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式驱动装置及具备该把手式驱动装置的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527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把手式驱动装置及具备该把手式驱动装置的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手式驱动装置及具备该把手式驱动装置的干燥系统,具体地,涉及利用胳膊的运动,可使通过金属线相连接的晾衣架上下移动的把手式驱动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把手式驱动装置的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包括公寓在内的住房的情况下,会在室内进行对洗涤物的干燥,通常使用的晾衣架为附着于天花板的晾衣架。作为晾衣架的一例,在使以“X”字的形态设置的一对连杆相向的状态下,将与连杆上端相结合的支架固定在天花板,使与上述连杆的下端相结合的固定片与挂杆向水平方向相结合,从而可对洗涤物进行干燥,并且,可向天花板侧折叠连杆,以便容易使用空间。

向天花板侧的折叠的方式如下,即,使设置于连杆上端的支架和在固定片形成长孔并以“X”字形态设置的一对连杆折叠,在支架形成导辊,来向一侧引导一端分别固定于各个固定片的绳,从而使上述绳经由被弹簧弹性支撑的挡止单元,在此状态下,当拉动绳时,连杆上升并折叠,在拉动绳的状态下,当逐渐松开绳时,会使连杆展开。

在上述动作的情况下,存在需要由使用人员拉动绳来调整挂杆的高度等的不便,近来,以解决这种以往晾衣架的问题为目的,推广电动式结构的晾衣架。

在提供电动式晾衣架的以往文献中的韩国公开专利第20-2009-006051号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介绍了天花板附着用自动晾衣架的升降控制装置的技术,在借助设置于本体的马达的驱动来使波纹管升降的干衣机中,若波纹管上升并完成折叠,则借助波纹管,启动马达停止开关,从而使马达自动停止。

另一方面,在上述以往的电动式晾衣架的情况下,应必备用于供电的单独的电力移送变换装置,因与晾衣架相连接的金属线所承受的下垂负荷,马达直接承受较大负荷,从而不仅使马达的寿命缩减,而且,由于在滑轮的卷绕旋转力大的情况下才能容易卷绕绳,因此,需要使用高价且输出大的马达,从而存在电力消耗大且成本上升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KR20-2009-0006051 A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胳膊的运动并可使通过金属线相连接的晾衣架上下移动的把手式驱动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不需要额外的电力的情况下,利用胳膊的运动,可使通过金属线相连接的晾衣架上下移动的把手式驱动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把手式驱动装置包括:上部外罩110;下部外罩120,以可分离的方式与上述上部外罩110的下部相结合;把手组装体13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上部外罩110相结合;驱动轴模块140,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上部外罩110及上述下部外罩120的内部;以及被动轴模块160,在上述上部外罩110及上述下部外罩120的内部以可联动的状态与上述驱动轴模块140相结合,

上述被动轴模块160包括:被动齿轮161,与上述驱动轴模块140 的驱动齿轮141相联动;被动轴170,与上述被动齿轮161相结合;金属线卷绕部180,在配置于上述被动齿轮161的下部的状态下,与上述被动轴170相结合;以及制动模块190,与上述被动轴170的下部相结合,上述制动模块190包括:弹簧摩擦部192,固定于上述下部外罩120;以及制动弹簧195,以可解除结合的方式与上述弹簧摩擦部192相结合,上述制动弹簧195借助由根据上述把手组装体130 的旋转联动的上述被动轴170所施加的压力,从上述弹簧摩擦部192 解除,由此可在上述金属线卷绕部180卷绕金属线或者使被卷绕的金属线开卷。

上述制动模块190还包括:上部防磨损卡止部191,形成于上述弹簧摩擦部192的上部,用于防止上述制动弹簧195的脱离;以及下部磨损防止板197,配置于上述弹簧摩擦部192的下部侧,通过上述的构造,能够防止因上述制动弹簧195的旋转摩擦力而发生的上述被动轴170及上述下部外罩120的磨损。

上述制动模块190还包括从上述制动弹簧195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的一对弹簧突起196,上述一对弹簧突起196配置于支架切开部 177,上述支架切开部177形成于上述被动轴170。

上述金属线卷绕部180包括:线轴180,用于卷绕金属线;金属线紧固孔182,形成于上述线轴181的下端;金属线进入孔183,形成于上述线轴181的外周面;以及制动突起184,从上述线轴181的下端的一部分向下部方向延伸,上述线轴181的金属线卷绕面在上述金属线进入孔183向上述进入孔183的相反方向的外侧维持微细的倾斜角,从而防止被卷绕的金属线倒卷,上述制动突起184配置于上述一对弹簧突起196之间。

形成于上述上部外罩110的金属线出入口112的宽度大于上述金属线卷绕部180的线轴181的直径。

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干燥系统包括:把手式驱动装置100;以及干燥装置200,通过金属线10与上述把手式驱动装置100相联动,上述干燥装置200包括:固定式框架210;折叠式框架220,以“X”字形状与上述固定式框架210相结合;以及挂杆230,与上述折叠式框架220的下端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驱动装置在不需要额外电力的情况下,可利用手和胳膊的运动来通过手动方式使与金属线相连接的晾衣架上下移动。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即,克服了需要设置用于供电的单独的电力移送变换装置的以往电动式晾衣架的问题,从而提高经济性并使电力消耗最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式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从另一方向示出的图1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图5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外罩及下部外罩的详图。

图6为利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驱动装置来实施天花板固定式晾衣架的升降的运行图。

图7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的部分组装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把手式驱动装置 110:上部外罩

120:下部外罩 130:把手组装体

140:驱动轴 150:驱动齿轮

160:被动轴模块 170:被动轴

180:金属线卷绕部 190:制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前,应注意,对以下特定结构或功能的说明仅用于说明基于本实用新型概念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概念的实施例可被实施为多种形态,而并不局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实施例。

并且,可以对基于本实用新型概念的实施例实施多种变更,并且基于本实用新型概念的实施例可具有多种形态,因此,在附图中例示特定实施例,并在本说明书中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公开形态,而应当理解为,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技术方案、等同技术方案或代替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式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从另一方向示出的图1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图1的剖视图,图5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外罩及下部外罩的详图,图6为利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驱动装置来实施天花板固定式晾衣架的升降的运行图,图7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的部分组装图。

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驱动装置100包括:上部外罩110;下部外罩120,以可分离的方式与上部外罩110的下部相结合;把手组装体 13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部外罩110相结合;驱动轴模块140,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部外罩110及下部外罩120的内部;以及被动轴模块160,在上部外罩110及下部外罩120的内部以可联动的状态与驱动轴模块140相结合。

在上述外罩110的侧面,金属线出入口112呈长孔形态,上述出入口112的宽度大于金属线卷绕部180的线轴181的直径,上部外罩 110作为下部被开放的中空圆筒形状的结构体,把手组装体13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部外罩110的上部面相结合,驱动轴模块140和被动轴模块160以可联动的方式配置于上部外罩110的内部。

下部外罩120形成有多个槽123、124,用于使驱动轴模块140 与被动轴模块160的下端以可旋转的方式相结合,在下部外罩120的下端部形成用于防止滑动的多个紧贴突起122。而且,可对把手式驱动装置100进行施工的施工孔125在下部外罩120的壁面等贯通而成。

上部外罩110和下部外罩120通过外罩结合螺栓117相结合,上述外罩结合螺栓117通过形成于上部外罩110的内侧的螺栓收容孔 115与下部外罩120的螺栓紧固件127相结合。并且,上部外罩110 和下部外罩120可通过形成于上部外罩110的位置固定槽116及形成于下部外罩120的位置固定突起126准确地紧固于结合位置上。

把手组装体130包括:旋转轴131,通过在上部外罩110的上部面贯通形成的驱动轴固定孔113与驱动轴模块140的上部相结合;把手133,以可进行枢轴运动的方式与旋转轴131的末端相结合;以及把手铰链134,配置于旋转轴131与把手133的结合位置。

驱动轴模块140包括:驱动轴150;驱动齿轮141,与驱动轴150 的上部相结合;上部轴承145,在向驱动齿轮141的上部侧配置的状态下,与驱动轴150的上部末端相结合;以及下部轴承146,与驱动轴150的下部末端相结合。在结合多个结构要素的方式中,上述驱动轴模块140无须使用额外的工具,可通过依次压入方式进行组装,从而在需要更换部件时,容易进行修理。

驱动轴150包括:驱动轴主体151,呈长的圆形棒形状;主体上侧端152,以呈倒角的方式形成于驱动轴主体151的侧面上端,通过驱动齿轮孔142与驱动齿轮141相结合;上部紧固突起153,向驱动轴主体151的上部侧延伸,上部紧固突起153与上部轴承145相结合;旋转轴连接件154,形成于上部紧固突起153的上端;以及下部紧固突起155,向驱动轴主体151的下部侧延伸,与下部轴承146相结合。

被动轴模块160包括:被动轴170;被动齿轮161,与被动轴170 的上部相结合;金属线卷绕部180,在配置于被动齿轮161的下部的状态下,与被动轴170相结合;制动模块190,与被动轴170的下部相结合;上部轴承165,在向被动齿轮161的上部侧配置的状态下,与被动轴170的上部末端相结合;以及,下部轴承166,与被动轴170 的下部末端相结合。在结合多个结构要素的方式中,被动轴模块160 无需使用额外的工具,可通过依次压入方式进行组装,从而,在需要更换部件时,容易进行修理。

被动轴170包括:被动轴主体171,呈长的圆形棒形状;主体上端侧172,以呈倒角的方式形成于被动轴主体171的上端,主体上端侧172通过被动齿轮孔162与被动齿轮161相结合;上部紧固突起 173,向被动轴主体171的上部侧延伸,上部紧固突起173与上部轴承165相结合;被动轴子主体174,向被动轴主体171的下部方向延伸;下部紧固突起175,向被动轴子主体174的下部侧延伸,与下部轴承166相结合;联动支架176,在被动轴主体171的下端部延伸,联动支架176包围被动轴子主体174;以及支架切开部177,形成于联动支架176。其中,联动支架176具有以被动轴子主体174为中心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的结构,支架切开部177具有在上述联动支架 176沿着圆周开放相当于规定角度的结构。

金属线卷绕部180为以可旋转的方式与被动轴主体171相结合的圆筒形状的结构体,卷绕于把手式驱动装置100的金属线10卷绕于上述金属线卷绕部180。

具体地,金属线卷绕部180包括:线轴181,用于卷绕金属线;金属线紧固孔182,形成于线轴181的下端;金属线进入孔183,形成于线轴181的外周面,并与上述金属线紧固孔182相连通;以及制动突起184,在线轴181的下端的一部分向下部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制动突起184位于一对弹簧突起196之间,上述弹簧突起196配置于形成在被动轴170的联动支架176的支架切开部177。

制动模块190包括:上部防磨损卡止部191,呈圆板形状;弹簧摩擦部192,向上部防磨损卡止部191的下部侧延伸而成,呈圆筒形状;结合孔193,沿着弹簧摩擦部192的上下部贯通而成;制动弹簧 195,与弹簧摩擦部192相结合;弹簧突起196,在制动弹簧195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下部磨损防止板197,配置于弹簧摩擦部192的下部侧,在下部磨损防止板197形成有结合孔198;以及结合螺栓199,通过结合孔193、198,使弹簧摩擦部192及下部磨损防止板197以一体的方式固定于下部外罩120。制动弹簧185的钢线可由以往的圆形采用四角形状,由此,可使制动器的摩擦力更强力且更敏锐。

上部防磨损卡止部191借助制动弹簧195的旋转摩擦力防止被动轴170底部面的磨损,并防止制动弹簧195的脱离。由此,作为锌压铸产品的与制动模块190的上部相接触的被动轴170,借助上部防磨损卡止部191防止被磨损。

下部磨损防止部197防止因制动弹簧195的反复旋转而引起的磨损。即,下部磨损防止板197防止可能因制动弹簧195的旋转摩擦力而产生的下部外罩120的磨损。由此,作为铝压铸产品的配置于制动模块190的下部的下部外罩120,借助下部磨损防止板197防止被磨损。固定于下部外罩120的制动模块190具有通过被动轴子主体174 被夹于被动轴170的结构。

上部防磨损卡止部191和下部磨损防止板197分别在上部和下部包围制动弹簧195,由此防止因制动弹簧195的旋转摩擦力而引起的被动轴170和下部外罩120的磨损,并防止制动弹簧195的上下移动。

参照图7,对被动轴710、金属线卷绕部180及制动模块190之间的关系说明如下。

在被动轴170与金属线卷绕部180相结合的情况下,金属线卷绕部180的制动突起184位于形成在被动轴170的联动支架176的支架切开部177。另一方面,在被动轴170的联动支架176的内部配置有上述制动模块190的情况下,形成于制动弹簧195的两侧的弹簧突起 196通过联动支架176的支架切开部177配置于制动突起184的两侧。

如上所述,形成制动模块190的弹簧摩擦部192及下部磨损防止板197通过结合螺栓199坚固地固定于下部外罩120。另一方面,以包围弹簧摩擦部192的方式与弹簧摩擦部192相结合的制动弹簧195 可通过以使一对弹簧突起196相互靠近的方式进行加压的过程增加与弹簧摩擦部192之间的距离。即,在制动弹簧195以被牢固夹住的方式被弹簧摩擦部192所啮住的制动状态下,若利用把手组装体130 使被动轴170旋转,则借助联动支架176的支架切开部177的末端,向弹簧突起196施加力,由此在制动弹簧195与弹簧摩擦部192之间发生游隙。由此,制动弹簧195可从弹簧摩擦部192自由地进行运动,通过被动轴170及金属线卷绕部180与制动弹簧195一同旋转,从而可使金属线被卷绕或开卷。

另一方面,观察现有技术的金属线卷绕部,随着根据线轴的旋转方向确定挂杆的升降方向,在使下降的挂杆上升的情况下,若使线轴的方向向与已确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则会引起金属线缠绕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形成于上部外罩110的金属线出入口112的宽度大于金属线卷绕部180的线轴181的直径,由此,当进行倒卷时,可使金属线进行90度方向转换,线轴181的金属线卷绕面在金属线进入孔183向上述进入孔183的相反方向的外侧维持微细的倾斜角,从而防止被卷绕的金属线倒卷,由此,防止金属线的卷绕崩溃,并防止金属线的缠绕,从而使把手的操作方向不受挂杆上升或下降的影响,而可根据驱动方向,向左侧或右侧自由地转换。

以下,重新参照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驱动装置的运行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把手组装体130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可通过对被卷绕于升降装置100的金属线10进行拉动或开卷的过程使干燥装置200运行。

干燥装置200包括:固定式框架210;折叠式框架220,以“X”字的形状与上述固定式框架210相结合;以及挂杆230,与上述折叠式框架220的下端相结合。

通过向顺时针方向卷绕把手组装体130的过程,金属线通过金属线出入口112卷绕于金属线卷绕部180。具体地,可通过使驱动轴模块140的驱动轴150旋转驱动的过程使驱动齿轮141旋转。驱动齿轮 141以与被动轴模块160的被动齿轮161相啮合的状态进行旋转,通过使与上述被动齿轮161相结合的被动轴170及金属线卷绕部180旋转的过程完成金属线的卷绕过程。由此,可使干燥装置200的挂杆 230上升。在本实用新型中,与驱动齿轮141相比,被动齿轮161以规定的减速比进行旋转,例如,在1.5:1~3:1的范围内维持减速,由此,通过把手组装体130的运行,容易使挂着大量洗涤物的承受重负荷的挂杆上升或下降。

当分别与驱动轴模块140和被动轴模块160的上下端相结合的上部轴承146、165及下部轴承146、166旋转时,通过使摩擦力最小化,从而可使在通过把手组装体130进行旋转运动时施加的旋转力最小化。

通过将把手组装体130向逆时针方向卷绕的过程,金属线通过金属线出入口112从金属线卷绕部180开卷。其中,驱动轴模块140和被动轴模块160以与金属线的卷绕过程相反的过程运行。在使挂杆 230下降之后,重新使上述挂杆230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自由地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中的任一方向升降。

另一方面,在利用把手组装体130停止向驱动轴模块140施加旋转力的过程的情况下,通过如下原理执行使干燥装置200自动停止的功能,即,随着驱动轴模块140停止旋转,通过基于干燥装置200自身重量的负荷逆向作用于被动轴180的制动突起184的过程,配置于一对弹簧突起196之间的制动突起184通过向上述弹簧躯体196施加使上述弹簧突起196相互隔开的压力的过程紧贴于弹簧摩擦部192 侧。由此,自动执行制动作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驱动装置在无须额外电力的情况下,可利用手和胳膊的运动来通过手动方式使以金属线连接的晾衣架上下移动。

通过如上所述的技术结构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问题,虽然通过限定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和以下记载的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等同范围内可极为简单地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