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输送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934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薄膜输送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膜输送辊。



背景技术:

编织袋如水泥袋等生产过程中往往采用废旧袋再加工,加工过程是依次将废旧袋破碎、制粒、高温制成薄膜、水冷、切成细长片及编织。切片时将薄膜以波浪形上下交替的穿过多个两两平行且转向相反的输送辊,通过输送辊传递并对薄膜建立张力,再由切片刀将运动过程中的薄膜沿其长度方向切成片。由于输送辊传递薄膜过程中由于薄膜自身内部张力不均或输送辊跳动等原因,容易出现薄膜张力失效即两辊之间有薄膜悬垂现象出现,而薄膜张力过大则容易造成薄膜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膜输送辊,能根据需要调整输送辊的外径,以便保持薄膜张力有效。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薄膜输送辊,包括基套、调节螺杆和充气囊,所述基套内设置有与基套滑动连接的锥体,基套外周向均匀设置有多块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通过穿过基套侧壁且与基套侧壁滑动连接的连杆与锥体外壁接触,弧形板与基套外壁之间设置有弹簧,弧形板之间通过气囊层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一端与锥体连接,另一端沿轴向穿出基套外且与基套螺纹连接,所述充气囊与气囊层连通。

进一步,所述连杆与锥体接触的一端设置有与锥体匹配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薄膜输送辊,包括基套、调节螺杆和充气囊,所述基套内设置有与基套滑动连接的锥体,基套外周向均匀设置有多块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通过穿过基套侧壁且与基套侧壁滑动连接的连杆与锥体外壁接触,弧形板与基套外壁之间设置有弹簧,弧形板之间通过气囊层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一端与锥体连接,另一端沿轴向穿出基套外且与基套螺纹连接,所述充气囊与气囊层连通。该结构的薄膜输送辊,能根据需要调整输送辊的外径,以便保持薄膜张力有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弧形板与气囊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薄膜输送辊,包括基套1、调节螺杆2和充气囊3,所述基套内设置有与基套滑动连接的锥体4,基套外周向均匀设置有多块弧形板5,所述弧形板通过穿过基套侧壁且与基套侧壁滑动连接的连杆6与锥体外壁接触,弧形板与基套外壁之间设置有弹簧7,弧形板之间通过气囊层8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一端与锥体连接,另一端沿轴向穿出基套外且与基套螺纹连接,所述充气囊与气囊层连通,弹簧始终处于受拉状态,拉住弧形板,避免了弧形板从基套上滑脱,弧形板与气囊层围成圈状,构成输送薄膜的输送辊外圈结构,输送薄膜过程中,薄膜与输送辊外圈接触,当需要调整外圈的直径时,一方面,转动调节螺杆,带动锥体移动,通过锥体推动弧形板向外扩张或者收拢,另一方面,待弧形板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通过充气囊往气囊层内充合适量的气体,使气囊层膨胀成合适的形状,以便使输送辊外圈大致成圆柱体状,即可对薄膜进行输送。综上所述,该结构的薄膜输送辊,能根据需要调整输送辊的外径,以便保持薄膜张力有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与锥体接触的一端设置有与锥体匹配的弧面。便于锥体更好的推动连杆和弧形板一同移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