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排渣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566阅读:2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排渣滚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机的新型排渣滚筒,能有效防止因渣物进入滚筒与输送带之间引起的输送机跑偏、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带式输送机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煤炭、化工、交通运输等各种行业,但输送机跑偏也是输送机行业与生俱来的和一直不断解决的问题。输送机跑偏会造成沿途物料抛散、无法正常工作,严重的会造成输送带边缘磨损、撕裂,甚至人身伤亡等事故。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输送机跑偏不同,因渣物进入滚筒与输送带之间引起的输送机跑偏问题更是其中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一种,并且特别难预防,能直接损坏输送带和滚筒。而输送带和滚筒是带式输送机中特别重要的部件,一旦损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针对这种情况,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渣物进入滚筒和胶带后,被挤压在胶带和滚筒之间,对滚筒和胶带均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输送机的新型排渣滚筒,利用滚筒自身的特点加以优化和改型,通过滚筒的不断转动自动排除渣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输送机的新型排渣滚筒,包括锥筒、钢板、轮毂、主轴、以及鼓形结构;其中,所述的主轴两端部通过两个轴承对应安装有两个轮毂,鼓形结构套设在轮毂上,每个轮毂的环侧上分别通过均布的六个钢板连接鼓形结构;

上述鼓形结构由若干个圆钢和两个圆环构成,若干个圆钢两端均布连接在两个圆环上,若干个圆钢的环侧构成一轮幅形工作面,该轮幅形工作面设为鼓形;鼓形结构的圆钢与其对应的钢板连接;

两个锥筒套设在主轴上,且位于圆钢与主轴之间,两个锥筒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轮毂连接,两个锥筒的底端相对设置,均连接在环形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得渣物到达排渣滚筒后,顺着轮幅形工作面两个圆钢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排渣滚筒内部锥筒上,随着滚筒的转动,从滚筒两侧自动排出,从而避免了渣物被挤压在胶带和滚筒之间,对滚筒和胶带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煤矿、钢铁原料厂、码头堆料场、电厂和煤场斗轮取料机等各类带式输送机设备的改向滚筒处,特别对尾部改向滚筒和中部拉紧处改向滚筒有着相当良好的排渣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渣滚筒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渣滚筒排渣滚筒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滚筒排渣,如图1所示,包括锥筒3、钢板7、轮毂2、主轴1、以及鼓形结构;其中,主轴1两端部通过两个轴承9对应安装有两个轮毂2,鼓形结构套设在轮毂2上,每个轮毂2的环侧上分别通过均布的六个钢板7连接鼓形结构;

上述鼓形结构由若干个圆钢5和两个圆环8构成,如图2所示,二十四个圆钢5两端均布连接在两个圆环8上,二十四个圆钢5的环侧构成一轮幅形工作面,该轮幅形工作面设为鼓形;鼓形结构的圆钢5与其对应的钢板7连接;

两个锥筒3套设在主轴1上,位于圆钢5与主轴1之间,两个锥筒3的顶端(即直径较小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轮毂2连接,两个锥筒3的底端(即直径较大的一端)相对设置,均连接在环形支撑板4上,环形支撑板4连接在圆钢5上;

工作方式:

渣物6到达排渣滚筒后,顺着轮幅形工作面两个圆钢5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排渣滚筒内部锥筒3上,随着滚筒3的转动,从滚筒3两侧自动排出,从而避免了渣物被挤压在胶带10和滚筒之间,对滚筒和胶带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设置的锥筒3,以及轮幅形工作面,便于渣物特别是大块渣物的排除;轮幅形工作面涂敷耐磨材料,以利于提高耐磨性能及清扫效果,完全保护滚筒和胶带;另轮幅形工作面设为鼓形,可起到纠偏作用,使输送机运行更具有稳定性,并且有效延长输送机胶带和滚筒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输送机的维修费用,进一步提高了输送机的使用效率,通过滚筒的不断转动自动排除渣物,使用寿命长。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