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674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
背景技术
固液分置包装瓶是针对多种饮料的溶质在溶液中稳定性差的特点 提出的一种将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套装在同一容器中,不使用时两相 物质互不接触,需要使用时即混即溶,由于固相物质保持干燥状态其 质量稳定性大大提高,液相通常为纯净水溶液也可以延长保质期,在 此前本方案申请人已经提出相似的申请如,专利公报公告的
200420073348.5《固液套装一体瓶》,该方案虽然解决了固体与溶液 混合的问题,但是盖内钉式栓将小容器穿通之后,瓶内的溶液失去了 密封的性能,必须一次使用完毕,给使用带来不便,此前本方案申请 人还提出了另一个申请方案200520110925.8《固液分隔式封装包装容 器》,该方案的缺陷是,操作时霈要撕开一个装置,再旋入使内置容 器通开,然后再旋开瓶盖,使用的时候非常烦琐,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达到固液分隔包装的目的,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 的一种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插开式國液分置包装瓶是这样实现的,将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分为 3个部分,上盖、中蒹和瓶,中蓬与瓶口螺gt^接,上兼与中盖扣环连接,中盖 内的中部有一个内置容器,将面体物料填充在中兼内的中部内置容器中,由密封 膜密封,不使用的时候,内置容器中的画体物料与瓶内溶液密封隔离,内置容器 的容器口由密封膜密封与外界空气隔离,这样达到隔离密封的目的,当霈要使用 的时候,按下上盖,内置容器的密封膜和内置容器的底被上盖内中心多棱凸芯插 开,内置容器的密封膜和内置容器的底被插开之后,瓶内溶液即与内置容器中的 固体物料混合,适当的摇动使固体物质溶解,即可使用。
积极意义
将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套装在同一容器中,不使用时两相物质互不接触,霈 要使用,混即瘠,由于囫相物鹰傑持^|状态其质* 定性大大提高,液相通
常为纯净水洧液也可以延长保癀期的攝体即洧包装瓶,改进之后的插开式画液分置包装瓶使用更方便。


图1是本发明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结构视图2是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的中盖结构视图
图7是图2的仰视图3是插开式面液分置包装瓶的容im图4是本发明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的上盏插入通开内置容器示图; 图5是本发明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的上盖结构视图; 图6是图5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1上盖3套在中盖2上段,参照图2由2—1凸沿扣紧上盖3的凹槽 3—3防止滑脱,使之达到保险翻韵作用,固体物料置于中盖2内的内置容器4 内,由密封膜5密封,密封膜5可以采用铝塑复合材料或高分子薄膜制作,中盖 2由蠊纹圃定在容器1的口段螺纹中,中盖2的下沿还有保险圃2—3由凹槽2 -_4扣在容器1的凸沿1—1上,起到一次性使用的安全性作用,当霈要使固体 与液体混合时,按下上盖3,参照图5、图6,当上盖3受按力时,上盖3的台 沿预制的切槽环环3—5仅有8个支点3-4,这些支点3—4就会断裂,在继续 下按的受力作用下,上盖3的中心多棱芯3--2就会往下运动,参照图4,当上 盖3内的中心的多棱芯3~~2往下运动的深度超过中盖2内的内置容器4的底位 时,密封胰5和内置容器4的麋镰插开,容器l内溶液即可与内置容器4的固体 物料混合,混合后即可使用,为了使内置容器4的底较容易被插开,在内置容器 4的底外側预制槽沟2—5,当多棱芯3—2往下运动时一旦插到预制槽沟2—5 即裂开,预制槽沟2—5与内置容器4的容器内留有一定的材料厚度保持水密性, 为了内置容器4被插开之后仍然保证上盖3与中盖2之间具有水密性,在上盖3 的盖内设有密封凸沿3—1,参照图4,密封凸沿3—1在内置容器4的口沿塞紧 密封。
权利要求
1. 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由上盖3、中盖2、容器1、密封膜组成,其特征是,上盖3内有中心的多棱芯3-2。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其特征是中盖2内有内置。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其特征是,上盖3的台沿 预制的切槽环环3—5。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其特征是,上盖3的台沿 预制的切槽环环3—5由支点3—连接。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其特征是,密封膜由铝塑 复合膜制作。
6、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其特征是,密封膜由高分 子材料制作。
全文摘要
插开式固液分置包装瓶由上盖、中盖、容器、密封膜组成,固体物料置放在中盖内置容器中由密封膜密封,固体物料与大气隔离与容器内溶液隔离,不使用时固体物料保持干燥状态,需要使用时按下上盖,上盖内的多棱芯就会插开密封膜和内置容器的底使容器内的溶液与固体物料混合,混合后即可使用。
文档编号B65D51/24GK101239665SQ200710079098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0日
发明者梁 邓 申请人:苏少宁;邓 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