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928阅读:1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而我国的能源分布具有不均匀的特点,煤炭一般需要从煤炭产地运送至使用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的用量越来越大,煤炭运输也越来越重要和繁重。煤炭运输一般有公路、铁路和水路这几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主要用于短距离的煤炭运输,公路运输运输量较小,而且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率较高,并且人工强度较大。铁路运输是一种比较适合的煤炭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已经成为目前煤炭运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运输量较大,安全性高。

铁路煤炭运输需要将煤炭装在货车上,而目前一般采用条形储煤仓存储并配置缓冲仓装车的运输方式,其占地面积大,且效率较低。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煤炭的需求量增加,煤炭的运输量也随之增加,因此提供一种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降低土石方量,并提高储料场作业自动化水平的储煤装置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储煤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其包括

受煤坑;

若干个煤仓,所述若干个煤仓各自独立设置,且所述若干个煤仓呈阵列式排列;以及

煤仓输入装置,所述煤仓输入装置连接所述受煤坑与所述煤仓,每个煤仓 对应一个所述煤仓输入装置;

输煤暗道,所述输煤暗道位于所述煤仓的下方,且所述输煤暗道与每个所述煤仓通过下料口相通;

煤仓输出装置,所述煤仓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输煤暗道中;以及

转载点,所述煤仓输出装置与所述转载点相连通;且所述转载点靠近火车轨道;

所述受煤坑中的煤通过所述煤仓输入装置输送至各个所述煤仓储存,使用时则通过所述下料口进入输煤暗道中的煤仓输出装置,然后通过所述煤仓输出装置输送至所述转载点,通过转载点处设置的输煤装置输送至火车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以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煤仓为球形仓。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煤仓呈串联式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煤仓呈串并联式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煤仓为6个,其中3个煤仓组成第一串联煤仓,另外3个煤仓组成第二串联煤仓;所述第一串联煤仓和所述第二串联煤仓并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受煤坑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受煤坑和第二受煤坑,所述第一受煤坑与所述第一串联煤仓连通,所述第二受煤坑与所述第二串联煤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输煤暗道为两条,分别为第一输煤暗道和第二输煤暗道,所述第一输煤暗道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输煤暗道的中心线为直线,且所述第一输煤暗道和所述第二输煤暗道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煤仓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球形仓的半径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球形仓中设置有落料塔,所述煤仓输入装置与所述落料塔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煤仓输入装置、所述煤仓输出装置和所述输煤装置上均设置有驱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将煤仓呈阵列式设置,这样 设置占地面积小,场地的利用率高,建设时降低了土石方量;

(2)煤仓呈阵列式设置后,可以减少受煤坑的数量,同样减小了占地面积,节省了工程造价;

(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运煤装置、第二运煤装置和第三运煤装置实现了煤炭从受煤坑运送至火车上的全程自动化,同时运输均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提高了运输作业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粉尘量,实现了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其包括受煤坑100、煤仓200、煤仓输入装置300、输煤暗道400、煤仓输出装置(图未示出)和转载点500。

其中受煤坑用于接收通过公路运输的煤炭。受煤坑100中的煤炭通过煤仓输入装置300输送至煤仓。本实施例中煤仓输入装置的两端分别连通受煤坑100和煤仓200。较优的,煤仓输入装置300倾斜设置,煤仓输入装置300与煤仓200的接触位置最好位于煤仓200的上部。

参见图1,若干个煤仓200各自独立设置,煤仓之间互不接触,煤仓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且所述若干个煤仓呈阵列式排列;所谓的煤仓200呈阵列式排列,优选多个煤仓呈矩形阵列式排列。

参见图1,煤仓输入装置300连接所述受煤坑100与所述煤仓200,每个煤 仓200对应一个所述煤仓输入装置300。图1中共有3个煤仓,分别为第一煤仓210、第二煤仓220和第三煤仓230,第一煤仓210通过第一煤仓输入装置310与受煤坑100连通,第二煤仓220通过第二煤仓输入装置320与受煤坑100连通,第三煤仓230通过第三煤仓输入装置330与受煤坑100连通。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火车装车站的储煤装置还包括输煤暗道400,所述输煤暗道400位于所述煤仓200的下方,且所述输煤暗道400与每个所述煤仓200通过下料口相通。在煤仓的下方设置输煤暗道能够利用重力使煤落入煤仓输出装置上从而节省能源。

进一步的,在所述输煤暗道中还设置有煤仓输出装置。本实施例中的煤仓输出装置为带式输送机。

参见图1,煤仓输出装置的末端设置有转载点500,所述煤仓输出装置与所述转载点500相连通;所述转载点500靠近火车轨道;

所述受煤坑100中的煤通过所述煤仓输入装置300输送至各个所述煤仓200储存,使用时则通过所述下料口进入输煤暗道400中的煤仓输出装置,然后通过所述煤仓输出装置输送至所述转载点500,通过转载点500处设置的输煤装置600输送至火车700上。

本实用新型将煤仓呈阵列式布置,阵列式布置时可以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阵列布置方式,其灵活性大。采用阵列式的多个煤仓的布置方式,与以往的条形储煤仓相比,其占地面积小,场地利用率高;同时可以设计适当的受煤坑的位置从而减少煤仓输入装置的建设量。另外,阵列式布置的煤仓方便输煤暗道的设计和建设。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煤仓200均为球形仓。球形仓占地面积小,容量大,建设工程量小,同时节能环保。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若干个煤仓呈串联式排列。串联式排列适用于开阔狭长的场地。所谓的串联式排列也就是若干个煤仓排成一列,受煤坑与串联式煤仓的两端的煤仓形成等腰三角形。

而当场地开阔且储煤量大时,所述若干个煤仓呈串并联式排列。所谓的串并联式排列是将一部分煤仓串联设置,另外一部分煤仓串联设置,然后将两串 煤仓并联设置。受煤坑的位置根据煤仓的数量确定,最起码一个串联煤仓对应一个受煤坑。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煤仓为6个,其中3个煤仓组成第一串联煤仓,另外3个煤仓组成第二串联煤仓;所述第一串联煤仓和所述第二串联煤仓并联设置。参见图2,第一煤仓210、第二煤仓220和第三煤仓230串联设置形成第一串联煤仓,第四煤仓240、第五煤仓250和第六煤仓260串联设置形成第二串联煤仓。第一串联煤仓和第二串联煤仓平行设置,也就是说第一煤仓210、第二煤仓220和第三煤仓230的中心的连线与第四煤仓240、第五煤仓250和第六煤仓260的中心的连线相平行。

参见图2,当存在多个串联煤仓时,可以根据串联煤仓的数量设置受煤坑的数量。本实施例中的受煤坑100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受煤坑110和第二受煤坑120,所述第一受煤坑110与所述第一串联煤仓连通,所述第二受煤坑120与所述第二串联煤仓连通。即第一受煤坑110与第一煤仓210、第二煤仓220和第三煤仓230连通,第二受煤坑120与第四煤仓240、第五煤仓250和第六煤仓260连通。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输煤暗道400为两条,分别为第一输煤暗道410和第二输煤暗道420,第一输煤暗道410设置在第一串联煤仓的下方,第二输煤暗道420设置在第二串联煤仓的下方,所述第一输煤暗道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输煤暗道的中心线均为直线,且所述第一输煤暗道410和所述第二输煤暗道420平行设置。

为了进一步减少占地面积,本实施例中设定相邻两个所述煤仓(球形仓)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球形仓的半径的二分之一。这样设置同时保证了煤仓的独立性。

进一步的,参见图1,所述球形仓中设置有落料塔201,所述煤仓输入装置300与所述落料塔201相连通。受煤坑中的煤通过煤仓输入装置300输送至落料塔201,然后通过落料塔201落入球形仓中形成煤堆。

同时,在煤仓输入装置300、煤仓输出装置和输煤装置600上均设置有驱动机,一般的,驱动机安装在驱动机房中。驱动机的目的是提供输送动力。参见 图1,在输煤装置600上设置有驱动机房61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