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8178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纱线卷绕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机。其中的络纱单元(10)当上纱捕捉部件(26)位于捕捉区域(R1)时,与纱线(20)的切断原因相对应地使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不同。由于纱线(20)的切断原因不同,与卷装(30)相连的纱端(30a)向卷装(30)的缠绕状态等不同。因此,通过与纱线(20)的切断原因相对应地改变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能够抑制双重引线的产生,能够稳固地执行上纱捕捉部件(26)进行的纱端(30a)的捕捉。
【专利说明】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机。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以往的纱线卷绕机,有例如日本特开2003-261265号公报中记载的纱线卷绕机。该纱线卷绕机具备与卷绕有纱线的卷装接触的接触辊、纱线切断时从卷装吸引并捕捉纱线的捕捉部。该以往的纱线卷绕机中在纱线切断时使卷装沿逆卷绕方向旋转,使捕捉部靠近卷装进行纱线的捕捉。在与卷装相连的纱线被捕捉部捕捉到后,被捕捉到的纱线被弓I导到接头部,与来自喂纱筒管的纱线结合。
[0003]上述这样的纱线卷绕机中有时产生捕捉部捕捉纱线的中间部分的现象(以下称为“双重引线”)。在产生了双重引线的情况下,如果在纱线被卷装和接触辊夹着的状态下捕捉部执行将纱线向接头部的引导动作的话,纱线切断,考虑碎纱混进了卷装中。
[0004]日本特开平6-166469号公报中记载的纱线卷绕机中,与卷装直径相对应地调整捕捉部定位在卷装附近的捕捉区域的时间,捕捉纱线之际执行卷装的逆旋转。但是,纱线切断的原因有例如卷绕中因检测到纱线缺陷用切断器切断纱线的情况、在纱线上施加过大的张力而切断的情况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由于纱线切断的原因不同与卷装相连的纱线向卷装的卷绕状态等不同,因此要求与纱线的状态相对应来稳固地执行纱线的捕捉。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以提供能够稳固地执行纱线的捕捉,能够防止纱线的切断引起的碎纱向卷装混入的纱线卷绕机为目的。
[0006]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驱动卷绕纱线的卷装的卷装驱动部;在捕捉区域捕捉与卷装相连的纱线并引导到引导区域的捕捉部;当捕捉部位于捕捉区域时,使卷装以与纱线的切断原因相对应的不同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卷装驱动部的驱动控制部。
[0007]该纱线卷绕机中,在捕捉部件位于捕捉区域时,与纱线的切断原因相对应地使卷装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不同。由于纱线的切断原因不同,与卷装相连的纱线向卷装的缠绕状态等不同。因此,通过与纱线的切断原因相对应地改变卷装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能够抑制双重引线的产生,能够稳固地执行捕捉部件进行的纱线的捕捉。
[0008]纱线卷绕机最好还具备检测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的纱线缺陷的纱线检测部以及当用纱线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纱线缺陷时,在卷装的上游侧切断纱线的纱线切断部;驱动控制部在纱线以设定卷绕速度被卷绕到卷装上的稳定卷绕期间执行纱线切断部进行的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使卷装以第I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卷装驱动部,在于稳定卷绕期间纱线不是被纱线切断部切断的情况下,使卷装以比第I旋转速度慢的第2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卷装驱动部。
[0009]与在稳定卷绕期间纱线被纱线切断部切断的情况相比,在于稳定卷绕期间纱线不是被纱线切断部而是被过大的张力等切断的情况下,有在张力低下的状态下纱线缠绕到卷装上的倾向。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卷装以比第I旋转速度慢的第2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能够稳固地执行捕捉部进行的纱线的捕捉。
[0010]纱线卷绕机最好还具备检测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的纱线缺陷的纱线检测部以及当用纱线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纱线缺陷时,在卷装的上游侧切断纱线的纱线切断部;驱动控制部在纱线以设定卷绕速度卷绕到卷装上的稳定卷绕期间执行纱线切断部进行的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使卷装以第I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卷装驱动部,在卷装的旋转速度到达设定卷绕速度之前的加速卷绕期间执行纱线切断部进行的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使卷装以比第I旋转速度慢的第3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卷装驱动部。
[0011]与在稳定卷绕期间纱线被纱线切断部切断的情况相比,在加速卷绕期间纱线被纱线切断部切断的情况下,纱线有在张力低的状态下缠绕到卷装上的倾向。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卷装以比第I旋转速度慢的第3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能够稳固地执行捕捉部进行的纱线的捕捉。
[0012]纱线卷绕机最好还具备:检测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的纱线缺陷的纱线检测部;当用纱线检测部检测到了纱线的纱线缺陷时,在卷装的上游侧切断纱线的纱线切断部;以及能够放置朝卷装提供纱线的喂纱筒管的喂纱部;驱动控制部在纱线以设定卷绕速度被卷绕到卷装上的稳定卷绕期间执行纱线切断部进行的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使卷装以第I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卷装驱动部,在新的喂纱筒管被放置到喂纱部的情况下,使卷装以比第I旋转速度慢的第4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卷装驱动部。
[0013]与在稳定卷绕期间纱线被纱线切断部切断的情况相比,在产生了喂纱筒管的纱线用尽的情况下,纱线有在张力低下的状态下缠绕到卷装上的倾向。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卷装以比第I旋转速度慢的第4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能够稳固地执行捕捉部进行的纱线的捕捉。
[0014]驱动控制部最好是在稳定卷绕期间纱线不是被纱线切断部切断的情况下,从开始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到旋转结束之前将卷装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第2旋转速度。通过将卷装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维持在低速,能够抑制产生纱线的浪费。
[0015]驱动控制部最好在于加速卷绕期间执行纱线切断部进行的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从开始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到旋转结束之前将卷装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第3旋转速度。通过将卷装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维持在低速,能够抑制产生纱线的浪费。
[0016]驱动控制部最好在新的喂纱筒管被放置到喂纱部中的情况下,从开始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到旋转结束之前将卷装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第4旋转速度。通过将卷装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维持在低速,能够抑制产生纱线的浪费。
[0017]驱动控制部最好在于稳定卷绕期间执行纱线切断部进行的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在从使卷装以第I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将旋转速度增加到比第I旋转速度快的第5旋转速度。这种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除去纱线缺陷。
[0018]纱线卷绕机最好还具备卷装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越快使捕捉部位于捕捉区域的时间越短的捕捉控制部。由此,能够抑制被废弃的纱线的量。
[0019]捕捉部最好具有利用吸引流捕捉纱线的吸引部。在用吸引流捕捉纱线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双重引线。通过与纱线的切断原因相对应地改变卷装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能够抑制双重引线的产生,能够稳固地执行捕捉部进行的纱线的捕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络纱单元而构成的自动络纱机的示意图;
[0021]图2为表示络纱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及方框图;
[0022]图3为放大表示络纱单元的横动装置附近的左侧视图;
[0023]图4为放大表示络纱单元的摇架附近的右侧视图;
[0024]图5为表示移动到非接触位置和接触位置的卷装的左侧视图;
[0025]图6为表示络纱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0026]图7为表示络纱单元的动作的其它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的优选实施形态。在附图的说明中,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重复的说明省略。
[0028]参照图1说明具备本实施形态的络纱单元(纱线卷绕机)10的自动络纱机I的整体结构。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意指纱线卷绕时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0029]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I具备排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10、自动落纱装置80和机体设定装置90。
[0030]各络纱单元10结构为,能够使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边横动(traverse)边卷绕,形成卷装30。
[0031]自动落纱装置80在各络纱单元10中卷装30变成满卷之际行走到该络纱单元10的位置,从络纱单元10取出满卷的卷装30。自动落纱装置80在取出满卷的卷装30后,给络纱单元10提供空的筒管。
[0032]机体设定装置90具备设定部91和显示部92。设定部91通过操作者输入规定的设定值或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进行对各络纱单元10的设定。显示部92显示各络纱单元10的纱线20的卷绕状况及发生的故障的内容等。
[0033]接着,参照图2具体说明络纱单元10的结构。络纱单元10具备卷绕单元主体16和单元控制部50。
[0034]卷绕单元主体16在喂纱筒管21与接触辊29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中从喂纱筒管21 一侧依次具有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付与装置13、捻接装置(接头部)14和清纱器(纱线检测部)15。
[0035]在卷绕单元主体16的下部设置有喂纱部11。喂纱部11将由图示省略的筒管搬送系统搬送来的喂纱筒管21保持在规定位置。
[0036]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通过使罩在喂纱筒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与纱线20从喂纱筒管21的退绕连动地下降,辅助从喂纱筒管21的纱线20的退绕。限制部件40与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的由于旋转和离心力在喂纱筒管21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通过将该气圈控制在适当的大小来辅助纱线20的退绕。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具备用来检测喂纱筒管21的上部锥面部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如果该传感器检测到上部锥面部的下降,能够用例如气缸(图示省略)使限制部件40追随上部锥面部地下降。
[0037]张力付与装置13给行走的纱线20付与规定的张力。作为张力付与装置13能够使用例如相对于固定梳齿配置可动梳齿的门式结构。为了使梳齿之间互相变成啮合状态或释放状态,可动侧的梳齿能够在旋转式螺线管的驱动下转动。另外,张力付与装置13除上述门式结构以外,能够采用例如盘式结构。
[0038]捻接装置14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进行的纱线切断后或者从喂纱筒管21的退绕过程中发生断纱后,将来自喂纱筒管21的下纱和从卷装30来的上纱接头。作为这样的将上纱和下纱接头的接头部,能够采用使用机械式结构或压缩空气等流体的结构等。
[0039]清纱器15具备配置有用来检测纱线20的粗细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的清纱器头49和处理来自该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的分析器52。清纱器15通过监视来自上述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检测粗节纱等纱线缺陷。在清纱器头49的附近设置有当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时立即将纱线20切断的切断器(纱线切断部)39。
[0040]在捻接装置14的下侧,设置有捕捉来自喂纱筒管21的下纱的纱端并引导到捻接装置14的下纱捕捉部件25。在捻接装置14的上侧,设置有捕捉来自卷装30的上纱的纱端并引导到捻接装置14的上纱捕捉部件(捕捉部)26。下纱捕捉部件25及上纱捕捉部件26的动作由单元控制部50控制。下纱捕捉部件25具有下纱管臂33和形成在该下纱管臂33顶端的下纱吸引口 32。
[0041]上纱捕捉部件26具备上纱管臂36和形成在该上纱管臂36顶端的上纱吸引口(吸引部)35。上纱捕捉部件26在电动机38的作用下与下纱捕捉部件25相独立地转动。作为电动机38能够采用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及感应电动机等多种电动机。
[0042]下纱管臂33和上纱管臂36能够分别以轴34和轴37为中心转动。下纱管臂33及上纱管臂36上分别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图示省略)。下纱管臂33使下纱吸引口 32产生吸引流,从而能够捕捉上纱的纱端。上纱管臂36使上纱吸引口 35产生吸引流,从而能够捕捉下纱的纱端。
[0043]卷绕单元主体16具备能够装卸地支撑卷装30的卷绕筒管22的摇架23和能够与卷绕筒管22的周面或卷装30的周面接触并旋转的接触辊29。卷绕单元主体16在摇架23附近具备用来使纱线20横动的臂式横动装置70。络纱单元10能够边用该横动装置70使纱线20横动边将纱线20卷绕到卷装30上。
[0044]在横动地方的稍微上游,设置有引导板28。引导板28将上游侧的纱线20向横动地方引导。在该引导板28的再上游,设置有陶瓷制的横动支点部27。横动装置70以该横动支点部27为支点使纱线20沿图2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卷装30的卷绕宽度方向)横动。
[0045]摇架23能够以转动轴48为中心转动地构成。通过摇架23转动能够吸收伴随纱线20向卷绕筒管22卷绕的纱层直径增大。在摇架23上安装有由伺服电动机构成的卷装驱动电动机(卷装驱动部)41。用该卷装驱动电动机41旋转驱动卷绕筒管22,卷绕纱线20。
[0046]卷装驱动电动机41能够沿卷绕方向旋转驱动卷绕筒管22 (卷装30),并且也能够沿逆卷绕方向旋转驱动。卷装驱动电动机41的电动机轴当将卷绕筒管22支撑在摇架23时,不能够相对于该卷绕筒管22旋转地连接(所谓直接驱动方式)。
[0047]该卷装驱动电动机41的动作由卷装驱动控制部(驱动控制部)42控制。卷装驱动控制部42接受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运行信号来控制卷装驱动电动机41的运转及停止。作为卷装驱动电动机41,并不局限于伺服电动机,能够采用步进电动机或感应电动机等各种电动机。
[0048]在转动轴48上安装有用来检测摇架23的角度的角度传感器44。角度传感器44例如由旋转编码器构成,将与摇架23的角度相对应的角度信号发送给单元控制部50。由于摇架23的角度随卷装30卷绕增粗而変化,因此通过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摇架23的转动角,能够检测卷装30的卷装直径。作为检测卷装直径的方法,除角度传感器44以外,还可以是使用了霍尔IC的器件或绝对式编码器等,只要是能够检测卷装直径的器件,能够使用适当的结构。
[0049]作为卷装直径的检测方法,能够列举例如根据卷绕到卷装30上的纱线20的总长、纱线20的卷绕速度、纱线20的种类(粗细等)进行检测的方法。作为卷装直径的检测方法,也可以使用测量从纱线20向卷装30的卷绕开始起的时间的方法。具体为,掌握纱线20的卷绕速度和纱线20的种类(粗细等),通过将从纱线20的卷绕开始起经过的时间与卷装直径之间的关系预先储存到单元控制部50中,能够根据经过的时间算出卷装直径。
[0050]作为卷装直径的检测方法,可以使用根据喂纱筒管21与接触辊29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中纱线20的行走速度的方法。具体为,在纱线行走路径中设置纱线监视装置或专用的纱线速度传感器检测纱线20的行走速度。用单元控制部50根据纱线20的行走速度和横动速度算出卷绕角,由卷绕角和纱线行走速度算出卷装30的圆周速度。能够根据卷装30的旋转速度和卷装30的圆周速度算出卷装直径。
[0051]接着参照图3说明横动装置70的结构和横动装置70附近结构的布局。本实施形态的接触辊29由于使轴方向朝着卷绕单元主体16侧面地配置,因此例如图3那样的侧视图成为沿接触辊29的轴方向看的图。卷装30沿卷绕方向的旋转在图3中为顺时针方向,卷装30沿逆卷绕方向的旋转在图3中为逆时针方向。
[0052]如图3所示,横动装置70具备横动驱动电动机76、输出轴77和横动臂(横动引导器)74,采用水平横动方式。
[0053]横动驱动电动机76为驱动横动臂74的电动机,由伺服电动机等构成。该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动作如图2所示,由横动控制部78控制。横动驱动电动机76也可以是步进电动机或音圈电动机等其他的电动机。
[0054]该横动控制部78用由专门的微型处理器构成的硬件等构成,接收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信号控制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运转和停止。
[0055]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动力通过图3所示的输出轴77传递到横动臂74的根部。通过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转子正反旋转,横动臂74沿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卷装30的卷绕宽度方向))进行往复回旋运动。另外,图3中的横动臂74表示在横动端部的位置。
[0056]在横动臂74的顶端部形成有钩形纱线引导部73。横动臂74能够用该纱线引导部73引导纱线20。通过在该纱线引导部73引导了纱线20的状态下横动臂74进行往复回旋运动,能够使纱线20横动。
[0057]接着,参照图4更详细地说明摇架23的结构。如图4所示,卷绕单元主体16具有能够以转动轴48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板17。摇架23以转动轴48为中心与旋转板17 —体转动。在旋转板17上连接有作为拉伸弹簧构成的用来逐渐减小接触压力的弹簧18,以及气缸60。能够用该弹簧18和气缸60对摇架23施加规定的转动力矩。
[0058]气缸60构成为在内部具备活塞601的复动型气缸。气缸60的动作与卷装驱动电动机41的动作一起由卷装驱动控制部42控制。在图4中,气压Pl的压缩空气提供给活塞601的图面右侧的气缸室、气压P2的压缩空气提供给活塞601的图面左侧的气缸室。
[0059]在用来将气压P2的压缩空气提供给气缸60的管上连接有电动气动调节器61。用该电动气动调节器61能够无级调节气压P2。并且,电动气动调节器61进行的气压P2的控制根据从单元控制部50输入的控制信号来进行。
[0060]图4的结构中,如果使气压P2减小,则气缸60拖曳摇架23的力増大,因此使摇架23以转动轴48为中心向卷绕单元主体16的正面一侧转动的力矩増大。由于接触辊29配置在比转动轴48靠卷绕单元主体16的正面一侧,因此通过减小气压P2能够提高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接触压力。反之,如果增大气压P2,由于气缸60拖曳摇架23的力减弱,因此使摇架23以转动轴48为中心向卷绕单元主体16的背面一侧转动的力矩増大。由此,能够减弱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接触压力。并且,通过进一步增加气压P2,能够使卷装30离开接触辊29的表面。
[0061]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通过气缸60使摇架23移动,能够使卷装30移动。由此,像图5所示那样切换卷装30向离开接触辊29的位置(非接触位置Ql)的抬起和卷装30向与接触辊29接触的位置(接触位置Q2)的下降。
[0062]单兀控制部50 具备例如 Central Processing UnitCCPU)>Random Access Memory(RAM)>Read Only Memory (ROM)>Input-Output (1/0)端口和通信端口。上述 ROM 中记录有用来控制卷绕单元主体16的各结构的程序。1/0端口和通信端口上连接有卷绕单元主体16所具备的各部分及机体设定装置90,自动络纱机I中能够通信控制信息。由此,单元控制部50能够控制卷绕单元主体16所具备的各部的动作。
[0063]单元控制部50给卷装驱动控制部42发送驱动信号,控制卷装驱动电动机41的旋转驱动(旋转速度)。单元控制部30具有捕捉控制部的功能,控制下纱捕捉部件25及上纱捕捉部件26的动作(下纱管臂33和上纱管臂36的转动)。具体为,单元控制部50进行在捕捉区域Rl吸引捕捉的捕捉动作、在待机区域R2待机的待机动作、将纱线20引导到接头区域(引导区域)R3的引导动作地控制上纱捕捉部件26的电动机38 (详细后述)。
[0064]图1所示的机体设定装置90的设定部91设定当产生了纱线切断等时使卷装30沿与通常的卷绕方向相反的逆卷绕方向旋转的旋转次数。设定部91根据例如事先设定输入的信息来设定产生了纱线切断等时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次数及旋转速度。即,设定部91根据通过操作者的键操作等从设定部91输入的信息来设定卷装30的旋转次数及旋转速度。根据这样的结构,操作者能够将卷装30的旋转次数及旋转速度设定为所希望的值。
[0065]在络纱单元10中,在产生纱线切断等的情况下,有必要用捻接装置14将下纱与上纱接头。在接头时,有必要用下纱吸引口 32捕捉来自喂纱筒管21的下纱,同时用上纱吸引口 35捕捉并抽出来自卷装30的上纱。下面参照图6和图7详细地说明在产生了纱线切断等之际在络纱单元10中进行的上纱抽出动作的控制。
[0066]作为纱线切断等的原因,例如可以列举,(A)在纱线20以设定卷绕速度卷绕到卷装30上的稳定卷绕期间,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用切断器39切断纱线20的情况(以下称为“检出纱线缺陷时”);(B)在稳定卷绕期间,纱线20不是被切断器39而是被过大的张力等切断的情况(以下称为“张力断纱”);(O在卷装30的旋转到达设定卷绕速度之前的加速卷绕期间,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20的异常,执行切断器39进行的纱线20的切断的情况(以下称为“启动切断”);(D)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纱线用尽,将新的喂纱筒管21放置到喂纱部11的情况(以下称为“喂纱筒管更换”)等。
[0067]在检出纱线缺陷时,如果像图6所示那样,在时刻t0检测到纱线缺陷,用切断器39切断纱线20,则从单元控制部50给上纱捕捉部件26发送驱动信号,上纱管臂36转动(参照图3)。由此,在时刻tl,上纱吸引口 35移动到卷装30表面附近的捕捉区域Rl,在到达时刻t2之前位于捕捉区域Rl。
[0068]如果上纱吸引口 35移动到捕捉区域Rl,从单元控制部50给卷装驱动控制部42发送驱动信号,执行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图5中的箭头A方向)的旋转。进行上纱吸引口35进行的捕捉动作,能够用上纱吸引口 35吸引捕捉与卷装30相连的上纱的纱端30a。
[0069]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次数及旋转速度(第I旋转速度)Vl例如与纱线切断时的卷装30的卷装直径相对应地设定。在卷装30的卷装直径大的情况下,由于纱端30a容易从卷装30的表面剥离,因此与卷装30的卷装直径小的情况下相比,能够将旋转速度Vl设定得快速。上纱捕捉部件26位于捕捉区域Rl的时间如果卷装30的旋转次数相同,则旋转速度越快,设定得越短。在时刻t0到时刻t2期间,卷装30维持在与接触辊29接触的接触位置Q2。因此,在上纱吸引口 35位于捕捉区域Rl的期间,卷装30边与接触辊29接触边向逆卷绕方向旋转,接触辊29伴随卷装30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0070]在时刻t2,如果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次数达到规定的次数,则从单元控制部50给上纱捕捉部件26发送驱动信号。根据该驱动信号,上纱吸引口 35从捕捉区域Rl朝接头区域R3的方向移动,到达待机区域R2。待机区域R2与捕捉区域Rl相比,离卷装30的距离远。在时刻t2,从单元控制部50给卷装驱动控制部42发送驱动信号,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增加到比旋转速度Vl快的旋转速度(第5旋转速度)V2。由此,用上纱吸引口 35进一步吸引捕捉卷装30的上纱。
[0071]在该时刻t2,从单元控制部50给电动气动调节器61发送驱动信号,气缸60的气压P2变更。由此,卷装30被抬起到离开接触辊29的非接触位置Ql。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非接触状态在执行捻接装置14进行的下纱与上纱的接头之前被解除。本实施形态在例如上纱吸引口 35从捕捉区域Rl移动、刚刚到达待机区域R2后,卷装30下降到与接触辊29接触的接触位置Q2,解除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非接触状态。
[0072]上纱吸引口 35在待机区域R2待机的时间根据例如纱线缺陷的缺陷长度设定。在待机时间结束的时刻t3,从单元控制部50给上纱捕捉部件26发送驱动信号,上纱吸引口35移动到接头区域R3。由此,卷装30的纱端30a被引导到捻接装置14。在上纱捕捉部件26移动之际,从单元控制部50对卷装驱动控制部42发送驱动信号,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被减速停止。
[0073]捻接装置14中执行用下纱吸引口 32捕捉到的下纱与用上纱吸引口 35捕捉到的上纱的接头。执行接头时,清纱器15检测用上纱捕捉部件26捕捉到的上纱有无异常。具体为,在清纱器15检测到被引导到捻接装置14的上纱变成双重的情况下,判定为产生上纱捕捉部件26捕捉纱线20的中间部分的双重引线,上纱的状态为异常。这种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0禁止捻接装置14进行的接头的执行,在机体设定装置90的显示部92中告知异常。单元控制部50也可以使设置在各络纱单元10中的图示省略的灯点亮等告知异常。
[0074]在产生张力断纱时、启动切断时及喂纱筒管更换时,与稳定卷绕期间用切断器39切断纱线20的情况相比,有在张力低下的状态下纱线20缠绕到卷装30上的倾向。这种情况下,由于上纱捕捉部件26容易产生上纱的双重引线,因此以与图6所示的控制不同的控制来控制上纱的抽出动作。
[0075]更具体为,如图7所示,在时刻t0,如果产生张力断纱、启动切断及喂纱筒管更换中的任一个,则从单元控制部50给上纱捕捉部件26发送驱动信号,上纱管臂36转动(参照图3)。由此,在时刻t4,上纱吸引口 35移动到卷装30表面附近的捕捉区域R1,在到达时刻t5之前位于捕捉区域R1。从时刻t0到时刻tl的时间与从时刻t0到时刻t4的时间可以相同。
[0076]如果上纱吸引口 35移动到捕捉区域Rl,从单元控制部50给卷装驱动控制部42发送驱动信号,执行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图5的箭头A方向)的旋转。与开始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的同时,进行上纱吸引口 35进行的捕捉动作,能够用上纱吸引口 35吸引捕捉与卷装30相连的上纱的纱端30a。
[0077]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产生张力断纱时为第2旋转速度、产生启动切断时为第3旋转速度、产生筒管更换时为第4旋转速度)V3比检出纱线缺陷时的旋转速度Vl低地设定。该旋转速度V3与图6的情况不同,从在时刻t4卷装30开始向逆卷绕方向旋转到时刻t6以后旋转结束之前,维持在旋转速度V3不变。上纱捕捉部件26位于捕捉区域Rl的时间如果卷装30的旋转次数相同,旋转速度越快设定的越短。因此,上纱捕捉部件26位于捕捉区域Rl的时间(t5 - t4)与图6情况下的(t2 — tl)相比变长。另外,旋转速度V3在产生张力断纱时、启动切断时及喂纱筒管更换时既可以以相同的速度设定,也可以分别以不同的速度设定。
[0078]在时刻t0到时刻t5期间,卷装30维持在与接触辊29接触的接触位置Q2。因此,在上纱吸引口 35位于捕捉区域Rl期间,卷装30边与接触辊29接触边向逆卷绕方向旋转,接触辊29伴随卷装30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0079]如果在时刻t5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次数达到规定的次数,则从单元控制部50给上纱捕捉部件26发送驱动信号。利用该驱动信号,上纱吸引口 35从捕捉区域Rl朝接头区域R3移动,移动到比捕捉区域Rl远离卷装30的待机区域R2。
[0080]在时刻t5,从单元控制部50给电动气动调节器61发送驱动信号,改变气缸60的气压P2。由此,卷装30被抬起到离开接触辊29的非接触位置Ql。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非接触状态在执行捻接装置14进行的下纱与上纱的接头之前被解除。本实施形态与图6的情况一样,在例如上纱吸引口 35从捕捉区域Rl移动、刚刚到达待机区域R2之后,卷装30下降到与接触辊29接触的接触位置Q2,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非接触状态被解除。
[0081]图7情况下的待机区域R2与图6的情况相比,设置在捕捉区域Rl的附近。因此,上纱捕捉部件26从捕捉区域Rl朝待机区域R2移动的距离比图6的情况下短,上纱捕捉部件26从捕捉区域Rl移动到待机区域R2之际施加给纱线20的张力被抑制。上纱吸引口 35在待机区域R2待机的时间与图6的情况相比设定得长。通过增长待机时间谋求降低双重引线的产生。
[0082]在待机时间结束的时刻t6,从单元控制部50给上纱捕捉部件26发送驱动信号,上纱吸引口 35移动到接头区域R3。由此,卷装30的纱端30a被引导到捻接装置14。在上纱捕捉部件26移动之际,从单元控制部50对卷装驱动控制部42发送驱动信号,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被减速停止。以后与检出纱线缺陷时同样,清纱器15检测上纱捕捉部件26捕捉到的上纱有无异常,在清纱器15检测到上纱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在捻接装置14中执行下纱吸引口 32捕捉到的下纱与上纱吸引口 35捕捉到的上纱的接头。
[0083]另外,在络纱单元10中,也可以在清纱器15附近等配置备用于在纱线行走空间内滞留异物和/或垃圾等时,为了将该滞留物刮跑而吹出空气的喷气机构。通过用喷气机构执行纱线行走空间的吹净处理,即使假设由于双重引线而纱端30a断纱了,也能够抑制纱端30a变成碎纱混入卷装30。喷气机构进行吹净的时间与检出纱线缺陷时相比,最好是在产生张力断纱时、启动切断时及喂纱筒管更换时设定得长。由此,能够更稳固地抑制纱端30a变成碎纱混入卷装30。
[0084]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络纱单元10中,在上纱捕捉部件26位于捕捉区域Rl时,与纱线20的切断原因相对应地使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不同。由于纱线20的切断原因不同,与卷装30相连的纱线20向卷装30的缠绕状态等不同。因此,通过与纱线20的切断原因相对应地改变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能够抑制双重引线的产生,能够稳固地执行上纱捕捉部件26进行的纱端30a的捕捉。
[0085]本实施形态中,用卷装驱动控制部42使产生张力断纱时、启动切断时、以及喂纱筒管更换时的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V3,比检出纱线缺陷时的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Vl低地控制卷装驱动电动机41。
[0086]与检出纱线缺陷时相比,在产生张力断纱时、启动切断时及喂纱筒管更换时,存在纱线20在张力低的状态下缠绕到卷装30上的倾向。因此,在产生张力断纱时、启动切断时及喂纱筒管更换时使卷装30以比旋转速度Vl慢的旋转速度V3沿逆卷绕方向旋转,能够稳固地执行上纱捕捉部件26进行的纱端30a的捕捉。
[0087]本实施形态中,在产生张力断纱时、启动切断时及喂纱筒管更换时,利用卷装驱动控制部42从开始向逆卷绕方向旋转到旋转结束之前将卷装30的旋转速度维持在旋转速度V3不变地控制卷装驱动电动机41。通过将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维持在低速,能够抑制产生纱线20的浪费。
[0088]本实施形态中在检出纱线缺陷时,在从使卷装30以旋转速度Vl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利用卷装驱动控制部42使旋转速度增加到比旋转速度Vl快的旋转速度V2地控制卷装驱动电动机41。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除去纱线缺陷。
[0089]本实施形态中用单元控制部50使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越快,上纱捕捉部件26位于捕捉区域Rl的时间越短地控制上纱捕捉部件26的电动机38。通过与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相对应地调整上纱捕捉部件26在捕捉区域Rl的待机时间,能够抑制废弃的纱线20的量。
[0090]本实施形态中,上纱捕捉部件26具有用吸引流捕捉纱线20的上纱吸引口 35。在用吸引流捕捉纱线20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双重引线。因此,通过像上述那样与纱线20的切断原因相对应地改变卷装30向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能够抑制双重引线的产生,能够稳固地执行上纱捕捉部件26进行的纱端30a的捕捉。
[0091]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将本发明用于水平横动方式的络纱单元10,但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垂直横动方式的纱线卷绕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臂横动方式的纱线卷绕机,既可以用于带式横动方式和/或桨叶横动方式的纱线卷绕机,也可以用于横动鼓方式的纱线卷绕机。本发明也可以用于气流纺纱机和/或自由端纺纱机。
[0092]虽然上述络纱单元10中用卷装驱动电动机(卷装驱动部)41直接旋转驱动卷装30,但本发明也可以采用旋转驱动接触辊而使卷装从动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当产生纱线切断等时,使接触辊减速停止并逆旋转,使从动的卷装向逆卷绕方向旋转。然后,通过在使上纱捕捉部件从捕捉区域移动到待机区域之际使卷装离开接触辊,能够在卷装与接触辊为非接触的状态下使卷装靠惯性沿逆卷绕方向旋转。
[0093]上述络纱单元10中,分别单独地设置卷装驱动控制部42、横动控制部78、及单元控制部50,但这些控制部也可以是一体。上述实施形态中举例说明了用气缸进行卷装的抬起和下降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利用步进电动机等进行卷装的抬起和下降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驱动卷绕纱线的卷装的卷装驱动部; 在捕捉区域捕捉与上述卷装相连的纱线并引导到引导区域的捕捉部;以及, 当上述捕捉部位于上述捕捉区域时,使上述卷装以与上述纱线的切断原因相对应的不同旋转速度沿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上述卷装驱动部的驱动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被卷绕到上述卷装上的上述纱线的纱线缺陷的纱线检测部,以及, 当用上述纱线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纱线的纱线缺陷时,在上述卷装的上游侧切断上述纱线的纱线切断部; 上述驱动控制部在上述纱线以设定卷绕速度被卷绕到上述卷装上的稳定卷绕期间执行上述纱线切断部进行的上述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使上述卷装以第I旋转速度沿上述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上述卷装驱动部, 在上述稳定卷绕期间上述纱线不是被上述纱线切断部切断的情况下,使上述卷装以比上述第I旋转速度慢的第2旋转速度沿上述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上述卷装驱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被卷绕到上述卷装上的上述纱线的纱线缺陷的纱线检测部,以及, 当用上述纱线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纱线的纱线缺陷时,在上述卷装的上游侧切断上述纱线的纱线切断部; 上述驱动控制部在上述纱线以设定卷绕速度被卷绕到上述卷装上的稳定卷绕期间执行上述纱线切断部进行的上述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使上述卷装以第I旋转速度沿上述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上述卷装驱动部, 在上述卷装的旋转速度到达上述设定卷绕速度之前的加速卷绕期间执行上述纱线切断部进行的上述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使上述卷装以比上述第I旋转速度慢的第3旋转速度沿上述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上述卷装驱动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被卷绕到上述卷装上的上述纱线的纱线缺陷的纱线检测部; 当用上述纱线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纱线的纱线缺陷时,在上述卷装的上游侧切断上述纱线的纱线切断部;以及, 能够放置朝上述卷装提供上述纱线的喂纱筒管的喂纱部; 上述驱动控制部在于上述纱线以设定卷绕速度被卷绕到上述卷装上的稳定卷绕期间执行上述纱线切断部进行的上述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使上述卷装以第I旋转速度沿上述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上述卷装驱动部, 在新的喂纱筒管被放置到上述喂纱部的情况下,使上述卷装以比上述第I旋转速度慢的第4旋转速度沿上述逆卷绕方向旋转地控制上述卷装驱动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控制部在于上述稳定卷绕期间上述纱线不是被上述纱线切断部切断的情况下,从开始向上述逆卷绕方向的旋转到旋转结束之前将上述卷装的旋转速度维持在上述第2旋转速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控制部在于上述加速卷绕期间执行上述纱线切断部进行的上述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从开始向上述逆卷绕方向的旋转到旋转结束之前将上述卷装的上述旋转速度维持在上述第3旋转速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控制部在新的喂纱筒管被放置到上述喂纱部的情况下,从开始向上述逆卷绕方向的旋转到旋转结束之前将上述卷装的旋转速度维持在上述第4旋转速度。
8.如权利要求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控制部在于上述稳定卷绕期间执行上述纱线切断部进行的上述纱线的切断的情况下,在从使上述卷装以上述第I旋转速度沿上述逆卷绕方向旋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将旋转速度增加到比上述第I旋转速度快的第5旋转速度。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上述卷装向上述逆卷绕方向的旋转速度越快使上述捕捉部位于上述捕捉区域的时间越短的捕捉控制部。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捕捉部具有利用吸弓I流捕捉上述纱线的吸引部。
【文档编号】B65H54/22GK104129680SQ201410147158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日
【发明者】山本厚志, 竝川哲也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