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循环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2290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天桥循环升降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天桥、商场、车站及低楼层建筑的双向循环升降机。



背景技术:

升降电梯是垂直运输行人的交通工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各方面技术已非常完善;申请号为CN201420582071.2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传动装置以及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包括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的升降纽带及与所述的升降纽带的两个自由端连接的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传动装置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沿正反两个方向运动并通过所述升降纽带带动所述第一承载件和所述第二承载件分别沿两个相反的方向上升与下降;及申请号为CN201120268779.7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电梯;升降电梯,包括两个电梯井(1),每个电梯井(1)中分别设有一个轿厢(2),电梯井(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定滑轮(3),两个轿厢(2)的上端之间、下端之间分别通过绕经定滑轮(3)的钢丝绳(4)连接,下端之间的钢丝绳(4)连接有驱动电机(5)。本实用新型用钢丝绳将两个电梯井内的轿厢连接在一起,两个轿厢进行联动,一个轿厢升另一个轿厢降,其平稳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省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写字楼、商场、住宅楼等高楼大厦;

以上两个专利都公开了其简单的对称桥厢的循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内容;怎样使循环升降电梯的结构合理、科学,实际应用到社会所需的建筑物中去,让使用者得到安全又方便才是问题的所在;

电动扶梯和升降电梯都是垂直运输行人的交通工具,两者各有长处,通常会在不同的场合使用;

升降电梯(升降机)一般使用在高楼如;住宅楼、办公楼等高的建筑物中;

电动扶梯一般使用在机场、市场、天桥、旅游景点等低楼层、人流量大的建筑物中;

与升降电梯相比,电动扶梯所占空间较多,而且行走速度(特别是垂直速度)相对十分缓慢;但是因为电动扶梯是连续运作,不像升降电梯那样乘客要等轿箱到来,因此电动扶梯的总载客量高很多;在人流很高,而垂直距离不长的地方,一般都会使用电动扶梯;至于人流较少,但垂直距离大的场合,则多数使用升降电梯。

但电动扶梯除有一定高度的台阶,且要在电梯的运动中上、下客,所以婴儿车、购物车、轮椅车等都无法通过,拉旅行箱、货物及老年人、小孩都是非常不方便也很危险,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生过多起电动扶梯伤人事件。

本人经过长期在天桥、车站及商场等实地考察得出的实际数据及情况,思索及查阅大量资料,以为;电动扶梯除应在特殊的斜坡上,并需安装平面电动扶梯(无台阶);将有台阶的电动扶梯安装在天桥、商场和车站等,特别是在天桥的两端都是不适宜的;需要一种全新的电梯给予替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天桥、商场、车站等低楼层建筑的双向循环电梯。

天桥循环升降机,包括天桥及多组循环升降机,所述天桥的两端各设置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循环升降机包括曳引系统、两个相同的电梯井道A、电梯井道B及两个相同的桥厢A、桥厢B,两个所述的桥厢A及所述桥厢B的下端各设置有桥厢底架,所述的电梯井道A与所述的电梯井道B为对称设置,所述的电梯井道A及所述电梯井道B的顶端设置有安装顶板,所述的安装顶板上的中间设置有所述的曳引系统,所述的电梯井道A及所述的电梯井道B中各设置有四根直竖的导轨槽柱,每四根所述的导轨槽柱分两组对称设置,每四根所述的导轨槽柱中各活动设置有所述的桥厢底架,所述桥厢底架的四角外端上与所述导轨槽柱的对应处各设置有受力动滑轮,所述的安装顶板与每根所述导轨槽柱的连接处各设置有曳引孔,所述曳引孔的上端各设置有导向定滑轮。

所述电梯井道A中的每根所述导轨槽柱的顶端各设置有一条曳引钢索,所述曳引钢索的一端向下经过所述桥厢A下端的所述桥厢底架上的所述受力动滑轮后向上穿过所述的曳引孔,再经过所述的导向定滑轮进入另一个所述电梯井道B中与相对称的装置作相同、相对称的连接,四条所述的曳引钢索各自对称地将设置在所述的桥厢A下端的四个所述受力动滑轮与设置在所述桥厢B下端的四个所述受力动滑轮对称地活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曳引系统包括基座架及电动机,所述的基座架上设置有所述的电动机,所述的电动机连接有减速器,所述的电动机与所述的减速器之间设置有制动装置A,所述减速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主轴,两侧所述的主轴上分别设置有限速装置及制动装置B,两侧所述的主轴各活动设置在基座架上,两侧所述主轴的外端各设置有曳引轮,两端所述的曳引轮上各设置有两道曳引钢索槽,四条所述曳引钢索的中段分别缠绕在两端所述的曳引轮上的四道所述的曳引钢索槽上。

所述的桥厢底架的四角外端与所述导轨槽柱相对应处各设置有限位受力头,所述限位受力头的外端活动设置限位轮A,所述限位受力头的上端设置有滑轮架,所述的滑轮架中轴接有所述的受力动滑轮,所述滑轮架的两侧各设置有螺孔,两侧所述的螺孔中各设置有螺轴,两侧所述的螺轴上各设置有限位轮B,所述的桥厢A及所述桥厢B的两侧各设置有自动门。

所述的桥厢底架的四角与所述导轨槽柱相对应处的各限位受力头为活动组合设置,所述导轨槽柱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玻璃安装支架,所述的玻璃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井道玻璃幕,所述的电梯井道A与所述的电梯井道B上各设置有多个自动层门,所述的电梯井道A与所述电梯井道B的下端各设置有多个缓冲器,所述的电梯井道A与所述的电梯井道B内各设置有多个接触式限位开关。

双井道、双桥厢的循环设置是将电梯的对重块设置成另一个桥厢,使其在同样在一个曳引系统下使用两个相同的桥厢,即平衡了对重,又倍增了利用率,节省能源;

每个井道四根导轨槽柱的设置,四根导轨槽柱可作井道主架,设置在导轨槽柱外侧的玻璃安装支架可安装井道玻璃幕,四根导轨槽柱的内侧则作为桥厢的上下导轨,这样结构更简单,电梯导轨及曳引钢索则完全隐藏在井道内,桥厢四端受力,平稳又安全。

曳引系统中制动装置A及B的设置,制动装置可选用碟刹,可在曳引时更安全、准确;两曳引轮、四道曳引钢索槽及四个组合安装条的设置可使桥厢的升降更安全、更具稳定性。

受力动滑轮的设置可将桥厢的重量减半,限位轮A及B的设置可更好地将桥厢限位在井道中;

限位轮B的活动设置及限位受力头的组合设置可更方便桥厢在井道内的安装及维护。

在现实情况下将本发明与现有的电动扶梯做一个对比:以天桥两端的一端为例,如天桥高设为5米。

一、占地面积对比

电动扶梯占地面积:如净宽为1米,斜坡29度,上、下双梯;则占地空隙约为3.5(双梯总宽)×9(总长)=31.5平方米;

本发明的占地面积:按电动扶梯的上、下双梯,天桥一端可安装两组天桥循环升降机,如单个桥箱面积为2×2=4平方米,电梯井道面积为2.5×2.5,利用天桥的宽度,左、右电梯井道各向天桥内设置进1米,两组四个桥箱的电梯井道面积约为2.5×1.5×4=15(平方米);

本发明比电动扶梯的占地面积要少约16.5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也就是只有电动扶梯的一半占地面积。

二、运载量对比

电动扶梯:如计30台阶为例,每隔一台阶站两人(在运动的电动扶梯上要找准踏板至少隔一至二台阶才有踏上去的可能);即可同时载30人次;斜坡长10.3米,电动扶梯的速度为40米/分(电动扶梯的移动速度由每分钟27米至55米不等),则每小时为233趟,每趟为15.5秒,运载量为233(趟)×30(人次)=6990人次/小时,双电梯可同时运载13980人次/小时;

本发明的运载量:如按每个桥厢满载20人次,设升降速度为4米/秒(低速);开、关门各2秒,升降5米高度所需时间约1.5秒,客流量大时20人出、20人入所需约20秒为例,如每个桥厢两侧设置双门只需约12秒,即按20秒为一趟计算,两组四桥厢为4×20(人次)=80人次,每小时为3600(秒)÷20秒(每趟)=180(趟)×80(每趟四个桥厢人次总和)=14400人次/小时;本发明比电动扶梯略多。

三、能源消耗对比

本发明的双向循环电梯以组为单位,其一组主机功率与单个电动扶梯的功率相当(在10kw左右),上、下两电动扶梯与两组本发明的双向循环电梯相似;本发明虽然多了桥厢自动门及电梯井道自动门的消耗,但绝大部分时间在上、下客及等候,按客流量最大180(趟)/小时计算,曳引动力每小时的运作时间为180(趟)×1.5秒=270秒,约为5分钟的工作时间;本发明每天连续运作24小时也只需120分钟;比电动扶梯的24小时连续运作的能源消耗少得多。

四、随意性的对比

电动扶梯最大的优点是连续运作,即到即上的随意性,本发明的双向循环电梯除在升降时的1.5秒外,上、下两端也始终有桥厢候着,也有很好的随意性,这在运载量的对比上也可看到。

五、维修及使用寿命的对比

因电动扶梯结构复杂,且连续运作,维修难及使用寿命短是可想而知的;

电动扶梯在维修保养时需另设通道或关闭天桥的运作,其也不可能几天几晚的长时间连续运作;

本发明如在天桥两端各安装两组双向循环电梯,可在一组需维修保养时另一组可保持天桥的正常运行。

六、制造成本及安装的对比

本发明比电动扶梯的结构简单得多,所以制造成本更低,安装也更为方便。

七、顾客方便、安全的对比

本发明对婴儿车、轮椅车、旅行箱、货物、老年人、小孩以及电动车等更为方便、安全无障碍,占绝对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天桥一端单组循环升降机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两组循环升降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梯井道A及桥厢A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向定滑轮与受力动滑轮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桥厢受力头在导轨槽柱内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梯井道A、B裁面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桥厢受力头及导轨槽柱裁面透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桥厢受力头及部分导轨槽柱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的曳引系统及曳引钢索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曳引系统及曳引钢索安装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曳引系统立体结构仰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桥厢底架与限位受力头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1.电梯井道A,2.电梯井道B,3.桥厢A,4.桥厢B,5.安装顶板,6.曳引系统,8.曳引轮,9.曳引钢索,11.导轨槽柱,13.自动层门,15.缓冲器,16.天桥,17.人行道,18.公路,20.桥厢架,21.导向定滑轮,22.限位受力头,23.滑轮架,24.受力动滑轮,25.限位轮A,26.限位轮B,27.螺孔,28.螺轴,29.自动门,30.基座架,31.电动机,32.减速器,33.主轴,34.制动装置A,35.制动装置B,36.曳引钢索槽,37.限速装置,39.曳引孔。

如图1、2、3、4所示:天桥循环升降机,包括天桥16及多组循环升降机,天桥16的两端各设置有一组以上的循环升降机,每组的循环升降机包括曳引系统6、两个相同的电梯井道A1、电梯井道B2及两个相同的桥厢A3、桥厢B4,两个桥厢A3及桥厢B4的下端各设置有桥厢底架20,电梯井道A1与电梯井道B2为对称设置,电梯井道A1及电梯井道B2的顶端设置有安装顶板5,安装顶板5上的中间设置有曳引系统6,电梯井道A1及电梯井道B2中各设置有四根直竖的导轨槽柱11,每四根导轨槽柱11分两组对称设置,每四根导轨槽柱11中各活动设置有桥厢底架20,桥厢底架20的四角外端上与导轨槽柱11的对应处各设置有受力动滑轮24,安装顶板5与每根导轨槽柱11的连接处各设置有曳引孔39,曳引孔39的上端各设置有导向定滑轮21。

如图1、2、3、4所示:电梯井道A1中的每根导轨槽柱11的顶端各设置有一条曳引钢索9,曳引钢索9的一端向下经过桥厢A3下端的桥厢底架20上的受力动滑轮24后向上穿过曳引孔39,再经过导向定滑轮21进入另一个电梯井道B2中与相对称的装置作相同、相对称的连接,四条曳引钢索9各自对称地将设置在桥厢A3下端的桥厢底架20上的四个受力动滑轮24与设置在桥厢B4下端的桥厢底架20上的四个受力动滑轮24对称地活动连接在一起。

如图1、2、3、9、10、11所示:曳引系统6包括基座架30及电动机31,基座架30上设置有电动机31,电动机31连接有减速器32,电动机31与减速器32之间设置有制动装置A25,减速器3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主轴33,两侧的主轴33上分别设置有限速装置37及制动装置B35,两侧的主轴33各活动设置在基座架30上,两侧主轴33的外端各设置有曳引轮8,两端的曳引轮8上各设置有两道曳引钢索槽36,四条曳引钢索9的中段分别缠绕在两端的曳引轮8上的四道的曳引钢索槽36上。

如图4、5、6、7、8所示:桥厢底架20的四角外端与导轨槽柱11相对应处各设置有限位受力头22,限位受力头22的外端活动设置限位轮A25,限位受力头22的上端设置有滑轮架23,滑轮架23中轴接有受力动滑轮24,滑轮架23的两侧各设置有螺孔27,两侧的螺孔27中各设置有螺轴28,两侧的螺轴28上各设置有限位轮B26,桥厢A3及桥厢B4的两侧各设置有自动门29。

如图1、2、12所示:桥厢底架20的四角与导轨槽柱11相对应处的各限位受力头22为活动组合设置,导轨槽柱1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玻璃安装支架,玻璃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井道玻璃幕,电梯井道A1与电梯井道B2上各设置有多个自动层门13,电梯井道A1与电梯井道B2的下端各设置有多个缓冲器,电梯井道A1与电梯井道B2内各设置有多个接触式限位开关。

如图1所示:17为人行道,18为公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