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专用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249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轨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专用导轨。



背景技术:

电梯导轨,是由钢轨和连接板构成的电梯构件,它分为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从截面形状分为T形,L形和空心三种形式。导轨在起导向作用的同时,承受轿厢,电梯制动时的冲击力,安全钳紧急制动时的冲击力。这些力的大小与电梯的载质量和速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电梯速度和载质量选配导轨。通常称轿厢导轨为主轨,对重导轨为副轨。电梯导轨虽然采用钢板制成,但长时间使用或者电梯过载时都会对电梯导轨产生疲劳腐蚀,所以现有的电梯导轨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申请号为201410699702.3的中国专利,具体内容为: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包括轨底和轨身,轨身垂直于轨底,轨身和轨底相连形成截面为“凸”字形的结构,轨底的一端设有方形插块,方形插块的底面与轨底的底面共面,插块的厚度小于轨底的厚度,插块的宽度小于轨底的宽度,轨底的另一端设有与方形插块相契合的下沉部。下沉部上设有垂直于轨底底面的凸起,插块上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通孔,凸起与插块等厚。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插块与下沉部的相互配合对导轨进行串接安装,从而保证导轨串接的平直度,同时也便于相邻导轨之间的安装,有效提高导轨、电梯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但上述专利存在无法在电梯运行时实时监测电梯导轨的压力情况的问题,因此需要本次设计的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梯专用导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电梯专用导轨,包括固定板、连接板、压力感受器、电池,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所述压力感受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所述电池,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钢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处理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信号发射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报警器。

上述结构中,所述压力感受器能够实时监测电梯导轨上的压力变化情况并将这一压力信号传递给所述处理器,经所述处理器处理后,压力信号经所述信号发射器发送到电梯运行监管部门的显示屏上,以便在电梯导轨出现故障前及时发现电梯导轨出现的问题,避免事故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梯导轨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紧固螺栓紧固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压力感受器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侧面内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梯导轨的使用寿命,所述电池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侧面内部,所述紧固螺栓通过螺母紧固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梯导轨的使用寿命,所述钢轨焊接在所述连接板上部,所述处理器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侧面内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梯导轨的使用寿命,所述信号发射器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侧面内部,所述报警器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侧面内部。

有益效果在于:该电梯导轨具有能够实时监测电梯导轨运行情况的功能,能够预防导轨出现故障,比传统的电梯导轨更加安全,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梯专用导轨的主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固定板;2、连接板;3、压力感受器;4、电池;5、紧固螺栓;6、钢轨;7、处理器;8、信号发射器;9、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专用导轨,包括固定板1、连接板2、压力感受器3、电池4,固定板1上设置有连接板2,连接板2用于固定钢轨6,连接板2上设置有压力感受器3,压力感受器3用于探测压力信号,连接板2上设置有电池4,电池4用于为处理器7工作提供电能,连接板2上设置有紧固螺栓5,紧固螺栓5用于固定连接板2,连接板2上设置有钢轨6,钢轨6用于固定电梯直线运行,连接板2上设置有处理器7,处理器7用于处理压力信号,连接板2上设置有信号发射器8,信号发射器8用于发射压力信号,连接板2上设置有报警器9,报警器9用于电梯导轨异常情况下报警。

上述结构中,压力感受器3能够实时监测电梯导轨上的压力变化情况并将这一压力信号传递给处理器7,经处理器7处理后,压力信号经信号发射器8发送到电梯运行监管部门的显示屏上,以便在电梯导轨出现故障前及时发现电梯导轨出现的问题,避免事故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梯导轨的使用寿命,连接板2通过紧固螺栓5紧固连接在固定板1上,压力感受器3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连接板2侧面内部,电池4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连接板2侧面内部,紧固螺栓5通过螺母紧固连接在连接板2上,钢轨6焊接在连接板2上部,处理器7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连接板2侧面内部,信号发射器8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连接板2侧面内部,报警器9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连接板2侧面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 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