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99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封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装容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提高产品的封装质量的封
装各器ο
背景技术
通常,在配发过程中产生气体的产品(例如,发酵的食品)从外部被整体密封后被封装。然而,从产品产生的气体会导致封装容器膨胀,或产品的质量会遭到破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用于排气的组件被安装在封装容器中,或将添加剂(例如,脱氧剂或除湿剂)放入封装容器中来封装产品。然而,这些方法会使得封装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封装容器,该封装容器能够减少封装成本,并容易地将从被封装的产品产生的气体排放到外部。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封装容器包括主体、外缘、不平坦部分和盖子。所述主体包括与外部连通的开口,并将产品容纳在主体中。所述外缘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从主体延伸以包围所述开口。不平坦部分形成在所述外缘上。所述盖子覆盖所述不平坦部分和所述开口,并附着到所述外缘上,所述盖子可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选择性地附着到第一区域。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可设置在所述外缘的边缘上,所述封装容器可以是用于封装在封装后产生气体的产品的容器。所述不平坦部分可包括从所述外缘上突出出来的突起以及通过去除部分突起而形成的沟槽,所述不平坦部分可沿着外缘以线状形成。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盖子可附着到所述突起上。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盖子可与第一区域隔开,而附着到与不平坦区域相邻的外缘上,并且与所述沟槽的位置相邻地局部不附着到所述外缘上。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所述构造的封装容器可容易地将产品产生的气体排放到外部,其中,封装容器中的气体排放到外部的行进路径高于在封装容器中容纳的产品的位置,因此,产品通过所述路径泄露的损失被最小化。


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封装容器的分解图2是沿图1的线1-1’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图1的封装容器的平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封装容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仅通过简单图解的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所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变型。因此,附图和描述实质上是阐述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此外, 当元件被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其他元件上,或在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而间接地位于其他元件上。此外,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在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而间接地连接到其他元件上。下面,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的元件。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封装容器的分解图,图2是沿图1的线1-1’截取的截面图。参照图1和图2,封装容器100包括主体10、外缘20、不平坦部分30和盖子90。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容器100可以是用于封装在封装后产生气体的产品(诸如发酵的食品) 的容器。 主体10包括底部22和开口 21,侧壁从底部22延伸,开口 21与外部连通用于将产品容纳在主体10中。在本实施例中,外缘20从侧壁延伸以围绕开口 21,外缘20平行于底部22延伸,以在封装容器100中提供将被附着到盖子90上的部分。不平坦部分30设置在外缘20上,并沿着外缘20以线状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在平面图中外缘20为矩形带状,不平坦部分30沿着矩形带以线状形成。不平坦部分30包括突起33,从外缘20的表面突出出来;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通过去除突起33的一部分而形成。因此,突起33的上表面与盖子90接触,但是盖子90和外缘20由于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通过盖子90与盖子20之间的空气层而隔开。因此,从主体10中容纳的产品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而从主体10排放出来。在本实施例中,不平坦部分30包括两个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但是可以根据封装容器10的尺寸在不平坦部分30上形成更多或更少的沟槽。例如,随着封装容器100 的尺寸变得更大,从封装在封装容器100中的产品产生的气体的量会变得更大,因此,可在大尺寸封装容器100的不平坦部分30上形成更多的沟槽。盖子90盖住不平坦部分30和开口 21,并附着到外缘20上。在本实施例中,盖子 90可使用透明薄膜(诸如聚丙烯膜),并且可使用密封条(包括加热构件)和使用热压处理来附着到外缘20上。如果需要的话,还可在盖子90上形成容器帽。盖子90不附着到外缘20的整个区域上,而是选择性地附着到所述区域的一部分上。因此,通过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从主体10的内部排放的气体可通过盖子90未附着到外缘20的区域排放到封装容器100外,将参照图3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图3是图1的封装容器的平面图。
参照图3,外缘20包括第一区域Al以及与第一区域Al隔开的第二区域A2。盖子 90在第一区域Al中附着到外缘20上,盖子90在第二区域A2中未附着到外缘20上。所述第二区域A2可设置在所述外缘的拐角处。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当使用密封条将盖子90附着到外缘20上时,密封条可具有包括与第一区域Al对应的线形和与第二区域A2对应的槽形的形状。通过所述密封条, 盖子90可在第一区域Al和第二区域A2中选择性地在第一区域Al中附着到外缘20上。此外,在参照图3的实施例中,盖子90可沿着在突起33的上表面上限定的密封线 SLl被附着到突起33上。这里,由于在平面图中密封线SLl不阻挡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 32,因此即使盖子90沿着密封线SLl附着到突起33上,通过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排放气体80的路径也不会被阻挡。此外,当盖子90沿着密封线SLl附着到突起33上时,可将主体10中容纳的产品的流出主体10的量最小化。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封装容器100中,从主体10中容纳的产品产生的气体80穿过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并通过第二区域A2排放到外部。因此,可防止封装容器100由于气体80而膨胀,从而容易地运输封装容器100,并可防止产品的质量由于在封装容器100 中滞留的气体80而遭到破坏。此外,将气体80引导到外部的路径几乎与外缘20和盖子90位于同一平面内,即位于比封装容器100中容纳的产品更高的位置上。因此,可以使通过排放的气体80的路径将液体材料(例如水或油)排放到外部的可能最小化,除非封装容器100被上下倒置。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封装容器的平面图。除了密封线SL2的构造之外,图4中所示的封装容器101与图3中的封装容器100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在参照图4的描述中,参照图1至图3所描述的组件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不再做重复描述或者仅简明扼要地提到。参照图4,封装容器101包括主体10、外缘20、不平坦部分30和盖子90。盖子90 附着到外缘20上以盖住不平坦部分30,主体10中的气体80通过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 32从主体10排放出来。此外,盖子90在外缘20第一区域Al和第二区域A2中选择性地在第一区域Al中附着到外缘20上。因此,通过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排放的气体80通过第二区域A2而容易地排放到外部。在参照图4的本实施例中,盖子90可沿着密封线SL2附着到外缘20上。在平面图中,密封线SL2与第一区域Al和第二区域A2隔开,并且与不平坦部分30隔开,同时沿着不平坦部分30限定在外缘20上,并在对应于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的位置局部开口。艮口, 盖子90附着到外缘20上,从而不阻挡穿过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的气体80的流动。因此,在参照图4的本实施例中,密封线SL2设置在与参照图3的第一实施例的密封线SLl不同的位置。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封装容器101上,从主体10中容纳的产品产生的气体80穿过第一沟槽31和第二沟槽32,并通过第二区域A2排放到外部。尽管已经结合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包含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型和等同布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封装容器,包括主体,包括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主体将产品容纳在其中;外缘,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从主体延伸以包围所述开口;不平坦部分,形成在所述外缘上;盖子,覆盖所述不平坦部分和所述开口,并附着到所述外缘上,所述盖子可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选择性地附着到第一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容器,其中,所述不平坦部分包括突起,从所述外缘突出出来;沟槽,通过去除所述突起的一部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容器,其中,所述不平坦部分沿着所述外缘以线形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容器,其中,所述盖子沿着形成在所述突起上的密封线附着到所述突起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容器,其中,所述盖子沿着密封线附着到所述外缘上,在平面图中,所述密封线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隔开并限定在所述外缘上,所述密封线在与不平坦部分的沟槽的位置对应处局部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装容器,其中,所述密封线与所述不平坦部分隔开,所述密封线沿着不平坦部分限定在所述外缘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外缘的边缘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容器,其中,所述封装容器是用于封装在封装后产生气体的产品的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装容器。所述封装容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主体将产品容纳在其中;外缘,从主体延伸以包围所述开口;不平坦部分,形成在所述外缘上;盖子,覆盖所述不平坦部分和所述开口,并附着到所述外缘上。所述外缘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盖子可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选择性地附着到第一区域。因此,从所述产品产生的气体首先通过形成在不平坦部分上的沟槽从所述主体排放出来,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区域排放到外部。
文档编号B65D51/16GK102582942SQ20111006921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朴恩镇, 李炳国, 车圭焕 申请人: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