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卸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165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卸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卸料设备,包括卸料设备本体1和驱动组件2,卸料设备本体1包括壳体3、位于壳体3中心处的转轴5和设于转轴5上的卸料器叶轮4;驱动组件2包括电动机12和减速箱6,电动机12与减速箱6一端相连接,转轴5与减速箱6另一端相连接,卸料设备本体1上设有进料口7和出料口8,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弧形叶片9,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散热片10。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解决物料在旋转卸料过程中被破碎的问题,而且可以改善旋转卸料设备的锁气性,除此之外,该实用新型还可以保护转轴的力学性能,减少了企业的维修成本并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专利说明】一种旋转卸料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卸料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固体物料的卸料或定量卸料的卸料设备,属于散料搬运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旋转卸料设备主要是由铸造的外壳、转轴、卸料器叶轮、驱动电动机、减速箱以及装壳体顶部的进料口和装壳体底部的出料口构成的。当轴旋转时,正对进料口的叶片与叶片形成的槽被物料填满。随着轴继续旋转,封闭在槽里的物料被旋转至卸料壳体下半部,依靠重力的作用自出料口送出。该结构卸料器在卸料过程中锁气性极差,而且叶片转动时存在剪切作用,旋转时容易使物料遭到破碎,严重时会引起叶轮被卡住的问题。除此之外,转轴会摩擦生热,尤其是输送高温物料时,物料的热量会传递给转轴,使转轴的晶相发生改变,进而使转轴发生变形同时改变了转轴的力学性能,导致转轴变脆,严重缩短了转轴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因为转轴断裂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极大地增加了维修成本和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卸料设备,它能够解决物料被卸料设备破碎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改善高温物料对转轴影响,不会使高温物料改变转轴的力学性能,减少了企业的维修成本并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卸料设备,包括卸料设备本体和驱动组件,卸料设备本体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中心处的转轴和设于转轴上的卸料器叶轮;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机和减速箱,电动机与减速箱一端相连接,转轴与减速箱另一端相连接,卸料设备本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卸料器叶轮上设有弧形叶片,卸料器叶轮上设有散热片,散热片可以有效地将热源和转轴相分离,可对转轴进行有效地保护。
[0005]前述的旋转卸料设备中,弧形叶片的顶部为圆弧形,圆弧与壳体内腔的截面圆同心,使弧形叶片与壳体内壁的间隙保持相同。
[0006]前述的旋转卸料设备中,弧形叶片的顶部的圆弧与壳体的密封间隙为0.1?
0.4mmο这些均可以改善该旋转卸料设备的锁气性,并使物料不能进入圆弧与壳体的密封间隙中,避免卡轮事故的发生,因此圆弧与壳体的密封间隙不要大于0.4_。
[0007]前述的旋转卸料设备中,散热片设于卸料器叶轮上弧形叶片之间的轮毂上。在卸高温物料时,保证散热片对转轴起到充分保护的作用。
[0008]前述的旋转卸料设备中,进料口设于壳体一侧的上方,出料口设于壳体另一侧的下方。物料可以依靠自重的作用进入或排出壳体。
[0009]前述的旋转卸料设备中,卸料器叶轮上设有的弧形叶片与壳体形成锁气腔,相邻弧形叶片形成储料箱,物料由于自重的作用从进料口进入储料箱,随着驱动组件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叶片旋转,储料箱由进料口转到出料口处,物料根据自重作用排出壳体。[0010]前述的旋转卸料设备中,散热片内装有循环冷却介质,循环冷却介质可使转轴的温度不至于达到改变其力学性能的温度。
[0011]前述的旋转卸料设备中,所述循环冷却介质采用水或者空气,水和空气都可以对转轴进行冷却。
[0012]前述的旋转卸料设备中,卸料器叶轮上的弧形叶片的片数为3?8片,具体的片数可以根据卸料的速度和效率确定,其中卸料器叶轮上的弧形叶片的最佳片数6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物料在旋转卸料过程中被破碎的问题,使物料在卸料过程中不会被破碎;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改善物料温度对转轴影响,不会使高温物料改变转轴的力学性能,减少了企业的维修成本并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旋转卸料设备的结构示图;
[0015]图2是旋转卸料设备的剖视图。
[0016]附图中的标记为:1-卸料设备本体;2_驱动组件;3-壳体;4_卸料器叶轮;5-转轴;6_减速箱;7_进料口,8-出料口,9-弧形叶片,10-散热片,11-储料箱,12-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旋转卸料设备,包括卸料设备本体I和驱动组件2,卸料设备本体I包括壳体3,位于壳体3中心处的转轴5和设于转轴5上的卸料器叶轮4 ;驱动组件2包括电动机12和减速箱6,电动机12与减速箱6 —端相连接,转轴5与减速箱6另一端相连接,卸料设备本体I上设有进料口 7和出料口 8,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弧形叶片9,弧形叶片9的顶部为一段圆弧,圆弧与壳体3内腔的截面圆同心,弧形叶片9采用弹簧钢制成,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散热片10。弧形叶片9的顶部的圆弧与壳体3的密封间隙为
0.1mm。散热片10设于卸料器叶轮4上弧形叶片9之间的轮毂上。进料口 7设于壳体3 —侧的上方,出料口 8设于壳体3另一侧的下方。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的弧形叶片9与壳体3形成锁气腔,相邻弧形叶片9形成储料箱11。散热片10内装有循环冷却水。卸料器叶轮4上的弧形叶片9的片数为6片。
[00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种旋转卸料设备,包括卸料设备本体I和驱动组件2,卸料设备本体I包括壳体3,位于壳体3中心处的转轴5和设于转轴5上的卸料器叶轮4 ;驱动组件2包括电动机12和减速箱6,电动机12与减速箱6 —端相连接,转轴5与减速箱6另一端相连接,卸料设备本体I上设有进料口 7和出料口 8,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弧形叶片9,弧形叶片9的顶部为一段圆弧,圆弧与壳体3内腔的截面圆同心,弧形叶片9采用弹簧钢制成,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散热片10。弧形叶片9的顶部的圆弧与壳体3的密封间隙为
0.4mm。散热片10设于卸料器叶轮4上弧形叶片9之间的轮毂上。进料口 7设于壳体3 —侧的上方,出料口 8设于壳体3另一侧的下方。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的弧形叶片9与壳体3形成锁气腔,相邻弧形叶片9形成储料箱11。散热片10内装有循环冷却空气。卸料器叶轮4上的弧形叶片9的片数为5片。
[002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种旋转卸料设备,包括卸料设备本体I和驱动组件2,卸料设备本体I包括壳体3,位于壳体3中心处的转轴5和设于转轴5上的卸料器叶轮4 ;驱动组件2包括电动机12和减速箱6,电动机12与减速箱6 —端相连接,转轴5与减速箱6另一端相连接,卸料设备本体I上设有进料口 7和出料口 8,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弧形叶片9,弧形叶片9的顶部为一段圆弧,圆弧与壳体3内腔的截面圆同心,弧形叶片9采用弹簧钢制成,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散热片10。弧形叶片9的顶部的圆弧与壳体3的密封间隙为
0.2mm。散热片10设于卸料器叶轮4上弧形叶片9之间的轮毂上。进料口 7设于壳体3 —侧的上方,出料口 8设于壳体3另一侧的下方。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的弧形叶片9与壳体3形成锁气腔,相邻弧形叶片9形成储料箱11。散热片10内装有循环冷却水。卸料器叶轮4上的弧形叶片9的片数为4片。
[00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后,驱动组件2带动转轴5顺时针旋转,转轴5带动转轴上的叶轮4旋转,物料从壳体上的进料口 7依靠重力的作用进入由弧形叶片9和壳体3形成的储料箱11中,储料箱11将物料运送到出料口 8,在重力的作用,物料从出料口 8排出。当卸高温物料时,进入储料箱11的高温物料与散热片10里的循环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使转轴5不至于达到改变转轴的力学性能的温度,减少了企业的维修成本并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卸料设备,包括设备本体(I)和驱动组件(2),卸料设备本体(I)包括壳体(3 )、位于壳体(3 )中心处的转轴(5 )和设于转轴(5 )上的卸料器叶轮(4);驱动组件(2 )包括电动机(12)和减速箱(6),电动机(12)与减速箱(6) —端相连接,转轴(5)与减速箱(6)另一端相连接,卸料设备本体(I)上设有进料口( 7 )和出料口( 8 ),其特征在于: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弧形叶片(9),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散热片(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弧形叶片(9)的顶部为圆弧形,圆弧与壳体(3)内腔的截面圆同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弧形叶片(9)顶部的圆弧与壳体(3)的密封间隙为0.1?0.4mm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0)设于卸料器叶轮(4 )上弧形叶片(9 )之间的轮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进料口(7)设于壳体(3)—侧的上方,出料口(8)设于壳体(3)另一侧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卸料器叶轮(4)上设有的弧形叶片(9)与壳体(3)形成锁气腔,相邻弧形叶片(9)形成储料箱(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0)内装有循环冷却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介质采用水或者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卸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卸料器叶轮(4)上的弧形叶片(9)的片数为3?8片。
【文档编号】B65G29/00GK203558454SQ201320704464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李建浏, 杨彭飞, 沈煜晖, 苏军划, 肖隽 申请人: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