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侧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518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侧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外侧密封结构,特别是一种温度变化和负压情况下提高密封性、防止瓶口外侧壁分模线影响密封的外侧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外侧密封作为瓶盖密封结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旋盖后对包装的密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通用的检测方法的判别依据为SST测试,即将待测样品置入水中并向瓶内加压看瓶盖与瓶口间是否有气泡泄出,以判定泄漏情况。但是产品的实际情况并非与测试条件一致,检测合格与否并不能完全反映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可靠性。

客户在使用瓶盖的过程中往往以在线SST测试结果作为快速判别标准,即SST测试合格即判为产品密封性合格,但是这种判定依据无法真实反映产品的密封状况。特别是采用热灌装工艺的产品,灌装完成后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瓶盖和瓶口会随着产品的冷却发生蠕变,此蠕变一般会持续几个小时至几天,并且产品冷却后瓶内是负压状态,此时进行SST测试即是在产品的密封尚未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而且并非模拟产品的实际受力状态。

目前很多外侧密封结构会针对满足SST测试的要求去设计,而忽视了实际使用中的密封要求,瓶口在注塑成型时,瓶口处模具的接触处容易产生瓶口外侧壁分模线,影响瓶口与瓶盖的密封性,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外侧密封结构,既能保证瓶盖满足SST测试要求,并能满足在实际使用中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变化和负压情况下提高密封性、防止瓶口外侧壁分模线影响密封的外侧密封结构。

一种外侧密封结构,包括:

瓶盖,所述瓶盖内侧和瓶口的接触处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停止结构,连接圆弧和外侧密封,所述外侧密封向外伸出,所述连接圆弧在停止结构和外侧密封之间;

瓶口,所述瓶口的顶部设有瓶口外侧壁分模线,所述瓶口的侧壁与外侧密封之间设有第二夹角,所述停止结构与瓶口的上侧壁设有第一夹角;

所述停止结构和连接圆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带,所述连接圆弧和外侧密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带。

所述连接圆弧的半径小于瓶口与连接圆弧接触处的圆弧半径。

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等于第二夹角。

所述瓶口外侧壁分模线为瓶口合模处。

所述外侧密封的长度大于停止结构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瓶盖内侧和瓶口的接触处设有凸起,凸起包括停止结构,连接圆弧和外侧密封,外侧密封向外伸出,连接圆弧在停止结构和外侧密封之间;瓶口的顶部设有瓶口外侧壁分模线,瓶口的侧壁与外侧密封之间设有第二夹角,停止结构与瓶口的上侧壁设有第一夹角;停止结构和连接圆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带,连接圆弧和外侧密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带。瓶盖内侧和瓶口的接触处设有凸起,凸起包括停止结构,连接圆弧和外侧密封,瓶盖和瓶口接触时,连接圆弧卡在瓶口上,并通过第一密封带和第二密封带密封和过渡,瓶口的侧壁与外侧密封之间设有第二夹角,停止结构与瓶口的侧壁设有第一夹角,第二夹角与外侧密封配合,方便瓶盖和瓶口的卡合,防止瓶口外侧壁分模线影响密封。本实用新型温度变化和负压情况下提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瓶口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瓶盖的剖视图;

图中:1、停止结构,2、连接圆弧,3、外侧密封,4、瓶盖,5、瓶口,6、瓶口外侧壁分模线,7、第一密封带,8、第二密封带,9、第一夹角,10、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外侧密封结构,包括:瓶盖4,瓶盖4内侧和瓶口5的接触处设有凸起,凸起包括停止结构1,连接圆弧2和外侧密封3,外侧密封3向外伸出,连接圆弧2在停止结构1和外侧密封3之间;瓶口5,瓶口5的顶部设有瓶口外侧壁分模线6,瓶口5的侧壁与外侧密封3之间设有第二夹角10,停止结构1与瓶口5的上侧壁设有第一夹角9;停止结构1和连接圆弧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带7,连接圆弧2和外侧密封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带8。

连接圆弧2的半径小于瓶口5与连接圆弧2接触处的圆弧半径。第一夹角9小于等于第二夹角10。瓶口外侧壁分模线6为瓶口5合模处。外侧密封3的长度大于停止结构1的长度。

旋转瓶盖4到位后,当瓶内外压力一致时,瓶口5端面顶住停止结构1,形成端面密封带,外侧密封3内侧与瓶口5外缘相接触形成外侧密封带。小于瓶口5外圆角半径的连接圆弧2,由于其并不与瓶口5外圆角直接接触,既能保证顶部与外缘的贴合密封到位,又能避开轻微的瓶口5圆角损伤情况。

通过使用专用的X-RAY、工业级CT进行不同压力下瓶盖瓶口变形状态和变形量的研究,当瓶内压力大于瓶外压力(即进行SST测试、瓶内为含气饮料、瓶内有惰性气体作为压力填充等情况)时,瓶盖4顶部会因压力作用产生上鼓,停止结构1会与瓶口5端面产生间隙,失去顶部的密封带。产生间隙的压力会因停止结构1和外侧密封3的结构设计,以及盖顶厚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外侧密封3在盖顶厚度为1毫米的情况下,向瓶内施加压力达到2巴时,停止结构1会与瓶口5端面产生间隙,随着向瓶内施加的压力持续升高,此间隙会非线性的扩大。而盖顶上鼓同时,会带动外侧密,3产生运动,由于外侧密封3与停止结构1相连接,同时其与瓶口4的接触面与垂直方向有夹角,此时外侧密封并不会像其他的外侧密封结构一样直接跟随盖顶上鼓而向上移动减小密封带,而是在杠杆原理的影响下,以连接部分为支点发生旋转,使其贴合瓶口5外缘的密封带宽度增大,在无内压的情况下其密封带的宽度为0.1毫米,当瓶内压力增加到2巴时其密封带宽度增加至0.3毫米,外侧密封3的长度大于瓶口外侧壁分模线至瓶口端面的垂直距离可以保证外侧密封部分在受压发生旋转变形后完全包裹住外侧壁分模线6所形成的毛刺和飞边,确保密封的可靠性。即使产品遭遇野蛮装卸、不小心跌落、持续颠簸等瞬间瓶内压力增高的情况,或在进行SST测试保压实际比较长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其密封的可靠性。

当瓶内压力小于瓶外压力(即热灌装饮料完全冷却后、海拔较高地放完成封盖的产品运至海拔较低的地方进行开启等情况)时,停止结构1由于其与水平方向有一夹角,同样由于杠杆原理,停止结构1与瓶口5端面的接触面会有更大的面积与瓶口端面贴合。外侧密封3的停止部分在无内压的情况下与瓶口端面的密封带宽度约为0.1毫米,而当瓶内压力减小至-0.2巴时,其密封带宽度增加至0.3毫米,更好的保证了密封的安全性。

实例,当该设计应用于38毫米热灌装瓶盖时,对比另一常规设计,两者在同一灌装线相同的设备状态和工艺参数设置并使用同一设备和模具所生产的瓶胚的情况下,分别连续生产10个班次,他们的在线表现如下:

表1:旋盖不良率的比较

表2:开启扭矩的比较

表3:密封角度的比较

旋盖不良率指在旋盖不良的不合格产品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一般以每班次为计算区间)。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线旋盖不良品比例明显下降。开启扭矩指开启瓶盖过程中的峰值扭矩,该指标反映瓶盖的易开启程度,扭矩越高越难开启,扭矩越低越易开启,但是过于小的开启扭矩也会造成产品密封可靠度变差,国标GB/T17876-2010中规定38毫米规格为0.6至2.9牛·米。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两者使用相同的旋盖参数,开启扭矩基本相同,不会增加消费者开启瓶盖的难度。

密封角度指自瓶口螺纹起始位置与瓶盖螺纹起始位置相接触开始,至瓶盖旋盖到位,瓶盖螺纹起始位置相对于瓶口螺纹起始位置所转过的角度,该指标用于在线快速判别旋盖是否到位,但是该指标并不具有唯一性,不同的瓶盖设计、不同的瓶口公差控制,均会对密封角度产生影响。在使用相同瓶口的情况下,瓶盖设计影响密封角度的因素有螺纹延展的角度、螺距、瓶盖螺纹起始点至瓶盖停止结构的距离、所选用的材料等,本次所采用的对比设计以上参数与本发明以上参数均相同,理论上密封角度相同,但实际生产过程中本发明的密封角度由于外侧密封的优化设计略大于对比设计,该情况是由于外侧密封结构设计的优化,充分发挥塑料受力后的变形能力,使得瓶口螺纹和瓶盖螺纹结合更紧密,更大的密封角度可以提高饮料产品的密封可靠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