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6389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一绕线轴,所述绕线轴由第一绕线轴和第二绕线轴插榫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绕线轴由第一旋转机构控制做轴向旋转,且所述第一绕线轴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做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所述第二绕线轴由第二旋转机构控制做轴向旋转,且所述第二绕线轴由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做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电缆自动卷绕捆扎成统一规格的电缆盘,线束外观统一美观,极大地提高了电缆卷绕捆扎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各种电源线缆进行成盘绕线和捆扎的自动成盘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外包绝缘和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电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在一些电缆生产制作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制作完成的电缆按照一定的尺寸规格卷绕起来形成电缆盘,以方便存储、运输和销售。目前大多电缆生产工厂中的电缆靠手工进行卷绕和成盘。因此存在着效率低、卷绕标准不一,绕出的电缆盘外观参差不齐,且采用人工绕线,其劳动强度大、投入大、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能够将电缆自动卷绕捆扎成统一规格的电缆盘,线束外观统一美观,极大地提高了电缆卷绕捆扎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一绕线轴,所述绕线轴由第一绕线轴和第二绕线轴插榫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绕线轴由第一旋转机构控制做轴向旋转,且所述第一绕线轴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做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所述第二绕线轴由第二旋转机构控制做轴向旋转,且所述第二绕线轴由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做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绕线轴包括装配部和插榫部,所述装配部的后端与第一旋转机构连接,所述装配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插榫部,所述插榫部为一圆柱体,该圆柱体沿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大小相等,相邻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第二绕线轴包括安装部和插榫槽,所述安装部的后端与第二旋转机构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插榫槽,所述插榫槽为一圆筒槽,该圆筒槽内沿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大小相等,相邻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插榫部和插榫槽连接时,他们的凸起和凹槽之间可相互插入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均为旋转电机。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为气缸。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09]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成盘卷绕装置,现将电缆一端至于第一绕线轴的插榫部,该第二绕线轴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与第一绕线轴通过插榫部和插榫槽配合插榫形成一绕线轴,然后在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的同步驱动下做轴向旋转,将电缆在绕线轴上均匀卷绕成电缆盘,当卷绕完毕后,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将该电缆盘移动至电缆盘放置处,再将该第一绕线轴和第二绕线轴分离,从而将该电缆盘轻松地从绕线轴上分离下来,全程自动化实现,快速将电缆自动卷绕成统一规格的电缆盘,线束外观统一美观,极大地提高了电缆卷绕捆扎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轴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包括机座1、设置在机座I上的绕线装置2,所述绕线装置2包括一绕线轴,所述绕线轴由第一绕线轴21和第二绕线轴22插榫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绕线轴21由第一旋转机构控制做轴向旋转,且所述第一绕线轴21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做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所述第二绕线轴22由第二旋转机构32控制做轴向旋转,且所述第二绕线轴22由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做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均为旋转电机7。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为气缸8。
[0014]所述第一绕线轴21包括装配部211和插榫部212,所述装配部211的后端与第一旋转机构连接,所述装配部21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插榫部212,所述插榫部212为一圆柱体,该圆柱体沿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凸起3,所述凸起3的大小相等,相邻两个凸起3之间形成凹槽4,所述第二绕线轴22包括安装部221和插榫槽222,所述安装部221的后端与第二旋转机构连接,所述安装部22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插榫槽222,所述插榫槽222为一圆筒槽,该圆筒槽内沿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凸起3,所述凸起3的大小相等,相邻两个凸起3之间形成凹槽4,插榫部212和插榫槽222连接时,他们的凸起3和凹槽4之间可相互插入连接。
[0015]使用时,现将电缆5 —端至于第一绕线轴21的插榫部212,该第二绕线轴22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与第一绕线轴21通过插榫部212和插榫槽222配合插榫形成一绕线轴,并将该电缆5 —端头卡住,然后在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的同步驱动下做轴向旋转,将电缆5在绕线轴上均匀卷绕成电缆盘5’,当卷绕完毕后,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将该电缆盘移动至电缆盘放置6处,再将该第一绕线轴21和第二绕线轴22分离,从而将该电缆盘5’轻松地从绕线轴上分离下来,全程自动化实现,快速将电缆5自动卷绕成统一规格的电缆盘5’,线束外观统一美观,极大地提高了电缆5卷绕捆扎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6]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一绕线轴,所述绕线轴由第一绕线轴和第二绕线轴插榫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绕线轴由第一旋转机构控制做轴向旋转,且所述第一绕线轴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做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所述第二绕线轴由第二旋转机构控制做轴向旋转,且所述第二绕线轴由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做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轴包括装配部和插榫部,所述装配部的后端与第一旋转机构连接,所述装配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插榫部,所述插榫部为一圆柱体,该圆柱体沿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大小相等,相邻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第二绕线轴包括安装部和插榫槽,所述安装部的后端与第二旋转机构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插榫槽,所述插榫槽为一圆筒槽,该圆筒槽内沿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大小相等,相邻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插榫部和插榫槽连接时,他们的凸起和凹槽之间可相互插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均为旋转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成盘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为气缸。
【文档编号】B65H54/22GK203474083SQ201320508883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9日
【发明者】刘奶光 申请人:厦门凯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