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317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涉及一种轻便、环保的缓冲包 装结构,用于包装游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保证运输安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笔记本电脑、游戏机及其配件的包装容器正逐渐从泡 沬塑料材料向更为环保且体积小巧的纸塑制品转换。对于游戏机的包 装, 一般情况下采用左托和右托的形式,将左托、右托分别套装在游 戏机的两端,然后置入包装盒中,起到防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在其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720072566. 0中 公开了一种游戏机纸塑缓冲包装结构,利用多数个凹凸结构起到缓冲 的作用,在减小包装结构体积的同时增加了防震缓冲效果。
申请人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需要进一步对缓冲结构的防侧撞性能 进行增强,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防侧撞缓 冲结构,体积小巧、轻便,具有防侧撞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式 防侧撞缓冲结构,包括由四面侧壁和一底面围成的本体,其中,所述的 侧壁上设有凹凸部,至少在一对对称侧壁的上边缘连接有带凹凸部的 折叠结构,该折叠结构翻折至与侧壁对合时,折叠结构的凸部嵌入对应侧壁外表面的凹部,同时,对应侧壁外表面的凸部也嵌入折叠结构 的凹部,形成侧壁的防撞缓冲部。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为单层缓冲结构,不需要很复杂的凹凸结 构,利用折叠结构的凹凸部与侧壁的凹凸部相互嵌入对合,两者的凹 凸部之间形成间隙,当遇到侧向撞击的时候,能够起到对侧壁缓冲防 震的效果。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为单层结构,成型工艺的要求比较 低,通过折叠的手段实现双层缓冲结构的效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一对对称侧壁的上边缘连接有所述的折 叠结构,折叠结构的宽度与侧壁的高度对应,侧壁上边缘与折叠结构 的连接处设有折叠线,自折叠线处折叠结构向下翻折,折叠结构的凸 部嵌入侧壁外表面的凹部。
具体的,折叠结构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长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在不相同的情况下,折叠结构可以长于或短于相连侧壁上边缘的长 度,均可以起到侧向的缓冲效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折叠结构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长度 相同,自折叠线处折叠结构向下翻折,在对称面侧壁外部形成二个防 撞缓冲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折叠结构长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的 长度,折叠结构自连接处对称向二侧延伸,自折叠线处折叠结构向下 翻折,在四面侧壁外部均形成防撞缓冲部。
所述的折叠结构翻折至与侧壁对合时,至少有折叠结构延伸处形 成的凹凸部设在另两相邻侧壁的外侧。
如此设计有显著的缓冲效果,首先,由于侧向折叠后凹凸部的相
互嵌入,在两侧的侧壁处产生缓冲作用;其次,由于折叠结构的长度 长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的长度,延伸处形成的凹凸部对另外两相邻侧壁处也产生缓冲作用,故达到四面防震缓冲的目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四面侧壁的上边缘均连接有所述的折叠 结构,折叠结构的宽度与侧壁的高度对应,侧壁上边缘与折叠结构在 连接处设有折叠线,自折叠线处折叠结构向下翻折,折叠结构的凸部 嵌入侧壁的凹部,在四面侧壁上形成四个防撞缓冲部,同样起到四面 防震缓冲的目的。
所述的折叠结构翻折至与侧壁对合时,本体与缓冲结构共同构成 外形为矩形的盒体结构。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能够方便工人取放 产品,所述的本体的底面中心设有长形通孔。
所述的本体的底面中心形成有由向内的隆起围成的凹陷部,该凹 陷部设有长形通孔。
所述的本体底面上设有多数个隆起的凹凸结构,以贴合产品外形。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可以设计成左托和右托的 形式,套装在游戏机等产品的两端,对被包装物起到防震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为折叠结构,对其包装的产品起到良好的 防侧撞缓冲效果,且针对不同的要求可实现两面防侧撞、四面防侧撞 的优异缓冲效果;
2、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采用一体成型,加工方便,成品率高;
3、 采用纸塑为材料,重量轻,对环保有利;
4、 相对于现有的纸塑缓冲包装结构,可进一步縮小20 30%的体积, 从而使运输成本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对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对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对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0, 20, 30, 40_侧壁 11, 21, 31, 41 —凹凸部
12, 22, 32, 42_上边缘
50—底面 51 —凹凸结构 52 —长形通孔
60, 61—折叠结构 601, 611 —凹凸部
70, 71—折叠结构 701, 711_凹凸部
80, 81, 82, 83—折叠结构801, 811, 821, 831_凹凸部
90—折叠线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1的对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 一种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 构,包括由四面侧壁IO, 20,30, 40和一底面50围成的本体,其中,
7所述的侧壁IO, 20, 30, 40上均设有凹凸部11, 21, 31, 41,在一 对对称侧壁10, 30的上边缘12, 32分别连接有带凹凸部601, 611 的折叠结构60, 61,折叠结构60, 61的宽度与侧壁12, 32的高度 对应,且折叠结构60, 61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12, 32长度相同,侧 壁上边缘12, 32与折叠结构60, 61的连接处设有折叠线90,自折 叠线90处折叠结构60, 61向下翻折至与侧壁IO, 30对合时,折叠 结构60, 61的凸部嵌入对应侧壁IO, 30外表面的凹部,在对称面侧 壁IO, 30外部形成二个防撞缓冲部。
所述的折叠结构60, 61翻折至与侧壁10, 30对合时,本体与缓 冲结构共同形成外形为矩形的盒体结构。
所述的本体的底面50中心设有长形通孔52,底面50上设有多 数个凹凸结构51。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2的对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 一种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 构,包括由四面侧壁IO, 20, 30, 40和一底面50围成的本体,其中, 所述的侧壁IO, 20, 30, 40上均设有凹凸部11, 21, 31, 41,在一 对对称侧壁IO, 30的上边缘12, 32分别连接有带凹凸部701, 711 的折叠结构70, 71,折叠结构70, 71的宽度与侧壁12, 32的高度 对应,侧壁上边缘12, 32与折叠结构70, 71的连接处设有折叠线 90,折叠结构70, 71长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12, 32的长度,折叠结 构70, 71自连接处对称向二侧延伸,自折叠线90处折叠结构70, 71向下翻折至与侧壁10, 30对合时,折叠结构70, 71的凸部嵌入 对应侧壁IO, 30的凹部,在四面侧壁IO, 20, 30, 40外部形成防撞缓冲部。具体的,折叠结构70, 71在延伸处形成的凹凸部701, 711 设在另相邻两侧侧壁20, 40的外侧,包覆住部分侧壁20, 40,实现 四面缓冲。
所述的折叠结构70, 71翻折至与侧壁10, 30对合时,本体与缓 冲结构共同构成外形为矩形的盒体结构。
所述的本体的底面50中心设有长形通孔52,底面50上设有多 数个凹凸结构51。 实施例3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3的对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 一种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 构,包括由四面侧壁IO, 20, 30, 40和一底面50围成的本体,其中, 所述的侧壁IO, 20, 30, 40上均设有凹凸部11, 21, 31, 41,在四 面侧壁IO, 20, 30, 40的上边缘12, 22, 32, 42分别连接有带凹凸 部801, 811, 821, 831的折叠结构80, 81, 82, 83,折叠结构80, 81, 82, 83的宽度与侧壁10, 20, 30, 40的高度对应,且折叠结构 80, 81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12, 32长度相同,折叠结构82, 83短 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22, 42的长度。
侧壁上边缘12, 22, 32, 42与折叠结构80, 81, 82, 83的连接 处设有折叠线90,自折叠线90处折叠结构80, 81, 82, 83向下翻 折至与侧壁IO, 20, 30, 40对合时,折叠结构80, 81, 82, 83的凸 部嵌入对应侧壁IO, 20, 30, 40的凹部,在四面侧壁IO, 20, 30, 40外部形成四个防撞缓冲部。
所述的折叠结构80, 81, 82, 83翻折至与侧壁10, 20, 30, 40
对合时,缓冲结构形成矩形盒体结构。所述的本体的底面50中心设有长形通孔52,底面50上设有多 数个凹凸结构51。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包括由四面侧壁和一底面围成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壁上设有凹凸部,至少在一对对称侧壁的上边缘连接有带凹凸部的折叠结构,该折叠结构翻折至与侧壁对合时,折叠结构的凸部嵌入对应侧壁外表面的凹部,形成侧壁的防撞缓冲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在 一对对称侧壁的上边缘连接有所述的折叠结构,折叠结构的宽度与侧 壁的高度对应,侧壁上边缘与折叠结构的连接处设有折叠线,自折叠 线处折叠结构向下翻折,折叠结构的凸部嵌入侧壁外表面的凹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折叠结构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长度相同,自折叠线处折叠结构向 下翻折,在对称面侧壁外部形成二个防撞缓冲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折叠结构长于相连的侧壁上边缘的长度,折叠结构自连接处对称 向二侧延伸,自折叠线处折叠结构向下翻折,在四面侧壁外部形成防 撞缓冲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折叠结构翻折至与侧壁对合时,至少有折叠结构的凹凸部设在另 两相邻侧壁的外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在 四面侧壁的上边缘均连接有所述的折叠结构,折叠结构的宽度与侧壁 的高度对应,侧壁上边缘与折叠结构的连接处设有折叠线,自折叠线 向下翻折折叠结构,折叠结构的凸部嵌入侧壁的凹部,在四面侧壁外 部形成四个防撞缓冲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折叠结构翻折至与侧壁对合时,本体与缓冲结构共同构成外形为 矩形的盒体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本体的底面中心设有长形通孔。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本体底面上设有多数个凹凸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涉及一种轻便、环保的缓冲包装结构,用于包装游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保证运输安全。一种折叠式防侧撞缓冲结构,包括由四侧壁和一底面围成的本体,其中,所述的侧壁上设有凹凸部,至少在一对对称侧壁的上边缘连接有带凹凸部的折叠结构,该折叠结构翻折至与侧壁对合时,折叠结构的凸部嵌入对应侧壁外表面的凹部,形成侧壁的防撞缓冲部。本实用新型对其包装的产品起到良好的防侧撞缓冲效果,且针对不同的要求可实现两面防侧撞、四面防侧撞的优异缓冲效果;可采用一体成型,加工方便,成品率高;可采用纸塑为材料,重量轻,对环保有利;本缓冲包装结构可进一步缩小20~30%的体积,从而使运输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B65D85/30GK201343238SQ200820150510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日
发明者赖宗伸 申请人:赖宗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