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体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1015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弹性体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弹性体辊。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一种不使用在标签的粘合剂层的背面侧临时粘贴的剥离纸(所谓的底纸)的无底纸标签,由于没有使用后废弃的底纸,因此期待成为资源节约型材料(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31426号公报)。

图5是以往的卷绕成卷状的无底纸标签1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无底纸标签1具有标签基材2、背面侧的粘合剂层3、表面侧的热敏显色剂层4以及其上层侧的透明的剥离剂层5。

应予说明,在标签基材2的背面侧预先印刷位置检测用标记6。

另外,标签基材2的表面侧也可以根据需要预先印刷标签使用者的标记、名称、和/或其它设计等固定信息(未图示)。

该无底纸标签1通过在切断预定线7以规定间距切断,能够制成单页的标签片1A。

图6是以往的热敏打印机8的侧视示意图。热敏打印机8具有对无底纸标签1印制可变信息(例如,商品的价格、条形码等商品信息、与物品或服务有关的管理信息等)的功能。热敏打印机8具有供给部9、引导部10、检测部11、印字部12和切断部13。

供给部9能够保持卷状的无底纸标签1,沿引导部10、检测部11、印字部12和切断部13方向带状抽出无底纸标签1。

引导部10具有引导辊14,能够在检测部11和印字部12方向引导被抽出的无底纸标签1。

检测部11具有位置检测传感器15,能够检测无底纸标签1的背面侧的位置检测用标记6,检测相对于印字部12的无底纸标签1(标签片1A)的相对位置。

印字部12具有热敏头16和压纸辊17,在它们之间以规定印字压力夹持无底纸标签1,以恒定速度旋转驱动压纸辊17,同时向热敏头16供给印字数据使热敏显色剂层4显色,能够在无底纸标签1(标签片1A)印制规定的可变信息。

切断部13具有固定刀18和可动刀19,将输送到其间的印字完成的无底纸标签1在规定间距的切断预定线7的部分切断,从而发行排出标签片1A。

在这样的构成的热敏打印机8中,用于对无底纸标签1进行输送印字的压纸辊17使用由橡胶材料等弹性体构成的辊,但为了使粘合剂层3的粘合剂不易附着,进行了使用具有非粘合性的有机硅橡胶材料,或者使用含浸了有机硅油的橡胶材料,或者进一步在压纸辊17的外周表面涂布有机硅油等。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长时间使用时,难以完全防止粘合剂的附着,有时通过了压纸辊17的无底纸标签1直接粘贴于压纸辊17而被卷入(参照图6的假想线)。这种情况下,引起标签堵塞,给无底纸标签1的正常的输送、印字和标签片1A的发行带来障碍。

此外,在将无底纸标签1夹持于热敏头16与压纸辊17之间的状态下停止印字发行的情况下,无底纸标签1难以从压纸辊17的表面剥落,与上述同样地容易产生无底纸标签1的卷入。

因此,产生反复维护(例如,清扫压纸辊17的外周表面的作业或压纸辊17的更换作业等)的需要。因此,要求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输送和印字的弹性体辊。

另外,除了压纸辊17以外,根据打印机的构成,作为由无底纸标签1的输送用而旋转驱动的一对辊构成的夹紧辊单元(未图示)、像引导辊14那样用于单纯地引导无底纸标签1的辊,也要求非粘合性或剥离性(脱模性)优异的标签用弹性体辊。

另外,对无底纸标签1或带底纸标签,也要求装填它们中的任一种都能够稳定地输送的可兼用于无底纸标签和带底纸标签的输送的弹性体辊。

也尝试了在压纸辊17的外表面形成槽等,减少与无底纸标签1(粘合剂层3)的接触面积,避免由粘合剂层3引起的粘贴现象,但利用该带槽压纸辊对带底纸的一般的标签进行输送印字的情况下,由于与标签的底纸背面的接触面积不足而导致在与底纸之间无法得到必要的摩擦力(抓紧力),产生标签滑动等容易对输送功能带来障碍,无法期待稳定的输送和印字作用。

另外,如果在压纸辊17形成槽等,则压纸辊17容易磨损。

与上述的无底纸标签1同样地,对在背面侧具有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纸、膜基体的带状部件、粘合胶带这样的粘合制品进行输送或引导时,也可能产生上述那样的各种问题。因此,要求非粘合性或剥离性(脱模性)优异的弹性体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粘合性或剥离性(脱模性)优异、且能够得到相对于带状部件的必要的摩擦力(抓紧力)的弹性体辊。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弹性体辊,

是具有辊轴和安装于上述辊轴的周围的弹性部件,且使带状部件与上述弹性部件接触来进行输送的弹性体辊,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

设置于上述辊轴的外周的内层侧弹性部件、和

设置于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周,且与上述带状部件接触的被覆层,

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从辊轴侧起依次包含基底层和中间层,

上述基底层和上述中间层的基于JIS K 6253标准所规定的A型硬度计测定的橡胶硬度为30~80度,且上述基底层的橡胶硬度比上述中间层的橡胶硬度高,

上述被覆层由有机硅树脂构成,且具有10~100μm的厚度,

上述有机硅树脂的基于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测定的硬度为20度以下,

在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沿其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内层槽,

上述内层槽的宽度为25~1300μm,

上述内层槽的深度为25~500μm,

上述内层槽为截面V字形状,且具有50~120度的槽角度。

上述有机硅树脂可以为热固性有机硅树脂。

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可以由热塑性弹性材料或热固性弹性材料构成。

可以在上述被覆层沿其圆周方向形成多个被覆层槽。

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可以将上述内层槽的彼此之间形成为平坦的内层台状顶部。

上述被覆层可以将上述被覆层槽的彼此之间形成为平坦的被覆层台状顶部。

上述内层槽的间距优选为500~1500μm。

与上述辊轴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弹性体辊的直径可以是恒定的。

与上述辊轴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弹性体辊的直径可以沿上述辊轴的轴向,从上述辊轴的中央部朝向上述辊轴的两端部递减。

与上述辊轴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弹性体辊的直径可以在上述辊轴的轴向的第1端部与上述辊轴的轴向的第2端部不同。

上述基底层的上述橡胶硬度优选为60~80度,

上述中间层的上述橡胶硬度优选为30~40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非粘合性或剥离性(脱模性)优异、且能够得到相对于带状部件的必要的摩擦力(抓紧力)的弹性体辊。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压纸辊30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压纸辊30的轴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压纸辊40的立体图。

图4是第3实施方式的压纸辊50的立体图。

图5是以往的卷绕成卷状的无底纸标签1的立体图。

图6是以往的热敏打印机8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以与压纸辊17(图6)同样地将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体辊作为热敏打印机8的压纸辊30(标签用弹性体辊)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与图5和图6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压纸辊30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压纸辊30的轴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压纸辊30具有辊轴21、和安装于该辊轴21的周围并且能够一体地旋转的弹性部件22,并且使标签(例如,图5的无底纸标签1)与该弹性部件22接触来进行输送。

弹性部件22具有设置于辊轴21的外周的圆柱状的内层侧弹性部件23、和沿该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外周一体地设置并与无底纸标签1接触的被覆层24(外层侧弹性部件)。内层侧弹性部件23包含辊轴侧的基底层23a、和其外周的中间层23b。在压纸辊30的表面形成有槽。

首先对材料进行说明。内层侧弹性部件23由热塑性弹性部件或热固性弹性材料构成。

作为构成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丁烯、结晶性聚丁二烯、聚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树脂、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偏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离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乙烯聚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缩醛(聚甲醛)、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芳酯、聚苯乙烯、聚醚砜、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苯硫醚、聚氧苯甲酰、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1,2-聚丁二烯、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

另外,例如可以使用热固性的有机硅橡胶、一液型RTV(室温硫化,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ing)橡胶、二液型RTV橡胶、LTV(低温硫化,Low Temperature Vulcanizable)有机硅橡胶、耐油性热固性橡胶等热固性弹性材料。其中优选为混炼型有机硅橡胶。

基底层23a和中间层23b的硬度(基于JIS K 6253标准所规定的A型硬度计测定的橡胶硬度,以下称为“A硬度”)为30~80度。

A硬度小于30度时,作为输送引导无底纸标签1等带状部件的压纸辊30过于柔软,即,接触摩擦力过度,对作为压纸辊30的输送功能产生障碍。另外,热敏打印机8(图6)的印字品质降低。

A硬度超过80度时,作为压纸辊30过硬,抓紧力变小而输送力和输送精度降低。

应予说明,A硬度是与ISO-7619-1、ASTM D 2240对应的标准。

在本说明书中,引用JIS K 6253标准、ISO-7619-1标准、ASTM D 2240标准的全部的记载内容。

基底层23a的A硬度为60~80度。中间层23b的橡胶硬度为30~40度。基底层23a的A硬度比中间层23b的A硬度高。换句话说,基底层23a比中间层23b硬。基底层23a的A硬度小于60度时,有可能作为压纸辊整体强度变得不充分。基底层23a的A硬度超过80度时,变得过硬而无法吸收、缓和外压,有可能导致被覆层24的磨损。中间层23b的A硬度小于30度时,有可能无法完全按压印字对象物(未图示),从而印字精度、印字品质降低。基底层23a的A硬度超过40度时,有可能硬度与被覆层24背离而无助于被覆层24的磨损减少。

中间层23b的厚度取决于压纸辊30的直径,但优选壁厚为0.3~5.0mm。该厚度是发挥与基底层23a相比成为软质所带来的特征的厚度。更优选壁厚为0.5~2.0mm。

被覆层24由C硬度(基于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测定的硬度)为20度以下的热固性有机硅树脂、或其它有机硅树脂构成。

作为有机硅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被称为有机硅凝胶的有机硅树脂、RTV(室温硫化,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ing)液态有机硅橡胶、LTV(低温硫化,Low Temperature Vulcanizable)液态有机硅橡胶、紫外线固化型的液态有机硅橡胶、热固性的液态有机硅橡胶等。

有机硅树脂本来就具有非粘合性或剥离性。因此,即使按压无底纸标签1进行输送,也能够避免无底纸标签1的粘合剂层3粘上有机硅树脂。

热固性的有机硅树脂的热固化条件的调整和加工、以及C硬度的设定比较容易。

如果C硬度为20度以下,则有机硅树脂为凝胶状而适度地柔软,具有相对于无底纸标签1、带底纸标签等带状部件的必要的摩擦力(抓紧力),且耐磨损性也优异。

因此,压纸辊30相对于无底纸标签1、带底纸标签等带状部件具有必要的剥离性和抓紧力,且能够发挥稳定的输送引导功能。

如果C硬度超过20度,则被覆层24的弹性接近于橡胶材料的弹性,因此被覆层24的表面的粘合性会急剧上升,变得容易磨损。

应予说明,基于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测定的硬度(C硬度)作为低硬度测定的事实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是与JIS K 7312同等的标准。

在本说明书中,引用SRIS 0101标准和JIS K 7312标准的全部的记载内容。

被覆层24的厚度T(图2)为10~100μm。

厚度T小于10μm时,被覆层24产生厚度不均,难以得到稳定的剥离性和抓紧力。

如果厚度T超过100μm,则压纸辊30的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被膜变脆,变得容易开裂。

接下来,使用图1和图2对压纸辊30表面的槽进行说明。压纸辊30沿内层侧弹性部件23(A硬度50度的热固性有机硅橡胶)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截面(更正确而言,在包含压纸辊30的中心线的平面切断的截面)V字形状的内层槽31,在其外周形成有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有机硅树脂构成的被覆层24。

在内层侧弹性部件23,在内层槽31的彼此之间形成有平坦的内层台状顶部32。

形成于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外周的被覆层24对应内层槽31的位置形成有沿其圆周方向的多个被覆层槽33。被覆层槽33的截面为大致V字形状(参照图2)。

被覆层24将被覆层槽33彼此之间形成为平坦的被覆层台状顶部34。

应予说明,内层槽31和被覆层槽33的截面形状除了V字形状以外,也可以为U字形状、研钵形状、矩形状、或其它多边形状。

内层槽31的间距P为500~1500μm。

内层槽31的间距P小于500μm时,几乎不存在能够加工在相互邻接的内层槽31之间形成的内层台状顶部32的范围。

如果内层槽31的间距P超过1500μm,则存在压纸辊30整体的内层槽31或被覆层槽33的比例降低、与无底纸标签1等带状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加的趋势。因此,存在压纸辊30的剥离性降低的可能性。

内层槽31的宽度W为25~1300μm,优选为50~500μm。

内层槽31的宽度W小于25μm时,与无底纸标签1等带状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加。其结果,存在压纸辊30的剥离性降低的趋势。

如果内层槽31的宽度W超过1300μm,则存在压纸辊30从粘合剂层3侧适当地支承无底纸标签1等这部分的按压力降低、产生热敏打印机8的印字部12对标签片1A的印字缺失(换句话说,印字精度降低)的趋势。

内层槽31的深度H为25~500μm,优选为50~400μm。

内层槽31的深度H小于25μm时,与无底纸标签1等带状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加。其结果,存在压纸辊30的剥离性降低的趋势。

如果内层槽31的深度H超过500μm,则存在压纸辊30从粘合剂层3侧支承无底纸标签1等这部分的按压力降低、产生热敏打印机8的印字部12对标签片1A的印字缺失(换句话说,印字精度降低)的趋势。

内层槽31的槽角度G为50~120度,优选为60~100度。

内层槽31的槽角度G小于50度时,与无底纸标签1等带状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加。其结果,存在压纸辊30的剥离性降低的趋势。

如果内层槽31的槽角度G超过120度,则存在压纸辊30从粘合剂层3侧支承无底纸标签1等这部分的按压力降低、产生热敏打印机8的印字部12对标签片1A的印字缺失(换句话说,印字精度降低)的趋势。

接下来,对用于评价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体辊的非粘合性(剥离性)的滚动角度试验进行说明。

在平坦且水平的底板上,将图5的无底纸标签1以其粘合剂层3朝向上方的方式进行固定。成为试验的基准的粘合剂使用乳液系强粘合的粘合剂(厚度20微米)。

在粘合剂层3载置作为试验体的压纸辊30,进一步从其上方以载置重量2Kg的重物的状态施加载荷15秒,将压纸辊30与无底纸标签1粘接。

经过15秒后取下重物,以将与压纸辊30的轴线平行的底板的一端部固定的状态,慢慢抬起另一端部而使底板倾斜。

在压纸辊30开始朝向下方转动的时刻停止底板的倾斜,读取此刻的底板的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为滚动角度。

倾斜角度(滚动角度)小而容易滚动的压纸辊30的非粘合性高,适合于无底纸标签1的输送。

根据本发明人进行的实验得到如下见解:只要在利用弹性体辊将无底纸标签1输送距离20Km的状态下,该滚动角度为30度以内,优选为15度以内,则该弹性体辊作为例如热敏打印机8(图6)的压纸辊17、夹紧辊在实际运用上没有问题。

使用这样构成的压纸辊30,进行了输送无底纸标签1和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作为第1实施方式,制成了如下的压纸辊30,即,使用基底层23a的A硬度为70度、中间层23b的A硬度为30度的有机硅橡胶,在其外周形成厚度T为50μm、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有机硅树脂(有机硅凝胶)构成的被覆层24,并且使内层槽31的间距P为750μm,使宽度W为410μm,使深度H为75μm,使槽角度G为60度。

另外,为了比较,准备作为弹性部件仅由A硬度为45度、撕裂强度小于25N/mm的有机硅橡胶构成,仅形成与上述相同的尺寸的内层槽31,未形成被覆层24的压纸辊(比较品),进行了输送无底纸标签1和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本实施方式的压纸辊30中,将无底纸标签1输送20Km后利用前述的方法测定滚动角度,结果小于13度。同样地将带底纸标签正常地输送20Km后测定滚动角度,结果小于9度。可知作为弹性体辊输送无底纸标签时的剥离性和输送带底纸标签时的抓紧力均充分。

另外,将无底纸标签1输送距离20Km后的压纸辊30的磨损率为0.05%以下,使带底纸标签行进距离50Km后的压纸辊30的磨损率为0.5%以下,表明具有充分的耐磨损性。确认了通过从辊轴侧起依次使硬度降低而得到耐磨损性等耐久性,以形成于外周的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有机硅树脂(有机硅凝胶)构成的被覆层24确保剥离性的协同效果。

另一方面,用作为比较品(仅是A硬度为45度的有机硅橡胶,未形成被覆层24)的压纸辊进行无底纸标签1的输送,结果因为有机硅橡胶本身具有剥离性,所以输送试验开始后能够正常的输送,但在输送了0.5Km的时刻无底纸标签1卷绕。此时测定比较品的压纸辊的滚动角度,结果即便使试验机的底板倾斜70度,压纸辊也粘贴于粘合剂层,可知无法用于长距离的输送。另外,在输送带底纸标签的情况下,产生滑动,无法输送规定长度,表明没有作为压纸辊的充分的抓紧力。

此外,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基底层23a的A硬度为70度、中间层23b的A硬度为30度的有机硅橡胶),制成变更了内层槽31的宽度W和深度H的压纸辊30,进行了输送无底纸标签1和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在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外周形成厚度T为50μm、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有机硅树脂(有机硅凝胶)构成的被覆层24,并且将内层槽31的间距P形成为750μm,将宽度W形成为87μm,将深度H形成为75μm,将槽角度G形成为60度。

另外,准备仅形成与上述相同的尺寸的内层槽31、未形成被覆层24的压纸辊(比较品),进行了输送无底纸标签1和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对于使内层槽31的宽度W变窄、使深度H变浅的压纸辊30,将无底纸标签1输送20Km后利用前述的方法测定滚动角度,结果小于18度。同样地将带底纸标签输送20Km后测定滚动角度,结果小于9度。可知作为弹性体辊输送无底纸标签时的剥离性和输送带底纸标签时的抓紧力均充分。

另外,将无底纸标签1输送距离20Km后的压纸辊30的磨损率为0.05%以下,使带底纸标签行进距离50Km后的压纸辊30的磨损率为0.5%以下,表明具有充分的耐磨损性。

另一方面,对于未设置被覆层24、仅形成有间距P为750μm、宽度W为87μm、深度H为75μm、槽角度G为60度的内层槽31的压纸辊(比较品),同样地将无底纸标签1输送1Km后进行滚动角度试验,但即便使试验机的底板倾斜70度,压纸辊也粘贴于粘合剂层。可知不具有耐用的剥离性。另外,在输送带底纸标签的情况下,产生滑动,无法输送规定长度,表明作为压纸辊没有充分的抓紧力。

这样,通过在内层侧弹性部件23形成内层槽31,并且在被覆层24形成被覆层槽33,能够得到兼具用于输送无底纸标签、带底纸标签必要的剥离性和抓紧力的压纸辊30(弹性体辊)。

(第2实施方式)

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压纸辊4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与辊轴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压纸辊40的直径从沿辊轴21的轴向的中央部朝向两端部递减。即,成为使第1实施方式的压纸辊30的中央部鼓起的形状。除了制成所谓的鼓形以外,作为构成弹性部件22的内层侧弹性部件23(基底层23a的A硬度为70度,中间层23b的A硬度为30度)的有机硅橡胶、被覆层24都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内层槽31、被覆层槽33、内层台状顶部32、被覆层台状顶部34也是相同的。压纸辊40的中央部的直径与两端部的直径之差为10~250μm。

该压纸辊40对相对于热敏打印机8的印字部12的宽度(热敏头16和压纸辊17的宽度)较窄的标签进行印字输送时是有效的。例如,4英寸打印机的印字有效宽度为104mm,在该打印机的印字部12中央放置宽度为40mm的标签(无底纸标签、带底纸标签均可)进行印字输送时,在不夹标签的部分,压纸辊17与热敏头16直接摩擦,因此负荷增大,成为磨损的原因。此时,如果使用中央部鼓起的压纸辊40,则缓和压纸辊40两端部与热敏头16的接触,或者变得不接触,实现了印字输送的稳定和压纸辊40的长寿命化。

(第3实施方式)

图4是第3实施方式的压纸辊50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与辊轴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压纸辊50的直径不恒定,轴向的第1端部50L与第2端部50R不同。在图4中,将与压纸辊50的中央部相比靠近第2端部50R的位置作为最大直径部50M,成为使粗细向一侧偏倚的形状。除了向一侧偏倚以外,构成弹性部件22的内层侧弹性部件23(基底层23a的A硬度为70度,中间层23b的A硬度为30度)、被覆层24都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内层槽31、被覆层槽33、内层台状顶部32、被覆层台状顶部34也是相同的。最大直径部50M直径与作为最小直径的第1端部50L的直径之差为10~250μm。

该压纸辊50在使相对于热敏打印机8的印字部12的宽度(热敏头16和压纸辊17的宽度)较窄的标签偏在于印字部12的单侧进行印字输送时是有效的。例如,4英寸打印机的印字有效宽度为104mm,靠近该打印机的印字部12的单侧放置宽度为40mm的标签(无底纸标签或带底纸标签)进行印字输送。标签被夹在包括最大直径部50M的第2侧周面51R与热敏头之间稳定地进行输送印字。另一方面,第1侧周面51L不夹着标签,压纸辊17与热敏头16直接摩擦,但通过使用该压纸辊50,从而缓和压纸辊50的第1侧周面51L与热敏头16的接触,或者变为不接触,实现了印字输送的稳定和压纸辊50的长寿命化。

应予说明,在图4中示出了将与中央相比靠近第2端部50R侧的位置作为最大直径部50M,直径从该位置朝向第1端部50L和第2端部50R递减的形状,但最大直径部50M的位置、递减的程度是任意的。另外,也可以使从第2端部50R到最大直径部50M,即第2侧周面51R的直径恒定,仅使第1侧周面51L的直径递减。此外,也可以将第2端部50R的直径作为最大,使直径朝向第1端部50L递减。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弹性体辊作为打印机的压纸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利用剥离性(非粘合性)和抓紧性,除了压纸辊以外例如也可以作为引导辊、夹紧辊使用。除此以外,也可以作为标签的自动粘贴机的粘贴(按压)辊、打印机、各种涂布机、带状物品的加工装置的引导辊、转向辊、驱动辊利用。

符号说明

1 无底纸标签

1A 无底纸标签1的标签片

2 标签基材

3 粘合剂层

4 热敏显色剂层

5 剥离剂层

6 位置检测用标记

7 切断预定线

8 热敏打印机

9 供给部

10 引导部

11 检测部

12 印字部

13 切断部

14 引导辊

15 位置检测传感器

16 热敏头

17 压纸辊

18 固定刀

19 可动刀

21 辊轴

22 弹性部件

23 内层侧弹性部件

23a 基底层

23b 中间层

24 被覆层

30、40、50 压纸辊

31 内层槽

32 内层台状顶部

33 被覆层槽

34 被覆层台状顶部

50L 第1端部

50M 最大直径部

50R 第2端部

51L 第1侧周面

51R 第2侧周面

T 被覆层24的厚度

P 内层槽31的间距

W 内层槽31的宽度

H 内层槽31的深度

G 内层槽31的槽角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