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砂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926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砂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砂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矿过程中,经常使用输送带对矿砂、小矿石或者沙子等物料进行输送,以使其输送至目的地点。由于矿砂输送高度和目的地方位的要求,往往一条输送带并不能使得矿砂输送至目的地,这样就需要通过首尾相互连接的多条输送带共同输送。但是使用多条输送带共同输送,矿砂在相邻两输送带之间进行转运过程中,矿沙容易在输送带的表面粘结,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湿度的矿砂,矿砂无法完全转运,导致矿料洒落,造成种种不便,难以收集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砂输送装置,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相邻输送带之间矿砂的转运率,防止矿砂洒落造成种种不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进行实施:

一种矿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矿砂的第一、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带的进料端相对应布置,第一、二输送带之间设置有用于刮除第一输送带带面上粘附的矿砂的刮料机构,刮料机构包括两相应倾斜布置的摆臂,摆臂的中部铰接固定在支架上且构成铰接连接的铰接轴与第一输送带的带宽方向相平行布置,摆臂远离第一输送带的一端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弹性拉伸件,摆臂靠近第一输送带之间的一端设置有刮板,刮板为一倾斜布置的板件构成,刮板至少沿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弹性拉伸件拉动摆臂绕铰接轴转动使得刮板的一侧边部与第一输送带出料端的端部输送带带面相张紧接触,刮板倾斜布置且刮板靠近第一输送带一边的高度大于远离第一输送带一边的高度;弹性拉伸件为一气缸构成,气缸的活塞杆和缸体分别与摆臂以及支架构成铰接连接且构成铰接连接的铰接轴分别垂直于摆臂的长度方向布置,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摆臂的长度方向相交或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输送装置进行矿砂的输送,其可有效解决矿砂在相邻两输送带之间不能完全转运的问题,防止矿砂洒落以及避免出现种种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二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塑形件与上层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2所示,一种矿砂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矿砂的第一、二输送带11、12,第一输送带11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带12的进料端相对应布置,第一、二输送带11、12之间设置有用于刮除第一输送带11带面上粘附的矿砂的刮料机构,刮料机构包括两相应倾斜布置的摆臂14,摆臂14的中部铰接固定在支架17上且构成铰接连接的铰接轴与第一输送带11的带宽方向相平行布置,摆臂14远离第一输送带11的一端与支架17之间设置有弹性拉伸件16,摆臂14靠近第一输送带11之间的一端设置有刮板13,刮板13为一倾斜布置的板件构成,刮板13至少沿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弹性拉伸件16拉动摆臂14绕铰接轴转动使得刮板13的一侧边部与第一输送带11出料端的端部输送带带面相张紧接触,刮板13倾斜布置且刮板13靠近第一输送带11一边的高度大于远离第一输送带11一边的高度。通过设置一刮板13,刮板13对第一输送带11出料端的带面进行刮除,从而防止第一输送带11带面粘附矿砂,防止矿砂不能在第一、二输送带11、12之间完全进行转移,防止矿砂洒落以及避免出现种种不便。

在具体实施,可按如下三种方式进行具体操作,其一为,弹性拉伸件16为一处于拉伸状态的橡皮条构成,橡皮条的两端分别与摆臂14和支架17相固连,橡皮条的拉伸方向与摆臂14的长度方向相交或垂直,如图1所示,通过橡皮条拉近刮板13,使得刮板13的一边与第一输送带11的带面相贴合。

其二为:弹性拉伸件16为一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构成,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摆臂14和支架17相固连,弹簧的拉伸方向与摆臂14的长度方向相交或垂直,该方式的原理与第一种方式相同。

当然也可采用第三种方式实施,亦即弹性拉伸件16为一气缸构成,气缸的活塞杆和缸体分别与摆臂14以及支架17构成铰接连接且构成铰接连接的铰接轴分别垂直于摆臂14的长度方向布置,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摆臂14的长度方向相交或垂直。

上述三种实施方式的原理相类似。

对于刮板13位置的设置,优选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实施,亦即,如图1所示,第一、二输送带11、12分别包括带体以及带动带体进行运转的导辊或者转轴,带体包括上下布置的上、下层带体10a、10b,以及连接上、下层带体10a、10b包覆在导辊或者转轴表面的过渡带体10c,刮板13与第一输送带11的下层带体10b和过渡带体10c的交接处相张紧接触。这样对第一输送带11面上粘附的矿砂的刮除效果最佳。

采用橡胶输送带对矿砂进行输送,需防止矿砂在输送带上因震动而散落,因此,本发明中,上层带体10a呈浅槽状,上层带体10a设置对其进行塑形的塑形件上,塑形件包括与上层带体10a形状相一致的U形杆件19,U形杆件19的中部杆段以及两端的杆段分别转动设置有短导辊191,各短导辊191的辊面分别与上层带体10a的下表面滚动接触并对上层带体10a进行塑形,如图2、3所示。通过塑形件的塑形,使得上层带体10a变形成槽状,从而对矿砂进行稳定的输送,这里的所指的塑形就是约束使得上层带体10a呈现浅槽状。刮板13也采用橡胶材料构成,刮板13与第一输送带11的带面设置为光滑状,这样刮板13与第一输送带11之间的摩擦降到最低。由于,刮板13还是会受摩擦损伤,损伤一定程度后弹性拉伸件16就无法拉伸使得刮板13与第一输送带11相张紧接触。因此,刮板13可拆卸式固定在摆臂14上,刮板13沿摆臂14长度方向的两边部分别设置安装孔,安装孔沿摆臂14长度放间隔设置。摩擦受损严重后,可将刮板13拆卸,沿摆臂14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对刮板13进行调节,使得刮板13能够重新与第一输送带11带面相张紧接触,提高刮板13的利用率。

更为具体的方案为:该矿砂输送装置还包括一导流罩18,导流罩18位于第二输送带上方且与第一输送带11出料端相对应布置,导流罩18为一上、下敞口的盒体构成,导流罩18靠近第二输送带起始端一侧的下端边部设置有挡板192,挡板192延伸设置至第二输送带的上层带体10a塑形后形成的槽腔内,挡板192的板面与上层带体10a塑形后形成的槽腔形状相一致,刮板13位于导流罩18内。导流罩18和挡板192的设置,主要是防止矿砂被送至第二输送带上后可能倾泻洒落。

总之,本发明可有效的实现提高相邻输送带之间矿砂的转运率,防止矿砂洒落造成种种不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