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储料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储料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建筑行业里通常采用脚手架进行储料的升降,具体为由人工一组一组的将储料向上搭建,其搭建顺序为每次是新的一组储料架设在前一组的储料之上,上述所有工序均是由人工完成,不仅劳动强度高,而且工效低。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升降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且便于建筑领域大面积的应用与普及的储料升降装置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升降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且便于建筑领域大面积的应用与普及的储料升降装置。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了储料升降装置,包括有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有顶架;
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设置于所述顶架的相对侧;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有提升链轮、设置于所述提升链轮正下方的从动提升链轮、绕设于所述提升链轮和所述从动提升链轮的提升链条,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提升链轮和所述从动提升链轮之间的提升导轨;所述提升链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提升链条的外侧设置有提升挂块,所述提升挂块随所述提升链条绕所述提升链轮和所述从动提升链轮转动;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主链轮、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和第一传动链条,所述第一传动链条绕设于所述主链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链轮,所述第一传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链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链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配合连接;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有第三传动链轮、过渡轮、转向惰轮和第二传动链条,所述第二传动链条分别绕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链轮、所述过渡轮、所述转向惰轮和所述第三传动链轮的外侧,所述第三传动链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配合连接; 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主动链轮驱动连接。其中,所述提升导轨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弧形凹槽。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设置有两个提升链轮。其中,所述提升挂块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其中,所述提升挂块的内侧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斜面。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轴承座与所述顶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升降驱动电动机。其中,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支架输送装置,所述升降支架输送装置包括有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输送电动机、与所述输送电动机驱动连接的输送丝杆、输送螺母、导轨、与所述导轨往复滑动配合的输送小车;所述输送螺母固设于所述输送小车、 并与所述输送丝杆相配合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储料升降装置,包括有机架、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升降装置、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升降驱动装置;机架包括有顶架;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设置于顶架的相对侧;升降装置包括有提升链轮、设置于提升链轮正下方的从动提升链轮、绕设于提升链轮和从动提升链轮的提升链条,以及垂直设置于提升链轮和从动提升链轮之间的提升导轨;提升链轮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提升链条的外侧设置有提升挂块,提升挂块随提升链条绕提升链轮和从动提升链轮转动;传动机构包括有主链轮、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和第一传动链条,第一传动链条绕设于主链轮和第一传动链轮, 第一传动链轮和第二传动链轮同轴设置,第二传动链轮与第一传动轴配合连接;转向机构包括有第三传动链轮、过渡轮、转向惰轮和第二传动链条,第二传动链条分别绕设于第二传动链轮、过渡轮、转向惰轮和第三传动链轮的外侧,第三传动链轮与第二传动轴配合连接; 升降驱动装置与主动链轮驱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储料升降装置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升降装置、传动机构、转向机构,以及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能够实现升降支架的同步快速地提升与拆卸,可以满足建筑领域对于升降支架的储存,具有结构简单、升降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的特点,同时便于建筑领域大面积的应用与普及。
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的储料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储料升降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输送电动机,2——输送丝杆,3——导轨,4——底座,5——输送螺母,6——输送小车,7——从动提升链轮,8——提升链条,9——过渡轮,10——第三传动链轮,11——转向惰轮,12——轴承座,13——提升链轮,14——提升导轨,15——第二传动轴,16——机架,161——顶架,17——弧形凹槽,18——第一传动轴,19——第二传动链轮,20——第一传动链轮,21——第一传动链条,22——主链轮,23——升降驱动电动机,24——第二传动链条,25——提升挂块,26——升降支架,261——凸台。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储料升降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机架16、第一传动轴18和第二传动轴15、升降装置、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升降驱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储料升降装置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升降装置、传动机构、转向机构,以及第一传动轴18 和第二传动轴15,能够实现升降支架沈的同步快速地提升与拆卸,可以满足建筑领域对于升降支架26的储存,具有结构简单、升降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的特点,同时便于建筑领域大面积的应用与普及。具体的,机架16包括有顶架161 ;第一传动轴18和第二传动轴15设置于顶架161 的相对侧;升降装置包括有提升链轮13、设置于提升链轮13正下方的从动提升链轮7、绕设于提升链轮13和从动提升链轮7的提升链条8,以及垂直设置于提升链轮13和从动提升链轮7之间的提升导轨14 ;提升链轮13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轴18和第二传动轴15上,提升链条8的外侧设置有提升挂块25,提升挂块25随提升链条8绕提升链轮13和从动提升链轮7转动;传动机构包括有主链轮22、第一传动链轮20、第二传动链轮19和第一传动链条21,第一传动链条21绕设于主链轮22和第一传动链轮20,第一传动链轮20和第二传动链轮19同轴设置,第二传动链轮19与第一传动轴18配合连接;转向机构包括有第三传动链轮10、过渡轮9、转向惰轮11和第二传动链条M,第二传动链条M分别绕设于第二传动链轮19、过渡轮9、转向惰轮11和第三传动链轮10的外侧,第三传动链轮10与第二传动轴 15配合连接;升降驱动装置与主动链轮驱动连接。上述提升挂块25与提升链条8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取掉一节链条,将提升滑块的上下两端加工链条孔,将提升挂块25取代那个取掉的一节链条,与上下其它的链条进行固定连接,当提升链条8受到上下拉力时,该提升挂块25在垂直的上下拉力的作用下,保持水平平面。具体的,提升导轨1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弧形凹槽17。便于提升挂块25错开升降支架沈上的凸台沈1。具体的,第一传动轴18和第二传动轴15均设置有两个提升链轮13。具体的,提升挂块25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具体的,提升挂块25的内侧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斜面。具体的,第一传动轴18和第二传动轴15分别通过轴承座12与顶架161固定连接。具体的,升降驱动装置为升降驱动电动机23。具体的,机架16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支架沈输送装置,升降支架沈输送装置包括有底座4,以及设置于底座4上方的输送电动机1、与输送电动机1驱动连接的输送丝杆2、 输送螺母5、导轨3、与导轨3往复滑动配合的输送小车6 ;输送螺母5固设于输送小车6、并与输送丝杆2配合连接。工作原理本发明的工作目的就是在快速高层机械施工设备中配合其它机械,完成升降支架26的储存,同时将升降支架沈一节一节向上叠加起来;施工完后,再将叠加储存的升降支架26按需要一节一节拆下来。具体包括
第一步向上叠加升降支架26。当输送小车6把升降支架沈送入该储料升降装置的下方后,启动升降驱动电动机 23,通过主链轮22、第一传动链轮20和第二传动链轮19带动第一传动轴18转动,同时第一传动轴18的动力通过第二传动链轮19、过渡轮9、转向惰轮11,再通过第三传动链轮10把动力传给第二传动轴15,此时由于动力经过了转向惰轮11的方向转换,使得第一传动轴18 与第二传动轴15同时朝相反方向运动。此时第一传动轴18与第二传动轴15上的提升链轮13也随之朝相反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绕设于提升链轮13上的提升链条8就可同时向上运动。由于四条提升链条8上分别固定有四个提升挂块25,此时四个提升挂块25正好与升降支架沈上的四个凸台261啮合,从而带动升降支架沈完成上升的功能。由于四条提升链条8的内侧分别设有提升导轨14,所以能够保证提升挂块25的垂直向上运动。当升降支架沈上升到指定高度后,升降驱动电动机23停止。至此完成第一节升降支架沈的提升。此时输送小车6退至该储料升降装置之外,并由其它设备把新的第二节升降支架沈吊到输送小车6上,输送小车6前进到达该储料升降装置的正下方内,与前一次提升的第一节升降支架沈对齐。此时升降驱动电动机23反转,通过上述传动机构使四个提升挂块25连同第一次提升到位的升降支架26下降,与第二次由输送小车6送入的新的第二节升降支架沈啮合,从而完成上下两个升降支架26的对接。此时升降驱动电动机23继续反转,当提升挂块 25经过第二次送入的升降支架沈的凸台261时,由于此位置的提升导轨14是设置为弧形凹槽17,此处的提升链条8可带动提升挂块25凹入提升导轨14内,从而避过升降支架沈上的凸台沈1,到达第二节升降支架沈的下方。此时升降驱动电动机23停止,为下次提升做准备。重复第一次提升的动作就可完成第二次提升,如此反复就可达到储料的目的。第二步向下拆卸升降支架26。启动升降驱动电动机23正转,通过上述传动机构使得所有储存好的升降支架沈向上提升一定高度;其次,输送小车6进入该储料升降装置内的升降支架沈的下方,此时, 升降驱动电动机23反转,让所有储存的升降支架沈落在输送小车6上。此时升降驱动电动机23反转,通过提升链条8带动提升挂块25经从动提升链轮7的下方绕到提升导轨14 的背面,再经过提升链轮13到达上一节升降支架沈的凸台261的下方。此时因为提升挂块25经过上一节升降支架沈下方凸台261时,这个区域内的提升导轨14又是设置有弧形凹槽17式的提升导轨14,所以提升链条8可带动提升挂块25凹入提升导轨14的凹槽内, 从而使得该提升挂块25可以顺利绕过凸台261到达凸台的下方。此时升降驱动电动机23又开始正转。提升挂块25啮入第二节升降支架沈的下方的凸台向上运动。使第二节升降支架26与下面的第一节升降支架沈脱节,从而完成第二节与第一节的脱离功能。当第二节升降支架26脱开下面第一节升降支架沈后,输送小车6后退,从而拆出第一节升降支架26,此时升降驱动电动机23反转下降,输送小车6又进入该储料升降装置内,直到第二节升降支架26落到输送小车6上。到此完成了拆出的一个循环,如重复相同动作, 从而完成所有升降支架26的拆卸。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储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有顶架;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设置于所述顶架的相对侧;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有提升链轮、设置于所述提升链轮正下方的从动提升链轮、绕设于所述提升链轮和所述从动提升链轮的提升链条,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提升链轮和所述从动提升链轮之间的提升导轨;所述提升链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提升链条的外侧设置有提升挂块,所述提升挂块随所述提升链条绕所述提升链轮和所述从动提升链轮转动;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主链轮、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和第一传动链条,所述第一传动链条绕设于所述主链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链轮,所述第一传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链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链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配合连接;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有第三传动链轮、过渡轮、转向惰轮和第二传动链条,所述第二传动链条分别绕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链轮、所述过渡轮、所述转向惰轮和所述第三传动链轮的外侧,所述第三传动链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配合连接;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主动链轮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导轨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弧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设置有两个提升链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挂块设置于同一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挂块的内侧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轴承座与所述顶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升降驱动电动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支架输送装置,所述升降支架输送装置包括有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输送电动机、与所述输送电动机驱动连接的输送丝杆、输送螺母、导轨、与所述导轨往复滑动配合的输送小车;所述输送螺母固设于所述输送小车、并与所述输送丝杆相配合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储料升降装置,其结构包括机架、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升降装置、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升降驱动装置;转向机构包括有第三传动链轮、过渡轮、转向惰轮和第二传动链条,第二传动链条分别绕设于第二传动链轮、过渡轮、转向惰轮和第三传动链轮的外侧,第三传动链轮与第二传动轴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升降装置、传动机构、转向机构,以及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能够实现升降支架的同步快速地提升与拆卸,可以满足建筑领域对于升降支架的储存,具有结构简单、升降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的特点,同时便于建筑领域大面积的应用与普及。
文档编号B65G1/04GK102407985SQ20111036557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柳雪春 申请人:柳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