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装置和使用该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400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纸装置和使用该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纸装置和使用该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其使用的多种片材之间进行切换的供纸装置和使用该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等中,其上待形成图像的片材通常容纳在盒或箱中,该盒或箱装在装置主体内从而使得该盒或箱能被自由拉出。所述片材由布置在装置主体中的供给机构每次移送一张,并被供给至进行成像的成像部分。
在这方面,已经设计了布置有盘的成像装置,该盘暴露于装置主体外部,并用于手动供给纸张。即,当需要成像装置使用多种片材时,该成像装置包括与上述盒或箱分开布置的供纸装置。该供纸装置包括片材容纳部,在其中堆叠并容纳有多种片材;以及供给装置,用于向成像装置中的成像部分供给堆叠并容纳在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
例如,已经提出了一种供纸盒,其中在盒的拉出侧的端部上布置有第二片材供给装置,该盒装在装置主体内从而使其能被自由拉出。第二片材供给装置包括与盒的片材容纳部分开的第二片材容纳部;和供给部件,其将容纳在第二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供给至成像部分(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1-225973)。
然而,当供给装置被安装到如上所述可自由拉出的盒时,必须在盒中布置用于驱动供纸部件的驱动部件,或者在装置主体中布置用于驱动供纸部件的驱动部件,并且必须在盒与装置主体中布置用于将驱动部件的驱动力传递到供纸部件的驱动连接部件,这导致盒的成本增加并且使装置复杂。
另外,因为使用者经常装卸供纸盒,所以当驱动部件布置在盒中时供纸盒的重量增加从而其可操作性变差,并且当驱动部件布置在装置主体中时有发生故障的可能。
还提出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供纸盒,其具有第一片材容纳部,并被构造成这样,即,可将供纸盒自由装入成像装置和从成像装置自由拆卸该供纸盒;以及与供纸盒分开布置的第二片材容纳部。供纸盒本身可被装入成像装置和从成像装置拆卸,并且第二片材容纳部可与供纸盒一起拉出,同时在装置主体中留有供纸辊,该供纸辊传送容纳在第二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例如,参见JP-A No.11-343037)。
然而,在该结构中,因为供纸盒与第二片材容纳部分开布置,所以必须在成像装置中布置用于仅装卸供纸盒本身的机构,以及用于装卸与供纸盒一起的第二片材容纳部的机构。因此,不仅结构变得复杂,而且装置本身变大。
另外,在仅装卸供纸盒本身时,以及在一起装卸供纸盒与第二片材容纳部时,因为供纸辊成为障碍,所以供纸辊的位置不能充分降低,因此供纸装置的高度增加,并且难以使整个装置紧凑。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置有多个片材容纳部的供纸装置以及布置有该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所述供纸装置结构简单,高度保持较低并制造得紧凑。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一种供纸装置包括供纸盒,其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中,从而使其可被自由拉出,并布置有用于向成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部分供给片材的第一片材容纳部;以及第二片材供给机构,其布置在所述供纸盒中,用于向成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部分供给容纳在不同于所述第一片材容纳部的第二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其中在所述供纸盒中形成有凹部,当将供纸盒装入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该供纸盒时,布置在成像装置主体中并从第二片材容纳部向成像装置主体供应片材的供纸部件经过该凹部。
根据该方面的结构,因为当将所述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该盒时,供纸部件固定地布置在成像装置主体中(或者因为供纸部件不必缩回),所以驱动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另外,因为在所述供纸盒中布置有凹部,所以可将供纸部件布置在供纸盒附近,并且装置不会变大。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基于第一方面的供纸装置还包括引导件,该引导件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并引导由所述供纸部件从第二片材容纳部传送的片材的前端,其中当将所述供纸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该供纸盒时,该引导件接触供纸装置并缩回。
根据该方面的结构,防止了从供纸部件供给的片材与装置中的片材引导件干涉而导致堵塞的情况发生,从而即使供纸部件降低并靠近第二片材容纳部布置,在拉出盒时引导件也不会成为障碍。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基于第一方面的供纸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容纳在第二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分离的分离件,其中该分离件与引导件一体布置。
根据该方面的结构,即使将引导件布置在分离件附近,引导件也不会妨碍分离件的维护和更换。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基于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引导件被支撑为可以摆动。
根据该方面的结构,可以使引导件的接触纸张的表面始终保持平行于纸张传送表面。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基于第四方面的引导件被布置成沿供给方向较高并被支撑为可绕一轴摆动,该轴布置在供纸盒的拉出侧。
根据该方面的结构,即使将引导件布置成沿供给方向较高从而使得纸张前端不与下游的片材引导件干涉,当将所述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中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该盒时,该引导件也不会被挡住,从而提高了可操作性。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当将基于第二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供纸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中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该供纸盒时,引导件接触惰性辊并缩回,该惰性辊与供纸部件同轴并可枢转地布置。
根据该方面的结构,因为供纸辊的橡胶部分不与引导件直接接触,所以供纸辊不可能损坏引导件。另外,该引导件可平稳地缩回。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基于第二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引导件被构造成其接触片材的表面从片材传送表面朝供纸部件伸出。
根据该方面的结构,因为被传送的纸张由供纸辊按压并弯曲,所以可防止卡纸。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成像装置布置有基于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供纸装置。
根据该方面的结构,可提供这样的成像装置,其布置有多个片材容纳部,并且其装置主体制造得紧凑。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布置有多个片材容纳部的供纸装置和布置有该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所述供纸装置结构简单,高度保持较低并制造得紧凑。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供纸装置的图;图3A和3B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供纸装置的图;图4A和4B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供纸装置的引导单元的图;图5A和5B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供纸装置的引导单元的图;以及图6A和6B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引导单元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的结构。
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10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图像用光栅输出扫描器50进行图像曝光以在感光体62上形成潜像,用显影器60内的调色剂使形成在感光体62上的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传送路径11上传送的片材上,并用定影器70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该片材上。
片材容纳部14布置在装于成像装置10内的盒12中,其上待进行成像的片材容纳在片材容纳部14中。当将盒12如图1的黑色箭头所示装在装置主体内时,片材容纳部14内的片材通过第一片材供给机构7从最上面的片材开始按顺序传送至装置主体,并进行成像处理。
然而,当使用者希望在多种类型和多种尺寸的片材之间转换使用时,存在的缺点在于,当在装置中容纳多个盒12时,整个装置变得大而昂贵。可通过与盒12的片材容纳部14分开地布置片材容纳部15而使得可在多种类型和尺寸的片材之间进行转换和处理来消除该缺点。
即,可通过在盒12中用第二片材供给机构9形成这样的片材传送路径来传送多种类型和尺寸的片材,该片材传送路径与第一片材供给机构7在盒12的片材容纳部14中形成的片材传送路径分开。
图2、图3A和图3B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盒12和传送部分。
如图1所示,通过在装置主体中与盒12的片材容纳部14分开地布置片材容纳部15,并在多种类型和尺寸的片材之间进行转换和处理,可从盒12的拉出前侧如白色箭头所示传送片材,如图2所示。
在插入的片材中仅有最上面的片材被分离辊20传送并通过供纸辊30供应至装置内。所传送的片材被导向引导辊34和36,撞击引导件38,并被导向传送辊对40。
从传送辊对40开始的传送路径与从片材容纳部14传送的片材的传送路径是共用的。即,当沿着传送路径11传送片材时,感光体62上的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上以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该全色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器70定影到片材上,然后片材被排出。
从片材容纳部15传送片材的供纸辊30是半月形辊,该辊仅在其部分外周面上包括诸如橡胶的夹持部分,并被构造成当将盒12装入成像装置10中时不与分离辊20干涉。
在这种情况下,向装置主体传送在片材容纳部15中的片材的供纸辊30和引导辊34这样布置,即,使得它们沿片材宽度方向偏移。因此,当将盒12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拆卸盒10时供纸辊30和引导辊34不会彼此干涉,从而可将盒12顺利地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顺利地拆卸盒10。
即,如图2所示,引导辊34和供纸辊30这样布置,即,供纸辊经过宽度方向(即引导辊34之间)的中心。因此,在插入盒12时由于引导辊34到达34’的位置,所以引导辊34不与供纸辊30干涉,因此可将盒12顺利地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顺利地拆卸该盒12。
然而,如图3A和3B所示,供纸辊30在片材P的宽度方向中心附近夹持并供给片材P。因此,片材P的前端有可能沿着其被供纸辊30按压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为向下)变凹,如图3B的黑色箭头所示,并且片材P中的该凹陷有可能与引导辊34干涉。
因此,导板18沿传送方向位于供纸辊30和分离辊20的下游以防止片材P变凹。因此,可防止由于片材P与引导辊34碰撞而发生卡纸。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导板18的位置相对于传送表面太低,则片材P的前端位置的调节效果就会变差。而如果导板18的位置相对于传送表面太高,则当将盒12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拆卸盒12时,导板18就有可能与供纸辊30干涉。因此,在导板18的拉出前侧(即,沿传送方向的上游)布置有轴22,该轴22布置在其不与由分离辊20形成的传送表面干涉的高度,并且导板18被支承成可围绕轴22枢转。
因此,导板18在传送片材P时相对于传送表面保持足够的高度,并调节片材P的前端位置,并且导板18被支撑成当将盒12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拆卸盒12时可围绕轴22枢转。因此,导板18缩回至其不与供纸辊30干涉的高度,从而导板18不可能损坏供纸辊30。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导板18下方布置凹部17A,从而当将盒12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拆卸盒12时(即,当供纸辊30经过导板18时)使导板18缩回。当供纸辊30由于将盒12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拆卸盒12而经过导板18时,导板18围绕轴22向下枢转。因此,导板18不可能接触供纸辊30的纸张接触面而损坏供纸辊30。
另外,因为轴22布置在导板18的拉出前侧(即,沿传送方向的上游),所以在拉出盒12时轴22位于前面。因此,力沿供纸辊30接触和向下推动导板18的方向作用。因此,可避免导板18卡在供纸辊30上从而不能移出盒12的情况。
图4A和4B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单元16。
如图4A和4B所示,分离辊20和导板18装配在一起,并一体地布置成引导单元16。因此,即使将导板18布置在分离辊20附近,导板18的存在也不会妨碍分离辊20的维护和更换。
引导单元16被构造成这样,即,当将装配好的引导单元16安装到盒12上时,可从上方将该引导单元16安装到布置在盒12中的凹部17中以及从凹部17拆卸该引导单元16,如图2所示。因此,由于可在已经从装置主体(即,成像装置10)拉出盒12的情况下装卸引导单元16,所以与从侧面或下方装卸引导单元16的情况相比,装卸引导单元16非常容易。
分离辊20和导板18从沿传送方向的上游布置在引导单元16中。导板18被构造成从下方引导片材,从而使经过分离辊20的片材的前端不会在其底面中变凹。
如上所述,如果导板18的位置相对于传送表面太低,则片材P前端位置的调节效果就会变差。而如果导板18的位置相对于传送表面太高,则当将盒12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拆卸盒12时,导板18就有可能与供纸辊30干涉。因此,如图4A所示,在导板18的拉出前侧(即,沿传送方向的上游)布置有轴22,该轴22布置在其不与由分离辊20形成的传送表面干涉的高度,并且导板18被支承成可围绕轴22枢转。
因此,导板18在传送片材P时相对于传送表面保持足够的高度上,调节片材P的前端位置,并且导板18被支撑成当将盒12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拆卸盒12时导板18可围绕轴22枢转。因此,导板18缩回至其不与供纸辊30干涉的高度,从而导板18不可能损坏供纸辊30。
具体地,弹簧26沿着导板18向上推动片材(传送表面)的方向从下方推动导板18,臂18A布置在导板18上,布置在臂18A前端上的爪18B撞击布置在引导单元16中的凸起部分24A,由此调节导板18的位置从而使得导板18不会高于恒定高度。
另外,当将盒12装入成像装置10中以及从成像装置10拆卸盒12时,导板18和供纸辊30彼此不直接接触;而是导板18接触可枢转地布置在供纸辊30两侧上的惰性辊32,从而使得导板18向下缩回。
惰性辊32相对于枢转方向完全自由并且具有比供纸辊30大的直径。即使在惰性辊32接触导板18时也不产生转动阻力。惰性辊32推动导板18且使其径直向下缩回,并转动导板18以允许其经过远离供纸辊30表面的位置。因此,具有半月形辊结构的供纸辊30的橡胶部分(即,接触片材P的部分)不可能意外地接触和损坏导板18。
另外,在引导单元16中布置有肋24,在导板18上布置有肋18c。在传送和引导片材P时,肋24和肋18c形成了片材传送表面并抑制摩擦阻力。
引导单元16被制成组件,当将该组件安装到盒12上或从盒12拆卸时可对其一体处理。如图4A和4B所示,布置在引导单元16中的腿部28插入布置在盒12中的联接孔13内,并且布置在腿部28前端上的爪28A与联接孔13配合在一起,从而可将引导单元16固定在盒12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B所示,夹持部28B形成在引导单元16上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通过夹持并挤压夹持部28B(如图4B中带斜线的阴影箭头所示),使腿部28的前端变宽,爪28B与联接孔13配合在一起以及从联接孔13释放。因此,可容易可靠地将引导单元16安装到盒12上以及从盒12拆卸(如图4B中的黑色箭头所示)。另外,夹持部分28B的上表面还可用作形成传送表面的肋24。
图5A和5B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单元19。
如图5A和5B所示,分离辊20和导板18装配在一起并一体地布置成引导单元19。因此,即使将导板18布置在分离辊20附近,导板18的存在也不会妨碍分离辊20的维护和更换。在这方面,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单元19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单元16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27沿着导板18向上推动片材(传送表面)的方向从下方推动导板18,凸起18D布置在导板18的两侧上,凸起18D与布置在肋24中的孔24B配合在一起。因此,凸起18D可在孔24的范围内上下移动并调节导板18的位置从而使得导板18不会高于恒定高度。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导板18不枢转而是接触惰性辊32并上下滑动(如图5A中的白色箭头所示),从而防止导板18与供纸辊30干涉。因此,具有半月形辊结构的供纸辊30的橡胶部分(即,接触片材P的部分)不可能意外地接触和损坏导板18。
弹簧27可以是简单的螺旋弹簧等,但如图5A所示,它也可以包括容纳在外圆筒27A和内圆筒27B中的螺旋弹簧27,从而可容易地进行装配和拆卸。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之处还在于,由于布置在腿部28前端上的爪28A与联接孔13配合在一起而可使引导单元19固定在盒12上。然而,如图5A和5B所示,爪28A也可布置在腿部28A的外侧而不是内侧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腿部28前端的附近被从两侧挤压而使爪28A脱离联接孔13,因此可将引导单元19安装到联接孔13以及从联接孔13卸下。
另外,可以将关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单元16和关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单元19相对于盒12的联接尺寸设定为相等,从而可以在需要时相对于同一盒12适当地更换和使用两者。
另外,引导单元16和引导单元19的肋24可具有共同结构,从而可以在需要时通过仅更换导板18A和弹簧26或27而相对于共同的肋24适当地更换和使用两者。
图6A和6B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引导单元。
如图6A所示,引导单元可构造成这样,即,由导板18的肋18C形成的传送表面与由引导单元16或引导单元19的肋24形成的传送表面不平齐,而是高于后者(即,沿着导板18朝供纸辊30推动片材P的方向)。
因此,如上所述,防止了片材P的前端沿着其压靠供纸辊30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从下方)变凹,从而防止由于该凹陷而使得片材P的前端与引导辊34干涉/碰撞而发生卡纸。另外,可防止这样的情况(如同传统装置中的情况),即,供纸辊30仅在片材P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夹持和传送片材P,从而使得力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两端朝其中央拉动片材P并使片材P起皱,如图6B所示。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应理解为以任何方式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模式实施本发明。
即,关于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布置有多个片材容纳部的供纸装置不限于容纳纸张,并且除了成像装置以外,它还可用于传送纸状片材的切割机和涂布机。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纸装置,包括供纸盒,其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中从而使其可被自由拉出,并布置有用于向成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部分供应片材的第一片材容纳部;以及第二片材供给机构,其布置在所述供纸盒中,用于向成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部分供应容纳在不同于所述第一片材容纳部的第二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其中在所述供纸盒中形成有凹部,当将所述供纸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所述供纸盒时,布置在成像装置主体中、并从所述第二片材容纳部向成像装置主体供应片材的供纸部件经过该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件,其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并引导由所述供纸部件从所述第二片材容纳部供给的片材的前端,其中当将所述供纸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该供纸盒时,该引导件接触所述供纸部件并缩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容纳在所述第二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分离的分离件,其中该分离件与所述引导件一体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被支撑成可摆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布置成沿供给方向较高并被支撑为可绕一轴摆动,该轴布置在所述供纸盒的拉出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供纸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所述供纸盒时,所述引导件接触惰性辊并缩回,该惰性辊与所述供纸部件同轴并可枢转地布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被构造成其接触片材的表面从片材传送表面朝所述供纸部件伸出。
8.一种供纸装置,包括供纸盒,其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中从而使其可被自由装载和拆卸,并布置有容纳片材的第一片材容纳部;第一片材供给机构,用于向成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部分供给容纳在所述第一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第二片材供给机构,其布置在所述供纸盒中,用于向成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部分供给容纳在不同于所述第一片材容纳部的第二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和供纸部件,其布置在成像装置主体中,与所述第二片材供给机构一起工作,以从所述第二片材容纳部向成像装置主体供应片材,其中所述第二片材供给机构的一部分被构造成可相对于所述供纸部件缩回,从而当将所述供纸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该供纸盒时,所述第二片材供给机构不与所述供纸部件干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构造成可相对于所述供纸部件缩回的第二片材供给机构的所述一部分为一引导件,该引导件引导由所述供纸部件从所述第二片材容纳部传送的片材的前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被构造成当将所述供纸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该供纸盒时接触所述供纸部件并缩回。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被支撑为可以摆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被构造成沿供给方向向下游变高,并被支撑为可绕一轴摆动,该轴布置在所述供纸盒拉出侧的边缘部分处。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供纸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该供纸盒时,所述引导件接触惰性辊并缩回,该惰性辊与所述供纸部件同轴并可枢转地布置。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材供给机构还包括将容纳在所述第二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分离的分离件,该分离件与所述引导件一体布置。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被构造成其接触片材的表面从片材传送表面朝所述供纸部件伸出。
16.一种布置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
17.一种布置有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供纸装置,包括供纸盒,其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中从而使其可被自由拉出,并布置有用于向成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部分供给片材的第一片材容纳部;以及第二片材供给机构,其布置在所述供纸盒中,用于向成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部分供给容纳在不同于所述第一片材容纳部的第二片材容纳部中的片材,其中在所述供纸盒中形成有凹部,当将所述供纸盒装入成像装置主体以及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供纸盒时,布置在成像装置主体中并从所述第二片材容纳部向成像装置主体供应片材的供纸部件经过该凹部。
文档编号B65H1/04GK1931688SQ20061007219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3日
发明者黑川泰弘, 白石悟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