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文档序号:428478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该纱线卷绕机(1)具备:横动引导件(22),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以与卷装(P)对应的横动宽度(TL)横动;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其进行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以及单元控制部(5),其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第一待机区域(WP1)待机;并且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与第一待机区域(WP1)相比位于横动宽度(TL)的内侧的第二待机区域(WP2)待机。
【专利说明】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将纱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的纱线卷绕机,公知有具备横动引导件的纱线卷绕机,该横动引导件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在这种纱线卷绕机中,例如在检测到纱线缺陷从而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等时候,通过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捕捉来自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此时,以不会对由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以及由接纱装置进行的接纱动作造成妨碍的方式,使横动引导件待机在规定的待机位置。
[0003]在日本特开2007-153554号公报所记载的纱线卷绕机中,将横动宽度的端位置等作为待机位置而使横动引导件待机,在满足接纱动作完成等之类的规定条件时,使横动引导件从该待机位置移动至横动宽度的中心位置,从而将该中心位置作为控制原点,再次开始横动引导件的横动动作。
[0004]在将横动宽度的端位置作为待机位置而使横动引导件待机的情况下,在再次开始横动动作时,能够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纱线被卷绕于卷装的端面的外侧的现象)的产生。但是,例如,若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吸引口的宽度比横动宽度大,则有可能发生因纱线被引导至横动引导件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的产生的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0006]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以及控制部,其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并且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二待机区域待机,其中,第二待机区域待机与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横动宽度的内侧。
[0007]在该纱线卷绕机中,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由此,能够抑制横动引导件对由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另外,能够抑制因纱线被引导至横动引导件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并且,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与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横动宽度的内侧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由此,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因此,根据该纱线卷绕机,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产生。
[0008]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中也可以为,规定装置是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控制部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直至接纱动作完成。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实施接纱动作,并且能够适当地开始横动动作。
[0009]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以及控制部,其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并且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最外层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
[0010]在该纱线卷绕机中,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位于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的位置的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捕捉部的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由此,能够抑制横动引导件对由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另外,能够抑制因纱线被引导至横动引导件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并且,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最外层区域(包含最外层的区域,且是从最外层向内层方向的规定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由此,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因此,根据该纱线卷绕机,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产生。
[0011]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中也可以为,规定装置是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实施接纱动作,并且能够适当地开始横动动作。
[0012]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中也可以为,控制部使横动引导件停止在第一待机位置,从而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使横动引导件停止在第二待机位置,从而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二待机区域待机。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用于使横动引导件待机的控制简单化。
[0013]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中也可以为,控制部根据横动宽度的端位置调整第二待机区域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0014]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也可以为,还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保持具有不同长度的卷绕管,控制部以如下方式确定第一待机区域,即,该第一待机区域位于与卷绕于具有最大长度的卷绕管的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无论卷绕管的长度如何,都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横动引导件对由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另外,无论卷绕管的长度如何,都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被引导至横动引导件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0015]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也可以为,还具备接触罗拉,该接触罗拉设置为相对于横动引导件独立,并且以与卷装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旋转。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将纱线卷绕于卷装。
[0016]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也可以为,还具备纱线引导部,在通过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将纱线引导至规定装置时,纱线引导部将该纱线引导至横动区域,控制部以如下方式确定第二待机区域,即,该第二待机区域位于横动引导件能够对被纱线引导部引导至横动区域的纱线进行阻挡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0017]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是如下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上述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一工序;以及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在与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横动宽度的内侧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二工序。
[0018]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是如下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上述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一工序;以及使横动引导件在与卷装的最外层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二工序。
[0019]根据上述纱线卷绕方法,与上述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相同,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产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机的主视图。
[0021]图2是图1的纱线卷绕机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主视图。
[0022]图3是图1的纱线卷绕机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侧视图。
[0023]图4是图1的纱线卷绕机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俯视图。
[0024]图5是表示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6是表示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流程图。
[0026]图7是用于说明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主视图。
[0027]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主视图。
[0028]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横动装置的周边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各图中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说明。
[0030]如图1所示,纱线卷绕机1具备卷绕装置10、横动装置20、纱线引导部30以及喂纱部40。纱线卷绕机1 一边使从保持于喂纱部40的喂纱纱管81退绕的纱线X在横动装置20以及纱线引导部30中横动(横向振摆),一边在保持于卷绕装置10的卷绕管I上形成纱线层,从而形成卷装?。纱线V的移动方向是从喂纱纱管81朝向卷装?的方向。通过将这种纱线卷绕机1并排设置多台,从而构成自动络纱机。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卷绕管丁以及卷装?统称为卷绕纱管82的情况。即,未形成有纱线层的卷绕纱管82是卷绕管I,形成有纱线层的卷绕纱管82是卷装?。
[0031]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卷绕装置10具有摇架(保持部)11以及接触罗拉12,该卷绕装置10将纱线X卷绕于卷装?。在摇架11设置有轴承(未图示)、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卷绕纱管旋转速度传感器14以及卷绕纱管直径传感器15。通过对旋转自如地把持卷绕管I的两端的轴承进行更换,摇架11能够保持具有不同长度的卷绕管I。摇架11能够以摆动轴16为中心摆动。若将纱线X卷绕于卷绕纱管82从而卷绕纱管82的直径增大,则摇架11以摆动轴16为中心摆动。由此,保持卷绕纱管82的外周面与接触罗拉12的外周面的适度的接触。
[0032]在使卷绕纱管82把持于摇架11的轴承时,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的驱动轴与卷绕纱管82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所谓的直接驱动方式由此,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以将纱线V卷绕于卷绕纱管82的方式使卷绕纱管82旋转。接触罗拉12相对于横动装置20独立设置。接触罗拉12与卷装?的外周面接触从而进行从动旋转。由此,能够适当地将纱线V卷绕于卷装?。
[0033]卷绕纱管旋转速度传感器14检测卷绕纱管82的转速(旋转速度)。卷绕纱管直径传感器15检测卷绕纱管82的直径。卷绕纱管直径传感器15由旋转编码器或者旋转变压器等构成,并且通过检测摇架11的摆动角来检测卷绕纱管82的直径。此外,也可以根据卷绕于卷绕纱管82的纱线X的总长(或者,从纱线X相对于卷绕纱管82的卷绕开始起经过的时间)、纱线X的卷绕速度以及纱线X的种类(粗度等)检测卷绕纱管82的直径。另夕卜,也可以根据喂纱纱管81与接触罗拉12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中的纱线V的移动速度以及横动速度计算络交角,根据纱线V的移动速度以及计算出的络交角计算卷绕纱管82的圆周速度,进而根据卷绕纱管82的旋转速度以及计算出的卷绕纱管82的圆周速度计算卷绕纱管82的直径。
[0034]横动装置20具有横动臂21、横动引导件22以及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并且设置于纱线X的移动方向上的卷绕纱管82的上游侧附近。横动引导件22与卷绕于卷装?的纱线X卡合,并且进行使该纱线X以与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的横动动作。横动引导件22设置于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构成的横动臂21的前端。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例如是伺服马达,并且以横动引导件22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使横动臂21摆动。此外,作为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也可以使用步进马达等。
[0035]横动引导件22是具有开口部223的钩状部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过横动引导件22使纱线V横动的方向(即,横动宽度方向)称为横动方向。在该横动方向上,将横动引导件22的开口部223闭合侧称为第一侧,将横动引导件22的开口部223开放侧称为第二侧。
[0036]纱线引导部30具有主引导板31、第一辅助引导板32以及第二辅助引导板33,并且设置于纱线V的移动方向上的横动引导件22的上游侧附近。主引导板31是沿横动方向引导纱线V的部件。第一辅助引导板32以及第二辅助引导板33将被后述的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引导的纱线V引导至横动区域I?(主引导板31与第一辅助引导板32以及第二辅助引导板33之间的主引导板31上的区域)。更具体而言,纱线X在第二辅助弓I导板33上从第一侧向第二侧引导,接着,在第一辅助弓丨导板32上从第二侧向第一侧引导,最终被引导至横动区域V参照图4)。在纱线X的移动方向的主引导板31的上游侧设置有引导件34,该引导件34成为通过横动装置20而横动的纱线X的络交支点。
[0037]如图1所示,在喂纱部40与卷绕装置10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上,从喂纱部40侧按顺序设置有张力赋予装置2、接纱装置(规定的装置)3以及清纱器4。张力赋予装置2对纱线V赋予适当的张力。清纱器4通过检测纱线V的粗度来检测粗节等纱线缺陷。在清纱器4设置有例如在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用于切断纱线X的切割器。此外,清纱器4也可以检测纱线V中所含异物的有无。
[0038]接纱装置3例如在由清纱器4进行的纱线X的切断时、或者在来自喂纱纱管81的纱线X断纱时,进行将来自喂纱纱管81的下纱线与来自卷绕纱管82的上纱线连接的接纱动作。此时,来自喂纱纱管81的下纱线通过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引导至接纱装置3。来自卷绕纱管82的上纱线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引导至接纱装置3。
[0039]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进行对来自喂纱纱管81的下纱线吸引捕捉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的下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构成为管状,并且在机台高度方向能够以轴51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在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的前端部设置有纱线吸引口 52。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进行对来自卷绕纱管82的上纱线(卷绕于卷绕纱管82的纱线”吸引捕捉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的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构成为管状,并且在机台高度方向能够以轴61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在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前端部设置有纱线吸引口 62。在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连接有负压源(未图示由此,使纱线吸引口 52以及纱线吸引口 62分别产生用于捕捉下纱线以及上纱线的吸引作用。此外,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吸引口62具有沿着卷绕纱管8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形状,以使在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向上侧转动从而纱线吸引口 62位于卷装?的附近时(参照图3),能够对卷装?的外周面整体产生吸引作用。
[0040]在纱线卷绕机1设置有单元控制部(控制部)5。纱线卷绕机1的各部分(卷绕装置10、横动装置20、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张力赋予装置2、接纱装置3以及清纱器4等)与单元控制部5连接。单元控制部5控制纱线卷绕机1的各部分的动作。此外,单元控制部5与机台控制部连接,该机台控制部统一控制构成自动络纱机的多个纱线卷绕机1。
[0041]接下来,沿着图5以及图6的流程图对纱线卷绕机1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进行说明。单元控制部5判断在纱线卷绕机1的运转中是否实施了由清纱器4进行的纱线V的切断,或者是否发生了来自喂纱纱管81的纱线V的断纱(步骤301).在单元控制部5判断为实施了由清纱器4进行的纱线V的切断的情况下,或者判断为发生了来自喂纱纱管81的纱线V的断纱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使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的驱动停止从而使卷绕纱管82的旋转停止(步骤302),并且使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的驱动停止从而使横动臂21减速停止(步骤303)。此外,可以大致同时进行卷绕纱管82的旋转停止与横动臂21的减速停止,也可以在横动臂21的减速停止之后进行卷绕纱管82的旋转停止。
[0042]接着,单元控制部5判断横动臂21的减速停止是否完成(步骤304)。在单元控制部5判断为横动臂21的减速停止完成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驱动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从而使横动引导件22移动至第一待机位置1?1 (步骤305)。如图7所示,第一待机位置是与卷装?的卷绕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1、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12(对卷绕于卷装?的纱线V进行捕捉的位置上的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吸引口 62的宽度)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2相比,位于横动方向0的外侧的位置。
[0043]此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12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2与卷装?的卷绕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相比位于横动方向0的外侧。但是,也存在端位置2?1与端位置2?2的位置关系反过来的情况。另外,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以如下方式确定第一待机区域1?1,即,作为对于摇架11能够保持的多个卷绕管I (即,具有不同长度的多个卷绕管”而言共通的第一待机区域1?1,与卷绕于具有最大长度的卷绕管丁的卷装?的卷绕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1相比位于外侧的位置。
[0044]接着,作为单元控制部5,针对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使其开始对来自卷绕纱管82的上纱线进行吸引捕捉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的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步骤306),并且判断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是否完成(步骤307)。在单元控制部5判断为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完成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使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驱动从而使横动引导件22移动至第二待机位置1?2 (步骤308)。如图8所示,第二待机位置1?2是与卷装?的最外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3相对应的位置。卷装?的最外层的宽度与横动引导件22的横动宽度扎大致相等。因此,第二待机位置为横动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但是,严格来说,由于从横动引导件22至接触罗拉12存在自由长度66 1611的10,所以卷装?的最外层的宽度相对于横动宽度I稍窄。这样,单元控制部5以如下方式确定第二待机位置1?2,即,在该第二待机位置1?2,开口部223向第二侧打开的横动引导件22能够对在第一辅助引导板32上从第二侧向第一侧被引导从而到达横动区域I?的纱线V参照图4)进行阻挡。
[0045]此外,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根据横动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调整第二待机区域的位置。例如,如图9所示,存在伴随着卷装?的卷绕直径的增大而使横动宽度II缓缓缩小(即,使横动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以及第二侧的端位置缓缓向内侧变化),从而进行锥形卷绕的情况。这样,在横动宽度I的端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将使横动臂21减速停止紧前(步骤303紧前)的横动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以及第二侧的端位置中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3设为第二待机区域1?2。另外,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使第二待机位置位于与第一待机位置1?1相比靠横动宽度II的内侧的位置。同样在该情况下,第二待机位置优选位于横动引导件22能够对被纱线引导部30引导至横动区域尺的纱线V进行阻挡的位置。
[0046]接着,单元控制部5判断由接纱装置3进行的接纱动作是否完成(即,通过下纱线捕捉引导装置50引导的来自喂纱纱管81的下纱线与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引导的来自卷绕纱管82的上纱线是否已在接纱装置3被连接)(步骤309)。单元控制部5在判断为接纱动作完成的情况下,使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驱动从而使卷绕纱管82开始旋转(步骤310),并且使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驱动从而使横动臂21开始动作(步骤311)。此外,卷绕纱管82的旋转开始与横动臂21的动作开始可以大致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横动臂21的动作开始之后使卷绕纱管82开始旋转。
[0047]如以上那样,对于单元控制部5而言,在横动动作停止中(步骤304之后)且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步骤306以及307)的第一期间(至少从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捕捉来自卷绕纱管82的上纱线时开始,直至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捕捉到的来自卷绕纱管82的上纱线到达纱线引导部30的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与卷装?的卷绕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1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12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2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位置1?1待机(第一工序并且,对于单元控制部5而言,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步骤311之前)的第二期间(至少从由接纱装置3进行的接纱动作完成时开始,直至开始卷绕纱管82的旋转的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与卷装?的最外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3对应的第二待机位置1?2待机(第二工序)。
[0048]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纱线卷绕机1中,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第一待机位置1?1待机。该第一待机位置1?1是与卷装?的卷绕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1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12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2相比靠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横动引导件22对由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也能够抑制由纱线引导部30将纱线V引导至横动引导件22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并且,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与第一待机区域1?1相比位于靠横动宽度II的内侧的第二待机位置待机。该第二待机位置1?2是与卷装?的最外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3对应的位置。由此,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抑制因纱线V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22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因此,根据纱线卷绕机1,能够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的产生。此外,第二待机位置1?2并不限定于与卷装?的最外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3对应的位置。第二待机位置1?2也可以是与卷装?的最外层区域(包含最外层的区域,且是从最外层向内层方向的规定区域)内的某一纱线层的第一侧的端位置对应的位置。
[0049]在纱线卷绕机1中,不仅在由清纱器4进行的纱线X的切断后或者来自喂纱纱管81的纱线V的断纱后中断横动动作而使其再次开始的情况下,而且例如在从使横动动作停止的状态开始为了将纱线V开始卷绕于空的卷绕管I而使横动动作开始的情况下等,都能够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以及/或者开始时抑制络交脱落等不良情况产生。例如,络交脱落也会产生在横动动作停止中卷装?侧的上纱线被引导的情况下(此时,不仅包括使卷绕纱管82向反卷绕方向旋转的情况,还包括向卷绕方向旋转的情况络交脱落也会产生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使卷绕纱管82向卷绕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络交脱落也会产生在与横动动作的开始大致同时地使卷绕纱管82向卷绕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根据纱线卷绕机1,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络交脱落的产生。
[0050]在纱线卷绕机1中,能够使横动引导件22在第二待机位置1?2待机,直至由接纱装置3进行的接纱动作完成。由此,能够适当地实施接纱动作,并且能够适当地开始横动动作。
[0051]单元控制部5能够以第一待机区域胃?1位于与卷绕于具有最大长度的卷绕管丁的卷装?的卷绕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1相比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待机区域胃?1。在该情况下,无论卷绕管I的长度如何,都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横动引导件22对由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进行的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造成妨碍。也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由将纱线V引导至横动引导件22的外侧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0052]单元控制部5能够根据横动宽度II的端位置调整第二待机位置1?2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V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22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0053]单元控制部5能够以第二待机区域1?2位于横动引导件22能够将被纱线引导部30引导至横动区域I?的纱线V阻挡的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待机区域1?2。在该情况下,在横动动作开始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纱线X进入卷装?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22之间的区域而引起的络交脱落的产生。
[0054]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在横动动作停止中且上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具有规定范围的第一待机区域1?1待机。对于该第一待机区域1?1而言,作为一个例子,是与卷装?的卷绕宽度II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1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60的纱线捕捉宽度12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2相比靠外侧的区域。对于横动引导件22而言,若其位于第一待机区域内,则也可以不在第一待机区域1?1内停止。即,例如横动引导件22也可以以比横动速度低的速度在第一待机区域1?1内移动。此外,横动动作停止是指停止纱线X的横动。因此,也存在在横动动作停止中横动引导件22进行动作的情况。例如,是横动引导件22以比横动速度低的速度在第一待机区域1?1内移动的情况。
[0055]单元控制部5也可以在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横动引导件22在具有规定范围的第二待机区域1?2待机。该第二待机区域1?2是位于与第一待机区域1?1相比靠横动宽度II的内侧的区域。对于第二待机区域1?2而言,作为一个例子,是与卷装?的最外层区域的第一侧的端位置2?3对应的区域。对于横动引导件22而言,若其位于第二待机区域1?2内,则也可以不在第二待机区域1?2内停止。即,例如,横动引导件22也可以以比横动速度低的速度在第二待机区域1?2内移动。
[0056]不过,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单兀控制部5使横动引导件22停止在第一待机位置胃?1以及第二待机位置1?2,则能够将用于使横动引导件22待机的控制简单化。
[0057]卷绕纱管82不限定于通过卷绕纱管驱动马达13而直接旋转的情况。卷绕纱管82也可以通过与卷绕纱管82的表面接触的驱动罗拉进行从动旋转。接触罗拉12的形状不限定于两端直径不同的锥体形状,也可以是两端直径相同的圆筒形状。
[0058]横动装置20不限定于横动臂21的长边方向相对于纱线卷绕机1的设置方向(上下方向)平行的结构,也可以是横动臂21的长边方向相对于纱线卷绕机1的设置方向垂直的结构。横动引导件22不限定于与纱线X卡合从而使纱线X进行横动的钩状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多个杆状部件夹持纱线X的指状等结构。横动引导件22的横动动作不限定于通过横动引导件驱动马达23使横动臂21摆动来实现的情况。横动动作也可以通过脉冲马达使安装有横动引导件22的环状正时皮带进行往复移动来实现。
[005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卷绕机1构成自动络纱机,但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喷气式精纺机、开口式精纺机等其他纱线卷绕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所述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 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横动动作停止中且所述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并且在所述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所述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第二待机区域待机,其中,所述第二待机区域与所述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所述横动宽度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装置是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所述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直至所述接纱动作完成。
3.—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所述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 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以及 控制部,其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并且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卷装的最外层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装置是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使所述横动弓I导件停止在第一待机位置,从而使所述横动弓I导件在所述第一待机区域待机;通过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停止在第二待机位置,从而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所述第二待机区域待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横动宽度的端位置调整所述第二待机区域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保持具有不同长度的卷绕管,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待机区域,即,该第一待机区域位于与卷绕于具有最大长度的所述卷绕管的所述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触罗拉,该接触罗拉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横动引导件独立,并且以与所述卷装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纱线引导部,在通过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将所述纱线引导至所述规定装置时,该纱线引导部将该纱线引导至横动区域,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二待机区域,即,该第二待机区域位于所述横动引导件能够对被所述纱线引导部引导至所述横动区域的所述纱线进行阻挡的位置。
10.一种纱线卷绕方法,其是如下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所述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所述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 所述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在所述横动动作停止中且所述纱线捕捉引导动作中的第一期间,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一工序;以及 在所述第一期间经过后且所述横动动作开始前的第二期间,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第一待机区域相比位于所述横动宽度的内侧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二工序。
11.一种纱线卷绕方法,其是如下纱线卷绕机中实施的纱线卷绕方法,所述纱线卷绕机具备:横动引导件,其进行横动动作,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以与所述卷装对应的横动宽度横动;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其进行纱线捕捉引导动作,捕捉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并将其引导至规定装置, 所述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卷装的卷绕宽度的端位置以及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的纱线捕捉宽度的端位置相比靠外侧的第一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一工序;以及 使所述横动引导件在与所述卷装的最外层区域的端位置对应的第二待机区域待机的第二工序。
【文档编号】B65H54/30GK104370154SQ201410311869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3日
【发明者】山本厚志, 竝川哲也, 牟田胜文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