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2482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



背景技术:

电梯运行过程中,轿顶轮在曳引绳的作用下高速旋转,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及防止异物进入轿顶轮,通常在轿顶轮的外侧安装轿顶轮罩。

当电梯速度提高时,轿顶轮的旋转速度也随之提高,噪声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高速梯,噪声的提高会更加明显。轿顶轮离轿厢较近,轿顶轮的运行噪音将严重影响轿厢内乘客的乘坐舒适感。因此,在满足轿顶轮防护功能的同时,设计一款具有降噪功能,且维修方便的轿顶轮罩,对提高高速梯乘坐舒适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具备安全防护和降噪功能。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包括与上梁相固定且处在轿顶轮外围的罩体,所述罩体在与轿顶轮轮轴相对应的部位设有检修口,检修口部位设有与罩体可拆卸连接的挡板,所述罩体朝向轿顶轮的一侧以及挡板面向检修口的一侧依次粘结有阻尼板和吸音棉层。

本实用新型在轿顶轮外围设置罩体,同时在罩体上设置可拆卸的挡板,在不破坏罩体整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拆卸挡板即可完成对轿顶轮轮轴的维护。

所述罩体以及挡板均采用钢板制作,在钢板朝向轿顶轮的一侧(也即罩体的内侧,相对于罩体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外侧而言)依次粘结阻尼板 和吸音棉层,阻尼板可以降低钢板因自身振动而产生的噪音,吸音棉可以吸收轿顶轮的旋转噪声,起到降噪的作用。

阻尼板和吸音棉层的厚度依据需要进行选择,以能够达到理想的噪声降低效果为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降噪功能的轿顶轮罩,还可以依据情况安装在导向轮上。

作为优选,上梁的部分表面暴露在罩体内部,该部分表面上依次粘结有阻尼板和吸音棉层。

罩体、挡板以及上梁共同构成了包围轿顶轮的封闭空间,在罩体、挡板和上梁朝向轿顶轮的一侧均设置阻尼板以及隔音棉层,能够有效抑制轿顶轮的噪声向外界传播,达到降噪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检修口有两个,分别对应轿顶轮轮轴的轴向端面处。通过拆卸挡板,即可随时观察轿顶轮轮轴区域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维修和保养。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上设有注油孔。在不拆卸罩体的情况下,从注油孔处即可完成对轿顶轮轮轴的注油操作,以润滑轿顶轮轮轴的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罩体上设有铆螺母,所述挡板贯穿有与所述铆螺母相配合的紧固螺栓。挡板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与罩体连接,拆卸方便。

轿顶轮上绕置曳引绳,所述罩体内穿设有挡绳杆。挡绳杆用于防止钢丝绳脱槽,所述挡绳杆的两端设有通孔,通孔内插入防脱销,方便安装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罩体的底部设有曳引绳入槽口和曳引绳出槽口,所述挡绳杆为三根,其中一根挡绳杆位于轿顶轮正下方,其余两根挡绳杆分别靠近曳引绳入槽口和曳引绳出槽口。三根挡绳杆在不同位置限制曳引绳的脱槽。

所述罩体包括:

覆盖在上梁顶面的盖板;

处在轿顶轮四周的侧板;

位于侧板下方的底板;

所述侧板的底缘带有外翻边,所述底板的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的外翻 边上。

盖板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上梁的顶面,可以防止因异物落入轿顶轮槽而导致的轮槽磨损,盖板上设有供曳引绳穿过的缺口。

作为优选,相邻两块侧板的连接处带有相互贴合的折边,且通过贯穿折边的螺栓相固定。折边处于罩体的外部,在外侧即可完成侧板的连接,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轿顶轮的轮轴通过连接板安装在上梁下方,连接板与上梁底面之间设有减振垫,所述减振垫暴露在对应的检修口处。

减振垫采用弹性材质,挡板被拆掉后,可以直接观察到减振垫的使用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仅能起到保护轿顶轮的作用,还能降低轿顶轮噪音,对提高高速梯运行质量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中罩体以及挡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盖板;2、上梁;3、挡板;4、侧板;5、挡绳杆;7、底板;8、减振垫;9、轿顶轮;11、薄钢板;12、阻尼板;13、吸音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电梯轿顶轮罩,包括:固定在上梁2顶面的盖板1、处在轿顶轮9四周的侧板4、位于侧板4下方的底板7,以及与侧板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挡板3。

如图1、图2所示,盖板1横跨两根上梁2,通过螺栓将盖板1固定在两根上梁2的顶面。上梁2的底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轿顶轮9的轮轴贯 穿连接板,并与连接板转动配合。

侧板4为四块,两两相对平行布置,相邻两块侧板4相互垂直,相邻两块侧板4的连接处带有相互贴合的折边,通过贯穿折边的螺栓固定相邻的侧板4,侧板4与相邻的上梁2以及连接板之间也通过螺栓连接。

底板7为平板,侧板4的底缘带有外翻边,底板7的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的外翻边上。

盖板1、底板7、侧板4构成罩体,罩体在与轿顶轮9轮轴相对应的部位设有检修口,挡板3设置在该检修口部位,也即挡板3正对轿顶轮9轮轴的两个轴向端面,挡板3与侧板4相平行,挡板3的边缘带有外翻边,与挡板3邻接的侧板4上设有铆螺母,通过与铆螺母相配合的紧固螺栓固定挡板3。

如图2所示,挡板3上设有注油孔,注油孔经由管道连通至轿顶轮9与轮轴相配合的轴承内,通过注油孔可直接进行注油操作,无需拆卸罩体。

罩体、上梁2的部分区域以及挡板3共同构成包围轿顶轮9的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将轿顶轮9与外部环境分隔开,具有安全防护和防止异物落入轿顶轮9的功能。如图3所示,罩体、上梁2以及挡板3朝向封闭区域的内侧依次粘结有阻尼板12和吸音棉层13,罩体以及挡板3采用冷轧的薄钢板11(材质为普通碳钢)制作,阻尼板12可以降低薄钢板11自身振动产生的噪音,吸音棉可吸收轿顶轮9的旋转噪音,在轿顶轮9外周形成一个封闭的静音空间,抑制轿顶轮9噪音向外传播。

如图2所示,相对布置的一对侧板4内穿设有防止曳引绳脱槽的挡绳杆5,挡绳杆5沿轿顶轮9轮轴的轴向延伸,挡绳杆5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底板7设有曳引绳入槽口和曳引绳出槽口,挡绳杆5为三根,其中一根挡绳杆5位于轿顶轮9正下方,其余两根挡绳杆5分别靠近曳引绳入槽口和曳引绳出槽口。每根挡绳杆5的两端延伸出侧板4的部分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入开口销,以防止挡绳杆5脱离底板7。

如图2所示,连接板与上梁2底面之间设有减振垫8,减振垫8暴露在对应的检修口处,拆掉挡板3后,可以直接观察减振垫8的使用情况。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 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