业时,先如上述那样使1对相对的短侧壁3重合于底部1地倒下。此后,将手放入到开口把手部s6的凹部,将手接触于倾倒抑制构件S1的水平板部s6b的下面,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方移动,如图7和图8所示那样,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移动到最上位置,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排出。在该状态下,通过使长侧壁2朝底部1方向倒下,从而可对折叠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进行折叠。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保持插入到穿设于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1的状态。这样,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排出时,插入杆部s5时常保持插入到穿设于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1的状态,所以,可限制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的横向接触等的移动,所以,当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下方移动时,可确实地将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
另外,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使倒下状态的短侧壁3大体垂直地立起,接着,使倒下状态的长侧壁2大体垂直立起后,将手伸入到倾倒抑制构件S1的开口把手部s6的凹部,将手接触于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上面,使倾倒抑制构件S1移动到下方,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这样,将图3所示那样的折叠状态的折叠容器组装成图1所示那样的箱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在倾倒抑制构件S1配置1对换言之2个插入杆部s5的例子,但也可配置3个以上。在该场合,当然,在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和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对应于配置3个以上的插入杆部s5分别穿设3个以上的透孔1a2和透孔2f1。
特别是在长侧壁2的横向宽度超过1米(m)等较长(宽)的场合,在配置于相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1形成多个插入杆部s5,同时,对应于多个插入杆部s5在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穿设多个透孔1a2,在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穿设多个透孔2f1,将多个插入杆部s5插入到上述多个透孔1a2、2f1,从而在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的任何部位从外侧施加负荷都可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如上述那样,在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下方移动,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根据需要在穿设于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但在由上述先前申请提出的折叠容器中由折叠容器的输送过程中和处理中的振动等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偏移上升,存在插入杆部s5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脱出的问题。
下面主要根据图4、图11、及图12说明防止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从穿设于底部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透孔2f1脱出的偏移上升防止结构。
符号2m为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中央部上方的大体U字状狭缝,狭槽2m由隔开预定间隔形成的垂直狭槽部2m1和连接垂直狭槽部2m1下端部地形成的水平狭槽部2m2构成。通过形成这样的大体U字状的狭槽2m,从而在板状部2a形成正面形状大体为方形的弹性板部2n。
在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弹性板部2n的下端部附近,形成平行于其下边2n1地沿弹性板部2n的整个宽度延伸并与弹性板部2n大体垂直的横断肋部2p。另外,在横断肋部2p的上面和弹性板部2n的前面(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2n2形成的角部的两端形成大体三角形的导向肋部2q,在导向肋部2q的前面(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从横断肋部2p的前端2p1朝弹性板部2n的前面2n2逐渐降低从弹性板部2n的前面2n2计算的高度地形成倾斜的导向面2q1。
在上述横断肋部2p的下面,从弹性板部2n的垂直端面隔开预定间隔大体到达弹性板部2n的下边2n1地垂设垂直肋部2r,相对的垂直肋部2r的下端由沿弹性板部2n的下边2n1大体垂直于弹性板部2n的连接肋部2s连接。另外,在由形成于弹性板部2n的横断肋部2p、垂直肋部2r、大体三角形的导向肋部2q的下方的弹性板部2n的前面2n2围成的部分,换言之,弹性板部2n下端的两角部形成1对配合凹部2t。符号2u为根据需要从横断肋部2p的中央部垂直于横断肋部2p地延伸到长侧壁2的上端水平肋2e地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垂直辅助肋,通过形成这样的垂直辅助肋2u,从而可调整弹性板部2n的弹性。
另一方面,主要如图5和图6所示那样,在倾倒抑制构件S1的背板部s6c形成由水平狭槽部s9a和从水平狭槽部s9a的两端朝下方大体垂直地延伸的垂直狭槽部s9b构成的大体倒U字状的狭槽s9。通过形成这样的大体倒U字状的狭槽s9,从而在背板部s6c形成主弹性板部s10。主弹性板部s10具有与背板部s6c大体相同平面的下部板状部s10a和连接于下部板状部s10a并相对下部板状部s10a朝前板部s7b方向凸出的操作部s10b。另外,当在位于形成于大体倒U字状的狭槽s9的垂直狭槽部s9b附近的背板部s6c的背面(当将倾倒抑制构件S1配置于长侧壁2时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相对的面)s6c′凸设配合凸部s11。
下面,说明凸设于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1的背板部s6c的背面s6c的配合凸部s11与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的配合动作。
如图7和图8所示,如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而且从倾倒抑制构件S1的1对插入杆部s5未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的状态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下方移动,则在其朝下移动途中,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1的配合凸部s11翻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大体三角形的导向肋部2q的导向面2q1,已越到导向肋部2q的导向面2q1的配合凸部s11在使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弹性板部2n朝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部方向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越过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横断肋部2p,在配合凸部s11越过横断肋部2p后的时刻,配合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这样,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1的配合凸部s11在配合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的时刻,倾倒抑制构件S1的1对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同时,位于插入杆部s5的一半程度或此以上位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内。
如上述那样,倾倒抑制构件S1的1对插入杆部s5在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的最终阶段,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1的配合凸部s11配合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地构成,所以,倾倒抑制构件S1由折叠容器的输送过程中和处理过程中的振动等偏移上动时,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1的配合凸部s11接触到构成配合凹部2t的横断肋部2p,所以,倾倒抑制构件S1不过度偏移上动。因此,可防止倾倒抑制构件S1的1对插入杆部s5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脱出。
如图1所示那样,当将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如图3所示那样折叠时,如上述那样,先将短侧壁3重合到底部1地倒下,然后,使长侧壁2朝重合于底部1的短侧壁3方向倒下,但在该长侧壁2倒下前,推压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0b,反抗主弹性板部s10的弹性力使主弹性板部s10朝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方向弯曲,则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0b接触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横断肋部2p或连接肋部2s等,同时,使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朝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部方向变形,逐渐如图13所示那样,随着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朝折叠容器的内部方向变形,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1的配合凸部s11从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脱出。这样,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1的配合凸部s11从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脱出后,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方移动,如图7和图8所示那样,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排出,此后,通过使长侧壁2朝底部1方向倒下,从而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进行折叠。
如上述那样,具有底部1,用铰链连接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长侧壁2,及用铰链连接于相同底部1的短边侧堤部1b的短侧壁3,在分别配置于相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1形成插入杆部s5,对应于上述插入杆部s5,在底部1和长侧壁2分别穿设透孔1a2、2f1,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将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插入到上述透孔1a2、2f1,在这样构成的折叠容器中,通过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1形成配合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的配合凸部s11,从而可防止折叠容器的输送过程中和处理中的振动等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偏移上升,因此,可防止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杆部s5从穿设于底部1和长侧壁2的透孔1a2、2f1脱出。
下面,根据图14~图16说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倾倒抑制构件S2。与上述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S1相同构成部件使用相同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位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相对的垂直板部s7a附近的背板部s1,通过将大体倒U字状的狭槽s12穿设于背板部s1,从而形成1对辅助弹性板部s13,在辅助弹性板部s13的背面(当将倾倒抑制构件S2配置到长侧壁2时,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相对的面)s13a形成水平槽13b。另外,在位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杆部s5间的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的下面隔开预定间隔地垂设1对比插入杆部s5短的辅助插入杆部s14。
在位于上述大体倒U字形的狭槽s9的垂直狭槽部s9b近旁的背板部s6c形成从水平板部s6b下面附近到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的纵长伸长的背面板部侧窗部s15,在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2形成连通到背面板部侧窗部s15并朝背板部s1方向延伸的带状板部侧窗部s16。
如上述那样,在背板部s6c,通过穿设背面板部侧窗部s15从而形成相对的背板部s6c的垂直边,在背板部s6c的垂直边中的位于倾斜板部s6a的垂直边s6d附近的背板部s6c的前面(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s6c″沿垂直边s6d形成接合肋s17,在接合肋s17的下端部形成朝随着往上方而远离前面s6c″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s17a。
下面,根据图17和图18说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与上述实施例的长侧壁2相同的构成部件使用相同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位于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附近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凸设辅助配合凸部2v,该辅助配合凸部2v与形成于弹性板部2n下端两角部的配合凹部2t并排设置,可配合到形成于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弹性板部s13的水平槽13b。
另外,在位于形成在弹性板部2n下端两角部的配合凹部2t与辅助配合凸部2v之间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形成接合构件2w,该接合构件2w接合到形成于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2的背板部s6c的前面s6c″的接合肋s17。接合构件2w包括与板状部2a大体垂直的基部2w1和接合部2w2,该接合部2w2从基部2w1的前端朝辅助配合凸部2v方向并大体平行于板状部2a地延伸,从上端水平肋2e方向观看到的形状大体形成为L字状。另外,接合构件2w的基部2w1、接合部2w2、板状部2a的外面2a1形成接合凹部2w3。
另外,在形成于长侧壁2的水平加强肋2k穿设透孔2k2,该透孔2k2可插入到垂设于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2的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下面的辅助插入杆部s14。
下面,说明配置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2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功能等。
如图19和图20所示那样,倾倒抑制构件S2处于最上位置,因此,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杆部s5在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排出的状态下,凸设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的辅助配合凸部2v配(嵌)合到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弹性板部s13的水平槽13b。
如上述那样,在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弹性板部s13的水平槽13b配合凸设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的辅助配合凸部2v地构成,插入杆部s5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排出的状态的倾倒抑制构件S不能简单地移动。
当使图19和图20所示的处于最上位置的倾倒抑制构件S2朝下方移动时,首先,凸设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的辅助配合凸部2v使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弹性板部s13的自由端部朝远离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方向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将辅助配合凸部2v从辅助弹性板部s13的水平槽13b排出。
然后,当使倾倒抑制构件S2进一步朝下方移动时,与配置了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1的实施例同样,在其朝下移动的途中,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配合凸部s11翻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大体三角形的导向肋部2q的导向面2q1,已翻到导向肋部2q的导向面2q1的配合凸部s11使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弹性板部2n朝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部方向产生弹性变形,同时,越过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横断肋部2p,在配合凸部s11越过横断肋部2p的时刻,配合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配合。这样,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配合凸部s11在配合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的时刻,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同时,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插入杆部s14插入到穿设于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2。
如上述那样,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同时,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插入杆部s14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2,这样,当从外侧朝内侧方向将负荷施加到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时,可更可靠地抑制长侧壁2朝内倾倒或弯曲。
另外,如上述那样,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而且,在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插入杆部s14插入到穿设于形成于长侧壁2的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2的过程中,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背板部s6c的前面s6c″的接合肋s17插入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的接合构件2w的基部2w1、接合部2w2、板状部2a的外面2a1形成的接合凹部2w3。
在倾倒抑制构件S2的最下位置,将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背板部s6c的接合肋s17插入到由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接合构件2w的基部2w1、接合部2w2、及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形成的接合凹部2w3,接合肋s17接触或接近接合构件2w的接合部2w2,所以,即使从外侧朝内侧方向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施加负荷,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也可使倾倒抑制构件S2跟踪长侧壁2那样的变形,可防止倾倒抑制构件S2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离开。因此,不会损害倾倒抑制构件S2的长侧壁2的倾倒和弯曲防止功能。另外,在接合肋s17的下端部形成倾斜面s17a,所以,当倾倒抑制构件S2朝下方移动时,接合肋s17的倾斜面s17a先由接合构件2w的接合部2w2引导,因此,可确实而且可靠地将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背板部s6c的接合肋s17插入到由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接合构件2w的基部2w1、接合部2w2、及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形成的接合凹部2w3。
另外,当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进行折叠时,与上述实施例同样,推压倾倒抑制构件S2的操作部s10b,反抗主弹性板部s10的弹性力使主弹性板部s10朝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方向弯曲,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操作部s10b接触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横断肋部2p或连接肋部2s等,同时,使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朝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部方向变形,如图24所示那样,随着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朝折叠容器的内部方向变形,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1的配合凸部s11从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脱开。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配合凸部s11这样从形成于长侧壁2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脱开后,使倾倒抑制构件S2朝上方移动,如图19和图20所示那样,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杆部s5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排出,同时,使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插入杆部s14从形成于长侧壁2的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2排出,此后,通过使长侧壁2朝底部1方向倒下,从而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进行折叠。
对应于穿设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2,在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与上述透孔2f1、透孔1a2同样地穿设透孔,同时,将倾倒抑制构件S的辅助插入杆部s14形成为与插入杆部s5大体相同的长度,将倾倒抑制构件S的辅助插入杆部s14与插入杆部s5同样地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通过这样构成,当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当从外侧朝内侧方向施加负荷时,可更确实地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另外,配合凸部2x凸设到位于上述辅助配合凸部2v下方的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该配合凸部2x在倾倒抑制构件S的最下位置配合到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弹性板部s13的水平槽13b在该倾倒抑制构件S的最下位置,插入杆部s5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辅助插入杆部s14插入到穿设于形成于长侧壁2的水平加强肋2k的透孔2k2。
如上述那样,在倾倒抑制构件S的最下位置,通过将与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辅助弹性板部s13的水平槽13b配合的那样的配合凸部2x凸设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2a1,从而可更确实地防止折叠容器的输出过程中和处理过程中的振动等导致的倾倒抑制构件S2的偏移上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容器,具有底部,用铰链连接于底部的长边侧堤部的长侧壁,及用铰链连接于相同底部的短边侧堤部的短侧壁,在配置于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形成插入杆部,同时,对应于上述插入杆部,分别在底部和长侧壁穿设透孔,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将上述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杆部插入到上述透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形成在倾倒抑制构件的最下位置可与形成于长侧壁的弹性板部的配合凹部配合的配合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形成辅助弹性板部,该辅助弹性板部具有在倾倒抑制构件的最上位置可配合凸设于长侧壁的辅助配合凸出部的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形成在倾倒抑制构件的最下位置可插入到形成于长侧壁的接合凹部的接合肋。
全文摘要
一种折叠容器,具有底部(1),用铰链连接于底部的长边侧堤部(1a)的长侧壁(2),及用铰链连接于相同底部的短边侧堤部(1b)的短侧壁(3),在配置于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S)形成插入杆部(s5),同时,对应于上述插入杆部,分别在底部和长侧壁穿设透孔(1a2、2f1),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将上述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杆部插入到上述透孔;其中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形成在倾倒抑制构件的最下位置可与形成于长侧壁的弹性板部(2n)的配合凹部(2t)配合的配合凸部(s11)。可防止折叠容器输送过程中和处理过程中的振动等导致的倾倒抑制构件的偏移上升,可防止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杆部从穿设于底部和长侧壁的透孔脱出。
文档编号B65D6/18GK1651315SQ20041004463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4日
发明者山内寿敏 申请人:三甲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